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魯迅 弟兄讀后感(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魯迅 弟兄讀后感(大全)》。
第一篇:魯迅野草讀后感
寒假的一天,我讀了中國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寫的散文詩《野草》。
我看這本書就迷上了,放不下。我一口氣讀完了。其中一個是《雪》,印象最深。這篇文章很獨特,寫得很漂亮,表達了強烈的思想和感情。我覺得大家都等不及了。讓我告訴你一些事情。
《雪》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特色,和我們寫的很不一樣。我們寫雪的重點一般是它的形狀、顏色、飄落的樣子等。而魯迅《雪》的重點是孩子如何塑造雪羅漢。個人覺得這是這篇《雪》的閃光點。第二天,幾個孩子來看他,向他鼓掌、點頭、大笑。但他最后還是一個人坐著。晴天,他的皮膚又被釋放出來,寒冷的夜晚,他變成了一層冰,變成了不透明的水晶形狀。連續(xù)的晴天讓他納悶?zāi)鞘鞘裁?,嘴邊的胭脂也褪了?!边@段話有一個道理:看似強大的東西,經(jīng)不起一點點或一點點考驗,所以徹底改變了崇拜,承認失敗,低頭。身邊有這樣的東西,我們要克服它,摧毀它,不要讓它成為你生活中的負擔。
《雪》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人家看了之后,好像這一幕就出現(xiàn)在眼前了,比如:“可在我眼前,仿佛看到冬天的花在雪地里盛開,許多蜜蜂在忙著飛,我能聽到它們嗡嗡叫?!边@句話用擬人化的修辭讓蜜蜂飛來飛去,忙著寫。蜜蜂邊飛邊嗡嗡叫很正常,但作者寫的是吵,凸顯了作者的文采。你一閉上眼睛,書上寫的場景就會出現(xiàn)在你面前。
《雪》在我心目中很美好,但在作者寫的《雪》里更美好。我覺得:魯迅能寫出這么美的雪景。他一定是在里面注入了很多感情,不然也不可能把雪寫的這么好看。我發(fā)現(xiàn)寫作文最重要的是真情實感。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第二篇:魯迅《彷徨》讀后感800字
魯迅的小說集子有三本《彷徨》、《吶喊》、《故事新編》?!秴群啊泛汀豆适滦戮帯肺疫€沒有仔細品讀過,今天先來談?wù)勛约洪喿x《彷徨》之后的一點感想。
以前中學(xué)時代學(xué)魯迅的課文總覺得讀不太懂又好似讀懂了什么,很朦朧的感覺。然后就很久沒接觸到魯迅的文章了。前些天得益于小華的推薦看了魯迅的幾本書,感覺大抵還是那時候的感覺,卻又有些不一樣。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種深沉、憤慨,猶如匕首投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復(fù)雜心情。
《彷徨》收錄1924年的《祝?!?、《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夺葆濉冯m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更多的注意了知識分子的痛苦和掙扎,但也表現(xiàn)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同《吶喊》相比,《彷徨》較多的流露了作者當時憂郁、彷徨的情緒,但對于社會的分析和批判同樣是清醒和深刻的?!夺葆濉分杏嘘P(guān)農(nóng)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命運的?!蹲8!分邢榱稚┑谋瘎⌒悦\,是對封建禮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訴?!峨x婚》是魯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表明農(nóng)村婦女的命運并沒有改變?!夺葆濉坟灤┲鴮ι钤诜饨▌萘χ貕合碌霓r(nóng)民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guān)懷。最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是《祝福》和《傷逝》這兩篇。《祝?!肥恰夺葆濉分械拿?,這篇我們高中就學(xué)過,里面有一個我們眾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為一個受侮辱,受迫害,被剝削,被奴役的中國勞動婦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軌跡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舊社會對勞動婦女的深重壓迫,尤其是精神捶殘?!蹲8!钒涯抗怅P(guān)注于農(nóng)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紀初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現(xiàn)實和農(nóng)民的現(xiàn)狀,揭露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兇殘本質(zh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表明在這個社會中窮人無??勺#瑹o福可言,也表明這社會的冷酷、麻木。而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對這種氣勢,對這一社會的'強烈不滿,厭惡以至憤怒?!秱拧肥窍壬ㄒ灰黄獝矍樾≌f。真的是大家手筆,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閃爍?!叭吮仨毣钪?,愛才有所附麗”。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著,才能言愛。有愛,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愛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經(jīng)濟上獨立了。所以,女孩,當你在愛和事業(yè)中面臨選擇時,千萬記得,沒有事業(yè)的愛猶如無根之萍,多半會飄蕩出你的視線。有立足之本才有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以上便是我讀《彷徨》的感受。
第三篇:魯迅《彷徨》讀后感作文
記得在我孩童時,曾讀過一些魯迅的小說,可能那時年幼,看不懂它們,近幾天,我重讀了《彷徨》,讓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種深沉、憤慨,猶如匕首投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復(fù)雜心情。
《彷徨》收錄1924年的《祝?!?、《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更多的注意了知識分子的痛苦和掙扎,但也表現(xiàn)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同《吶喊》相比,《彷徨》較多的流露了作者當時憂郁、彷徨的情緒,但對于社會的分析和批判同樣是清醒和深刻的?!夺葆濉分杏嘘P(guān)農(nóng)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命運的。《祝?!分邢榱稚┑谋瘎⌒悦\,是對封建禮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訴。《離婚》是魯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表明農(nóng)村婦女的命運并沒有改變。《彷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nóng)民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guān)懷。最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是《祝福》和《傷逝》這兩篇。
《祝?!肥恰夺葆濉分械拿锩嬗幸粋€我們眾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為一個受侮辱,受迫害,被剝削,被奴役的中國勞動婦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軌跡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舊社會對勞動婦女的深重壓迫,尤其是精神捶殘?!蹲8!钒涯抗怅P(guān)注于農(nóng)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紀初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現(xiàn)實和農(nóng)民的現(xiàn)狀,揭露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兇殘本質(zh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表明在這個社會中窮人無福可祝,無??裳?,也表明這社會的冷酷、麻木。而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對這種氣勢,對這一社會的強烈不滿,厭惡以至憤怒。
《傷逝》是先生唯一一篇愛情小說。真的是大家手筆,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閃爍。“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著,才能言愛。有愛,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愛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經(jīng)濟上獨立了。所以,女孩,當你在愛和事業(yè)中面臨選擇時,千萬記得,沒有事業(yè)的愛猶如無根之萍,多半會飄蕩出你的視線。有立足之本才有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彷徨》是先生目擊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協(xié)性,又一方面正在“轉(zhuǎn)變”,社會的力量需要有人領(lǐng)導(dǎo)!然而曾被“新文化運動的”所喚醒的青年知識分子則又如何呢?
讀著《彷徨》,我感到一陣陣的痛苦,為那時凄慘的現(xiàn)狀而痛苦,為那時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這痛苦之中,我又為有先生這樣清醒的人們而感絲絲安慰。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鐵肩擔道義”的勇者,獨立潮頭,振臂呼喊,這樣,時代才有希望,歷史的車輪才能向前推進!
魯迅《彷徨》讀后感作文十
如今都市生活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中,人們是否感到彷徨,不為人所知。但在封建時期的舊社會中人們身處一個烏煙瘴氣的社會卻不自知,唯有那新文學(xué)一派的人意識的了,在那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社會中,新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魯迅先生為世人感到彷徨。
無論是魯迅本人,還是他筆下的人物,都是在看與被看中所彷徨的。魯迅先生少年時懷著一顆救國的心到日本留學(xué),一開始的他以為國人的病是可以靠醫(yī)學(xué)可以救好的,可是,在他看到日本人處決中國人的時候,日本同學(xué)看不起中國人,他醒悟了中國人患的病是心病,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日本繼續(xù)學(xué)習的機會,回到國內(nèi),通過文字來喚醒國人的靈魂。他在看與被看中覺醒,棄醫(yī)從文。
細細想來,魯迅筆下的人物也大體實在看與被看中反映社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要來臨。”祥林嫂無疑是魯迅筆下著名的人物,她一開始期待這美好的生活,但卻在一次次無情的遭遇中失去了對生活的期望,最終走向死亡。祥林嫂一開始是五叔家的幫工,日子過的還算不錯,但她的婆婆卻讓她改嫁,最后喪夫喪子,被人看的目光也不一樣了,原本以為捐個門檻就可以洗清罪過的她,最后還是慘死街頭。與其說殺死她的是寒冷,不如說是世人的目光,她失去了原本應(yīng)該屬于她的東西,人們的目光使她生活在冷漠與無情之中。
我們永遠無法掙脫生活。魯迅冷冷道來,鋪開了生活絕望的巨網(wǎng)。網(wǎng)中的人可以選擇掙扎或不掙扎,而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野档恼{(diào)子挾著濕冷的風席卷而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淪陷,無論他或她以何種姿態(tài)與生活對話,無論他們是逆來順受地妥協(xié)麻木不仁地順從還是孤獨地守望心靈月亮。而魯迅站在高處,熱腸掛住,冷眼看穿,如一個造世主看著他的子民們匆匆奔赴命運既定的悲劇走向。
孔乙己也是魯迅筆下一個栩栩如生的角色,咸亨酒館是他經(jīng)常去的地方,他雖然是個讀書人,但卻始終與功名無緣。魯迅先生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將孔乙己這個人物逼真的描繪了出來,孔乙己最后因為偷竊被人打斷腿后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咸亨酒店了,之后就再也不見蹤跡了。是否真有孔乙己這個人,現(xiàn)在也無從考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時代,像孔乙己這樣的人物絕不在少數(shù),魯迅先生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
他佇立在蘇醒了的人群的最前端,以筆為劍,刺向敵人的心窩,為棍,敲擊麻木沉淪的國民,為桿,撐起中國血染的希望大旗,他點燃了希望的火焰,打破了固執(zhí)的鐵屋,喚醒了沉睡迷茫的靈魂,這就是一代文豪——魯迅和他的作品《彷徨》。
第四篇:魯迅野草讀后感
魯迅的《野草》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沒有之一!不論未來我看過什么書,都無法替代《野草》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為什么呢?我們當下看的文學(xué)著作主要都分為幾類,要么就是總結(jié)好的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要么就是揭露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坑,讓大家盡可能避免踩雷;要么就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僅僅把事情的本身記錄下來,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但是,《野草》不一樣,我們可以看作是把內(nèi)心的痛苦和糾結(jié)寫下來,但它并不是單純的記載,更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解剖。
誰也不敢說自己能把《野草》看懂,所以我也只能借鑒前輩們寫的文章,給自己一點啟發(fā)。錢理群教授推薦了一本書,就是汪衛(wèi)東的《探尋詩心:野草整體研究》。汪衛(wèi)東是錢理群的學(xué)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經(jīng)歷。他把書寫出來以后,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去認同。但是,事與愿違,他的這本書并沒有想象中這么多人關(guān)注。汪衛(wèi)東內(nèi)心很糾結(jié),問錢理群,到底我講魯迅對不對?錢理群回答他:當然要講,不但要講魯迅,而且在以后還要接著講,更要接著做。那么為什么大家對我的書不怎么認同呢?錢理群教授語重心長的回答:小汪啊,最近十年的人文思想,你有沒有跟老一輩們一起反思呢?如果沒有,或者反思不夠深刻,那你的書不受待見很正常的?。?/p>
在此,我要給你打一個預(yù)防針:研究魯迅的《野草》并沒有太多的正能量,也許會讓你的內(nèi)心非常地絕望。就連專門研究野草的作者,都會產(chǎn)生絕望的心境,我們作為普通人,深陷絕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絕望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我們的自我反省夠不夠深刻?要是我們能夠借《野草》在反思自己,突破自我,那這種絕望能夠帶來自我成長,也是值得的。
1、魯迅生命中的“兩次絕望”
關(guān)于“絕望”這件事,在魯迅的生命中經(jīng)歷過兩次。第一次就是在日本學(xué)醫(yī)的時候,看到同胞們的身體健壯得很,但從骨子里卻是愚昧無知,深受封建制度的摧殘。人們受到摧殘,本來應(yīng)該時候很痛苦的才對?。康?,他們卻是享受其中,享受這個做奴才、被奴役的過程;而更多的“看客”更是無動于衷,他們并不認為“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而是想著“哈哈有戲看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狂人日記》,揭露這種“人吃人”的制度;寫出了《吶喊》這部作品,希望能喚醒人們的良知。當然,這次他成功了,因為有了更多人加入了國內(nèi)的“文藝復(fù)興”陣營,在此期間也成立了《新青年》。
過了幾年,他們《新青年》團隊的成員因為意見不合分化了,魯迅開始了第二次絕望。在《新青年》這個社群解散時,魯迅說“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絕望,我又經(jīng)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在這個場景下,魯迅就寫出了《彷徨》,里邊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在酒樓上》和《弟兄》了:其中《在酒樓上》描繪出當年積極的戰(zhàn)友現(xiàn)在卻變得沉淪了,而《弟兄》就寫著兩兄弟看起來很和睦,一個是真誠的,另一個卻在背后捅對方一刀,而且對方還蒙在鼓里。
2、面對“絕望”,更多的是自我反省
在魯迅的《野草》,主要描繪的是第二次絕望時的心境。此時此刻,不但團隊的成員分化,意見不一,在家庭方面,魯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老死不相往來。我們不禁想,這么大的打擊,誰受得了啊?我們試想一下,要是在人生中面對這么大的打擊,你會怎么著?認為自己被社會拋棄了,患上抑郁癥都有可能吧。即使沒有想不開,也會不斷地吐槽、抱怨社會的不公平,然后寫一大堆文字宣泄一通……但是,這樣有什么價值呢?
從1924年開始,魯迅就一邊作自我反省,一邊寫下《野草》的23篇散文詩,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影的告別》、《希望》、《風箏》、《好的故事》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把外在的問題,轉(zhuǎn)化成為自我生命的問題。整部《野草》的寫作過程,就是一個自我生命追問的過程:希望與絕望的糾纏,生與死的抉擇,光明與黑暗之間的徘徊。在《墓碣文》里邊寫道: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chuàng)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痛苦的時候,看不到本質(zhì);當習慣于痛苦的時候,自我反省的時機已經(jīng)過去了。所以,想要深刻的自我反省,是多么的難??!不過,魯迅還是以這個為目標要求自己。
在這幾年中,魯迅是對什么反抗呢?就是對自我內(nèi)心的反抗,他反抗的并不是外界種種現(xiàn)象,更多的是反抗自己內(nèi)心的態(tài)度。我們看《頹敗線的顫動》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老婦人,在年輕的時候出賣自己身體把自己的女兒養(yǎng)活,到老了的時候,后代不但沒有報恩,反而是一臉的嫌棄。我們一般的讀者去看本文,無不吐槽這后代是白眼狼;而在魯迅的思想里邊認為,是的,對方是白眼狼是有問題,但是我也有問題啊,為什么要幫助他們呢,如果明知道幫助的是白眼狼,我還會義不容辭幫助嗎?這種視界,脫離于本能的思考,把外在的問題和自己內(nèi)在的想法合并起來思考,而是一種深刻的思想高度。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边@是《野草提辭》的第一句話,我更是對此朗朗上口的。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兩個字“無語”唄!但是,無語并不代表啥也不說,我也同樣有我的方式去表達啊!因此,在《野草》里邊,我們會看到很多冷門的詞語,一般很少作家會寫出的這些詞匯,比如“彷徨于無地”,“大歡喜”,“死火”,“我在無物之陣中大踏步走”等,還有《秋夜》經(jīng)常被調(diào)侃的一句話:“一株是棗樹,還有另外一株也是棗樹”。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魯迅很多的文字都不按套路出牌,為什么呢?其實,他首先考慮的并不是語法對不對,而是先在腦海里勾畫出一個畫像,但這個畫像暫時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那就自創(chuàng)出一個貼切的詞語來。至于什么意思,只有魯迅自己本人才知道。
3、我們從《野草》中得到什么啟發(fā)?
《野草》是一次空前絕后的精神的歷險和語言的歷險,只要我們深入去研究它,琢磨它,我相信一定會受益匪淺,因為我們和魯迅都同處于“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共存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間”共同生活著。在這個社會中,“不是死,就是生,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大時代。”
錢理群教授告訴我們,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也經(jīng)歷了兩次的絕望。第一次就是在WG后期,能經(jīng)歷過這一波洗牌的人,就已經(jīng)有了第一次的重生。但是,到了現(xiàn)代社會,尤其是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我們又陷入第二次的絕望。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者越來越多,當然內(nèi)心特別的浮躁,總是想著“錢啊錢啊……”什么自我反省?有錢就可以自我反省,沒錢啥也免談!甚至說,現(xiàn)在“活著就是一切”,還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自我反省呢?為了“錢啊錢啊”的人,根本都靜不下心去反省自我。如果對社會稍稍有點不滿意,也只能是吐槽一下,或者找比自己弱的人欺負,總算找到心理平衡了。
有沒有感覺到很熟悉?是的,這就是阿Q精神!如果找不到人來發(fā)泄怎么辦?還有另一種辦法,就是娛樂!比如今天心情不好了,只要追一部劇,看看《快樂大本營》,或者《奔跑吧兄弟》,要么就關(guān)心一下某個明星出軌,在敲敲鍵盤給某個明星吶喊一下,或者吐槽一下,做一個優(yōu)秀的水軍,刷一下存在感,原來自我滿足就這么簡單。
為什么說魯迅是偉大的?因為,魯迅的文字中,尤其是《野草》系列,不但有批判別人,而更多的是批判自己,通過這23篇散文詩,作一個深刻的自我反省。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很多的爆款文章,但真正有營養(yǎng)的真心不多,大部分都是在吸引眼球的,只為博取閱讀量、點擊量,先不說讀者能夠有什么收獲,作者寫這文章,又能有什么收獲呢?也許,爆款以后,收獲到的只有魯迅自創(chuàng)的一個詞“虛空”。不過,像魯迅這樣偉大的人,像《野草》這樣的作品,真的是空前絕后了。
第五篇:魯迅野草讀后感
最近,我們學(xué)習了夏衍所寫的散文:《野草》從這,我知道了世界上力氣最大的是什么,也知道了小草頑強不屈的精神。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小草堅強的生命力,它所顯現(xiàn)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它身上不管壓了多少石塊,但是它還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從這里,就可以說明,小草有著那頑強的生命和堅韌的個性。
小草生長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它還是堅持了下來,它是一種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小草那堅持不懈的精神。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應(yīng)該干什么是要堅持不懈,不能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