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魯迅 弟兄讀后感(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魯迅 弟兄讀后感(合集)》。
第一篇:魯迅野草讀后感
初讀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我感到十分吃力。而待我讀上幾遍時,終于讀出了點味道,就被那短短的二十來篇的散文深深感動了--我在其中讀到了一位偉大的戰(zhàn)士形象。
近代中國史是一部血淚交加的歷史,就在那中華民族遭受踐踏蹂躪時,先生從一群麻木而可憐的中國人中站了出來,為了拯救在痛苦中呻吟的中國而戰(zhàn)斗。先生不愿意用“地大物博,五千年歷史”來掩蓋中國的憔悴面容。他是中華民族的赤子,不斷地揭示了母親身上的痛苦,以引起治療者的注意。然而,人們卻不理解他,甚至充當(dāng)迫害者的幫兇,直到今天都還有人說先生太固執(zhí)了,太尖刻了?!稄?fù)仇》中的為拯救痛苦中的人類而來到人間,卻被愚昧的人類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一形象中也許正有魯迅自己的影子。
盡管先生為拯救中華的斗爭一直沒有得到群眾的理解,但他仍然同那黑暗勢力做著長久的韌性戰(zhàn)爭。在《秋夜》中先生同情小粉紅的悲慘命運,但卻不滿于它對美好的空想,欽佩小青蟲追求光明的精神,但否定它的盲目犧牲。先生歌頌后院那棵落盡了葉子的棗樹,它始終堅持著韌性戰(zhàn)斗,永遠地把光面直的枝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向奇怪向高的天空”,直刺得月亮“窘得發(fā)白”,夜游的惡鳥“哇”地一聲逃走,魯迅的這種精神更在《這樣的戰(zhàn)士》更得到了直接的體現(xiàn),一個戰(zhàn)士走向“無物之陣”,不論遇到怎樣和善的面孔,什么好聽的名稱,他都不為所騙,“一律舉起投搶”。
在黑暗中,光明的希望是渺茫的,但先生卻有著一種荊棘叢中頑強探索的精神和時代先驅(qū)的獻身精神?!哆^客》一文中,那位困頓倔強如乞丐的男子,無論前面是山崖,是荊棘,甚至是墳,都無法阻止他前進的步代,他不需要老人的勸告,也不接受小姑娘純潔的愛,而只聽從前面那朦朧的呼喚。這正是先生的自我寫照。當(dāng)許廣平等人勸他不要因爭斗而不顧自己的身體時,先生寫下了沉沉生動的散文詩《臘葉》,向關(guān)心自己的人表白了心聲。“美麗的病葉與其被夾在書本中慢慢枯黃,倒不如同群葉一起在秋風(fēng)中飄散?!边@又是一種多么高尚的人格情操?。?/p>
魯迅先生不是神,而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誰不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先生也向往,就連做夢都在想?!逗玫墓适隆肪褪窍壬囊粋€夢,夢中是個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然而,在那如“昏沉的夜”一般的現(xiàn)實中,這種像“美的故事”一樣的生活是根本不存在的。但這卻成了先生永遠不倒下去的精神支柱。那種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和那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都源于先生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今天是魯迅先生逝世72周年,讀先生的《野草》,我深深感到魯迅先生的精神并沒有過時。作為比先生整整晚一個世紀(jì)出生的我,永遠不會再面臨那段祖國受難、人民麻木的歷史了,但魯迅為祖國、為人民奮斗的精神,依然是我們思想的能源。狹小的胸懷、軟弱的意志、萎靡的精神,是無法適應(yīng)未來的需要,我們的精神不會缺鈣才能發(fā)育健康,擔(dān)負起我們的歷史責(zé)任。
第二篇:魯迅《彷徨》讀后感800字
第一次買《彷徨》大約是十年前,那時剛來上海參加工作,住在科學(xué)院的青年教師公寓。公寓附近有個熱鬧的古玩市場,每周六的清早總會有一兩個舊書攤擠在真假古董之間。漸漸地淘到了七六年版的魯迅全集,紙張均發(fā)黃卻又嶄新。算了算,不管厚薄,均價五元每本,雖然不看,心里還是樂滋滋。
第一次看《彷徨》是又過了兩年,那時已找到一份在上海的工科院校教書的工作。寫本子、生孩子、買房子,生活撲面而來,把自己烤得焦頭爛額。當(dāng)站在講臺,面對著一臉冷漠的學(xué)生,聽著自己空蕩蕩的聲音,開始了懷疑人生。產(chǎn)假連著寒暑假,于是開始讀魯迅全集。生吞活剝完了,魯迅先生已不是中學(xué)教課書的模樣了,有些開始理解錢理群老師和孔老師的魯迅評說,記住了有個一身黑氣的孤獨的人,叫做魏連殳。然而,更重要的是,冥冥之中,仿佛獲得了言說不清的力量。
第二次讀《彷徨》是在今年,買了孔老師的《地獄彷徨》,看孔老師的解讀又痛快又沉重,忍不住又讀了原著。就這樣,對著《地獄彷徨》讀《彷徨》,將淺薄的感受談一談,算是讀后感。
讀完孔老師的全書,最直接的感受是:孔老師太厲害!因為仿佛永遠不能想象,自己在課堂上的講授可以直接出版為正式的書籍??梢宰龅秸n堂講述無知識點錯誤、思路清晰、講解系統(tǒng),偶爾也能生動有趣、促進思考,但要做到像孔老師的課堂那樣霞光萬丈,只能高山仰止。這背后,孔老師得要下多少備課的功夫?。H看對《幸福的家庭》的副標(biāo)題“擬許欽文”四個字的解讀(P46-57),自己能對哪個概念、定義能做如此洋洋灑灑、活活潑潑地講解?孔老師哪里是在工作時間備課,他一定是時時刻刻地琢磨、研究,又在生活中應(yīng)用,才能把課堂深深地演繹到每個普通讀者的心里。再來看第323頁,孔老師對魏連殳描述祖母畫像的解讀,“這很像英國王爾德寫得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是一種唯美主義的寫法。魯迅的小說是非常自然地融合了他所知道的他所掌握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學(xué)知識、技巧?!痹噯?,自己在教學(xué)、科研中有沒有采用先進的方法?知不知道最先進的技術(shù)呢?孔老師能如此解讀,他也一定知道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學(xué)知識、技巧。這使我又想起孔老師在微博中說過的話,“我們應(yīng)學(xué)楊子榮,有一槍打滅兩盞燈的`功夫”。讀孔老師的書,促使自己要認(rèn)認(rèn)真真地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學(xué)問。
當(dāng)站在講臺上,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xué)生。怎么對待他們呢?孔老師的書是一面鏡子。在第67頁,他對《幸福的家庭》中“主婦頭發(fā)”的解讀中寫到:“老舍、沈從文也是無情地諷刺這些青年的,但因為他們是局外人,他們的諷刺比較輕松,魯迅的諷刺就比較沉重,因為他還要愛護這些青年。”讀這段話時,我的眼里噙滿了淚水。另外,在第226頁,孔老師對《高老夫子》的解讀中寫到:“他(魯迅)批判新式的西式教育其實是新的奴隸教育”,這和以前孔老師在微博中說過的“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培養(yǎng)資本主義半殖民地的打工仔”,促使我反省自己的教學(xué)行為。
工作中還有斗爭,比如問領(lǐng)導(dǎo)討薪。工資總被扣,找領(lǐng)導(dǎo),領(lǐng)導(dǎo)會一直和你說這講那,最后,被扣得也沒被追回來。除了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有問題,自己有沒有問題?,《奇異的上訪——解讀《離婚》》中,孔老師寫到:“她這么激烈地反抗,骨子里還是奴性”,又繼續(xù)講到:“愛姑其實沒有斗爭主體,她并不知道為什么而斗爭”,并深刻地指出:“真正的封建并不只是在統(tǒng)治者那里,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是合謀的關(guān)系”??桌蠋煹脑挻龠M了我的思考。
除了工作,生活呢?看看孔老師對“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的解讀(P363),想想身邊的離婚的朋友,審視一下自己偶爾冒出的羨慕僅在家?guī)薜膶殝寕兊哪铑^,孔老師的話讓人保持清醒。《弟兄》中“直面本我,做好自我,走向超我”,則直接教導(dǎo)我們怎樣生活。當(dāng)身邊的名校畢業(yè)的佼佼者們“變了,這個變并不是所謂思想上的背叛,而是生活中的一種軟實力使人在謀生的路途上,自然而然地就消磨了勇氣,消磨了志氣”(P103)時,孔老師的《平戎策與種樹書》又鼓舞你如何在“絕望后又新生(P283)”。
《地獄彷徨》全書都閃爍著孔老師的智慧,讓人又笑又哭又嘆又想,批注常常畫滿紙面。僅從個人工作、生活和讀書三個方面簡答地小結(jié)了讀后感,摘抄、整理出上文,以表達對孔老師的敬仰,對多年所受教誨的感激。
第三篇:魯迅野草讀后感
深夜,一間舊屋,一盞小油燈,幾縷輕煙,一個微曲的背影。
屋里不時會發(fā)出一點動靜,那是飛蟲撞擊窗戶玻璃的聲音。有時還有飛蛾撲向油燈慘烈身亡的聲響。但更多的仍是安靜。屋子里的人在寫東西,他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或許是他已經(jīng)快完稿了吧。不經(jīng)意,聲響驚動到了他。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筆,對著青油燈,習(xí)慣性地點燃了一支煙,看著眼前這悲壯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許久,皺一皺眉頭,輕輕嘆口氣,緩緩的吐出煙霧。而后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發(fā)白的月亮,聽夜游惡鳥的聲音。
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魯迅先生。
讀魯迅的書,必須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煙。魯迅先生抽煙是為了提神,是為了保持大腦興奮以更好的思考與寫作。這樣的例子中外并非少見,典型的還有美國 的海明威。他為了寫作是每天都要喝許多咖啡的。據(jù)說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咖啡慢性中毒。我說抽煙其實是為了說明讀文章時必須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里面,必須身臨其境,和文字里的靈魂和為一體,才能感受文章的妙處。
讀魯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嘗一種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點澀,有點苦 。單憑這味道就覺得這果子著實結(jié)得不易。好似經(jīng)歷了許多年許多載的風(fēng)霜雪劍嚴(yán)寒酷暑,才得以艱辛的修成正果。可是這種苦澀味道并非讓你嘗不下去,反倒是吸引著你一口咬萬還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嘗。嘗著嘗著,你會發(fā)覺這非同一般的苦澀滋味似曾相識,但你又記不清是在哪里嘗過。這里面的妙處只有用心品嘗的人才能體會得出的。其實更難得是在這淡淡的苦澀味道里還滲透著一種醇厚的甘甘的滋味。這個滋味比橄欖的甘味兒還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里應(yīng)該有許多這樣子的。平易樸實的文字里娓娓地道出魯迅先生心里的話。而話里又包含著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這個果子后,你會驚覺你的身心會舒適許多 。這就好比一人在歷經(jīng)千辛萬苦跑完馬拉松后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有人說《野草集》這本小本子是魯迅先生在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最高峰。本子里篇篇都是精華之作。我這般含英咀華,確實品了些好滋味出來,看來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