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魯迅風箏讀后感(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魯迅風箏讀后感(合集)》。
第一篇:讀魯迅《風箏》有感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讀課外書了,只要是有文字的東西都會伸長著脖子看一看,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魯迅的文章了。
今天寫了一篇樣稿,我又想起來了魯迅的《風箏》,隨手借鑒進去。我很喜歡風箏,春天有風的時候,帶上自己喜歡的風箏來到空地上,讓風穩(wěn)穩(wěn)地把它托到天上??吹剿谡克{的天空中變成一個小黑點,快樂的感覺在明媚的天氣里也仿佛飛起來了。此刻心中的愜意恐怕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到。
初次讀《風箏》這篇文章,我詫異不已,原來魯迅先生是不喜歡風箏的,他在文章說:“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它,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蓖婢哂泻芏喾N,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不喜歡就不喜歡吧,但是他說是沒出息孩子所玩的玩藝,我就感覺哪里好像不太對,總是說不清為什么。
今天在思考關(guān)于游戲的習作主題,再次想到風箏,再次想到魯迅先生的嫌惡。魯迅先生的嫌惡還是不合理呀,那富蘭克林也喜歡玩風箏,還在雨天放風箏,最后發(fā)明了避雷針呢!這完全是魯迅先生的偏見呀!
從頭到尾再細讀《風箏》,魯迅的小兄弟喜歡風箏,他十歲左右,多病,還很瘦,買不起風箏,魯迅也不讓他放?!八麖堉∽?,呆看著天空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跳躍?!钡艿苁嵌嗝聪矚g風箏呀,但是,弟弟的這些行為在哥哥眼中就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哥哥突然發(fā)現(xiàn)弟弟在后花園制作一個“胡蝶”風箏,里面有竹骨、有做眼睛的風輪、有裝飾用的紅紙條,都快完工了。魯迅是怎么做的呢?“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讀到這里我感受到作為哥哥的野蠻和強悍,他在這里犯了一個強加于人的錯誤,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不允許別人喜歡,這違背了大圣人孔子的教導(dǎ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弟年齡小,他可以使用武力來貫徹自己的意思,若是他碰到比自己強悍的人怎么辦?若是對方也強加給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該怎么辦?回想現(xiàn)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家長強加給孩子的,國家強加給個人的,每一個都是那么強悍,那么囂張,想起來真的讓人窒息了。
當時魯迅也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等到他中年以后,常常懊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希望弟弟能夠?qū)捤∽约旱男袨?,能夠讓自己好受一些,但是當他說起這樣事物的時候,弟弟絲毫沒有印象了,反而驚異地笑著說:“有這樣的事情嗎?”聽了這樣的話,魯迅的心情更沉重了。小時候讀到這里的時候以為是魯迅先生以為弟弟忘記這件事情而寬恕自己,自己心里過意不去,所以才心情更沉重了。但是,最近魯迅的文章又讀了一些,這個沉重并非我理解的這樣的。
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可以看出,他小時候也是充滿童趣的,但是隨著家境的破落,他過早成熟了。童年的生活是艱辛和心酸的。弟弟是那么喜愛風箏,但是作為哥哥卻剝奪了他的愛好,于是大家都在一種沒有快樂的氛圍里面度過了童年。讓魯迅后來悔恨的是,自己沒有快樂了,為什么還要剝奪瘦弱多病的弟弟的快樂呢?自己連寬恕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弟弟已經(jīng)忘記了這些事情,所以他永遠背著這樣一個剝奪別人快樂的負擔了。
《風箏》中,弟弟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喜歡風箏沒有錢就自己做,好不容易找來材料快要完工的時候,被哥哥無情地毀壞了,愛好被扼殺,理想被嘲諷,他應(yīng)該是絕望和憤怒終生難忘的。但事實并非如此,當哥哥準備求得寬恕的時候,他早已忘記了這件事情。弟弟是受害者,但卻不自知,這才是魯迅更沉重的原因。
弟弟身上有著阿Q的影子,阿Q總是喜歡容易忘記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和事情,當傷害者表示懺悔的時候,被傷害的卻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是被傷害的,這里折射著人性的弱點,總是喜歡遺忘。
也許《風箏》所描寫的這些事情是虛構(gòu)的,但是《風箏》中給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魯迅的文章值得我們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讀。還有兩天,就是魯迅先生逝世85周年了,但是他的文章所折射出的一些社會問題、人性問題仍然還在我們身邊,一點都沒有遠去過。
第二篇:《風箏》讀后感
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只風箏的話,從本質(zhì)上講這根拉住你的線,不是束縛你的線,而是放飛你的線??催@句話的時候正值我和家人冷戰(zhàn)時。又是在餐桌上,由于幾句話而引起的糾紛,那些話不說自然是相安無事的,只是家里人太愛管我,說了又說的話變得越來越像繁瑣纏繞的繩子,遲早是會把我弄煩的,一出口就像踩了炸彈,我會爆炸,我知道我不應(yīng)該,但是我又犯了不該犯的錯,然而我是個犟脾氣,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向誰低頭,媽媽只是無奈的、失望的看著我,看著還紅著眼睛,掛著淚痕的我,只是嘴上少了曾經(jīng)一貫的數(shù)落,我明白??????
翻開《自由風箏》,“十四歲對我來說,是人生已很重要的分水嶺??????可到了是十四歲,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變得犟頭倔腦起來?!编藕?,我從鼻子里哼出一聲,“這是青春期,叛逆吧?!表樌沓烧碌卣f出這就話,我不就是這樣的嗎?原來,潛意識中我還是知道自己有時是叛逆的。
這是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巧合的與我的年齡一般,十四歲前他是一個乖小囡,順從長輩,在學校里把老師的話當成圣旨,到了十四歲,男孩自知理智很難控制感情,總覺得心里有一種難以克制的沖動,想要和母親吵架,想要和父親抗爭,想要與老師鬧別扭,想要對著奶奶大吼大叫,如果不這樣做,心里就會覺得壓抑很不痛快,憋得特別難受。就連左鄰右舍,也感覺到他的桀驁不馴,沒有人再稱贊他是乖小囡了。有時候,望著母親緊鎖的眉頭,望著父親無奈的怒容,尤其是望著奶奶傷心的淚水,他的心里也會隱隱作痛。他的這些反思觸動了我的心,仿佛心被揪起又重重地落下,我呢?我又何嘗不是吶?很多時候,我們就這么僵持著,維持著一種仿佛真空的狀態(tài),我在真空瓶中,無法呼吸,想被解救,家人們在外面呼聲嘆氣,而我卻想聽聽不到,只看到失望的情緒流在瓶外,只看到,而沒有勇氣去擦干它們,缺乏的只是時間,能夠讓瓶中充滿空氣能夠讓我跳出來深吸一口氣然后說“對不起”。
有一天他和他的兩個鐵桿朋友,長腳和瓶蓋,互說最痛恨的事情,三個人最終的中心思想出奇的一致,恨的都一樣,愛的也都一樣,恨受管束,愛自由。然而長腳和瓶蓋都有令他羨慕的自由經(jīng)歷,在他眼里看來,自由的生活是在十四年中遙不可及的,于是這樣他就越發(fā)地厭惡自己備受管束的生活,覺得像是坐了十四年的監(jiān)獄一般。
明德叔是他的鄰居,是一個擅長做風箏、為人和藹可親的沒有不良嗜好的單身漢,精力與時間全傾注在風箏上。他總是叫男孩幫忙抬大風箏,而男孩為這事卻是十分樂意的,于是總像是跟屁蟲一樣跟在明德叔身后,看著風箏放飛。明德叔做了一只叫做“龍圖騰”的巨無霸風箏,就在明德叔放起風箏,眾人投向敬佩的目光切嘖嘖稱奇時,瓶蓋“悟”出了一番道理,他說,風箏飛得再高再遠,一點也不自由,一點也不瀟灑,總有一根繩子牽著它,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放風箏人的監(jiān)視,命運在別人手中緊攢著,它發(fā)出喲喲的叫聲,是在哭泣,在哀號,在悲鳴。男孩覺得自己跟風箏沒什么兩樣,活得窩囊,活得憋氣,活得不開心。
第三篇:風箏讀后感
靜靜地合上《追風箏的人》書卷,淚水彌漫上了我的雙眼。“為你千千萬萬遍”這一句簡單樸素,卻又無比深沉真誠的話貫穿了整篇小說,也是最打動我的句子。
當我在書店看到《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書名時,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無限聯(lián)想。再看它的封面――那是一個黃昏的天空,斑斕彩云層層鋪開,卻被從正中央撕開了一個口子,仿佛是要把人們帶到更深更廣遠的未知世界。一只拖著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夕陽余暉中翩翩起舞,在五彩斑斕的云彩上留下剪影,仿佛是一個夢。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美好的引人聯(lián)想的封面,我買下了它,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對的。
在隨后的閱讀中,我知道了一個關(guān)于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哈桑出生的時候,學會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而阿米爾學會的第一個詞是爸爸。當仆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伙伴,因為幫助阿米爾贏得追風箏大賽的冠軍,而被其他富家少爺施暴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最愿意為之付出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不敢挺身幫助哈桑。阿米爾因為懦弱不能挺身而出,因為不能挺身而出無法面對哈桑。不但如此,阿米爾最后用卑鄙的手段栽贓了哈桑,讓哈桑父子永遠離開了他的家。
后來阿米爾移居美國,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悔恨與傷痛糾結(jié)。當中年的阿米爾得知哈桑有困難的消息時,他終于不顧危險,前往家鄉(xiāng)阿富汗,開始了救贖的旅程。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一切都已改變。終于回到家鄉(xiāng)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xiāng)的變化,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見到了荒廢的家,想起了曾經(jīng)與哈桑在這塊土地上無憂無慮度過的童年。也得到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一場救贖再次開始。
故事的最后,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飄泊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當我看到阿米爾為了哈桑的孩子與童年宿敵生死相搏差點失去性命的時刻,我頓悟了,這都是他應(yīng)該負的責任,替他父親贖罪也好,替他自己贖罪也好,就算死,他也必須把哈桑的孩子奪回來撫養(yǎng)成人。搏擊的場面血肉模糊,讓我不能想象,可是我知道,阿米爾在做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自我救贖。他對哈桑有太深的歉疚,這份歉疚足以讓他抱憾終生。其實我也感受到,阿米爾的人性沒有泯滅。對待自己的侄子,他像哈桑對待自己一樣,有一腔深深的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阿米爾,人性的卑劣與高尚時常交織在一起。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拉辛汗,在阿米爾最迷茫的時刻,及時指出了一條讓阿米爾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哈桑,用善良用美好裝點出一個人生。
書中的結(jié)尾處阿米爾對哈桑的孩子索拉博有說出了那句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p>
哈桑應(yīng)該也聽得到。這一次。是阿米爾千千萬萬遍地去懇求哈桑的原諒。追求自己對自己因為懦弱犯下過錯的原諒。小說最后兩字是“我追”,我想這不僅僅是追求童年時代風箏大賽的風箏,更是在渴望一份真誠善良的人性的回歸。眼淚再次流下,我相信,總有一天,書中也好,生活也罷,人性最初的那份純潔一定會回來。我相信,風箏就是線,牽引著一場人性救贖的故事。每個人都在追逐著,有人為了曾經(jīng)的承諾追逐,為了將來的幸福追逐,為了現(xiàn)在的友情追逐。追逐那些他們曾經(jīng)遺失的,藏在心底的和衷心期盼的。
“為你,千千萬萬遍”,繞了一個大圈,越過了一年又一年,才知道原來那個追風箏的身影,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才是最能打動我,同時刺痛我的所在。
第四篇:風箏讀后感
看過《追風箏的人》,第一次令我真正落淚的,怕要數(shù)這一段了:“哈桑撿起一個石榴,他朝我走來,將它掰開,在額頭上磨碎,‘那么’他哽咽道,紅色的石榴汁如鮮血一般從他的臉上滴下來?!銤M意了吧,你覺得好受了吧!’”這是阿米爾在親眼看到哈桑受傷,自己卻見死不救,又不敢正視后發(fā)生的一幕。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阿米爾一次又一次將碩大的石榴狠狠砸向哈桑,好像這樣就可以把那個懦弱的自己扔掉。“為你,千千萬萬遍”面對眼前的這個曾經(jīng)對自己立下誓言,甚至比兄弟還親的朋友,阿米爾此刻內(nèi)心只有愧疚?!斑€手啊,還手,你是個懦夫!”阿米爾大叫道,然而,在阿米爾心中比誰都清楚,自己才是真正的懦夫,愛與愧化作了悲憤,他痛恨他。要不是他,自己本可以享受全部的父愛,若不是他,自己也不會顯得如此懦弱。他受夠了哈桑的忍氣吞聲,受夠了哈桑對自己的愛護。自己根本不值得他愛?!斑€手啊!”阿米爾怒吼,“來揍我啊!”哪怕就這一次,為了你自己。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是悲涼的,明明都深深愛彼此,卻被一道銅墻鐵壁生生隔開。對于阿米爾來說,他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每當面對哈桑,就仿佛看到了那個懦弱的自己。可是,阿米爾一次次選擇了逃避。在最后,當他設(shè)計趕走哈桑時,哈桑明知那是陷阱,仍義無反顧跳了進去,只為一個“愚蠢”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p>
一次次遭受背叛,一次次受到傷害。哈桑直到臨死前仍堅守著友誼。這是如何一種偉大的力量啊!阿米爾就真的無動于衷么!就真的那么鐵石心腸嗎?不,我想不是的。
阿米爾確實是一個懦弱的孩子,他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面對被自己背叛的哈桑,他從小就遭受許多不幸,一出生失去了母親,父親又對自己態(tài)度冷冷冰冰,甚至是嫌棄。身邊只有哈桑真心地對待自己。只是懦弱與自私才讓他一次次的逃避,因逃避而背叛。然而,我相信阿米爾是愛哈桑的,非常的深愛,所以才有后來他為了哈桑遺留在人間的兒子索拉博,不惜與瘋狂的阿塞夫戰(zhàn)斗。
直至阿米爾長大成人,怯弱仍深埋在他的骨子里。當他面對著危險,面對著眼前瘋狂危險的敵人時,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他推上前,那是友情么,還是為了二十六年前而贖罪?阿塞夫的拳頭一次次像雨點一樣落在他的臉上,他卻笑了,瘋狂的大笑,而我卻潸然淚下。是的,阿米爾解脫了,他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的怯弱,為自己贖了罪,也捍衛(wèi)了二十六年前的友誼。
合上書,閉上眼,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畫面,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鮮紅的夕陽仿佛要滴出血來,比夕陽紅得更驚心動魄的是石榴滴下來的汁水。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令我感動,盡管它波瀾曲折,最終,兩個人都捍衛(wèi)了友誼。
友誼是什么?是兩個人一起玩玩游戲,一起談?wù)勑拿?不,友誼是要用心去愛護的珍寶,友誼是就算賠上自己的生命也要堅守的責任。
那一年寒冬比以往更加地肅殺,白色的雪地變得鮮紅,那一刻是埋葬“我”童年的墳?zāi)?。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曾經(jīng)無限地希望未來的到來?!拔摇痹释焐系娘L箏和父親的愛。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哈桑伴“我”長大的人,“我”也許愛著他,卻也一直蔑視他,“我”很自私,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也只是希望自己得到認可。嫉妒和懦弱,燒盡了“我”與他的友誼,“我”趕走了他!“我”懦弱到了逃離現(xiàn)實,“我”的心中有一絲幻覺。
“我”慢慢長大了,破開了心中的混亂,錯過悔過,才能懂得珍惜守候。友誼是一棵樹,只可以用真誠澆灌才能開出美麗的花。
“我是狠心地忽視了他的付出,我慢慢成熟了,老了,開始想念他了,可是我等來的只有一個墓碑,一別成永別,留下的只有悔恨?!边@是來自一個阿富汗老漢的話語。讓我們靜等那一朵花開,不要錯過。
第五篇:《風箏》讀后感
風箏是魯迅先生所做的文章,這篇散文里流露出魯迅先生的后悔。
但是不僅僅止于后悔,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對兒童天性束縛的厭惡,作者認為,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榫褪怯螒?,對兒童進行精神的虐殺等同于殺人放火,甚至還要嚴重。
文章中寫了作者不讓小兄弟放風箏,做這些沒出息的玩意兒,于是行為粗暴的直接上手拆風箏,這里可以直接看出作者的憤怒之情,但是作者做出正確的判斷了嗎?沒有,他反而做出了錯誤的行為。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不能仗著自己年紀大而去欺負弱者,去做一些自認為對的卻反而是錯誤的并且實質(zhì)上會傷害他人的事情。
接著作者希望用道歉來換取他小兄弟的原諒,可是那時他們已經(jīng)到了中年時期,臉上也多了許多條皺紋,作者這顆懸著的心原以為能在那時得到諒解,在那時可以放下,可是并沒有,作者的小兄弟已經(jīng)忘記有這么一回事,并且說出:“有過這樣的事嗎?”這句話,他的小兄弟并不記他的仇,兄弟情深。可是作者還是希望從原諒得到安慰,“無怨的恕,撒謊罷了”這句話讓作者的心,像坐過山車一樣迅速下滑。說謊而得出的原諒,本來就是假的,根本不可能會讓作者有好的心情,心里沒了怨恨,還怎么去饒恕別人?那么,原因是什么?是作者已經(jīng)從干傻事的孩子,變成油膩的中年大叔了,過了這個年齡,一些事也都隨風飄散了。即使是道了歉,也是騙了人的善意謊言。
兩個不同時期的作者,用兩種不一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同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我們看出了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細膩,情商比人高的地方。前者的過錯,后者去彌補,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即使如此,知錯就改,能看出作者有這種好的品質(zhì)。
精神虐殺顯然是不對的,作者這么做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
當時正值正月初一,作者有感于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抗戰(zhàn)而做出了這篇文章,作者正是想表達此類感情,他想解救更多的孩子,讓孩子的天性能釋放出來,能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這樣做了,他自己卻沒得到寬恕。
這種沒有得到寬恕的資格,就會讓人感到更加悲傷,明明作者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該怎么彌補,可是時間不等人,時間來的快,去的快,讓作者過了他該道歉的年齡,讓他失去得到寬恕的資格,失去該得到的寬恕,作者就只能在自我反省和懺悔以及自我改正中不停的來回翻滾,他的心也只能沉重著……沉重著……
第六篇:讀魯迅《風箏》有感
最近我們學習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我有很大的收獲和體會。
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回憶三十年前身帶殘疾、年過半百的歷史老師,課上講課與課間放風箏的情景,反映了劉老師充滿活力、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展示了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讀了這篇課文,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年過半百的殘疾老師,卻不愿年復(fù)一年地躺在床上,失去活動的自由。他只靠一根長長的、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著在地上跳躍、旋轉(zhuǎn)著板書、講課;課間在操場上放風箏,蹦跳著去追風箏。劉老師對生活有著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在逆境中依然頑強奮斗的可貴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確實,面對這樣一位老人,健康、年輕少年,還有什么理由來埋怨生活,甚至放棄呢?劉老師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知識,更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面對生活的逆境也不能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而應(yīng)該在困難中奮力拼搏,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價值。生活中,很少有能迎著困難向上的人。有一次,我和同學在一起做奧數(shù)題,為數(shù)學育苗杯的競賽做準備。我正做著,突然被一道題難住了,我和她討論了一會兒,還是理不出頭緒來,我們只好單獨想。我在草稿紙上寫寫算算,怎么也算不出得數(shù)。我看看她,她時而在草稿紙上演算,時而邊皺皺眉頭,時而埋頭冥思苦想。我想:干脆翻答案看看得了,免得再費腦筋。我正要翻答案,她立即阻止了我,說:“再想想吧,多思考對我們有好處。再說在考場上沒有答案了看你怎么辦。”我覺得有道理,就繼續(xù)想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想出了一點眉頭,又計算結(jié)果,不一會兒,得數(shù)“6”呈現(xiàn)在我面前,我又用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驗算,得數(shù)完全正確。我高興得大喊:“我算出得數(shù)啦!”再看我計算這道題用去的草稿紙,竟然用去兩頁多。她看了看我的演算過程,也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樣喜滋滋的。我想:要不是我剛才的冥思苦想,哪來的現(xiàn)在的喜悅呢?
“面對困難迎面而上,克服困難,不放棄?!边@是我學習《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