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魯迅散文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魯迅散文讀后感》。
第一篇:魯迅作品讀后感
讀魯迅伯伯的《社戲》,其中描寫小朋友釣蝦的有趣情景,記得很清楚。 機(jī)會終于來了。去年暑假,我來到了崇明。自然便想起了要去釣蝦,同時也想試試魯迅伯伯講的那種釣蝦辦法靈不靈??… 我拿起一根綁有棉花的線扔到水中,站在岸邊靜靜等著蝦上鉤,可過了許久還不見一只蝦上鉤。這時站在我身旁、與我年紀(jì)相仿的男孩正沖著我笑,我告訴他這是書中寫的釣蝦的辦法。他笑了笑告訴我說,那是釣小白蝦的,這里只有龍蝦,釣龍蝦自有釣龍蝦的辦法。
在這熱情的崇明男孩指點下,我找來了木棍和鐵絲,照著他的樣子將鐵絲彎成一個圓圈,又在圈上穿了一條,然后用線系住鐵絲圈,把它吊在木棍上。這樣,一副象樣的釣具就做好了。 我們把這些釣鉤放入水中,不到兩分鐘,我就迫不及待地將木棍拉上來,果然在鐵圈上一只大龍蝦正揮舞大鉗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我太高興了,不料手一抖,那大龍蝦從我眼底下溜走了,我不禁責(zé)怪自己的魯莽。
可那小男孩安慰我說:“這東西饞得很,一會兒還會來的?!边^了一會兒,我又去拉 那根木棍,這回我可小心了,慢慢地、慢慢地……果然那只龍蝦和剛才一樣又在品嘗著它的“美餐”,還未等它全露出水面,說時遲那時快,一只大網(wǎng)已套住了它。就這樣,不到兩小時,足有三斤龍蝦裝滿了我的網(wǎng)兜?。?… 釣龍蝦可真有趣,從中我也悟出、一個道理,釣小自蝦有釣小白蝦的辦法,釣龍蝦有釣龍蝦的辦法,可不能到處亂套。那么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第二篇:魯迅作品讀后感
藤野先生,他是一位平凡的的老師,也因此成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八字胡須,鼻梁上駕著一副眼鏡,深邃的眼睛中蘊藏著智慧與力量,一看就飽讀詩書,知書達(dá)理,博學(xué)多才。他是大文豪魯迅最敬佩的一位老師。他個子不高,可是他高尚的品質(zhì),使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顯得高大起來。
他工作認(rèn)真負(fù)責(zé),一絲不茍,從魯迅記錄的一件小事中足以看出他的教學(xué)嚴(yán)謹(jǐn)。有一次魯迅把一條血管的位置稍稍畫偏了一點,這點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也沒能逃出藤野先生的慧眼,他還特地叫來了魯迅,指出這個錯誤。如果我也能想藤野先生一樣的細(xì)心,做事謹(jǐn)慎,那么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毛病早就沒有了。
最讓我崇敬的是藤野先生的好脾氣,待人永遠(yuǎn)溫和,從不歧視任何人,他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有不公平的待遇,反而主動幫助魯迅學(xué)習(xí),利用自己并不多的休息時間,耐心的幫他修改講義。與文中視中國是弱國,中國人都是低能兒的日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思想沒有影響到藤野先生。不管別人的目光是否異樣,猜疑,他一如既往堅守著自己的原則。依舊笑臉迎人,依舊用抑揚頓挫的耐心地講解題目。
當(dāng)時正值年輕氣盛的魯迅,在日本一次看影片時,看到幾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觀看的一群中國人竟都鼓起掌來,高呼“萬歲!”這一幕幕深深觸動了魯迅的心,也是從這一刻起,他醒悟過來,明白過來,解救中國人混沌的靈魂比治療肉體上的創(chuàng)傷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第三篇:魯迅作品讀后感
《無?!访枋鰞簳r在鄉(xiāng)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毙蜗?,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边@種鬼怪。在《無?!分兴容^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贊美之情,先寫小時候?qū)λ暮ε?,和現(xiàn)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倘使要看個分明,那么,《玉歷鈔傳》上就畫著他的像,不過《玉歷鈔傳》也有繁簡不同的本子的,倘是繁本,就一定有。身上穿的是斬衰兇服,腰間束的是草繩,腳穿草鞋,項掛紙錠;手上是破芭蕉扇、鐵索、算盤;肩膀是聳起的,頭發(fā)卻披下來;眉眼的外梢都向下,象一個“八”字。頭上一頂長方帽,下大頂小,按比例一算,該有二尺來高罷;在正面,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著四個字道:“一見有喜”。有一種本子上,卻寫的是“你也來了”。這四個字,是有時也見于包公殿的扁額上的,至于他的帽上是何人所寫,他自己還是閻羅王,我可沒有研究出。
第四篇:魯迅小說讀后感
上個月我讀了一本書--------《吶喊》,這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搜集了他在54革命高揚時期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
《吶喊》描寫病態(tài)社會中不幸的人們,以便接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作者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由于未能忘懷于當(dāng)日自己的寂寞罷。所以有時候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禪于前驅(qū)。
這就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目的。
文中的《藥》,是寫一位革命者,為了民眾而犧牲了,而民眾回報的卻是冷漠和歧視,他的血,成了民族治療疾病的藥引子,連他的母親也不能理解他,反而為他的行為感到羞愧。
《頭發(fā)的故事》中,一個人因為剪了頭發(fā)而被人辱罵。
總之,《吶喊》是對那些愚昧的人的一種批評,真是淋漓盡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