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永遠的錢學森觀后感800(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永遠的錢學森觀后感800(合集)》。
第一篇: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上周和學生一起觀看電影《錢學森》,電影一開始展現(xiàn)的是1980年向太平洋發(fā)射運載火箭的宏大場面,令人振奮;然后是電視臺報道錢學森逝世的消息,簡單追溯錢學森的豐功偉績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的歷程,特別是如何沖破阻撓回到祖國的,接著鏡頭切換在錢學森(陳坤飾)和蔣英(張雨綺飾)遠渡重洋,回歸祖國的輪船甲板上,之后鏡頭變換在1947的上海,蘭心大劇院:至此,電影主體部分才開始。
電影開頭雖然是短短兩分鐘,卻把一些有關錢學森最耀眼的內(nèi)容都提煉出來,而且是用一些珍貴的歷史鏡頭的剪輯組接來表現(xiàn),從而為電影主題部分的展開奠定了基調(diào)。從接受的角度而言,如此開頭,是先聲奪人、奪眼球的辦法,目的是把觀眾的胃口先吊起來。可是,這樣安排電影開頭,是不是過度地消費觀眾對電影的審美期待,給后面部分(電影主體部分)地展開增加不必要的壓力了呢?
果然,我的擔心卻變成了現(xiàn)實,四五分鐘后,再四顧同學們,大家在交頭接耳,沒有了一開始看電影時正襟危坐,專注觀賞的神情!
那《錢學森》這部電影的主體部分是怎么展開的呢?
錢學森與蔣英在劇院見面――錢學森攜妻子赴美國留學――錢學森提出回國,遭受不公正待遇――回國主持導彈的研制工作――研制大型運載火箭――蒼蒼暮年,與蔣英攜手漫步在林蔭道上――病逝。
應該說電影如此展開敘述,在表現(xiàn)主題方面有其合理的地方。我也相信,換一個導演,可能也是這樣來安排,可是這實在不是把這部電影拍成經(jīng)典電影的做法。我在想,為什么不錢學森首先還原成一個普通人來拍呢?電影的本質(zhì)是藝術作品,而非官方發(fā)布的訃告,電影靠什么打動觀眾?
我覺得首先是靠敘述的故事??芍袊碾娪扒∏〔簧朴跀⑹龉适?,尤其是張藝謀后期的大制作基本不存在故事。幸好近期徐錚拍攝的《人在旅途之泰濉罰鼓芙補適?。膬S綰穩(wěn)玫纈壩泄適攏咳綣馨訓纈爸械鬧魅斯紫瓤闖梢桓銎脹ㄈ耍潛囟ㄓ瀉枚喙賾謁墓適?。墙蒂Y竊躚男愿??有脫]泄制⑵坑忻揮脅緩玫納釹骯擼克肫拮又溆忻揮幸恍┟埽踔潦喬楦芯欄穡克趺唇逃⒆櫻克倒返幕奧穡克齟砉侶穡吭謁砩希忻揮幸恍┤萌朔⑿Φ氖慮椋課蟻氳佳菝僑綣苷庋純悸僑宋錚隙崛玫纈奧鞘構壑誄兩渲脅⒔蚪蚶值賴墓適隆
中國電影人物的類型化依然是阻礙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根本因素,因為它代表了電影創(chuàng)作者對人的認識的深度和高度。對人的認識的深度和高度是衡量一個導演是否精通電影藝術的根本所在。無論是娛樂片,還是藝術片,只要想得到觀眾的喜愛,都必須在探究人性、發(fā)現(xiàn)人性上有自己的突破,因為所有藝術在本質(zhì)上是關于人的發(fā)現(xiàn)的藝術!
另外,電影若想打動觀眾,應多用一些實力派演員。因為實力派演員靠的的是對電影人物的深層把握或者說獨特感悟來表演人物的。演好一個角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所演人物有所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而這種發(fā)現(xiàn)必須首先屬于演員的,否則就會讓觀眾倒胃口。顯然,陳坤和張雨綺,尤其是張雨綺,在這方面還很不夠,只靠一張臉,幾個眼神,幾個招牌動作,是不能走入觀眾心靈深處的!
總之,錢學森世所共仰,可拍電影的把他拍這個樣子,實在不應該!但愿,學校再組織同學們看電影,選擇那些能自始至終能吸引同學們觀賞的電影。也希望中國的導演多學點東西,拍出讓更多觀眾認可的佳作。再也不要拍出像《錢學森》這樣的電影:一開始還能振奮人心,可后面大部分時間讓同學們慢慢地沒了胃口,昏昏越睡!
第二篇: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看過《錢學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氣凜然在胸,同時也問自己,如果我是錢,能否像他那樣為了redChina放棄在美國優(yōu)質(zhì)的生活和研究條件,回來過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國核領域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造出兩彈?尤其是后者,錢學森徒有高級的大腦,但是雙手被中國核背景缺乏的現(xiàn)狀束住,他在面對慘淡現(xiàn)實的時候,應該是何等的無力與無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對聽不懂他講課的中國技術人員,臉上顯出的表情是受到?jīng)_擊、是無比失望,不過,他沒有像對外國學生那樣,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講一遍。
對于錢學森的毅然回國和回國后的廢寢忘食,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理想主義精神,以致走出電影院后,重新面對外面紛雜的世界,看到現(xiàn)代社會上最多的“謀衣食求利祿的自了漢”(梁漱溟語),也生出了無力與無奈,同時思考:現(xiàn)在這個時代還會不會出現(xiàn)如錢學森般擁有高尚情懷和強烈愛國責任感的奉獻者?
在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的當今,人們對國家的責任感漸微,或許只能在面臨重大災害后顯現(xiàn)出來;同時由于不再有“巢傾卵破”“唇亡齒寒”的情況出現(xiàn),人們對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與國家命運相連。作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們就向這樣的人生目標走下去,如果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不再向往報效國家或回饋社會,而是看到國家和社會的不足后不思改變或無力改變,反去崇敬外界更加發(fā)達的環(huán)境和美好的生活,爭先涌出國門,那么我們的國家不僅是用資源為外國培養(yǎng)半成品,而且也將會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我想,每個看過這個片子的年輕人都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抱著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盡管它可以用“每個人好國家就好”來大義化,另外還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的發(fā)展融合,哪怕只是一點,但也是對我們成長的這片土地的一種回報和推動。
想到龍應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是否想過,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為在你之前,有人抗議過、奮斗過、爭取過、犧牲過?!比绻覀円庾R到現(xiàn)在還算美好和安穩(wěn)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嘔心瀝血甚至捐軀為國,也許我們就能少點自我,多點大我,為這個國家做點不算驚天動地但也能推動改善的事情。
第三篇:錢學森觀后感1500字
錢學森觀后感1500字
錢學森>觀后感1500字
(一)在看這場電影之前,我對于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意識到是一個演員在演一步電影,而是在看一個叫錢學森的人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難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劇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戲的導演,在這場電影結束后,我才終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意義,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價值,影片中賦予了錢學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靜、耀眼、淡然、無私、坦蕩、純粹。更重要的,是他完美的詮釋了“愛國”兩個字的深刻含義。
錢學森—— 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享譽海內(nèi)外的杰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所有的榮譽集于一身,被他“無情”的拋之腦后的是,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美國優(yōu)越的生活。他固執(zhí)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當時的中國與美國比起來,就像現(xiàn)在在城市打工的農(nóng)民工與居住豪華別墅的商人富豪,只為了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向中國實踐自己的愛國之心。
影片中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并不貼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詞語來展現(xiàn)它。幕的開始與后面的接應的那一畫面,也同樣是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xiàn)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為成功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后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將之用諸于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鉆研,一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fā)展狀況,當學有所成的時候,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回國?!?就這樣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軟禁,失去自由,最后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于返國。對于這種來之不易的機會,錢學森更加珍惜,回國后,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電影中有所體現(xiàn),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fā)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看了這部電影之后,結合做為一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的幾個方面的感悟。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正在蘇醒的雄獅,由于中國的人口基數(shù)大,盡管GDP 的增長速度很快,僅次于美國,但是我們的人均值還是很低的,對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并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么的快,雖然經(jīng)濟是我們生存的一個基礎一個前提,但是我們應該追求有質(zhì)量的提高,如果第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wěn),更好。
我們所有中國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獻自己的愛國之心,今天的中國,走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錢學森那樣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個人利益和部門利益之上的人,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正的強大起來,讓自已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錢學森觀后感1500字
(二)最近,一直被一個人的>故事感動著。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y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圣人”,他就是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生的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他的一生充滿神秘和傳奇,雖然歷史已經(jīng)塵封了一些記憶,但閱讀了《錢學森故事》這本書后,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無法忘懷。
錢學森的身上有著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jié),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他對父母師長的繾綣情懷,他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其愛國主義者的情懷。作為愛國主義典范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羈縻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以黃鐘大呂般的恢宏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彼诮?jīng)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終于踏上了祖國的熱土后,他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tài),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fā)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錢學森的業(yè)績對于我——一個普通的國家公務員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但從他身上使我對“愛國”這兩個字的理解由模糊變得逐漸清晰,愛國,就是要把祖國放在心間,以祖國利益至上;愛國,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奮發(fā)向上,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愛國不僅是一種心情,在落實為實際行動的過程中更需要一種堅定的信念。錢學森具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對共產(chǎn)主義的堅定信念、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把愛祖國、愛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都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在研發(fā)“兩彈一星”的過程中,條件非常艱苦,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家又經(jīng)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災人禍,但他始終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為新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fā)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我也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明白了堅定就是一種信念,在動搖時鼓勵自己堅持下去?,F(xiàn)在,從錢學森的故事里我更體會出堅定這個詞語的新解:執(zhí)著地做事、為民族做事、為祖國做事!
錢學森觀后感1500字
(三)4月13日,我和朝陽區(qū)各校的許多黨員、積極分子一起到紫光電影城觀看電影《錢學森》。在錢學森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當代一個真正大寫的中國人。常言說,人到無求品自高。錢學森在金錢、名譽、地位上的淡定、低調(diào)、無求,恰恰證明了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潛心研究、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笨赐觌娪?,“愛國、淡漠名利和無私的奉獻”,這些詞至今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電影《錢學森》是從講述從錢學森歸國受阻、在美國遭受盡迫害開始的。其中貫穿著新中國領導人營救錢學森,他歷盡千辛回到祖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兩彈一星”偉大事業(yè)中的一個有一個感人故事。以前,在我的心目中,因為“兩彈一星”事業(yè)的神秘性,錢學森的形象是高大的,宏偉的,近乎神的;而觀看完這部影片后,我看到的卻是有血有肉的錢學森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靜,淡然,無私,坦蕩。更重要的是,是他完美的詮釋了“愛國、奉獻”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影片中的錢學森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xiàn)色彩鮮明的對比:回國前,由于錢學森對美國高科技軍事科研的貢獻和學術地位,一家人生活過的非常優(yōu)越,設備一流的實驗室,漂亮的別墅,汽車??他家里的社交聚會,美國軍、政、商界人士均為座上常客,回國后的錢學森,除了一身樸素的軍裝,就是身著藍色中山裝,與普通工作人員毫無二致,他住的房子簡單窄小,和美國的生活環(huán)境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什么是愛國主義?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放棄步步高升的事業(yè)、放棄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回到祖**親的懷抱,從一窮二白開始,踐行祖國強大的夢想,這才是拳拳的赤子之心,這才是報效國家的有力證明。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錢學森創(chuàng)造過無數(shù)輝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強大。與他的輝煌成就相媲美的,是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他在逝期間,美國方面也曾多次邀請他訪美,甚至提出,只要他來,就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是,他都拒絕了。錢學森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金錢、名譽、地位,在錢學森這里,沒有生存的市場?!案袆又袊?007年人物評選”推選委員陳章良在推薦錢學森的時候這樣說:“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tài)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作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tài)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zhì)?!?/p>
反觀時下,一些人在社會上有了一些影響、在教學科研上取得一些成績、在政治上獲得一些榮譽后,便開始大肆炒作起來,便開始浮躁起來,開始不知天高地厚起來。
我們知道,腐敗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任何東西都有他滋生的土壤。目前腐敗現(xiàn)象的高發(fā),直接原因是缺乏對權力的制衡,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社會轉(zhuǎn)型中公民意識的缺位。正是大家對公共生活的漠不關心為腐敗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就貪腐者的內(nèi)心來講,他們都抱有一種投機心理,但是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跳梁小丑永遠只可能一段時間得到利益,而歷史會還以他本來面目。
觀看影片《錢學森》對我來說是精神的洗禮,作為一名有著十多年黨齡的黨員,我深深的被錢老的愛國情懷,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動,從中獲得了真真實實的精神力量。
對照錢學森的品格和作風,自己感到臉紅。剛剛?cè)〉靡恍┙虒W上的成績,就想著該如何慶祝;剛剛有了一些學生和老師們的認可就沾沾自喜??我要像錢老那樣,永遠把祖國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永遠與腳踏實地的作風為伍,永遠與平等低調(diào)的品格為伴,用實際行動爭做“思想優(yōu)、學習優(yōu)、業(yè)務優(yōu)”的“幸福三優(yōu)”好黨員,用錢學森的品格和作風激勵著自己無畏前行。
第四篇: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雨轉(zhuǎn)晴的一天,我盯著銀幕,觀賞了一部紀錄片電影――《錢學森》。從中,我深深體會到了錢學森那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并發(fā)自內(nèi)心地吼道:“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1911年在浙江杭州出生的錢學森,青年時期就已經(jīng)當上了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教授。就在此時,我們國家的形勢變得嚴峻,錢學森也毅然決然準備回國??墒牵钸@位年輕有為的知識青年想象不到的是,美國人竟然用囚禁的方式阻止他回國效力。在囚禁的五年里,錢學森也不曾停下研究的腳步,1954年,他的《工程控制論》完成,再一次讓全美刮目相看。在一次記者發(fā)布會,他的老師問他一個問題:“你回到那農(nóng)耕社會的中國,是不是要去種蘋果?”的確,錢學森回國后,是種了一棵蘋果樹,但是這種出來的蘋果讓整個世界都知道了中國!都知道了中國再也不是東亞病夫!
錢學森為祖國作出的貢獻,他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讓我想到了他――鄧稼先。鄧稼先在國外學有所成后回到祖國,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當中。自從有了錢學森,他讓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前進了20年,但有了鄧稼先,我們中國,站在世界的舞臺才真正有了分量。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祖國國防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在沙漠中奮斗了28年,卻在家中待過的時間不過幾天。他和錢學森一樣,心中有國,為了大家舍棄小家,這種偉大,怎么不令人敬佩!
我們國家正是因為有錢學森、鄧稼先這樣的偉人,才會一步一步走向富強。身為中國人,我感到無比驕傲!
第五篇: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動蕩不安,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土被人踐踏,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拋灑頭顱之處,于是,他們化悲憤為力量,改屈辱為使命,為新中國注入新的血液。
于是身處異鄉(xiāng)的錢學森,他放棄了美國的優(yōu)越生活,不辭萬里,投入到祖國的懷抱,他把畢生的所學都獻給了祖國,他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边@么一位可愛可敬的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了解他的畢生?于是在這漫長的假期中,我們觀看了《錢學森》,觀看錢學森在美國時期的貢獻,他與妻子的愛情點滴,他回國的艱難以及他回國可貴的固執(zhí)。
這樣的一個人才。美國當然不會輕易放手,但錢學森擔心自己的科研資料被盜取。他選擇一把火將他們燒毀,面臨逮捕,他依然堅定的說:我要回祖國去。而妻子蔣英也十分支持,她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她與錢學森的愛很偉大,這種偉大無關愛情,而是她所展現(xiàn)的冷靜和從容。她說:中國可以沒有像我這樣的音樂家。但是不能沒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我愿意為此付出一切。試問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樣擲地有聲?
當時的中國正面臨三年重大自然災害,蘇聯(lián)政府雪上加霜,于是錢學森臨危受命,擔負起中國原子彈的研制任務。相對于美國的優(yōu)越生活,回國后的錢學森只有漫天黃沙,沸沸揚揚,但他并不在乎,他與研究人員們不辭辛苦,徹夜奮戰(zhàn)。終于隨著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中國迎來了一個科技鼎盛的時代。
面對美國的糖衣炮彈,錢學森堅持回國從一窮二白開始,愛國并不是嘴上說說的,錢學森就完美的詮釋了愛國兩個字的深刻含義。而當今世界和平,從何而來的和平呢?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的崛起,不僅僅是要依靠歷史底蘊的深厚,要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歷史的艱難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的,如今,美好的生活讓很多人都失去了信仰,缺的是錢學森一樣的愛國者。
他雖然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愛國的深刻印象,將傳承千古,流芳百世。
第六篇: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這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鐘基本濃縮了整90分鐘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于宏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里,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盡可能給一個詳盡并真實的剖面,也醞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并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于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墒堑诙c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