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感動中國觀后感(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感動中國觀后感(合集)》。
第一篇:感動中國觀后感
今天我們在學(xué)??戳艘徊坑捌纸小陡袆又袊?。主要講了幾位感動全國人民的偉大人物。
其中最讓我深刻感動的是劉盛蘭爺爺。劉爺爺今年90多歲了,但是很有精神。他很熱心,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十多年都沒吃過一塊肉。要問他為什么這么艱苦,是因為他把所有積蓄都捐給了貧困兒童。十年來,他捐助的錢共有十多萬元,而自己的花銷每年才一千元,其中大部分錢都用來買報紙,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哪些地區(qū)有貧困兒童需要資助。他每天還要撿瓶子,廢品。在城市里賣5分,村子里3分錢都不要。走進他的屋子,只有簡單的床鋪,破舊的桌子,上面放著他資助的學(xué)生的照片。他收集的廢品堆得到處都是,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有多艱苦。
他很有魯迅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村里的人經(jīng)常嘲笑他,但他從不理會,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個好人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人,劉爺爺就做到了這點,他資助了100多名孩子,這些孩子都深深的記住了這位可敬的老人。現(xiàn)在劉爺爺已躺在了病床上,每天都有七八個孩子來看他,都會給他錢,但是他堅決不收。
劉盛蘭老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精神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
第二篇:感動中國觀后感
星期五下午,老師讓我們看了《感動中國》中的兩位人物,林俊德,陳斌強,我覺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個中國工程院院長,他在住院期間,只顧著工作,連拖了三次手術(shù),所以,林俊德和死神展看了殊死搏斗。他每天很早起床,坐在椅子上拼命地工作,醫(yī)生說他這樣不能坐著,坐著只能讓病情加重,可是他執(zhí)著的跟醫(yī)生說:我能行,我要把工作內(nèi)容都傳到電腦上。這時,醫(yī)生也被林俊德感動了,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林俊德從早到晚都不休息一次,他的老伴和醫(yī)生都勸他快點休息,免得病情加重,可林俊德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勸告。
終于有一天,林俊德再也扛不住了,他同意休息一會兒??墒?,當(dāng)他閉上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
看完我熱淚盈眶,心想:林俊德也太拼命了,自己快要死了,還這么拼命的工作,從早到晚連休息都不要,甚至連拖了三次手術(shù),還要每天早起工作,我真感動,很驚奇,所以,我要向你學(xué)習(xí),以你為榮!
第三篇:感動中國觀后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2008這是個令人熟悉的數(shù)字,這一年里,一個個真實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和它們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曾感動了整個中國,讓無數(shù)中國人記憶猶新。
在2008年,發(fā)生了震動神州大地的一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3位來自唐山的農(nóng)民,他們與汶川的受難者們素不相識,卻從千里之外不顧一切感到這里,感到地震的前線救助受難者。當(dāng)人們問起他們:為何如此做時?他們樸實的話語卻感動了無數(shù)人?!耙驗樘粕揭苍l(fā)生過大地震,我們也感受過別人對我們幫助的溫暖。所以我們想讓這份愛傳遞下去?!?/p>
多么簡單的話語,多么淳樸的行動,而這一切讓那些地震中的受難者們倍感溫暖。
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素不相識,慷慨救助。他們用淳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同胞”的含義。
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朵花:一次受傷后的救助是一朵花,能為別人生活得絢麗而付出是不尋常的人。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他們的行動為我們,為全中國寫下了生命的意義。
第四篇:感動中國觀后感
2月8日,2017年度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如約而至,全家人早早的守候在電視機旁,期待著這場年度精神盛典。
年近古稀,依舊為祖國航天事業(yè)無私奉獻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shè)計師孫家棟、扎根大山36年,三尺講臺教育大山兩代人,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zhèn)白洋教學(xué)點教師支月英、三進火場,被大火燒成炭人的平民英雄王峰、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的大國工匠李萬君、絕地反擊,比實力、拼意志、搏勇氣,永不放棄的中國女排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使他們放棄享受天倫之樂,遠(yuǎn)離繁華的都市生活,為救他人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拒絕物資高薪酬待遇依舊回國對,是責(zé)任、是使命、是擔(dān)當(dāng)、是堅持、是信仰。
在電視機前我的眼眶濕潤了,榜樣的事跡讓每一個人都敬佩和動容。也讓我們的內(nèi)心得到洗禮、心靈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華。無論我們屬于渺小、平凡還是崇高、偉大,那怕我們只是一滴露珠,也要拼命的游向大海,讓生命變的更有意義、有價值。
第五篇:《感動中國》觀后感
李桂林,陸建芳,二個普通的名字,兩個不普通的人。
人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彼麄兙驮谶@天梯石棧相勾連小路上,為了彝族的未來,一起奮斗了18年。
試問人生有幾個18年?又有誰能將18年的青春年華獻給這座大山?每次回家四個小時,沒有路,沒有人,有的只是無邊的植物,無邊的石頭。九十度的高梯上刻著歲月的痕跡,稍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且不說學(xué)校條件艱苦,單是看看這來回的路,就是讓人驚嘆萬分。而他們硬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攀了18年。
每個星期一的凌晨,都有兩位老師在天梯下等候,每個星期五的晚上,都有兩位老師守候著一群孩子快樂地回到家中。18年來149名學(xué)生從這里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廣闊的天空。雖然只是小學(xué)生,雖然只是149名。但是他們改變了這里的現(xiàn)在和未來,帶來了知識的種子。這些種子在他們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當(dāng)?shù)巧细袆又袊奈枧_時,他們盛裝打扮。他們沒出過遠(yuǎn)門,更沒有上過這么大的舞臺。站在舞臺上他們略顯羞澀。有點手足無措。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感動中國》,并留個影。當(dāng)主持人問他們的工資時,陸建芳說:“我們剛來時才100多塊,現(xiàn)在有200多塊,我覺得很滿足了?!倍嗝礃銓嵉脑捳Z,卻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弦。有人也許會問,為了200多塊的工資,浪費了18年的青春,這值得嗎?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最精彩的詮釋。
在中國的大地上在偏遠(yuǎn)的山區(qū),有多少個李桂林和陸建芳?他們無私地奉獻。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托起了教育的藍天,民族的未來。
李桂林,陸建芳,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