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湖南省博導游詞(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博導游詞(推薦5篇)》。
第一篇:湖南景點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地殼巖層,第一層,元古界冷家溪群板頁巖。為縣內出露最古老的水成巖。主要出露于桃花源主體景區(qū)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層理發(fā)育??偤穸?100米以上。巖層傾角30°―50°。易滑坡,但利于植物富積。第二層,下第三系紅砂巖。主要出露于嶂山、黃聞山之間的.崗地,如華兒臺、白虎嘴、青龍嘴、鐵耳沖和桃仙嶺一帶??偤穸?353米。主要巖相為紫色砂質泥巖、磚紅色塊狀巖和紫紅色塊狀粗礫巖。第三層,第四紀網(wǎng)紋層、砂礫巖。主要出露于綠蘿山以東的梅溪橋、文石山一帶。金剛石、砂金、瑪瑙石富積。
地貌發(fā)育,10億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qū),均在大海碧波覆蓋之下。元古代冷家溪時期(距今約10億年)嶂山、黃聞山以及桃源南部山區(qū)的烏云界、仙池界,早已陷為海槽,其內淺海相泥沙碎屑久為沉積,輕度變質,層理發(fā)育。后經(jīng)強烈的武陵運動,平坦巖層發(fā)生褶皺,進一步變質加硬,形成海底地形。震旦紀時期(距今7.5億―5.7億年)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分,隨烏云界、仙池界崛起,露出海面。海西時期(距今4.05億―1.37億年)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qū),脫離海洋環(huán)境。燕山――喜山運動時期(距今1.37億―0.15億年)流水搬運山體剝蝕物,陸相堆積運動空前活躍,在炎熱干燥條件下,變成下第三紀紅色巖系。穿石、欽山、綠蘿山等親水陡巖出現(xiàn)雛形。其中,燕山運動晚期,以斷裂為發(fā)育。一線天、鯉魚跳龍門、水心砥柱等地紅色山石開裂,在流水切割之中塑造發(fā)育。第四紀時期(距今250萬年)五強溪地區(qū)隆起之后,即被沅水橫切。上天龍、一線天、穿石等山石景觀日趨完美。沅水下游旁蝕堆積日盛,形成一系列江心洲。江汜枝分,構成迷津。
山川特征,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個明顯特征,以致成為內有避秦絕境,外有水網(wǎng)迷津的物質基礎。第一特征,山生絕境。主體景區(qū)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與沖積并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東南麓多條峽谷,和峽谷之中狀如串珠的山間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狹隘、其勢回迂束逼,遠望則仿佛若有光。內中土地平曠,與世隔絕。其中,以青山?jīng)_、施家沖、江家沖、艾家沖和茶莊沖,發(fā)育最為典型,堪稱絕境。第二特征,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灘以下,河床開闊,河水略淺,不斷旁蝕堆積,形成營盤洲、南陽洲、白鱗洲、關門洲、洞洲、吳家洲、趙家洲、艟舫洲等10個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現(xiàn)幾十公里長的連環(huán)水網(wǎng)。陌生漁舟到此河段,往往難識水道,不知從來,不知所去,故忘路之遠近。第三特征,山回水復。嶂山、黃聞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廝羅溪環(huán)抱,水系往往繞山180°―360°。其間重巒迭嶂,山體發(fā)育反差不足,而律韻有余,自然標志極不明顯,走到哪里都像山重水復。
第二篇:湖南天門山導游詞
朋友們:相信大家對天門山并不陌生。1999年11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完成了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溶洞的壯舉,天門山的名字一下子走進了世人的視野。多少人希望能一睹天門山的風采,今天,你們終于如愿以償!
天門山距張家界市區(qū)南側約8公里,山頂南北寬1.93公里,東西長1.96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它以發(fā)育較齊全的巖溶地貌區(qū)別于武陵源的砂巖峰林景觀,是一座四周絕壁的臺形孤山。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為天門山,并拆武陵郡置天門郡。天門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jīng)歷海相沉積上升為陸相沉積,形成高山,并經(jīng)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迭紀燕山運動為最甚。白堊紀末,大規(guī)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別被兩條斷層峽谷切為孤山,使高山與谷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內高差達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天門山氣象獨特,門洞奇絕,植被豐富,歷史悠久,是歷史文化與佛道文化的神秘載體,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為了加快張家界旅游開發(fā)的進程,天門山正處在規(guī)模的開發(fā)建設中。有的景點尚未正式開放;世界最長的天門山索道以及天門山寺正在籌建之中。
(天門洞)在天門山1264米高的絕壁之上,生出一個南北洞穿的天然門洞,洞底至洞頂131.5米,寬37米,縱深30米。洞北面頂部邊緣,有倒垂的龍頭竹,它的根像龍頭,樹葉像鳳尾,因此又叫鳳尾竹。東側是高約200多米的溝槽,有泉水從上面飄散,落下點點梅花雨。據(jù)說誰能張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門洞口,經(jīng)常能看到巖燕飛舞,山鷹盤旋。隨著天氣的變化,天門洞有時候吞云吐霧,有時候明朗似鏡,構成循環(huán)往復、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
那么,天門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覃功炯先生認為是“漏斗”溶蝕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天門洞東側地形微向西傾,西側地形微向東傾,向斜的核部正對天門洞道。東西兩壁為兩條走向320度左右節(jié)理所切,同時有一條走向40度的節(jié)理在天門洞處與其相交。洞頂?shù)膬商帋r溶漏斗也對巖溶過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后,地表水順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動,一部分涌入土中的水,順著地層的層間裂隙朝著向斜的核部匯集下流,長期不斷的溶蝕過程使局部崩塌,最終使兩組溶洞并為一體,形成了天門洞。
但是,也有人對此產(chǎn)生異議:天門洞照此理形成,為什么洞的底座是一塊巨大的平臺,這些巖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嗎?所以說,天門洞的形成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天門山寺)天門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稱云缽庵、靈泉院、嵩梁堂,明代時,因擇址不當而屢遭風摧又常遭水荒,才將天門山寺從東部山頂遷移至此。以前這里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古寺門楣上刻有“天門仙山”四字,大門兩邊的對聯(lián)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傳為李自成部將野拂撰書。進門為大佛殿后面有觀音堂,兩邊六間平房,最后一棟是祖師殿,規(guī)模宏大。民間概括為“三進堂、六耳房,磚墻鐵瓦鍋如壙”。山寺原建筑十分講究,飛檐翹角,雕龍畫鳳,并塑有佛道神像菩薩等。還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鐘一口,一座七級石塔和一個大化錢爐。據(jù)碑刻記載,自清乾隆至民國五年的163年間,天門山寺共修葺過七次,香火曾盛極一時,湘鄂川黔邊境十多個縣的信徒絡繹不絕,都來這里進香拜佛?,F(xiàn)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規(guī)模地修復天門山寺,昔日的繁華又將重現(xiàn)。
(龍頭巖)這叫龍頭巖。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轉動的龍頭。龍頭巖面臨百丈懸崖。據(jù)說過去有不少香客為表示求神拜佛的誠意,手抱龍頭繞懸崖轉一個圈,只要心誠,保你無事。后來,龍頭被人掀下懸崖,現(xiàn)只能看到安放龍頭的石坑。龍頭巖是觀日出去海的最佳觀景臺。明代岳州知府李鏡有天門山唱和詩詠贊:
小山歷盡到高峰,萬仞天門咫尺通。
仰望蓬萊紅日下,遠瞻廬阜白云中。
蒼崖突兀松杉古,曲經(jīng)迢遙馬跡空。
欲造最高峰上立,飛騰須是仗天風。
(赤松峰金水池)這個小水池,長約1.3米,寬0.6米,深僅幾公分,無論怎樣干旱,池水終年不涸,據(jù)說這是遠古時期神農(nóng)皇帝的雨師赤松子煉丹的金水池。北面絕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頂時有云霧繚繞,像灶膛升起的青煙,相傳是赤松子煉丹用的灶。前人有詩:“荒煙杳露處,昔有仙人處。遺跡留丹灶,還疑常來去?!钡ぴ罘逑掠欣锥春碗姸?,傳說赤松子煉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還要借助雷、電才能達到一定的火候。
(野佛藏寶處)天門山有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兒,說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謎,代代相傳,沒有人。一是天門洞開之謎,二是鬼谷子顯影之謎,三是山頂翻水之謎,四是野佛藏寶之謎。傳說這大櫸樹下就是當年野佛藏寶處。清光緒《永定縣鄉(xiāng)土志》“天門山”篇有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佛為闖賊余黨,事發(fā),削發(fā)為僧,竟逃天誅。”
(鬼谷洞)相傳李自成部將野拂當年上山時,帶了100多人馬和許多金銀財寶,雇乘九只木船逆澧水秘密潛入大庸境內,神不知鬼不覺上了天門山。野拂這次出家,并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劍登壇”,準備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掃平寰宇”。但形勢急轉直下,農(nóng)民軍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終于憂患成疾而逝。據(jù)說,臨死前,他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門山中幾個秘密去處。并用毒酒將藏寶民工全部毒死。數(shù)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盜、香客和天門山的神秘僧人都借故上天門朝拜,實際上是為偷窺地形,尋找寶藏,但都空手而歸。財寶究竟藏在哪里?始終是個謎。
第三篇:湖南景點導游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山觀光旅游。
~山位于湘西南邊陲的邵陽市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呼應,與桂林、邵陽相距各140千米,是繼張家界后發(fā)現(xiàn)的又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相傳舜帝南巡途經(jīng)新寧,看到這秀美的奇山秀水,駐足贊嘆“此山良好,可謂~山?!眫山由此得名。
~山在數(shù)千萬年前是一片內陸湖,由于地殼的變動,內陸湖底突出,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紅色砂粒巖結構的丹霞地貌。大家知道,張家界屬石英砂巖地貌,桂林屬喀斯特地貌,而~山則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形態(tài)、規(guī)模在全國同類地貌之中均達到極限八角寨之高(293米)、天下第一巷之長(239米)、亞洲第一橋之險(64米)、蠟燭峰之險(674米)、紅華赤壁之絕、將軍石之峻,都令人嘆為觀止。
~山風景區(qū)占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駱駝峰、八角寨、紫霞峒與扶夷江等五大景區(qū)、477個景點、三大溶洞和一處原始森林。
牛鼻寨
各位朋友,現(xiàn)在來到了牛鼻寨景區(qū)。為什么叫牛鼻寨?原來,在東面那塊大石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成對出現(xiàn)的“牛鼻孔”,當?shù)乩习傩辗Q為牛鼻山。后來,農(nóng)民領袖雷再浩、李源發(fā)先后在這里聚眾起義,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這里屯兵扎寨,遂被改稱為牛鼻寨。
大家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畫前有關山之隘的瑤寨式建筑“迎賓亭”,后有一簾瀑布從山澗飛瀉而下,綠陰掩映處,紅白芙蓉映襯秀山麗水。來到銀珠洞,可見一串串水珠直掛,在夕陽的映照下,粒粒閃亮奪目。
穿過銀珠洞,大家來到陡巖絕景,迎面紅霞赤壁當頭壓來,幾經(jīng)曲折有幽徑,四處懸崖已無路,只見懸崖上一道白色天梯直立,引渡到達“天下第一巷”。
這“天下第一巷”幾個大字是“中國丹霞之父”、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國達教授1992年來~山時親筆題寫的。陳老對比了1939年命名的廣東仁化丹霞山,發(fā)出如下感嘆:“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并贊南北雙奇花。”
“天下第一巷”長238.8米,相對高度100―120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處0.3米。兩旁如刀劈斧削,側身中間,大有“天光一線,人生如縫”之嘆。人處其中,后不見來處,前無有盡頭,惟見頭頂一線青天,絕壁對峙,鬼斧神工,堪稱天下一絕。走出巷口,豁然開朗,一泓清泉,臨路而出,涼意撲面,使人心曠神怡,剛才的驚、奇、險、累一掃而光,惟有追憶、體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意境。
來到后寨門,沿右面巖壁攀騰而過,登上遇仙巷,巷長178米,石壁高60米,巷中翠竹掩映,花木叢生,人行其中,饒有情趣。再往前走,便到一馬鞍形石級小梯一一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厘米。來到谷底,可見隘口有一陰陽八卦陣,路徑縱橫交錯,若無人指點,很難走出此陣。前面像猿人頭山的下前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名七層樓,那是大自然的杰作。
走完這長長的臺階便進入桃源沖。桃源沖確實是世外桃源,成片竹林,滿目翠綠。一路驚險之后正好在此小憩,感受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逍遙時光。
八角寨
八角寨景區(qū)位于~山最南端的湘桂邊境,海拔818米,由八角寨、白面寨和天生橋三個小景區(qū)組成,因山頂有八座山峰相連,互為犄角,像一朵八角蓮花而得名。
“天生橋”被譽為“亞洲第一橋”,是丹霞地貌中很獨特的自然景觀。該橋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半圓拱形,似人工砌筑,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橋下有一石棺,底蓋分開,惟妙惟肖,尤似千年古物。一條小溪環(huán)橋流過,水質清澈碧透,有“綠溪”之美稱。
“白面寨”,山巖均成銀灰色,而植物多開白花,遠望如白濤銀浪,故而得名。該寨山勢雄險,石砌寨門卡關而立,僅容一人進出,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寨內巨石聳立,景象萬千。這不僅是楊再興、石達開、雷再浩、李世德等歷代名將和起義領袖礪兵秣馬的古城堡,也是新石器時期遺址所在。
登臨八角寨,要走1708個臺階、三道門,即象門、龍門、寨門。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頭大象,它把秀長的鼻子低垂于地恭候遠道而來的朋友,這便是第一道門“象門”。走過象門,便聽到淙淙的流水聲,清澈的溪水滋潤著一種特殊的植物,它在陽光下呈現(xiàn)黃、藍、綠、紫等十幾種顏色,老百姓稱之為“變色龍”,學名唇柱菌苔,只能生長在鎢礦含量高的地表上。
繼續(xù)往上走,來到一條巷子,這便是第二道門“龍門”,因正前方有塊形似龍頭的突兀巨石而得名。傳說到那上面燒香,有求必應。
走過1708個臺階,來到一個平臺,站在這里,一腳跨兩省,左踏廣西,右踩湖南。前面青石砌成的古城墻門就是第三道門“寨門”,當年白蓮教依靠這里的險要地勢,多次戰(zhàn)敗數(shù)倍于己的清軍。
被譽為“丹霞之魂”的八角寨,橫空出世,獨占鰲頭,絕頂上形成寬闊平臺,因而叫云臺山。
八角寨雄視群山,巨崖絕壁
第四篇:湖南張家界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寶峰湖由寶峰湖和鷹窩寨兩大塊組成。它是一座罕見的高峽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風光旖旎,是山水風景杰作。
寶峰湖水深72米,長2。5米公里,電視劇《西游記》中花果山水簾洞外景就拍攝于“奇峰飛瀑”。
湖中有兩座疊翠小島,近岸奇峰屹立,峰回水轉。泛舟漫游,只見一湖綠水半湖倒影,充滿詩情畫意?!霸铺萑f丈上天臺,高峽平湖一鑒開,王母瑤池金扶,浣沙仙女下凡來”游寶峰湖,你就會欣賞到這樣的詩情畫意。群峰擁抱的寶峰湖,長約2。,5公里,湖猶如一面寶鏡,四面青山,一泓碧水,蕩槳溫游,格外愜意。坐在船上,環(huán)顧四周,千山聳翠,俯視水中,倒影慢移,碧水照相館得群峰綠,人面桃花水映紅。真是靜極了,美極了!韓劇《九天洞》拍攝的湖水就是寶峰湖。
在湖中漫游,還可以見到湖心島上的一些佳景,如“仙女照鏡”、“高峽平湖”、“金蟾含月”也各有特色。
鷹窩寨為寶峰公園一景,進公園后西向登山數(shù)百石級,頭頂?shù)氖辶芽p如線,入口處有古城門雉堞,盡處有寶峰古寺,香火旺盛。崖上石徑直上峰頂,相傳舊社會有匪首如鷹盤踞山頂小寨。一線天是寶峰公園的一大絕景。峽谷長200余米,高100余米,平均寬度不足兩米,中有小溪,溪畔石級盤旋而上,清幽無比,曲奧無窮。該游覽線還有一系列景點,著名的鷹窩寨位于寶峰湖西南一絕壁之上。早年是著名的土匪寨子,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就拍攝于此。
第五篇:湖南景點導游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山觀光旅游。
~山位于湘西南邊陲的邵陽市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呼應,與桂林、邵陽相距各140千米,是繼張家界后發(fā)現(xiàn)的又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相傳舜帝南巡途經(jīng)新寧,看到這秀美的奇山秀水,駐足贊嘆“此山良好,可謂~山?!眫山由此得名。
~山在數(shù)千萬年前是一片內陸湖,由于地殼的變動,內陸湖底突出,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紅色砂粒巖結構的丹霞地貌。大家知道,張家界屬石英砂巖地貌,桂林屬喀斯特地貌,而~山則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形態(tài)、規(guī)模在全國同類地貌之中均達到極限八角寨之高(293米)、天下第一巷之長(239米)、亞洲第一橋之險(64米)、蠟燭峰之險(674米)、紅華赤壁之絕、將軍石之峻,都令人嘆為觀止。
~山風景區(qū)占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駱駝峰、八角寨、紫霞峒與扶夷江等五大景區(qū)、477個景點、三大溶洞和一處原始森林。
牛鼻寨
各位朋友,現(xiàn)在來到了牛鼻寨景區(qū)。為什么叫牛鼻寨?原來,在東面那塊大石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成對出現(xiàn)的“牛鼻孔”,當?shù)乩习傩辗Q為牛鼻山。后來,農(nóng)民領袖雷再浩、李源發(fā)先后在這里聚眾起義,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這里屯兵扎寨,遂被改稱為牛鼻寨。
大家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畫前有關山之隘的瑤寨式建筑“迎賓亭”,后有一簾瀑布從山澗飛瀉而下,綠陰掩映處,紅白芙蓉映襯秀山麗水。來到銀珠洞,可見一串串水珠直掛,在夕陽的映照下,粒粒閃亮奪目。
穿過銀珠洞,大家來到陡巖絕景,迎面紅霞赤壁當頭壓來,幾經(jīng)曲折有幽徑,四處懸崖已無路,只見懸崖上一道白色天梯直立,引渡到達“天下第一巷”。
這“天下第一巷”幾個大字是“中國丹霞之父”、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國達教授1992年來~山時親筆題寫的。陳老對比了1939年命名的廣東仁化丹霞山,發(fā)出如下感嘆:“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并贊南北雙奇花?!?/p>
“天下第一巷”長238.8米,相對高度100―120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處0.3米。兩旁如刀劈斧削,側身中間,大有“天光一線,人生如縫”之嘆。人處其中,后不見來處,前無有盡頭,惟見頭頂一線青天,絕壁對峙,鬼斧神工,堪稱天下一絕。走出巷口,豁然開朗,一泓清泉,臨路而出,涼意撲面,使人心曠神怡,剛才的驚、奇、險、累一掃而光,惟有追憶、體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意境。
來到后寨門,沿右面巖壁攀騰而過,登上遇仙巷,巷長178米,石壁高60米,巷中翠竹掩映,花木叢生,人行其中,饒有情趣。再往前走,便到一馬鞍形石級小梯一一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厘米。來到谷底,可見隘口有一陰陽八卦陣,路徑縱橫交錯,若無人指點,很難走出此陣。前面像猿人頭山的下前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名七層樓,那是大自然的杰作。
走完這長長的臺階便進入桃源沖。桃源沖確實是世外桃源,成片竹林,滿目翠綠。一路驚險之后正好在此小憩,感受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逍遙時光。
八角寨
八角寨景區(qū)位于~山最南端的湘桂邊境,海拔818米,由八角寨、白面寨和天生橋三個小景區(qū)組成,因山頂有八座山峰相連,互為犄角,像一朵八角蓮花而得名。
“天生橋”被譽為“亞洲第一橋”,是丹霞地貌中很獨特的自然景觀。該橋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半圓拱形,似人工砌筑,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橋下有一石棺,底蓋分開,惟妙惟肖,尤似千年古物。一條小溪環(huán)橋流過,水質清澈碧透,有“綠溪”之美稱。
“白面寨”,山巖均成銀灰色,而植物多開白花,遠望如白濤銀浪,故而得名。該寨山勢雄險,石砌寨門卡關而立,僅容一人進出,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寨內巨石聳立,景象萬千。這不僅是楊再興、石達開、雷再浩、李世德等歷代名將和起義領袖礪兵秣馬的古城堡,也是新石器時期遺址所在。
登臨八角寨,要走1708個臺階、三道門,即象門、龍門、寨門。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頭大象,它把秀長的'鼻子低垂于地恭候遠道而來的朋友,這便是第一道門“象門”。走過象門,便聽到淙淙的流水聲,清澈的溪水滋潤著一種特殊的植物,它在陽光下呈現(xiàn)黃、藍、綠、紫等十幾種顏色,老百姓稱之為“變色龍”,學名唇柱菌苔,只能生長在鎢礦含量高的地表上。
繼續(xù)往上走,來到一條巷子,這便是第二道門“龍門”,因正前方有塊形似龍頭的突兀巨石而得名。傳說到那上面燒香,有求必應。
走過1708個臺階,來到一個平臺,站在這里,一腳跨兩省,左踏廣西,右踩湖南。前面青石砌成的古城墻門就是第三道門“寨門”,當年白蓮教依靠這里的險要地勢,多次戰(zhàn)敗數(shù)倍于己的清軍。
被譽為“丹霞之魂”的八角寨,橫空出世,獨占鰲頭,絕頂上形成寬闊平臺,因而叫云臺山。
八角寨雄視群山,巨崖絕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