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山西旅游導(dǎo)游詞大全(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山西旅游導(dǎo)游詞大全(范文三篇)》。
第一篇:山西旅游景點導(dǎo)游詞
天龍山風景區(qū),海拔1700米,山戀起伏層疊,古柏蒼松泛翠,為省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歡的避暑行宮。寺內(nèi)有大雄屋殿、禪院、九蓮洞、鐘樓、藥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龍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龍山石窟。
在龍山風景區(qū)氣候條件和晉祠(在晉祠景區(qū)西北10公里處)相近,日溫差較大,有時干燥多風,但環(huán)境優(yōu)雅,天氣涼爽。該景區(qū)是太原市近年開發(fā)的,具有極佳的觀賞和游覽價值。市區(qū)通往景區(qū)的道路,寬闊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種服務(wù)(餐飲為主)方便、實惠,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天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四周山巒起伏,遍山松柏蔥郁,山頭龍王石洞泉水蕩漾,山前溪澗清流潺潺。石窟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自東魏至唐,歷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最多,達十五窟。石雕體態(tài)生動,姿式優(yōu)美,刀法洗煉衣紋流暢,具有豐富的質(zhì)感。第九窟中的彌勒大佛比例和諧,容貌端莊凝重;下層觀音瓔珞富麗,紗羅透體。明人張冕《天龍寺》詩有“門對虬松欹偃石,殿圍龍柏倒撐丘”句,即指此景。
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滿山林密葉茂,秋來紅葉遍山,景色宜人。石窟開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營造龍山石窟及昊天觀。現(xiàn)廟宇殘壞,石窟尚存,共八龕,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別為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大法師龕、七真龕及兩座辯道龕。各龕雕像數(shù)額不等,共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樸實,衣著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shù)風格截然不同。石窟頂板上還雕有龍鳳及花圖案,兩側(cè)入前壁上留有元代題記,為研究道教石窟藝術(shù)和道教發(fā)展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第二篇:山西導(dǎo)游詞
各位團友: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lǐng)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zhàn)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zhàn)國七雄。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山西設(shè)有太原、上黨、河?xùn)|、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后唐、后晉、后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jù)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jīng)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lǐng)先地位。明代時,設(shè)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tǒng)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wèi)填?!?、“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fā)生在山西。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zhàn)亂,災(zāi)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jīng)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qū)。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nèi),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大同市、平遙縣、代縣、祁縣、新絳縣都是山西歷史名城。
第三篇:山西省內(nèi)導(dǎo)游詞大全
壬辰之年,十月金秋,會于山西平順縣,共游玩賞景也。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 我們一行人從山腳出發(fā),沿著尋覓到崎嶇的羊腸小道——向上,攀爬。這的確是一條能夠激起人們對它無限向往憧憬與期待的小徑,因為你無法想象得到在這條道路上會遇到怎樣綺麗誘人的風景,你也無法預(yù)測究竟哪一刻你會登上山之巔,俯瞰腳下一切,領(lǐng)略世間萬物。加之它作為古代運糧的棧道,這一艱險的小路,在我內(nèi)心瞬間增添了一絲神秘與圣潔。 隨著陽光一點一點耀眼起來,我們的腳步也變得越來越沉重。
可是,每向上攀爬一步所帶來的淋漓盡致的暢快感,卻是什么都無法換來的!因為你的每一次前進,都會使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帶給你不同的視覺沖擊。 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終于到了山門。在這里,我佇足,我遠眺。我的腳下,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交錯相通,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在遠處,方山如屏,千峰競秀,煙霧迷蒙,隱約參錯,我又好像面對著一大幅的潑墨山水,陣陣颯爽的秋風不時拂過發(fā)梢,內(nèi)心油然而生一種寧靜,肅穆,敬仰,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之后,我懷著一種莫名的輕松健步走上了山之巔,這一刻,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如愿以致。 這次山西之行,最令我難忘的便是登山的那一段,而在這一段之中,若說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那一定是山路即將走盡,山巔就在眼前——佇足山門的那一刻。如果將登山的整個過程看作一個人的生命旅程的話,在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之后,在擺脫命運的糾纏之前,一個人的心境往往達到了最淡然寧靜的境地,在這一刻,不論回憶往事,還是面對明天,總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淡然釋懷。而山門那一佇,便是如此。我想,這便是這次山西之行,帶給我的最大的收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