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陰山山脈導(dǎo)游詞范文》,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陰山山脈導(dǎo)游詞范文》。
第一篇:紅山導(dǎo)游詞
四月的一個星期六上午,爸爸帶著我們一家人游紅山公園。
車駛過不算擁堵的街道,只用了二十分鐘就來到了紅山腳下?!凹t山”正如其名一樣,山體呈紅褐色,已紅色為主色調(diào)。于是,我問爸爸:“紅山為什么是紅色的?”爸爸回答我說:“紅山是因為鐵元素含量過高,礦物質(zhì)中的鐵鹽含量過高,所以是紅色?!蔽覔现^,似懂非懂地聽著爸爸說的這些元素,沿著蜿蜒的小路開始爬紅山。
我氣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停下腳步,向山下望去,紅山腳下水波瀲滟。這時,妹妹正指著水波處問爸爸:“那是哪里?”爸爸摸著妹妹的頭說:“那是月牙湖。”爸爸的.話音剛落,我便問道:“為什么叫月牙湖?。俊卑职钟檬种钢卵篮?,說:“你看它的形狀像不像月牙?”我仔細(xì)看了看,還真名符其實。爸爸接著對我和妹妹說:“月牙湖不僅形狀漂亮,等到盛夏之時,還會看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色呢!”
站在紅山的頂峰,放眼望去,赤峰城區(qū)盡收眼底,茂盛樹木掩映著群山,令人心曠神怡。
第二篇:天山的導(dǎo)游詞
天池位于阜康市境內(nèi)的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東距烏魯木齊110km,海拔1981m,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m,最寬處約1500m,面積4.9kO,最深處約105m。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huán)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盛譽。挺拔、蒼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
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圣山)海拔達5445m。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抬頭遠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狀如筆架。峰頂?shù)谋ǚe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天池屬冰磧湖。地學(xué)工作者認(rèn)為:第四紀(jì)冰川以來全球氣候有過多次劇烈的冷暖運動,二十萬年前,地球第三次氣候轉(zhuǎn)冷,冰期來臨,天池地區(qū)發(fā)育了頗為壯觀的山谷冰川。冰川挾帶著礫石,循山谷緩慢下移,強烈地挫磨刨蝕著冰床,對山谷進行挖掘、雕鑿,形成了多種冰蝕地形,天池谷遂成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則因擠壓、消融,融水下泄,所挾帶的巖屑巨礫逐漸停積下來,成為橫攔谷地的冰磧巨垅。其后,氣候轉(zhuǎn)暖,冰川消退,這里便潴水成湖。即今日的天山天池。
新疆解放前,由于山高路險,唯有膽大志堅而又精于騎術(shù)的才能探游天池。解放后,人民政府專門撥款修筑了直達天池的盤山公路,并在湖畔建起別致的亭臺水榭、賓館餐廳以及其他旅游設(shè)施,向中外游人開放了這塊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
天池,不僅是中外游客的避暑勝地,而且已成為冬季理想的高山溜冰場。每到湖水結(jié)凍時節(jié),這里就聚集著新疆或兄弟省區(qū)的冰上體育健兒,進行滑冰訓(xùn)練和比賽。1979年3月我國第四屆運動會速滑賽就是在天池舉行的。環(huán)繞著天池的群山,雪線上生長著雪蓮、雪雞,松林里出沒著狗子,遍地長著蘑菇,還有黨參、黃芪、貝母等藥材。山壑中有珍禽異獸,湖區(qū)中有魚群水鳥,眾峰之巔有現(xiàn)代冰川,還有銅、鐵、云母等多種礦物。天池一帶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觀,對于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質(zhì)、地理工作者們,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著名景點。
第三篇:天山的導(dǎo)游詞
今天,我們要登上讓人神往的天山,看那微波粼粼、秀麗無比、美如少女的天池。
天山奇冷無比。本來我只穿了短袖,剛登上天山,感覺就像到了冬天一樣,跟在火焰山的感覺有天壤之別。我立刻裹上了一件厚厚的運動衣,即使這樣,我仍然感覺很冷,一說話就可以看見呼出的一團團白色氣體。
只見幾只蒼鷹在天空中翱翔,一圈圈地盤旋著,金色的陽光照射在它們棕褐色的雙翼上,為它們平添了一股英武之氣。我好羨慕啊!真想像它們一樣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天山上樹木茂盛,層巒疊翠。鳥兒唱著歡快的歌兒。來到天池平臺上向下觀望,天池就像大地母親一只藍寶石般秀美的眼睛深情地望著我們。只見水面微波粼粼、清波漾漾,有的地方呈淺藍色,有的地方呈深藍色,就像一片美麗無比的拼圖。微風(fēng)吹來,湖面漾起波紋,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湖面就像漂浮著一層華麗無比的金色碎片。雖然深淺不一的湖水遮擋住了魚兒的身影,但我知道,它們現(xiàn)在一定成群結(jié)隊地在湖底嬉戲、暢游,生活地?zé)o憂無慮……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登上天山山頂,我想那里一定非常雄偉壯觀;我也沒有看見世上罕見的神奇美麗的天山雪蓮,也沒有親眼看見那終年不化的積雪,這真是美中不足啊!
第四篇:天山的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早上好!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dǎo)游王逸超,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游玩是騎馬上天山,各位游客朋友們不用擔(dān)心自己不會騎馬,我們有專業(yè)的馴馬師一邊教大家騎馬,一邊帶著大家上山。
騎著馬上天山,你會感到一陣涼爽,戈壁灘上的炎熱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藍天襯著高聳入云的雪峰,在太陽的照射下,雪峰間的云影仿佛幾朵銀白色的花嵌在雪峰上。那些融化后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銀項鏈往下墜,在山腳下匯成了沖激的流水,流水撞到石頭上,形成成千上萬朵盛開的蓮花。每到水流緩慢的洄水渦,總有調(diào)皮的魚兒在水里嬉戲打鬧。游客朋友們,不妨停下腳步,讓馬飲澗泉。您不用下馬,一低頭便可看見清澈見底的湖水,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磷光映著雪水清流,讓寂靜的天山變得生機勃勃。
各位游客朋友們,繼續(xù)往前走,天山會變得越來越美。沿著白皚皚的雪線往下,是翠綠的原始森林,不計勝數(shù)的塔松像撐開的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間漏下了斑斑點點細(xì)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速度可適當(dāng)慢一些,小心人仰馬翻。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溪岸兩邊,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顯得格外的美麗,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不用離鞍,就能摘到美麗的花兒,送給你喜歡的人。
雖然現(xiàn)在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花園的春天比得上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時間過得如此快,是時候為這次旅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期待下次相會。
第五篇:介紹山西恒山的導(dǎo)游詞范文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莊嚴(yán)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nèi)袈裟。由于寺毀閣傾,大佛淹沒于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游資源正在規(guī)劃開發(fā)之中。
蒙山大佛,也稱晉陽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現(xiàn)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fēng)化嚴(yán)重。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據(jù)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后世重修時補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xx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fā),加固了佛身,并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xx年10月,蒙山大佛景區(qū)向公眾開放。
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后的佛像。開化寺建于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后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當(dāng)時太原被稱為晉陽,是北齊王朝的陪都。北齊太祖高歡在此創(chuàng)業(yè),擊敗爾朱榮,后來實際掌控東魏朝政,為北齊的建立打下基礎(chǔ)。此后北齊各代帝王常往來于首都鄴城和別都晉陽之間,相當(dāng)重視對晉陽的建設(shè)。按照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yán)閣記》中的記載,《北齊書》等史料中北齊后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nèi)”說的就是蒙山開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時也被稱為“晉陽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開鑿的年代存在爭議。一種觀點根據(jù)《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rèn)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于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根據(jù)明嘉靖《太原縣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rèn)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據(jù)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yán)閣記》中所述“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認(rèn)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據(jù)《北史》中后主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nèi)”的記載,認(rèn)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緯時;又根據(jù)宋人記載中蒙山曾有北齊天統(tǒng)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統(tǒng)五年三四月間北齊后主身在晉陽且有重要佛事舉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時間就是北齊天統(tǒng)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為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頂處。佛龕為摩崖敞口式,寬29.60米,進深17米,平面大約為半橢圓形。佛像頭部已經(jīng)遺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dāng)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巖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遺址,散落有殘碎磚瓦,還有刻著“杭州天目山峰徹禪師”的斷碣。蒙山大佛為單體佛像,龕內(nèi)外沒有脅侍像的遺跡。
大佛頭部遺失。頸部直徑5米,高2米余,有三條陰刻項線。頸部至腹部高22米,兩肘間距22.70米。兩肩平而寬,胸胛肥厚, 身形壯碩。由于大佛的巖體為疏松的砂巖,風(fēng)化、崩塌相當(dāng)嚴(yán)重,佛像衣紋服飾已無法辨認(rèn)。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據(jù)推測為重修大佛時留下的遺跡。佛像小臂長12米、寬2.80米,保存較為完好。佛像施禪定印。右手長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殘。兩手之下為條石補砌的雙腿,高3米,結(jié)跏趺坐式。腿下為條石臺基。雙腿和臺基均為重修大佛時砌。研究者認(rèn)為,佛像原來的坐姿雖未必是重修時的結(jié)跏趺坐,但是由兩手的禪定印判斷很可能就是結(jié)跏趺坐式。宿白根據(jù)清理前的遺跡推斷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彌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禪定印,結(jié)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來的研究者認(rèn)為,蒙山大佛可能是釋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yán)閣記》提到“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另一個理由是北魏開鑿的云岡石窟第20窟的釋迦佛也施禪定印,結(jié)跏趺坐,與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米。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米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時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米。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現(xiàn)代0.295米,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米。一些媒體按現(xiàn)代一尺合0.33米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米;也有媒體計算為63米;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這些媒體由此認(rèn)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并根據(jù)三者的高度關(guān)系(認(rèn)為蒙山大佛高66米)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臺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米)的建筑遺跡,門墩石和地笊性冢芯空吲卸轄ㄖ甏贍芡磧諼宕=ㄖ偶1泵媧嬗幸還牾茫咽?。佛頇表^啾諫洗嬗腥舾尚∈矗切藿ǚ鷥笫鼻度肓洪菟謾4蠓痦柰舛啵旅嬪匣褂幸豢檳ρ鹵毯投齠純叩囊糯?。摩邀u檀笤即υ詿蠓鸚夭康母叨壬希し叫危2.50米,寬1.85米,是預(yù)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jīng),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jīng)。摩崖碑刻東側(cè)的小窟高、寬都在1米左右,因巖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米,進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米、寬0.97米、深0.52米,門兩側(cè)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斗,櫨斗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砦歡啡劍潿砦俗中尾媸幀2媸治⌒危蟯餛渤觶捕宋⑽⑸锨獺=岷纖慕竊薌舛?、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睁嵭究者茹暯z嚦贍蕓溆詒逼?。窟闹X乇冢⑽揄柘瘢粲陟擼吣誆寫嬗星蹇滴跛氖甑奶餳恰
另據(jù)《嘉靖太原縣志》載:“法華寺在縣西北十五里,北齊天保二年(551年)建,賜額開化,寺后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壽初(620xx年)建佛閣,改額凈明。唐武德三年(620xx年)李淵自守河?xùn)|來游于禪之后,復(fù)改為開化寺。會昌甲子歲(844年)佛閣廢毀,乾寧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釋迦如來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廢毀,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晉恭王重建?!?/p>
五代后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前,于后晉自運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閣,名曰“莊嚴(yán)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將高200尺石刻大佛,庇蓋于內(nèi),同時建“雁塔蜂臺”,修“鹿苑雞園”。大閣凌云,氣勢非凡,豪華之極。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莊嚴(yán)閣”等建筑塌毀,從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殘磚、碎石、泥沙之中。明晉恭王朱鎮(zhèn)守太原,重修開化寺,實際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現(xiàn)在的開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qū)地名辦公室在地名普查中,發(fā)現(xiàn)大佛遺跡。1982年順勢探索“大肚巖”一名的來歷時,實地勘測實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寬約8丈,頭部尚未找到,僅現(xiàn)找到的頸部高達五尺,真經(jīng)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個大佛還有待發(fā)掘現(xiàn)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圍發(fā)現(xiàn)的建筑遺跡,經(jīng)與史籍記載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國內(nèi)有關(guān)史學(xué)界的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