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中學課程實施與管理制度(范文3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中學課程實施與管理制度(范文3篇)》。
第一篇: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黨的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的要求,地方課程由省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fā)展需要而自主開發(fā)并管理,由地方、學校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我?;A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fā)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地方課程設置的原則
1.系統(tǒng)性原則。根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2. 整合性原則。地方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區(qū)域化、本土化,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有關專題教育和學校課程進行整合。小學勞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huán)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的內容主要滲透在相關學科和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利用學校課程開設專題講座。
3.獨立性原則。地方課程具有獨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它和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共同構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不能用國家課程代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四、課程開發(fā)內容及課時安排
《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
1—2年級每周1節(jié),3—5年級每周《傳統(tǒng)文化》、《品德與社會》1節(jié),《安全教育》課《環(huán)境教育》各1節(jié)。。
五、課程設置說明
1.《傳統(tǒng)文化》課程,要求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會誦讀或記憶一些傳統(tǒng)的古典詩詞,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環(huán)境教育》課程和《安全教育》課程,著重發(fā)展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一些問題,了解校園安全及自我無保護的措施。
3、《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點,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設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開發(fā)與實施要求
1、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服務。
3、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yōu)化課程結構,切實發(fā)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評價。
第二篇:2022學校課程管理制度
(一)學校領導和教師聽課制度
1.學校領導聽課要求
第一、領導聽課要有計劃性、目的性、針對性。
第二、學校領導聽課前要有充分準備,掌握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
第三、學校領導和中層領導要按各自工作職責要求的聽課節(jié)數完成聽課任務。
第四、學校領導聽課要有記錄,聽完課后要及時評課或反饋意見。
第五、學校領導要重視非考試學科,非考試學科聽課節(jié)數不得少于總聽課節(jié)數的四分之一。
2.教師聽課制度
第一、教師應積極參加聽課活動,凡同學科的研究課、公開課、匯報課,以及學校要求的集體活動聽課必須參加,并做好聽課筆記,每名教師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jié)、年組長不得少于30節(jié)。
第二、同學科、同年級的教師要互相聽課。
第三、認真參加評課活動,誠懇提出意見,互相交流提高。
(二)學校教研工作制度
1.教師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苦練基本功。
2.每位教師每學期上一節(jié)公開課。
3.學校每學期要開展課堂教學評估一次。
4.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到先進學校學習,加強與先進學校的聯系。
5.學校要做好教研活動記錄,教師要做好筆記。
(三)青年教師培養(yǎng)制度
1.“結對子”在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中實行“導師制”。
2.“指路子”學校要對青年教師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聽課,并及時進行點評、反饋和鼓勵。
3.“壓擔子”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要上一次公開課和匯報課。
4.“搭臺子”學校盡可能為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施展才能的機會。
(四)骨干教師培養(yǎng)制度
1.在骨干教師認定上,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要將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職業(yè)道德素質,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的教師確定為骨干教師。
2.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訓,堅持多規(guī)格、多層次、多渠道,研培結合、周期培訓的模式。
3.骨干教師考核,要堅持考核、考查、考評相結合,每年考核一次。
4.學校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師檔案。
第三篇: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一、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的主要內容
普通高中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主要包括藝術類、體育類以及其他課程,是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體現課程的多樣性和課程的多種內容、多種功能和多種價值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展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二、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的開發(fā)
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開發(fā)堅持學校開發(fā)與引進、利用社會資源、他校資源相結合。學校應在先期學生興趣、愛好、特長調查的基礎上,基于學校辦學傳統(tǒng)、文化特色,充分發(fā)掘教師的專業(yè)特長和社會課程資源,有目的地開發(fā)興趣特長類課程。
引進社會課程資源時,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進行二次開發(fā),使課程內容與要求更加切合學生實際。農村學校應充分利用當地非物質文化的課程資源,也要適度引入城市相關資源。
三、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的開設
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制定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建設規(guī)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發(fā)與開設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
每學年開學前,學校提前公布學校本學年擬開設的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的開設計劃、課程介紹信息和學分認定辦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實行自主選課。每學年可供選修的模塊數不得少于6個。
學校根據選課情況,組織走班教學。不得包辦選課,不得以班級為單位集體選課,不得以任何借口強制指定選課。學校應支持學生到具有資質的高校、中等職業(yè)學校、其他普通高中或社會機構選修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
四、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的學分認定
(一)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學分認定的基本條件
1.達到一定的課程修習時間;過程表現良好;經考核或考查合格。
2.學生在高中階段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體育競賽、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等活動;參加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體育競賽、藝術、科技節(jié);參加省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體育競賽、藝術、科技節(jié)。
3.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或運動健將。
4.學生參加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社會機構培訓,或參加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考試,獲得某項資格或等級證書。
(二)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學分認定指導性意見
(三)學校應制定所設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學分認定具體方案,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學分認定的仲裁機構,處理有關學分認定的舉報、爭議和仲裁工作,對存在嚴重問題的學校要通報批評,并對校長及相關責任人給予必要的處罰。
(四)學生在校內外通過相應機構獲得各榮譽、證書或成果,學??蓞⒄张d趣特長類選修課程學分認定指導性意見,審核根據發(fā)證單位的資質、學習記錄和證書,按照18課時1學分的標準折合學分。
(五)學生修習課程考核不合格,經補考仍不合格;課程的實際修習時間少于規(guī)定課時的2/3;提供的相關資料弄虛作假,不予認定學分。為使學生在高中三年中獲得多項技能,學生在選修某一課程并已獲得1個學分后,不得重復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