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小班幼兒著裝自理能力》(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幼兒著裝自理能力》(大全)》。
第一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來》教案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經歷整理的過程中,學會自己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種方法。
行為與習慣:學生有表現自己整理物品的愿望,并能經常性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初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情感與態(tài)度:學生能感受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處,認識整理物品的重要性,體會整理物品后的愉快心情。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會整理自己的書包與日常用品。
活動難點:堅持整理,養(yǎng)成習慣。
活動準備:
書包、課程表、多媒體課件、學具盒。
活動過程:
歌曲導入:
1、《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2、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萬能的手,小巧的手,你都用這雙小巧的手做過什么呢?(指名說)
3、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這么厲害為么能干,那你自己整理過書包么?你是怎么整理的?(自由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自己會整理》。
4、誰愿意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整理書包的或者爸爸媽媽是怎么幫助你整理書包的?(自由說)
小結: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說出這么多整理書包的好方法,你們想實際做一做嗎? (領著做)。
第二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來》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并掌握簡單的穿、脫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給幼兒帶一件和幼兒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來幼兒園。
2、鋼琴。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教師:喔喔喔,太陽出來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們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師:起床以后我們要先穿好衣服,鞋襪,然后刷牙,洗臉,女孩子還要梳頭發(fā),現在請小朋友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做動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發(fā)現衣服的不同樣式,學習衣服的不同穿、脫的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在做游戲的時候,是用什么動作表示穿衣服的?原來剛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紐扣的衣服啊。其實在生活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衣服,你們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來穿的。
教師:紐扣衣服先穿兩只袖子,然后將衣服穿到身上,從下往上扣扣子。
教師:套頭衣服先穿兩只袖子,在套頭。
教師:后面有拉鏈的衣服先按套頭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請老師或者是好朋友幫忙拉后面的拉鏈。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長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嗎?
三、幼兒判別對錯。
教師:現在老師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說說他們做的對不對?小剛早上起床,看見媽媽正在做早飯,他就自己將外套、褲子穿好了,不要媽媽幫忙:紅紅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幾次紅紅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紅紅終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幫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腳亂的。
教師:你們覺得誰做的對呢?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我們要早點起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篇: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研究
s("title_top");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研究 時間:2020-11-30 15:05:20 幼教論文 我要投稿 s("content_top"); 小班自理能力活動反思 推薦度: 能力素質自我評價 推薦度: 個人自我能力描述 推薦度: 素質能力自我評價 推薦度: 能力素質及自我評價 推薦度: 相關推薦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研究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王蕾李帥
【摘要】小班幼兒處于自我服務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由于幼兒入園時間較短,需要教師耐心地幫助與教育。文章運用調查問卷法與訪談法,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根據幼兒園的生活內容,從飲食進餐、盥洗、入廁、著裝、睡眠五大方面,談談當前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3~5歲是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初步形成的關鍵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幼兒,接受能力強,行為可塑性大,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已為獨立生活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其自信心、責任感及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的提高,對其以后的生活及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抓住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實施與幼兒發(fā)展相適應的自我服務能力教育,這是幼兒園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幼兒體格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成長。通常情況下,兩歲的幼兒就有了自己吃飯、喝水、穿衣的愿望,三歲時就可以自己獨立解決這些事情。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和隨機抽樣訪談法,編制《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教師調查問卷》,主要從進餐、盥洗、如廁、著裝、睡眠這五方面進行分析。以W市幼兒園小班教師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70份,回收68份,回收率為97.14%,其中有效問卷65份,有效率為95.59%。隨后,利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10名教師進行了訪談,研究數據運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進餐飲食。幼兒進餐、飲食的獨立性是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基礎。由表1可知,將近一半的小班幼兒自己獨立用勺子進食,用小水杯喝水,說明教師對幼兒進餐獨立性的培養(yǎng)較為重視;其次,在餐后飲食衛(wèi)生方面能夠自理的幼兒也占到了四成以上。但吃飯不撒飯粒、餐后自己收餐具的現象卻不容樂觀,通過與教師的訪談得知,這一現象也是由于幼兒園進餐安排導致的,幼兒園設有單獨的幼兒餐廳,并有專門負責餐具發(fā)放與回收的`工作人員,對于回收餐具方面沒有直接去培養(yǎng)。
2.盥洗。盥洗不僅能使幼兒的皮膚保持清潔,增強抵抗力,養(yǎng)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它還是培養(yǎng)幼兒自身健康行為和自我服務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由表2可知,有五成以上的小班幼兒能自己用毛巾擦干手;幼兒自己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的能力還未很好習得,僅占四成多;而刷牙能力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則是相對困難的,僅占到43%。這也說明成人對這方面的重視與認識有待提高,要繼續(xù)加強本地區(qū)小班幼兒盥洗獨立性習慣的培養(yǎng)。
3.入廁。如廁獨立性是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研究重點是從幼兒能否“自己上廁所”、“大小便時自己脫下或提上褲子”、“便后自覺沖水”、“便后自覺洗手”四方面展開調查。如表3所示,小班幼兒在如廁方面的自我服務能力中,獨立上廁所的習慣養(yǎng)成最好,其次,小班幼兒大小便時能自己脫下或提上褲子的達標情況也較好,但幼兒便后自覺沖水、大便后自己擦屁股的自我服務能力還未很好地習得,這需要引起小班幼兒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4.著裝。幫助小班幼兒學習正確地穿脫衣服并且知道鞋(襪)的左右腳和根據自己的冷暖增減衣物是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穿(脫)衣服這個環(huán)節(jié),穿插著許多鍛煉大小肌肉活動的動作,對幼兒來說不僅能提高能力,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發(fā)育。由表4所示,系(解)扣子對幼兒的小肌肉動作要求較高,幼兒在系(解)(www.fwsir.com)扣子方面的能力比拉拉鏈的能力明顯低得多。此外,區(qū)分左右腳對他們來說也是十分困難的,只有一小部分幼兒能夠做到這點??偟貋碚f,小班幼兒著裝獨立性情況不是很樂觀。通過與教師進行訪談,初步得出原因是:家長基本都包辦代替,而且家長為了節(jié)省時間、減少麻煩就代而為之,阻礙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發(fā)展。
5.睡眠。睡眠對于學生的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而且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研究主要是從幼兒能否“獨立、安靜地入睡”,“睡前自己脫衣、鞋、褲”,“起床后自己疊小被子”,“不蒙頭睡覺”四方面展開調查(見表5)。表7顯示,僅有35.38%的幼兒能獨立、安靜地入睡,睡前能自己脫衣、鞋、褲的幼兒也只占不到五成,有43.08%的幼兒起床后能疊自己的小被子,有五成以上的幼兒能或多數時間能睡覺時不蒙頭。說明小班幼兒在睡眠方面的自理能力情況同樣需要引起幼兒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四、提高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建議
1.喚醒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小班幼兒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獨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但是幼兒的這種意識會隨著自己的情緒來,依賴性特別強。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和家長就要給孩子灌輸自我服務的意識,讓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依賴爸爸媽媽是不行的。同時,還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引導、教育,使之主動做自己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不能一次要求過多,否則,幼兒就會陷入困惑,不知到底該做什么。
2.在鼓勵、表揚中強化幼兒的自我服務行為。小班幼兒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懼感強,成人對他們的一點點進步都不應忽視,要鼓勵他們在做細微事情上的獨立性,并肯定他們的意識,積極給予糾正和指導,在活動中應采取適當的非語言行為與幼兒交流互動。教師還應善于使用肢體語言,注重與幼兒的眼神交流,讓幼兒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鼓勵、信任和關愛,為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自我服務的快樂。比如,在讓小班幼兒學習穿衣服時,可結合他們都喜歡被表揚和獎勵的特點,給予穿得最正確、最快的幼兒以表揚與鼓勵,可采用代幣制,小貼花、小零食等進行相應的獎勵,以此樹立起在幼兒之中的小榜樣。
3.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取有效信息,從而實現進步與發(fā)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應注意物質環(huán)境與精神環(huán)境并重。尤其是精神環(huán)境,常常是教師所忽略的部分,溫柔平緩的話語、溫馨舒適的生活氛圍等都屬于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之一。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幼師可以制作與目標相適應的玩教具并投放到活動區(qū)中。在鼓勵、表揚中強化幼兒自我服務行為教師在活動中應采取多種恰當的非語言行為與幼兒交流互動,如愛撫、豎大拇指等行為讓幼兒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信任和關愛,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自我服務的快樂。
4.家園合作,共同培育。家庭是幼兒主要活動場所,與家長經常聯系對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讓幼兒折疊已經洗好的衣服,多給幼兒實踐的練習和機會,家長要在溫馨提示的前提下,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及練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氨鶅鋈叻且蝗罩?,也就是說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不斷鞏固和提高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教師與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停下來,等一等,以幼兒的步伐速度為主,持之以恒,密切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祁曉芳。2-3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現狀分析[J].幼兒教育,2001,(5)。
[2]陳程。在游戲中學會盥洗[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3,(6)。
[3]張鴻宇,于婷慧。論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特點與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4)。
[4]馮珊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路徑[J].科教導刊,2014,(4)。
(編輯:朱澤玲)
第四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來》教案
教學目標: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
2、學習整理的兩種方法,即五品歸類及定時整理。
3、養(yǎng)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習慣,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一、繪本導入――“亂作一團”的我們
1、選用繪本《亂作一團》作為趣味導入,內容講到全家總動員,一起尋找小倉鼠一幕時戛然而止,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不學會收拾房間,那么房間里真的會亂做一團,整個生活也會亂作一團哦!
2、尋找身邊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麻煩?大多時候,你總會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這些“小伙伴”分屬于哪些生活場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3、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同學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況的視頻和照片等。請學生說感受,引導學生進行簡單交流,并引導學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時,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別進行整理的?
二、模擬操作―“虛擬空間整理魔法”;
1、借助多媒體,呈現兒童的生活場景,包含客廳、臥;
2、分組隨機給予場景圖片,引導各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3、集體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務分配器”;
1、家務分配器的妙用;繼續(xù)讀繪本;
2、勤勞的小手動起來:制作“家務分配器”
第五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來》教案
教材分析
《讓我自己來整理》是《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3課。這一單元主要引導兒童進入家庭生活,著重教育學生熱愛,尊敬長輩,學會自理,學做家務,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四條“愛護家庭和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第二條“愛父母長輩,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而編寫,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教材通過四個板塊的教學活動以及繪本材料的補充拓展,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養(yǎng)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第一個欄目用兩個謎語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物品,建立與它們的親密關系;第二個欄目用遺失文具的事件,讓學生體會亂放東西、不整理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煩惱;第三個欄目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整理物品;第四個欄目展示了學生對整理物品的錯誤認識,重點交流怎樣養(yǎng)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平時離不開各類生活用品以及各種玩具,但物品使用過后,學生不能夠物歸原位,學習完后書本也攤了一堆。因此,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使用物品后進行有序歸類和整理的能力需要加強,更需要系統(tǒng)的方法指導。同時,自主整理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小伙伴”,學會物歸原位和定時整理,也有助于學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教學目標
樂于整理自己的物品,養(yǎng)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習慣。
初步掌握正確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自理能力,體會成長的快樂。
關愛父母,主動為家人分擔家庭責任,知道感恩。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難點
形成自主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識,初步養(yǎng)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猜圖、猜謎語、介紹等方式認識日常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的功能及特點,養(yǎng)成樂于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生活習慣。
通過觀看《找不到東西的故事》,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不到“小伙伴”的煩惱,認識到學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通過情景辨析,知道從小自己學會整理,懂得分擔家庭責任。
教學重點
認識到學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從小自己學會整理,懂得分擔家庭責任。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大家好,我叫豆豆。今天我?guī)砹嗽S多小伙伴,準備介紹給大家認識呢!
【設計意圖】用豆豆的人物形象貫穿課堂始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一定的代入感。
環(huán)節(jié)一:“小伙伴”見面會
看圖片,說出“小伙伴”的名稱?
滑板車、籃球、蠟筆、勺子、鬧鐘、水壺、拖鞋、電話手表
猜謎語,說出“小伙伴”的名稱?
①小小身體瘦又長,五彩衣裳直心腸,嘴巴尖尖會說話,只見短來不見長。(鉛筆)
②矮個子,桌上站,我看書,他作伴,我要去睡覺,他先閉上眼。(臺燈)
③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漿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晚上橫臥在床前。(鞋)
④一張嘴巴大又大,兩只耳朵長又長,書本文具都放里,上學帶上可別忘。(書包)
⑤小小一床被,只蓋鼻和嘴,防毒講衛(wèi)生,人人必須備。(口罩)
⑥有圓有方,總是成雙,腿跨兩耳,腰騎鼻梁。(眼鏡)
⑦一日三餐陪著我,它吃飽了我正餓,我吃飽了它肚空,乖乖巧巧回房坐。(碗)
⑧一條腿,一排牙,個頭不大作用大,每天回家都求他。(鑰匙)
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小伙伴”,說說它的作用。
介紹自己準備好的“小伙伴”,說一說它的作用是什么?
預設1∶我最喜歡的"小伙伴"是布娃娃。它軟軟的,很可愛,可以陪我睡覺。
預設2∶我最喜歡的"小伙伴"是水壺。它能在我口渴的時候,給我?guī)斫饪实乃?/p>
預設3∶我最喜歡的"小伙伴"是電話手表。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電話手表聯系我,我還可以用它拍照呢!
小結:聽了大家的介紹,不難發(fā)現這些小伙伴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幫助。他們都是我們很重要的“小伙伴”。他們每天陪伴著我們,幫助我們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設計意圖】從看圖、猜謎、自己介紹的方式,層層遞進,帶著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身邊的事物,更了解“小伙伴”的用途,建立與“小伙伴”之間的親密關系。
環(huán)節(jié)二:“小伙伴”躲貓貓
1.觀看視頻說感受。
(1)豆豆:“小頭兒子也有很多的‘小伙伴’,但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了它們了??靵砜纯窗l(fā)生了什么吧!”
(2)播放《找不到東西的故事》。看完后,說說你的感受。
預設1:家里太亂了,什么東西都找不到。
預設2:每次用完東西都不放回原位,下次又不記得了。
(3)如果找不到“小伙伴”,會造成怎樣的麻煩呢?
預設1:會把房間翻得更加亂七八糟,東西更加找不到了。
預設2:會增加媽媽打掃衛(wèi)生的難度,給媽媽添麻煩。
預設3:丟三落四浪費時間。
(4)小結:找不到“小伙伴”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變得一團糟!
2.感同身受看自身。
(1)分享自己是否遇到過相同的情況。
預設1:有一次,我用完課本,沒有及時整理放回書包,結果第二天上課就忘記帶了。
預設2:有一次,上完體育課太口渴了,結果卻找不到水杯了。
預設3:上次媽媽開門后,沒有放好家門鑰匙,結果要出門的時候,我們找了好久好久。
(2)小結:看來找不到小伙伴,實在是太麻煩了,也讓我們感覺很煩惱。
3.模擬場景尋對策。
(1)你看,豆豆這會兒也找不到“小伙伴”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他呢?
(2)情景模擬:
情景1:下雨了,豆豆找不到雨傘和雨衣,他急得都哭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他呢?
預設1:我有一個好辦法,在門口設立一個雨傘柜,每次用完后把雨傘、雨衣都收到柜子里。
情景2:課堂上,豆豆在寫練習,可他發(fā)現尺子找不到了,線畫得彎彎曲曲的。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他呢?
預設1:我想提醒他,用完尺子記得放回鉛筆盒里,這樣就不會找不到了。
預設2:平時可以多準備一把尺子放在書包里。
(3)小結:大家的金點子都太棒了,不亂丟,不亂放,隨時整理,及時收拾??磥韺W會自己整理物品確實很重要,這樣“小伙伴”就不會和我們躲貓貓了。
小結:看來學會自己整理物品很重要,這樣“小伙伴”就不會和我們躲貓貓了。
【設計意圖】視頻《找不到東西的故事》生動地還原了學生生活中找不到東西的場景,引導學生思考,引起情感共鳴,生成了“小伙伴不見了真煩惱”的情感體驗。同時,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他們明白“整理、愛惜自己小伙伴”的重要性。
環(huán)節(jié)三“小伙伴”情景劇
1.豆豆:“大家都說要自己整理物品,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哦!”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走進豆豆家,聽聽他的想法正確嗎?
2.出示情境:
(1)情境1
豆豆正在家里玩玩具,哥哥喊他出去玩,他丟下手中的玩具就準備走。哥哥說:“你不先把玩具整理好嗎”豆豆說:“沒事,反正媽媽會整理的。”
①提問:豆豆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②預設:不對,因為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應該學會自己來整理,不增加爸爸媽媽的負擔。
(2)情境2
豆豆最不喜歡整理物品,他房間里的衣服、鞋子、臭襪子、書本、玩具、油畫棒都堆在一起。小朋友到他家做客,看到后提醒他把房間整理一下。豆豆說:“我還小呢,很多東西都不會整理,等長大了我再自己整理?!?/p>
①提問:豆豆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②預設:不對,因為雖然我們年紀小,但也可以整理自己的物品,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好習慣,早養(yǎng)成,即使有些物品不會整理,也可以向爸爸媽媽請教,慢慢學著整理。
總結:看來我們都應該從小學會自己整理物品和房間,做一個愛整理、會整理的好學生!下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整理物品吧!
播放兒歌《寶寶愛整理》。在兒歌中結束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辨析,學生更加清晰地樹立了正確的是非觀,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擔家庭生活責任、照顧家人的表現。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
作業(yè)設計
找一找家中需要整理的地方。
嘗試幫助家人整理物品,搜集一些整理物品的小妙招。
板書設計
第六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淺談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淺談
摘要:生活自理,簡單地來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對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責任感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對幼兒以后的生活學習也會產生很大影響。但是現在大部分的幼兒,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遷就慣了,導致他們的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這個新環(huán)境。所以,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們班把這項能力的培養(yǎng)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兒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溫暖的懷抱中來到了幼兒園,他們孤身一人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擴大了,環(huán)境變了,新奇的玩具多了,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他們有想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的愿望。但是自己不會拿勺子吃飯,不會自己穿脫衣服,不會自己脫褲子上廁所等,給他們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帶來了困惑。
小班幼兒已經能夠掌握運用一些大肌肉的動作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有些基本動作也發(fā)展得比較靈活,而且他們也有了較強烈的自主、獨立愿望,但是他們的父母們包辦代替的比較多,以至于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并且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也不同,從小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他們適應社會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和同班教師針對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著重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培養(yǎng)。
一、在輕松快樂的游戲化教學中學習各項生活技能
掌握各項生活技能的正確操作方法是幼兒獲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沒有掌握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不會洗臉,就不可能把臉洗干凈;即便是幼兒有了自理的意識,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幼兒盥洗時,我們常常發(fā)現幼兒洗手方法不正確,不僅小手洗不干凈,還常常把袖子弄濕。
小班幼兒是直覺形象思維,針對這種情況,我和本班教師將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幾個步驟并配上了形象的圖示貼在盥洗室墻上,還將這些動作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教給他們,每次洗手,我們幾位教師和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洗:“小朋友,來洗手;卷起袖,淋濕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沖沖手;關龍頭,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凈,我們大家拍拍手?!庇變涸谶@種游戲化的情景中反復練習,通過一個階段持之以恒的訓練,幼兒不但能正確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還很干凈袖子也弄不濕了。
2.進餐活動也是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進餐過程中,幼兒出現了不會自己拿勺子吃飯、嚴重挑食、撒飯粒、桌面不干凈等情況。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幾位教師專門設計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如社科活動“認識碗、勺”,通過教師的講解活動讓幼兒認識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確的使用方法;開展了“吃得真干凈”“小米粒別生氣”等語言活動,教師通過講故事和幼兒做游戲等活動讓幼兒知道進餐時要保持桌面的干凈,不撒米粒、不剩飯,我們還常常利用餐前讓幼兒聽、念一些有關蔬菜的簡單兒歌,如“小白菜”“紅蘿卜”“綠鸚哥”等等,讓幼兒知道各類蔬菜都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它們對我們的身體成長有好處,教育幼兒不挑食、不剩飯。在進餐過程中我們幾位教師還隨時向幼兒介紹飯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兒的食欲。同時我們還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在家鞏固幼兒園培養(yǎng)的進餐習慣。
3.午睡起床穿衣服對小班幼兒來說是最難的事情。由于幼兒多,教師沒法一個一個給幫著穿,所以秩序混亂,經常影響下一項活動的按時進行。為了能讓幼兒安靜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進行下一項活動,我們就創(chuàng)設了游戲情景并編了兒歌。如兒歌“穿衣服”,通過“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洞,鉆好洞洞來幫忙,抓好衣服再來鉆,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兒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兒念著兒歌高高興興地學穿衣服,那個認真勁兒讓教師看著都高興。直觀形象游戲化的教學,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幼兒較好地掌握了各項生活技能。
二、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練習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為了使幼兒熟練靈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們幾位教師想辦法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如在操作區(qū)我們投放了各種豆豆和瓶娃娃,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練習幼兒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們放置了一些娃娃,讓幼兒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鍛煉練習。我們還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機會讓幼兒認識鞋子的正反,練習穿鞋、穿衣服,我班經常開展“看誰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戲競賽,表揚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通過教師耐心細致的指導和持之以恒的練習,到學期結束,我班大部分幼兒已熟練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臨睡前的脫衣等都需要家長在家中加以督促。為此我班利用家長會和《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內容、方法、意義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讓家長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膽放手讓孩子動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并且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動手的機會。通過家園合作,家長不僅明確了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還將自己的實際經驗和技巧教給了幼兒。許多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時間里提升很快。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合作是培養(yǎng)幼兒自理生活能力的關鍵。
總之,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覺得幼兒小就不忍心讓他們自己做。只要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與條件,大膽地放手讓他們自己做,家長要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是最棒的。我們班的幾位教師通過一學期的對幼兒的教育和培養(yǎng),深深地認識到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一心,這樣培養(yǎng)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黃人頌.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兒教育心理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林敏.培養(yǎng)寶寶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戲[J].婚育與健康,2010.(12).(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