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一生只做一件事 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人生只有一件事》讀后感
秋天,已經慢慢降臨,樹枝上的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漫步到少年宮后面的一片小樹林里去撿那飄落的樹葉。
來到了小樹林,只見地上有著成堆的落葉,它們大部分都已經枯黃了。我拾起一片落葉,仔細端詳著,那片葉子不僅枯黃了,而且還殘缺不全,色澤也沒有樹上的葉子那么鮮艷,那么絢麗。它摸上去非常的脆,沒有一絲水分,好像你只要輕輕一捏就會粉身碎骨了,簡直就是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
一片樹葉,它的生命非常短暫,最多也只有幾個月的光陰,那么我們人的生命也何嘗不是短暫的呢!或許有人認為人的生命長達幾十年,有時甚至有一百多年,浪費一些時間是沒有關系的,但是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就錯了。光陰如箭,一眨眼你就會從一個生氣勃勃的小人伙子變成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老人了。如果你這一生都平平淡淡,只會吃、喝、玩、樂的話,那你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你的生命也是沒有價值的。只有你非常節(jié)約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而且也創(chuàng)出了一番事業(yè)的話,你的生命才會輝煌。
人是沒有多少時間和生命是可以浪費的,如果我們在小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時不去珍惜時間,去讀更多的書,去掌握更多的知識,那等待我們的只有到了晚年時我們悔恨的淚水,記得有一句詩就是這樣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所以,讓我們去珍惜這可貴的時間吧!
第二篇:《人生只有一件事》讀后感
許多年前,我們還是個幼稚的孩童,曾幾何時,我們看著別人分別時的哭泣,我們覺得自己可以瀟瀟灑灑離開,毫無牽掛。這一天,輪到我們了,沒有了當初的盼望,有的只是無限的悲傷。
這一天,似乎很短暫,又似乎很長。同學們就這樣在教室里,沒有講什么,沒有昔日的喧鬧,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空氣好像凝固了,無論畢業(yè)考的成績如何,所有的情緒都被壓抑著。
老師匆匆走進教室,帶著我們去拍畢業(yè)照。到了操場上,我們便開始了嘰嘰喳喳地聊天。氣氛輕松了許多。大家談天說地,從音樂談到歷史,從中學談到大學,讓我不禁想起以前課間大家聚在一起那不把滄海聊成桑田不罷休的架勢。
等了大概30分鐘,才開始拍畢業(yè)照。我們站在拍照的架體上,一點也沒有覺得肅穆,鮮艷的紅領巾隨風飄揚。還記得我們第一次戴上紅領巾時,笑容多么燦爛,那時我們多么羨慕大哥哥大姐姐啊!這可能是我們最后一次戴上它了。只聽“咔嚓”一聲,當照片定格的.一瞬間,也把我們的笑容定格在了這世間。
放學了,這一天好像就這樣過去了,沒有告別,也沒有哭泣。坐上回家的車,才發(fā)現(xiàn),兩行淚珠已悄悄從眼角滑落。我拼命回憶著過往的點點滴滴,但那些時光,從記憶里逃逸,了無蹤跡,只剩下零零星星的碎片。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道路少不了分分合合,我們不該回望過去,而是要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
第三篇:吶喊中一件小事讀后感
上個星期,因為生病住院的原故,頗為閑散,在醫(yī)院里打完點滴之后,就可以在街上閑走,偶然在舊書灘上見有七冊魯迅先生的小冊子,就以十二元的索價買回,依次是《吶喊》、《野草》、《墳》、《二心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準風月談》,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北京版,重印魯迅先生1918年到1934年間的文章。原書的定價不等,我望著這七本三十年前出版的書不知如何是好,怕閑居齋中的懶散,只好帶至空巢工作閑暇時閱讀,這便是這篇小文的緣起。
魯迅先生的文章,多少在以前是讀了一些的,本著“故書不厭百回讀”的精神,我首先拿起了《吶喊》,魯迅先生自己說:“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去的寂寞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xiàn)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保ā蹲孕颉罚┻@讓我多少有相同的感覺,也許文人的心是相通的;而年齡與觀察考量時序也是讓人玩味的,試看《吶喊》所集的文章:
自序,1922年12月3日,年41歲。
狂人日記,1918年4月,年37歲。
孔乙己,1919年3月,年38歲。
藥,1919年4月,年38歲。
明天,1920年6月,年39歲。
一件小事,1920年7月,年39歲。
頭發(fā)的故事,1920年10月,年39歲。
風波,1920年10月,年39歲。
故鄉(xiāng),1921年1月,年40歲。
阿Q正傳,1921年12月,年40歲。
端午節(jié),1922年6月,年41歲。
白光,1922年6月,年41歲。
兔和貓,1922年10月,年41歲。
鴨的喜劇,1922年10月,年41歲。
社戲,1922年10月,年41歲。
這使我想起另一首先生的詩:
“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何妨賭肥頭,抵當辯證法?!?/p>
錢玄同先生曾經說過“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贝_實,四十歲的年齡,實在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段!也許我已經到了“向不惑”的年齡,對此深有感受!有意思的是:魯迅先生開始寫小說得益于錢玄同與陳獨秀兩位先生,而后來卻都分道揚鑣了!這是始料所不及的?!犊袢巳沼洝防锏摹翱袢恕庇绊懥藥状??去年我作《阿五外傳》,除了我的排行是“老五”外,“陳老五”的影響也可能是一種巧合?
人血饅頭何嘗又在現(xiàn)在的中國消失?“”只不過是換了另一個人血饅頭的面孔而已!孔乙己、閏土已經絕跡了嗎?至于趙秀才、假洋鬼子在我們的周圍依然地活躍和繁衍生息不已!有時候我真的有些悲哀:何以中國的“國粹”如此的堅強?魯迅先生在酒醉和抄寫古碑之后,奮起吶喊,但又能喚醒幾個人?
阿Q因為向趙府的吳媽求愛,便失去了工作的機會,并且是“從此不得踏進趙府的門檻”!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阿Q想進趙府而不能?小D進了趙府便也看不上阿Q,并大聲地說“沒有,沒有!你出去!”阿Q只能說“記著罷,媽媽的……”昨天聽某先生說我位列考古所“四大散幫”之一,我倒有些“寵若受驚”了!有時候看小D與阿Q撕打,實在是不知道怎么樣做才好:既不能作和事佬――多事不如少一事、說了也白說,也不能起哄――“良心”說不過去,只能是冷眼靜觀了!這,在先生的《吶喊》面前多少有點自現(xiàn)形污了!
“至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自序》)那是先生的高明和遠見之處!因為實踐證明,今天的阿Q與小D依然健在!并且各行其是,悠哉然哉!袁阿五夾在阿Q與小D之間,說不清楚是個什么味道!更為糟糕的還要面對假洋鬼子、趙秀才、舉人老爺!
說到這里,我大概要學一學沒有破落之前的孔乙己,教一教小孩子寫“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法”,然后再就著茴香豆下酒,抑或抄一抄古碑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