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家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家讀后感》。
第一篇:《家》讀后感
無論是在白天或是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為著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題記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因為我對這本書的了解并不深,可當我真正打開的時候,它卻給我?guī)砹嗽S多驚喜。
《家》主要述說了一個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禮俗、樂教的影響下慢慢敗落、衰竭、凋亡,就像一只蟲子慢慢蛀空一口潔白的牙齒,而封建社會制度就是這只可惡的蟲子,葬送了無數(shù)條鮮活的生命,令我不寒而栗。
覺新是高家的長子長孫,因他特殊的身份,常常受到封建與新青年主義的兩頭壓榨,他不僅失去了自己的青春,還失去了瑞鈺和梅兩個他最愛的女人。瑞鈺臨產的時候,她在月房里痛苦地大叫,她那時最需要的人便是覺新,她在門里,他在門外,僅僅一門之隔卻無比的遙遠,隔著愛與恨,隔著死亡與訣別,隔著痛苦與悲傷,更是隔著封建禮俗。其實覺新就是一個活例子,他親手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未來,他也曾反抗,也曾有過新思想,可卻被現(xiàn)實打得面目全非。
覺新并非是單純的一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造成的悲劇人物的縮影。他的矛盾、他的不幸是許許多多同齡人所經(jīng)歷的,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這是由自己的懦弱帶來的不幸,由時代帶來的悲劇,這是一條血路,一條由無數(shù)青年的尸體堆砌成的血路。一些哭聲,一些話,一些眼淚,一些人,就把這些年輕的、鮮活的生命埋葬,令人痛心疾首。
對比之下,覺慧要比覺新勇敢得多,他目睹了太多悲劇,他想反抗這一切,他要反抗這一切。他是勇敢的,他做了先行者,他離開了家,他掙脫開束縛了他的東西去了上海,就像甩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沒有一絲留戀。這也正應了他說的那句:“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為自己把幸福爭過來?!?/p>
封建社會對人的迫害和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它是罪惡的。而《家》這部作品正是對摧殘人青春的封建禮教和制度進行了控訴,對那些重壓受苦最后作了犧牲品的人給予同情,對那些為自由生活而奮斗的人進行了支持。
“寧做瀝血歌唱的鳥,不做沉默無聲的魚?!遍_始反抗命運的不公,尋求自我的反抗之路,哪怕前方有多少荊棘,我想茍活在淡血的活色中,會依稀看見微弱的光芒,真正的勇士,將更加奮然前行。
第二篇:《家》讀后感
常聽書友說要多讀經(jīng)典,尤其是愛好寫文的人要多讀讀八大家的文,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毋庸置疑,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寫作的巔峰水平,文辭優(yōu)美,敘事生動,邏輯清晰,道理服人,什么時候讀來都是享受。
最近讀了大家小書系列的《唐宋八大家》,書中精選了八大家的文章,針對每一篇選文,前有題解,后有注釋和譯文,輔助閱讀,更助于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選文之前,作為北大中文系教授的作者葛曉音,用60頁的篇幅,對唐宋八大家做了一篇精彩的介紹,不但簡要梳理了散文這一文體的形成過程,還對八大家各自的寫作風格和對散文寫作的貢獻做了分析和論述,對閱讀八大家的文章起到了提綱挈領的指導作用。
讀八大家的散文,首先體會的是文字的美感,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而這種美的形式,從不喧賓奪主,恰恰是為了文章的內容服務的。古文運動提倡“文以載道”,不似駢文詞藻華美、內容空洞,而是用詩化的語言去表達實質的內容,語言優(yōu)美又言之有物。這也正是八大家的散文得以流芳千年的根本。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代的交通遠遠落后于今日,而八大家在官場浮沉之余,都愿意踐行親身實踐的原則,不辭勞苦,尋師訪友、踏青交游。于是后世才能讀到《赤壁賦》、《小石潭記》、《石鐘山記》等精彩篇目。寫景生動,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歡m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短短50來字,潭中靈動的魚兒如同在眼前。
八大家提倡形式為內容服務,他們的文章往往抒發(fā)胸意、闡述道理,發(fā)人深省。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寫人,更注重人和事背后的問題思考,篇末往往點出一定的處世觀點或者生活哲理。這種注重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是如今經(jīng)常被提倡的。我們都希望自己不要盲目從眾,遇事能夠做到客觀思考、公正對待,八大家的思路值得我們學習。
八大家善于闡述觀點、講道理,他們的邏輯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從所思所感中引發(fā)人生感慨,還是從某人某事中進行引申論斷,他們所作文章都善于緊貼事實、自然過渡到下一層意思,順序遞進,論述周全,非常具有說服力。
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就是典型的例子,一百字左右的小文,分為四大句話,講述四層意思,層層遞進,邏輯嚴密,令人信服。再比如蘇洵的《六國論》,從“賂秦”和“不賂秦”國家兩方面來分別闡述,支持“賂秦”導致六國破滅的觀點,堵住了別人用“不賂秦”國家來反駁他的可能。他們縝密的思維、優(yōu)秀的邏輯能力都體現(xiàn)在精悍的文字里。在邏輯辯論上,他們都是好老師。
讀八大家的文章,不管是用詞遣句、寫景狀物、敘事寫人,還是闡述觀點、邏輯辯論,都能夠學到很多,是享受也是學習。他們的文章,作為千古散文寫作的典范,值得我們反復去體會和揣摩。好文不厭百回讀,總有新意。
第三篇:《家》讀后感
看到家這個字,親愛的讀者一定會想到家是個溫暖的地方。再看看肩挑一個家這五個字,讀者們一定會想到爸爸,因為在一個家庭里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不過,不是只有爸爸才能肩挑一個家,小孩子也可以的哦!
我說的這個小孩子就是胡繼汕,胡繼汕出生不就,媽媽就得了一種運動神經(jīng)損傷的玻為了給媽媽看病,胡繼汕家債臺高筑。迫于無奈,爸爸只能出去打工,照顧媽媽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胡繼汕的身上。
其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星期六,胡繼汕看了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場面慘不忍睹,他看不下去了,拿起一個袋子出去了?!昂⒆?,拿去吧。”一個老爺爺給了胡繼汕幾個瓶子。胡繼汕連忙說:“謝謝您,老爺爺?!?/p>
第二天,胡繼汕把錢放進了投錢箱,同學們一看,“哇,三十塊?!崩蠋熞卜浅s@訝。她對胡繼汕說:“你家經(jīng)濟也困難,你有這份心意就行了,錢你就拿回去吧。”“不行”胡繼汕堅定的說“連拾破爛的老爺爺都幫我,現(xiàn)在別人有難了,我怎能袖手旁觀呢?”
讀到這一段,我非常敬佩他,再別人有難的時候,我們就得幫助別人,在我們有困難時,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