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1500字的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五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1500字的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讀后感1500字
昆明的雨,我經(jīng)歷過無數(shù),但是,以它為題的文章我只見過汪曾祺的這一篇.此前,我和許多昆明人一樣,對昆明的雨懷有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當雨無雨之時,盼它;可浸淫太久,又煩它.反倒不如汪曾祺這位外鄉(xiāng)人那樣,對它一往情深.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跟著沈從文先生弄文學,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可能是地域的差異和心境的不同罷,他對昆明很有好感.在他眼里,昆明的雨季明亮、豐滿,帶著濃濃的綠色,很舒服,不使人厭煩,還不時地引發(fā)出淡淡的鄉(xiāng)愁.不過,讓他如此動情的應該是昆明春夏兩季的雨.如果雨也有品位高下的話,那么它們稱得上是雨中極品.大晴天的,常常不知從哪里飄來幾團云彩,把太陽的臉一遮,你剛覺得后背陣陣清涼,說不定雨珠子跟著就落了下來.有兩次,我站在南屏街的這邊,望著雨水嘩嘩的淋灑在街對面的房子和梧桐樹上,一時間都有些恍惚,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置身夢里還是夢外.那情景讓人無法忘懷.小時候若遇到這樣的雨,左鄰右舍的女孩子們總會竄出家門,在雨中邊蹦邊嚷:“又出太陽又下雨,青蛙出來講道理.栽黃秧,吃白米……”瘋上好一陣子.可惜那些詞我沒能夠記全.兩年前我曾碰到過其中的一位,問及那支歌謠,她竟然忘得比我還徹底,殊覺可惜.
到了秋冬兩季,昆明的雨就會顯現(xiàn)出它性格的另一面,讓你有些消受不了.有時,疾風暴雨驟然而降,風橫雨狂,低洼之處頓成汪洋,一些街道水深及膝,連單車都騎不了.每年的這時節(jié),總有幾棵挺拔茂盛的銀樺樹被風連根刮倒,躺在路邊為自己的張揚悔恨不已.記得小時候盤龍江也常在這個季節(jié)發(fā)大水,人們沿著河岸壘起一兩米高的沙袋防洪.印象中水位最高的時候,水面與南太橋下的拱頂之間只有一臂左右的距離.河水夾著泥沙像一條黃龍,氣兇兇地穿過城區(qū)直奔滇池而去.有幾個膽大的弄潮兒從南太橋北端的護欄上一個猛子扎下去,眾人心頭一緊,可沒過多久,他們就被激流卷著從橋下不及半米的空隙中沖到了橋的另一頭.也許汪曾祺沒有遇到這樣的雨天,所以,在他的記憶中只留下了緬桂花的幽香、火炭梅的妖艷和對干巴菌的回味.
《昆明的雨》末尾一段,寫他游蓮花池遇雨,在附近一家小酒店內(nèi)“濁酒一杯天過午”的情景,讀之如畫,最是動人,讓我心里軟軟的,有點酸.因為我曾經(jīng)好幾次路過蓮花池,車窗外熙熙攘攘,只見店鋪不見池,真擔心蓮花池也像火炭梅那樣,只剩下一個鮮為人知的名詞.
汪曾祺作品的特點,是既像散文又像小說,界限不甚分明,正如昆明的季節(jié),不溫不火,隨意平和;此外,他不事雕琢,沒有辭藻的堆積和膚淺低俗的時髦.讀他的文章,仿佛在聽一位長者茶余話舊,和風細雨,水波不興,然而于平淡沖和之中蘊含真情,極具張力,有點普洱茶的品性:甘滑淳厚,日久愈香,回味悠長.前人有言:書不可不讀,亦不可盡讀.汪曾祺的文章也一樣,不必盡讀.但對昆明人而言,他那幾篇昆明憶舊的文章卻值得一讀.
第二篇:讀后感1500字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我覺得自己讀《平凡的世界》仿佛也經(jīng)歷了這三重境界!
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那還是在大學校園里。我?guī)缀跻豢跉庾x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我許久沒有遇到過的好書,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我想不外乎兩種感情――親切又激情。
和孫家兄弟一樣,我也是農(nóng)民的孩子,自卑又自尊,平凡卻又渴望不平凡,努力想讓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是,現(xiàn)實與理想又是那樣的遙遠,情緒不免有些狂躁偏激,而又迷茫,讀完后的我精神上從未有過如此的充實,書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金波、田曉霞……哪一個不是通過勞動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幸福?我覺得這本書是為我而寫的,他們直面生活,熱愛生活,不斷追求自己的幸福精神,讓我熱血沸騰!是的,人可以貧窮,因為我們有時無法選擇;人可以地位卑微,因為我們也曾經(jīng)努力過;人也可以動搖,因為我們無法避免受傷。但是人決不能沒有精神!每個人都像天上的星星,能有名的星星畢竟少數(shù),無需渴望你在他人眼中的亮度,盡管努力發(fā)光就好?!盎鸢央m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平凡世界》就像一只熊熊燃燒的火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讓我懂得:人們總會在許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難,但是,只要認真面對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會有不平凡的的人生。
第二次拿起《平凡的世界》,大概是參加工作六七年之后。工作平穩(wěn),內(nèi)心熱情不失平和,讀出的味道和第一次大不一樣,感受只有兩個字――唯美!
景色唯美!“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街頭和河岸邊的柳樹不知不覺到抽出綠絲;桃杏樹的枝頭也已經(jīng)綴滿了粉紅的花蕾。如果留心細看,那向陽坡的枯草間,已經(jīng)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時,還有寫別的樹枝條也開始泛出鮮亮的活色,鼓起了青青的苞蕾,像剛開始發(fā)育的姑娘一樣令人悅目”,讀著這樣的句子,即使處在嚴冬里的人,也會不知不覺行走在春天里。作者的景物描寫精致自然,不管是蕭瑟還是充滿希望的景色描寫,都能帶著讀者水到渠成走進故事情節(jié)。
精神唯美!努力奮斗、執(zhí)著追求幸福的孫少平,不甘人后、勤勞致富的孫少安,死于洪災的省報記者田曉霞……,這些可歌可泣的勞動者們就是在路遙筆下顯得豐滿而又光彩照人。
愛情唯美!少安的農(nóng)村愛情,淳樸務實;少平的現(xiàn)代愛情,浪漫凄美;田潤葉的愛情,曲折美滿;田潤生的愛情,超凡脫俗……包羅萬象的愛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滋味。
第三篇:讀后感1500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此為《大學》三綱領。
《中庸》二十五章:“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可結合《中庸》此章來領會《大學》三綱領之義理。
“明明德”向內(nèi)成己,是內(nèi)圣功夫,“親民”向外成物,是外王事業(yè),“止于至善”則是“合外內(nèi)之道也”。陽明先生曰:“明明德必在于親民,而親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故曰一也”。
程子曰:“親,當作新”;“‘在新民’者,使人用此道以自新”。然“使人用此道以自新”,只是“教”而不“養(yǎng)”。陽明曰:“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說新民便覺偏了”?!坝H民”是以自性之明德直接養(yǎng)民、化民,有“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之義,如此才能把三綱領貫通為一。
《荀子?子道》: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唬骸翱芍^士矣”。
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弊釉唬骸翱芍^士君子矣?!?/p>
顏淵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弊釉唬骸翱芍^明君子矣?!?/p>
“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這是“教”。
如果把“親民”當作“新民”,只是停留在“士”的層次,達不到大人之“學”的境界?!爸咧耍收邜廴恕?,這是明明德以親民,陽明所謂“兼教、養(yǎng)意”。顏子說“知者自知,仁者自愛”,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故不必再說知人、愛人。
朱子曰,“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朱子下一個“使”字,把盡己之性與盡人之性割裂開,從而把“明明德于天下”也解得淺了。陽明說:“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
紹興知府南大吉聽到陽明先生講解大人之“學”如醍醐灌頂,喟然嘆曰:“甚哉,大人之學若是其簡易也!吾乃今知天地萬物之一體矣,[]吾乃今知天下之為一家、中國之為一人矣。‘一夫不被其澤,若己推而內(nèi)諸溝中’,伊尹其先得我心之同然乎”?又曰:“吾以親民為職者也,吾務親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
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此為《大學》八條目。
朱子說:“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齊家以下,新(親)民之事也”。
《論語?憲問》: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可結合《論語》此章來領會《大學》八條目的內(nèi)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均是“修己以敬”;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唐代李翱根據(jù)《中庸》《易傳》作《復性書》,闡述儒家心性學說。李翱不滿意東漢鄭玄所注《中庸》:“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同樣,研讀《大學》也要默識心通,不能停留在“事”上。如“平天下”是“明明德于天下”,依此類推,“治國”是“明明德于國”,“齊家”是“明明德于家”,三者均是德性由內(nèi)而外的擴充,與其說是在談政事,不如說是在論心性,《系辭》所謂“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子路問君子,孔子先說“修己以敬”。針對子路發(fā)出“如斯而已乎”的疑問,孔子又說“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顯然,三者境界不同?!吨杏埂吩弧爸聫V大而盡精微”,“廣大”與“精微”是相輔相成的,能“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則心性功夫也是精微至極。從齊家、治國到平天下,外王事業(yè)越廣大,內(nèi)圣功夫越精微?!洞髮W》與《論語》區(qū)分內(nèi)圣與外王,并且闡述得層次分明,《中庸》與《孟子》則說得更簡潔。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中庸》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人我內(nèi)外合一,本末一以貫之。
第四篇:讀后感1500字
在第一次與我們本科生導師王老師見面時,談到最后,他給我們文獻班的七個男生布置了寒假的任務,就是讀完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對于《漢志》的主要內(nèi)容,我早已了解,可讓我羞愧的是,作為本專業(yè)的學生,我還沒有完整的讀過一遍。本有打算一讀的意愿,再加上導師的提醒,我決定彌補這個遺憾,于是我決心認真地體會其中的趣味。否則,就忝列門墻了。
一、抄書之樂
由于《漢書?藝文志》的篇幅并不長,只是根據(jù)劉歆《七略》增刪改撰而成的,是《七略》的節(jié)略本,而內(nèi)容又特別重要。因此,我決心把它抄一遍。抄書是最簡單最枯燥的讀書方法,但梁啟超認為是這種方法“笨是笨極了,苦是苦極了,但真正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蔽屹澩合壬目捶?,其實我覺得苦是相對的,苦中必有甜,苦中必有樂。我按照“總序、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方技”的順序,每天抄一部分,決不囫圇吞棗,仔細地體會。雖然那長長的書目有時候看起來是冗長而又乏味的,但我還是沒有放過一部,因為這些書大部分都亡佚了,我們只能看到它們的名字,卻無法看到它的全貌,抄書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扼腕而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是多么艱苦而榮光的過程。戰(zhàn)火是書的大敵,亂世是書之季世。先秦的典籍已寥寥無幾,多虧了劉向劉歆父子和班固,讓我們在今天還能了解先秦學術的源流。讓我們感念先人們的哲思,讓我們穿越時空,向他們致敬。
抄書的過程是機械的,但思考卻是源頭活水,抄書能增強記憶,加深印象,當抄完時,我覺得自己得到了一次堅韌精神的洗禮,而不光是書的內(nèi)容的洗禮。對于這種篇幅不長但又十分重要的書,在閑暇之時,在閱讀之間,不妨抄一遍。其中的樂趣,自能體會,回味亦無窮盡。
二、班固的嚴謹
雖然只是對《七略》的增刪,但班固是嚴謹?shù)?,他根?jù)當時書的流布,他又對書的篇目做出了一定的改動,這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說《古文尚書》本有五十八篇,但在東漢時亡佚一篇,因此,在班固自己注的是“為五十七篇”。班固之嚴謹,由此可見一斑。還有,在“諸子略”中,對于每一家的源流,只是說“蓋出于某某之官”,可見,他只是在推測。對于諸子之學是否“王于學官”的問題,學術界尚無定論。一個“蓋”字,使用得是多么地精當,我不得不感嘆班固作為學問家嚴謹踏實的治學態(tài)度,在今天看來,是多么地難能可貴,值得我們深思一番。
在每一略的最后,班固都會對進行提綱挈領的學術源流考證,詳細闡述該學問的嬗變師承關系,進行學術性總結,這總結實際上就是先秦的學術史,價值極大。
通過書錄,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的今古文之爭,對于當時孔壁出的古文經(jīng),他都標明“某古文經(jīng)”,而對于當時已經(jīng)立于學官的今文經(jīng)只說“經(jīng)”多少篇,以作區(qū)別。由此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當時的學術派系,這看似簡單,卻給了我們后人多大的方便啊。他的嚴謹,給了我們清晰的視野,班固,謝謝你!
三、回味亦無窮
對于書的具體內(nèi)容,我就不必贅述。最后談一些感想。對于漢書十志來說,《漢志》可謂是最有價值的部分。設想,如果沒有它,我們又會少多少對先秦文化的了解呢?如果沒有它,我們又會花多長時間來考鏡源流呢?但是有多少文史專業(yè)的學生,只是膚淺地知道它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方技六部分,而沒有深入地了解它的根本的內(nèi)容呢?這樣一本的必讀之書,在今天才完整地讀完,實在太遲了。
沒有讀過,就沒有發(fā)言權,不了解,就沒有話語權。作為一名師大歷史系的學生,我我們實在是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做學問非一日之功,如若淺嘗輒止,定當斷無成就可言。對于基本史料的把握,是我們的基本功,而不必去依賴孤本秘籍。打好基本功,讀好正史,我們一定會收益無窮的。
第五篇:讀后感1500字
《活著》是余華在1992年成書的,曾是墻里開花墻外香,如今已名揚海內(nèi)外,是余華唯一一部兼有現(xiàn)實主義文學和先鋒特征的作品。
我曾在幾年前看過由《活著》改編的一部電視劇。當時還小,只是看熱鬧并不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在這個暑假,我有重現(xiàn)看了一遍《活著》這部小說,感觸很深。
故事主要是講述了一個關于名為福貴的一個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著;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著。
他叫徐福貴,曾經(jīng)是個闊少爺。他的祖父白手起家,從養(yǎng)雞開始,使雞變成了鵝,鵝變成了羊,羊變成了牛,于是家境變富裕了,擁有兩百畝地。但到了他爹這一代便開始衰敗,他爹揮霍奢侈掉了一半土地,到了孫子,也就是徐福貴成了徹底的敗家子。吃,喝,嫖,賭,無一不做,也只會如此。終于把其余的土地也賭輸給別人了。從此,家庭地位一落千仗,全家都貧窮了起來。他爹也就被氣死了。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三人相依為命,過著與往日大相徑庭的自力更生的農(nóng)家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國民黨抓壯丁進了部隊,在那兩年的時間里,他目睹了戰(zhàn)爭的殘酷,也體驗了身邊戰(zhàn)友離去時另人傷心的友情,但是,兩年后,他依然活了下來,他的命運還在繼續(xù)。
回到家后,他的母親已經(jīng)死了。他開始與妻子兒女一起過安穩(wěn)日子。但禍不單行,他兒子出意外夭折了。他是多么傷心??!他又一次受到打擊。但這就是他的命運,他還要活著!在好不容易把又聾又啞的女兒嫁到了一個好心的人家后,沒過多少幸福日子,女兒也因難產(chǎn)死了,僅僅把徐家的根留下了,一條苦命的根。他老伴不久也傷心地走了,接著,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他的孫子,最后一個親人,也意外地死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福貴!他的命好悲苦!但是,他依舊活著,否則,作者又怎么能聽他講述自己。
就是那段艱苦的日子,中國政局不穩(wěn),苦了老百姓的安穩(wěn)生活。但是,人間的情義是每時每刻都存在著的。這種情不管是深是淺但確定的是一定是真情!偉大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交織在這個故事里,文字敘述的突兀感一直壓迫著人的心靈,使人欲罷不能。文字間流露出的感情像小溪般,流淌在讀者的心田。沒有大喜大悲的跌宕,但當你看到福貴的兒子與孫子都是懂事且孝順時你總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悅,看到鳳霞找到了一個厚道本分的丈夫二喜時,你總會為之而喜;但同樣,當你看到那些可愛的子孫和孝順的女婿一一離去時,又會有種揪心的離別的痛楚。終于,當福貴唯一的孫子也有些死亡的征兆時,你會在心底小心的呼喊:“不要,別再讓苦根死掉了!”但,接下來的文字已無法改變,唯一的苦根也死了。
但有些東西依舊活著,比如那頭即將被人宰殺死的老牛,為人類辛勤勞苦一輩子,最終逃脫不了被貪婪的人吃掉的命運。但它遇到了福貴,他在眾人的嘲笑和不解下買下了它。也許它不會死了,至少不會死在人類殘忍的刀子下。它最后會在活著的狀態(tài)下死去,歸于塵土,像人類一樣。
當我讀完的時候,心里也曾這樣想過,如果我像他一樣經(jīng)歷這樣的事情,我會不會像他一樣堅強的活下來,即使放下自己曾經(jīng)大少爺?shù)纳矸荨⒚孀?。幸好我們沒有經(jīng)歷這些事情,而我們是作為一個讀者,在閑暇的時間來品讀這些,來體會生活。這樣想來,我們都是幸運的生活,讀完它后,才會覺得活著也并不容易,有太多的快樂憂傷淚水與歡笑,只是在看你是否能夠承受的來,或許當你真正處在這種處境的時候才能理解福貴當時的感受吧。
拿余華在作品中的一句話送給你們:“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難,你并不知道會遇到什么。但是能活著就是好的,活著需要勇氣,是勇氣讓你面對所有的風雨,并且告訴自己,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若非死別,絕不生離。我們還年輕,我們有活力,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堅強地走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