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讀后感1500字左右》。
最近讀了白巖松的一本書叫《白說》,作品是通過各個場合和公眾深入的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態(tài)度,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包含了其對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閱讀、人生各領域的理解和看法。通過閱讀此書以前對有些事情不是很理解的地方,現在好像有點理解了,今天在這里分享幾個我喜歡的話題:
一、關于工作
書中提到對工作的態(tài)度:“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然這話聽起來不太“高大上”,甚至顯得有些灰色,書中解釋道“身在這里,還沒走,守土有責;到點兒就撞鐘,守時,可謂敬業(yè)‘更重要的是,還得把日常的工作撞成自己和別人的信仰”,這樣一解釋,這話就完全不灰色了。一個到了靜靜地說些放之四海而皆準話語、在有權保持沉默的年紀拒絕沉默,為依然熱血有夢的人們敲鼓撥弦,盡管“說話不是件好玩的事”但依然向往說出個“更好點的未來”。白巖松作為一個新聞媒體人,在本書的字里行間我體會到的是堅守,堅守一個新聞媒體人的職責,堅持說話,就算“說了白說”,可是“不說,白不說”。體現了其作為新聞人的敏感和社會責任感。
我一直特別羨慕、欽佩能在一個行業(yè)里一直堅守的人,老話常說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一往而深?,F在我剛進入歌山建設這個大家庭,從事的也是質量、體系方面的工作,也算“一往而深”。我和建筑行業(yè)一直有不淺的緣分。小的時候,村人蓋房子的時候,我靠搬運磚頭、綁扎鋼筋,還賺過不少的零花錢。長大后,村里人、親戚朋友有很多都是干這行的,有工人、有項目承包人、有干裝飾裝修的、好像或多或少都和建筑行業(yè)有關系,甚至家鄉(xiāng)的其中一大特產就是挖掘機,曾有戲言“半個上海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人挖出來的”,他們都是城市的建設者,都在發(fā)光發(fā)亮著。而現在我也加入了這一行中,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我要秉持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敬業(yè)精神,只要在崗位上一天,就干好這一天的工作,應盡的義務,應該承擔的責任必須完成。
二、關于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黃金,可以無限靠近,無法徹底到達。
為什么現在的日子,物資層面越來越好了,且感覺不幸福了?這樣問的人越來越多,我也經常這樣感慨。書中寫到這樣一個概念: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資、情感和精神;物資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F在我們吃飽了,穿暖了,但是在情感和精神上都有所欠缺,所以依然不幸福。談到情感和精神,就是和年齡、個人、社會、國家等方方面面都有關系。
前段時間,我家小閨女去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回來時跟我說,媽媽你這段時間肯定很幸福。我心里想,偶爾一段時間,不用時時刻刻照看你,是挺幸福的,嘴上卻問,為什么呢?她回答道:因為我不在,你就可以開著空調,蓋著棉被,躺著床上看手機,還不幸福。因為她在家我們是控制空調使用的,能不開就不開。所以我倆以為的幸福是不一樣的。窮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有錢人認為“錢帶來的煩惱更多,責任更多”,有時候也不幸福。所有說幸福像鞋,只有自己能感覺,別人認為的幸福擱你身上就體會不到。幸福還是一種感覺,有時候一閃即逝,需要你去挖掘,發(fā)現他,感受她,才能無限的靠近它。
三、關于讀書
上大學前,以為翻過了高考這座大山,前面就是春暖花開了,殊不知前面有一座又一座更大的山等著你,所謂“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好的書籍就是不斷教給你,怎么積極樂觀的攀爬這一座座大山。
我們讀書是讀什么?讀魯迅、周作人,還是傅雷、梅里美?其實都不是。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
讀書是讓自己煩躁的心安靜下來,你可以在書中讀到你的過去、現在、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讀到你心中有,而筆下無的句子時衍生的那種心有靈犀的喜悅,讀到讓你遇到困難能有繼續(xù)前進的力量,讓自己所有的疑惑、困難、不平、孤獨都在書中找到答案。公司舉辦了的這個悅讀的活動真的很好,從此悅字可以看出,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使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自己。每一本書中都蘊藏中你所期待的自己,所以祝我們的悅讀越辦越好,祝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