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范文六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范文六篇)》。
第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認識齊威王納諫除蔽的積極意義;
2.了解諷諫(諷喻)的方法;
3.學習對話技巧和詳略安排;
4.掌握文學常識和文言知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型設計
自學輔導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定向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給領導提意見,古往今來,都要冒很大的風險。歷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屢次給領導提了意見,而且屢次被領導賞識,建議得以實施,又產(chǎn)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歷史上傳為美談。鄒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戰(zhàn)國時齊國的謀臣,曾萬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謀善諫。一次,威王彈琴,鄒忌進門就說琴彈得好。威王認為他未仔細聽,是在說謊。鄒忌說,琴聲寬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輔,舒緩像政令,諧調暢適像四時。威王聽了,知道他在說治理國家的道理,極為贊賞,就拜他為相。課文所講的是在這之后的另一個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查疑
1.運用工具書,默讀課文,疏通文意;
2.齊讀課文,然后復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三、討論釋疑:
1.齊讀段一:"比美"離題否?有何作用?
《古文觀止》有評語:"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勘察,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謅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評得好。
2.段一中的"三問三答"寫法上有何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現(xiàn)了人物間的什么關系)?
提示:內容都是說鄒忌的美,語言只有一兩個字變化,卻反映了對話人物間的關系親疏遠近的不同。
(板書:妻→私:偏愛贊揚
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3、(齊讀段二)私事、國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諷諫?
4.(齊讀段三、四)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確實受了蒙蔽?(諷諫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為之的嗎?何以見得?)
延伸遷移
(齊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王之蔽甚矣"一句,為何點到了卻不深說? 提示:善揣摩國君的心理。對于聰明有為的國君,不要說多余的話。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內容? 提示:哪些意見,如何來朝。
3.這個故事于今有何積極意義?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勸諫、發(fā)揚民主、傾聽民聲等等。
4.如何看待《戰(zhàn)國策》?
提示:由于《占國策》主要是記載戰(zhàn)國時代策士們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夸大了策士的作用。
第二篇:曹劌論戰(zhàn)讀后感
曹劌論戰(zhàn)記錄的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戰(zhàn)役,曹劌用自己的智慧幫助魯莊公戰(zhàn)勝了強大的齊軍。這篇文章的精髓在于曹劌準確抓住了時機,給魯國帶來了勝利。從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我們應該像曹劌那樣能夠抓住時機,出奇制勝。
抓住時機,對于職場上或即將進入職場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曹劌就是通過擊鼓和車轍觀察齊軍的狀態(tài),從而抓住了戰(zhàn)勝齊軍的時機。但在實際生活中,而時機并非像《曹劌論戰(zhàn)》中那樣是能夠看到,它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時刻都要運用我們的五官去發(fā)現(xiàn)可以向他人展現(xiàn)自己才能或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一旦發(fā)現(xiàn),我們就要時刻抓住。同時我還要說的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曹劌之所以能夠抓住機會,就是因為他熟悉各種兵法,能夠熟練應用各種兵法。所以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在機會到來之前,我們還要做好準備。這些準備其實就是我們的專業(yè)知識、社會經(jīng)驗、人際交往等等方面。只有在這些方面達到一定程度,在機會到來之時,我們才能很好的抓住它。
作為保煙一名新進的員工,我認為抓住每一個向廠領導和各位同仁表現(xiàn)自己,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的機會,是一件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我必須積極向老員工學習工作技能,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熟悉保煙的廠規(guī)廠紀和基本的運作流程,盡快盡好地適應工作環(huán)境。與此同時我還要努力踏實地、認真地做好每件事情。雖然現(xiàn)在我暫時在保全班工作,但在工作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最基本的是三車間機組的有幾臺,具體位置在哪。其次保全班的工作涉及到三車間各個領域,我們大概了解到這些領域的工作情況。還有我們還進行了相關培訓,增長了我們的見識。最重要的是,我在保全班學到了什么是細節(jié)。由于三車間的衛(wèi)生很重要,所以任何角落都要干凈,我們每天的工作都要細致到一個膠點,一個細節(jié)的錯過,就會導致我們一天的工作滿盤皆輸。注重細節(jié),是我在保全班最大的體會。
第三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戰(zhàn)國策》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多種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征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睔v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zhàn)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于進諫和善于辯論著稱。據(jù)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才算善于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國。威王聽后,大為贊賞,于是封他為齊相。
《戰(zhàn)國策》的基本內容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
《戰(zhàn)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于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夸張渲染。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jīng)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中說事常常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三、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
一讀: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師補充注釋:
1、鄒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為齊尺,相當于19. 7厘米?!鞍顺哂杏唷保舭窗顺甙胗嬎?,鄒忌身高166. 5厘米,約合五市尺。
2、“窺鏡”的“窺”,本義是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又引申為觀察、偵察?!案Q”,必然是仔細的?!案Q鏡”,不是一般的“對著鏡子看”或“照鏡子”,而是對鏡端相的意思。
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孰與”:與……比,誰……?!懊馈保浩?,形容詞。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為“以……為美”。
4、“孰”:古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視之”的“孰”,即用其本義的引申義,是“精審”,“孰視”是“定睛細看”。
5、“旦日”:課本注釋為“明天”,不妥。據(jù)《辭源》“旦日”條,“一天明時,即平旦。”課文中的“旦日”是緊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釋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釋為“明天”。
6、齊地方千里:“方”,古代稱面積的用語,“方千里”就是“縱橫各千里”。據(jù)考證,齊國當時的面積為116500平方公里,約占現(xiàn)在山東省面積(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刺”:指責。能當面指責寡人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
8、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幾個月以后,隔一段時間偶有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沒有可提的了。
“雖”:即使?!把浴保赫f,批評,建議。“進”:進諫。“者”:相當于“……的”。
二讀:劃分段落,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第一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fā)覺受蒙蔽。(提出問題)
第二段:鄒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諷喻齊主。(分析問題)
第三段:齊王納諫除弊,內政修明。
第四段:燕、趙、韓、魏都來朝見齊王。(解決問題)
三、布置作業(yè)。
有哪些疑難問題(包括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準備下一堂討論。
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討論問題(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來討論)。
1、為什么說鄒忌進諫的方法很巧妙?鄒忌為什么不“直諫”而要“諷喻”?
2、本文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而作者卻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寫鄒忌和徐公比美,這是不是詳略不當?
3、本文的人物對話有何不同?
二、課堂自測(20分鐘)。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身長) ②形貌i麗(光艷)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愛)
⑤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時時而間進(間或)
2、辨析加點詞的意義和詞性。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代詞)
孰視之(仔細地,副詞)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周詳?shù)?,副詞)
3、“于”作介詞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釋:A.到 B.向 C.對 D.比 E.跟 F.在。
給下面加點的“于”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
③皆朝于(A)齊
④此所謂戰(zhàn)勝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4、“于”和“是”連用,有:A.于是B.在這事上。給下面的加點詞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p>
①于是(A)入朝見威王。
②吾父死于是(B)。
5、比較下面兩個疑問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個句子與現(xiàn)代漢語的詞序相同?
①吾孰與徐公美?②吾與徐公孰美?
這兩個句子都有表比較的疑問代詞“孰”(誰、哪個、什么),都有連接相比較事物的連詞“與”,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詞序。
6、對話的個性化是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在回答鄒忌提出的“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時,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試結合他們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 齊威王
妻→→→→→→私←←←←←←←宮婦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國境之內
↓ ↓
受蔽 受蔽
類比推理
教后記:
第四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寫了《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這些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節(jié)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自已比美這件日常小事設喻,使齊王廣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從一個中心出發(fā),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圍繞一個范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結合本單元持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①掌據(jù)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了解《戰(zhàn)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方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
②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較高的語言素養(yǎng)。
方法目標
學習敘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藝術手法,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①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除敝的歷史意義和今天借鑒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特殊名式現(xiàn)象。把握文字詳略處理,諷喻說理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二、說教法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節(jié)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并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二)、討論點撥法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涵。
(三)、情景激勵法、比較法、分析法、詮釋法、循序漸進法
針對重、難點,把課文分為三部分,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使作用,激發(fā)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學生學法重點應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而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仿寫法等。
四、說教學設想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完成學習、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復習導入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可曾了解“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故事呢?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jù)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故事結果“百官荒廢,諸候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幕”。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耍R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xù)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設計意圖: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這個“兼語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chǎn)生“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納賞后齊國的三變。)
在內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二)課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②詳比、略比(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三問三答”側面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設計說明:“一字經(jīng)緯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對課文理解由點及面,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遷移
①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并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么進諫?
③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請同學們談所了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⑤結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遷移中達到本課要達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標。在互動中進往創(chuàng)作探究性學習。)
(三)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①小結知識要點
②背誦課文
③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校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設計意圖:小結,是讓學生強化及復習課文內容,強化對重難點的消化,背誦課文是讓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學習本文寫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識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接,通過比較,培養(yǎng)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辨析能力。)
六、板書設計
妻
私:偏愛贊揚
三問
三答
妾
畏:卑微畏怯
三賞
三變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①類比,喻比(以“家事”比“國事”)
②詳比、略比(“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鄒忌比美”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第五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通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討論除蔽、兼聽在當時和現(xiàn)在的意義。
教學難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閱讀、點撥、討論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古時候有個秀才和朋友們一起去一位官員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卻惟獨忘了給秀才盛飯,這時秀才說:-------,主人馬上給他盛上了。請問秀才說了什么?(同學們討論)
由此可見,在一些場合中,說話是要講藝術的。那么如何規(guī)勸一個有錯誤的人,并讓他認識、欣然改正就有難度了,更何況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鄒忌是如何做到的。(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二、了解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
鼓勵學生講解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jù)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jù)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自己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和讀不通的地方。
易讀錯的字有:i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2、教師范讀正音,學生聽讀注音,劃出節(jié)奏。
3、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4、全班齊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注意一些重要實詞、虛詞的翻譯,可結合課后探究練習第三、第四題)
2、全班交流、釋疑
3、在通譯課文的基礎上,反復誦讀課文,爭取能當堂把最后三小節(jié)背出來。
誦讀指導:
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xiàn)人物的情態(tài),要盡量讀出三問三答的不同語氣。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xiàn)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既要讀出諷諫的委婉,又要讀出臣對君的忠誠。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五、精讀課文,分析內涵
研讀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場的是哪些人物?(板書:鄒忌、妻、妾、客)
2.鄒忌想知道自己與徐公誰美,就分別向妻、妾、客提問,由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揣摩三問三答過程中各人的心態(tài)。
點撥:
鄒忌問妻――親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愛(私語氣重)
鄒忌問妾――居高臨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語氣稍輕)
鄒忌問客――急于了解情況客的回答――應酬奉承(求語氣更輕)
3.討論總結:鄒忌見到徐公后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這說明鄒忌并沒有被蒙蔽,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書:私畏求)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并根據(jù)情節(jié)試背誦。
研讀第二段
1.自讀課文,思考:寫鄒忌家中閨房瑣事的目的是什么?
點撥:為了向齊威王設喻諷諫,把妻、妾、客與宮婦、朝臣、四境之內進行類比得出結論:王之蔽甚矣(板書)
提示:設喻――用一種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用一種道理來說明另外一種道理,設喻貴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說國事,兩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處就是“受蒙蔽”。運用設喻的方法來闡明齊威王受蒙蔽的道理,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逆耳變順耳,使齊威王易于接受。
2.學生齊讀一二段,邊體會設喻的手法邊試著背誦。
研讀第三段
1.齊讀課文,然后思考:前面我們提到臣子向君王進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那么齊威王對鄒忌進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讀后,點撥:“王曰:‘善’。”齊威王不但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還隨之頒布了一系列命令,來鼓勵進諫。
2.在自讀有關法令之后,由學生討論總結:齊威王是怎樣一位君王?鄒忌是怎樣一位臣子?
明確:臣子進諫帝王是批龍鱗、逆圣聽,盡管鄒忌進諫藝術高超,但是必須有善于納諫的君王才可以。(板書:納諫明君善諫良臣)
六、總結概括
1.分組再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要求背誦。
2.學生討論學習完本文之后的感受。(從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方面去考慮)
七、布置作業(yè)
1.整理文言知識卡片;
2.熟讀、背誦全文;
3.寫一篇讀后感。
八、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美甚)妻――私――宮婦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鄒忌齊威王
戰(zhàn)勝于朝廷
善諫良臣納諫明君
第六篇:曹劌論戰(zhàn)讀后感
《曹劌論戰(zhàn)》一文,從它的結構安排和人物刻畫上來看,作者左丘明指在通過齊魯之咱 ,歌頌魯莊公“任人唯賢”“勇于納諫”的君主胸懷。
同時,正面描寫了曹劌的“政治才能”和“軍士才能”。但在老師教學中,以及有關教學參考書中只表揚了曹劌的“陰謀”,只字不提莊公的胸懷,反若鄙視他,使他相形見絀。我認為這違背了作者的創(chuàng)造意圖,對莊公的評價有是片面的。我認為真正值得贊揚的是魯莊公這個人物。 因為無勸無是的曹劌,其“遠謀”能從分發(fā)揮并取得成功,這都是莊公的功勞。就文章交代來看,決不能排除莊公大力支持這一因素,也就是說莊公的“任人惟賢”是長勺之勝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我們不妨來分析以下全文,看一看莊公作為: “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痹趶婟R壓境,緊張備戰(zhàn)的形勢下作為一國之君還能顧及到“草民”來訪并親自接見,這是多么令人難以想象啊!更可貴 的是,在曹劌一一否定了他的戰(zhàn)略方案時,莊公并不生氣,而是更謙遜地說下去,當曹劌要求“戰(zhàn)則請從”,莊公就“與之乘”。倘無莊公的“納賢”,曹劌的一腔報國熱忱何能如此順利地如愿以償??梢姡f工的“納賢”為曹劌施展“遠謀”創(chuàng)造了條件。
莊工軍事才能不如曹劌,也許治國方面強于曹劌。你看:“衣事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彪m然,此舉就參戰(zhàn)條件來講,顯然不夠,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工的政治清明。也就是說他不貪婪,不腐朽,能以誠待人,能順應潮流,雖然有迷信色彩,但他畢竟處在那個愚昧時代,我們又怎能過分苛求呢?當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更不用說了。再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常被議論者所忽略。其實,我們從此可以看到這個弱國之君有一種威武不能屈的氣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含意深刻的語句來贊揚莊公的。我認為作者寫曹劌的“遠謀”,其目的就是來贊揚莊公的君主胸懷的。 不管怎樣說,我們分析一篇文章要從全局著眼,而不能斷章取義,否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錯誤評價了文章中的人物,移植了文章的實質,違反了作者本意。
如果有人說:“我們以前的分析是絕對正確的。”那么我深表遺憾,奉勸老師去細品一下魯莊公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