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100(范文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100(范文5篇)》。
第一篇: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
游擊戰(zhàn)體驗園位于百團大戰(zhàn)總指揮部舊址――蟠龍鎮(zhèn)磚壁村,群山環(huán)繞,溝壑縱橫,地形、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便于隱蔽,是個極好的戰(zhàn)略要地。
游擊戰(zhàn)體驗園正是利用磚壁村這一險要地理位置,依據(jù)朱德總司令提出的“八路軍十大游擊戰(zhàn)法”為主題設(shè)計,共設(shè)有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追擊戰(zhàn)和圍困戰(zhàn)等參與項目,并加入美輪美奐的現(xiàn)場情景表演以及真人CS實戰(zhàn)體驗、兒童軍事體驗區(qū)等多個景點和項目,利用機械、聲、光、電等現(xiàn)代手段,生動再現(xiàn)八路軍與日寇斗爭的艱苦歷程。游客可以親自參與到“打一場游擊戰(zhàn)”的角色扮演活動中,真正當一回抗日英雄,體驗烽火年代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場景。
第二篇: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就有關(guān)于唐叔虞祠(即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jīng)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晉祠的主體,也是現(xiàn)在晉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殿的四周有圍廊。建筑學家們認為這個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隋槐在祠內(nèi)的關(guān)帝廟內(nèi),老枝縱橫,盤根錯節(jié)。
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
第三篇: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游觀光,現(xiàn)在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游觀光,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車時間我先向大家介紹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一下五臺山概況。一下五臺山概況。五臺山概況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區(qū)東北風景區(qū)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nèi),有小部分部,風景區(qū)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nèi),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余里。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余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于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
五臺的海拔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米以上,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qū)干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里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里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游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guān)一門”與外部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四關(guān)一門”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guān),通往繁峙縣境,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guān),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guān)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guān)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guān)可通盂縣、陽泉,東部有龍泉關(guān)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guān)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guān)連通定襄、州和太原。南部有大關(guān)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揚天下的。那么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揚天下的。佛教圣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佛教圣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
第四篇:山西旅游景點導游詞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zhàn)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團結(jié)一致,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推進了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nèi)長城,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毗連。地形較為復(fù)雜,境內(nèi)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qū)、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nèi)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于東經(jīng)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cè)丝?000余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qū)、119個縣(市、區(qū))。省會太原,駐太原府東街。境內(nèi)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xiāng)",也叫“煤炭之鄉(xiāng)”。
山西表里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岳恒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guān)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jīng)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nèi)陸。外緣有山脈環(huán)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nèi)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于22―28℃之間。
第五篇:山西景點導游詞
古碑位于呂梁山脈之巔、海拔2830.7米的孝文山山頂。碑高3米,寬1.6米,由于風雨剝蝕,碑文已無一字可辨。據(jù)史書記載推測,此碑應(yīng)該是北魏孝文廟碑。
魏孝文帝(467―499)是鮮卑族人,復(fù)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他五歲登基,由祖父成帝的皇后馮氏撫養(yǎng)教育,并代他主持朝政。馮氏是漢族人,頗有治國才能,使少年的孝文帝得益不少。這位“太皇太后”與孝文帝感情頗深,至孝文帝成年后病故。馮氏亡后,孝文帝萬分悲慟,竟一連五日水米不進,后又離朝避政,進入?yún)瘟荷钌降挠撵o之處以寄哀思。他“居憂避政”之地,后人命名為“孝文山”,又建孝文廟于此。
赫赫巖山海拔2711米,山頂是一片廣闊的亞高山草甸,在綠茵坦坦的大草甸上,開滿色彩鮮麗的山花,美不勝收。夏日黎明前登上山頂,遙望東方,在天際山凹處,鮮紅的光點在上升中逐漸變大,顏色也慢慢變?yōu)殚偌t,最后成為一輪紅日,完全離開地平線,冉冉升起。此處登山觀看日出,絲毫不亞于泰山、華山。
筆架山三峰并聳,中峰突出。每當雨后天晴、夕陽映照之時,滿山青松熠熠生輝,姿態(tài)奇異,景色壯觀,令人心馳神往。此處山勢險峻,峰巔三峰頂部面積僅有8平方米左右,兩側(cè)山峰離主峰水平距離大約百米。各峰頂部都有古廟遺跡,中峰可以見到古代九龍圣母廟殘缺的墻基和零亂的磚瓦。三峰峰尖之側(cè),各生長一株奇特的叢狀油松,主干很短,十余根側(cè)枝均直立向上,郁郁蔥蔥,神態(tài)不凡。農(nóng)歷五月初一是“九龍圣母”的生日,每年此時,陽坡村的村民們便用小紅轎把她的神像從筆架山上的陽圪臺村廟內(nèi)抬回“娘家”,供奉五日。此風俗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
方山、交城兩縣交界處,人稱“大路峁”。此處有一古式?jīng)鐾ぃ鞐濣S瓦,飛檐挑角,亭額上書“文源晚翠”四字。秋日下午,當夕陽照射著群山之時,遠處蒼茫無際,天高云淡,暗綠的落葉松、淡綠的山楊、鵝黃的白樺、鐵紅的櫟樹和五顏六色的各種灌木,組成了一幅錦繡畫圖。它以綠色為基調(diào),其它色彩為陪襯,壯美絢麗,令人目不暇接。夕陽西下時,余暉映照,更是景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