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品德與社會》教學 三策略》,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品德與社會》教學 三策略》。
第一篇:《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
要讓小學生將來成為誠實和富有責任心的人,重在加強學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必須重視小學生品德教育。下面就我個人的一些嘗試和耳濡目染,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真正走進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
品社與社會課應該主要解決學生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并不需要一味講大道理。教師必須實際走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課前調查,無論是問卷還是談話,都應該在課前有所了解,課上才能有的放矢。讓學生自由結組調查、討論自己關注的某一方面問題,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匯合起來,然后各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匯報等等。課堂上的熱烈交流,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也體現(xiàn)了合作的樂趣。
二、注重體驗,讓學生獲得真實感受
體驗產(chǎn)生理解,體驗產(chǎn)生情感。體驗學習活動是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活動的模擬活動,它可以分為直接體驗和模擬體驗。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對于實際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如《想想他們的難處》這個課題的教學目標是:1、體驗殘疾人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2、增進對于殘疾人尊重友愛的情感。教學這一課題時,我讓學生進行模擬殘疾人的活動,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分別進行不同的模擬活動,以體驗肢殘人、盲人及聾啞人生活的困難。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小組模擬一項活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然后,讓學生在小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擬活動中的切身感受,促使學生從真實感受中,產(chǎn)生幫助殘疾人的意愿。這就是品德教育的成功之處。
三、注重解決問題,獲得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
《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讓他們學會與他人平等交流、合作,民主的參與集體生活。解決問題是使學生直接面對實際問題,學習、研究并且嘗試提出某種解釋或解決方案。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討論、制作等途徑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了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
如上《我們的合作》這一主題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完成學校平面圖的制作后,說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及其范圍,接著詢問學生回家的道路,然后按照四個方向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調查學校不同方向都有哪些建筑物等。在調查活動中,我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明確分工,引導學生記錄好自己的整個調查過程和體會,完成小組調查表,將調查結果進行組合,共享成果。最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調查所得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再進行交流。
第二篇:《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
【摘要】《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課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兒童品德的形成應該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對生活的認識、對生活的感悟。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在學后還能將升華后的行為回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在課程中進行整合,使學生有一個學習、吸納、提升的過程,豐富拓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最終回歸生活。
【關鍵詞】生活化經(jīng)驗行為 升華 提高 回歸
品德是一個人走向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每個人的成長軌跡,都會與其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為在社會這個群體組織里,個人品德決定著大家對自己的認可程度,從而形成大家對自己的期待和認識,無形中就確立了你在群體中的價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職場上,也表現(xiàn)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對于朋友、對于家庭、對于社會,由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綜合印象會讓個人贏得廣泛的尊重,成為事業(yè)及其它方面向上的階梯。好的品德會有著極強的公眾影響力。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好的品德處處體現(xiàn)出價值,會令家庭和睦、鄰里互敬、朋友幫扶、同事友愛……可以說,優(yōu)良品德,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表現(xiàn)出了無窮魅力。表現(xiàn)在小事及細節(jié)方面,體現(xiàn)出謙讓、關愛、誠實、勤勞等品質。既然品德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讓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門都能體現(xiàn)好素質呢?我覺得這與《品德與社會》課怎么上有著重要關系。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課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兒童品德的形成應該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對生活的認識、對生活的感悟。只有來自于孩子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正如曾經(jīng)有人說過的“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與,我才會明白。”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在學后還能將升華后的行為回歸到生活中去。
第三篇:《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民主、自主的環(huán)境中充滿興趣地學習,再加上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成為課堂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實踐活動為載體,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與社會課真正成為一切學生喜歡的、真實的課程。
六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合作與競爭、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成就、世界和平、地球環(huán)境等方面的知識理解較深,識記較好,對小學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顧,對時下的社會熱點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母校和老師同學的留戀也訴諸于筆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凹で椤⒚骼?、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與社會課更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愉悅的心情狀態(tài)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通過教學筆者感受如下:
1、品德與社會科目的外延非常豐富,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找許多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學生特別喜歡聽一些與課本中聯(lián)系密切的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如教學“合作”和“雙贏”這個道理時,教師用“龜兔四次賽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白“合作”與“雙贏”的道理。這樣,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采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匯報活動,團隊心理游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3、利用網(wǎng)絡資源,引導學生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在課前我會布置學生搜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fā)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4、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xiàn)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第四篇: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策略
s("title_top");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策略 時間:2021-04-01 17:04:58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s("content_top");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推薦度: 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設計 推薦度: 小學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推薦度: 學黨史談感悟 推薦度: 談對勞動價值觀的理解 推薦度: 相關推薦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策略
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策略 文/張沖雄 摘 要:新課改的推進使得《品德與社會》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如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綜觀這些變化,首要問題是改變其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引領到教學的主渠道上來?! £P鍵詞:《品德與社會》;教學策略;主渠道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小學《品德與社會》在小學教學中己越顯其重要。尤其在當今中小學生品德普遍下降的形勢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所肩負的責任也就越來越重。如何讓《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產(chǎn)生實效,這已是擺在廣大小學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改革、開放、搞活、三股洪流沖破了原來的社會結構,沖擊著舊的審美觀、價值觀、時間觀、效益觀、人才觀……引起倫理道德的重大轉換和生活方式的迅速變更。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就是要正視現(xiàn)實,充分考慮現(xiàn)實生活帶給學生的影啊,深入學生生活,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確定合理的,能靈活反映社會現(xiàn)實與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的目標體系,把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教學內容生活化 學校課程建設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境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但教材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些內容明顯滯后,缺乏時代性?! ?.選擇生活榜樣,激發(fā)學生興趣 榜樣是一個有對比度的強行刺激,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先進性和教育性。小學生模仿性強,生動形象的榜樣易于感染學生,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每一課都選擇了一個或幾個榜樣來激勵學生。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認識 新課改倡導品德與社會教學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里的"生活"指的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因此,品德與社會課堂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或有典型意義的事例,進行加工,以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生活主題、范例或者"生活圖景"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參與思辨,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fā)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認識?! ?.開展生活實踐,內化學生行為 英國學者麥克非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xiàn)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因此,課前,我們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關注生活、思考生活中獲得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學生在課中所學的道德知識又必須在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才能得到鞏固、深化,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 ∪?、教學模式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育既是一種公民基本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也是一種長久的個性品質培養(yǎng)。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即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教育,一個高質量的教育。而要改革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灌輸和傳授為特征的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堅特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學生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評價生活化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出發(fā)點,不是禁錮人、束縛人、約束人,而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人。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著力于創(chuàng)造力、意志力、親和力、判斷力及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評價的生活化就是要側重于學生課堂生活外的真實生活,考查學生的道德行為,分析隱藏在行為后面的道德動機,采取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過程與結果并重,盡可能地作出科學的評價?! ?.評價內容多項化 在學習評價的內容中,強調對學生行為表現(xiàn)和道德實踐能力的評價,注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及成果的評價?! ?.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tǒng)的評價中,評價主體單一,即只有教師是唯一有資格的權威評價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評價接受者,而教師的評價往往以否定學生,埋怨學生為主。長此以往,學生的興趣在消磨,熱情在減退?! ?.評價方式多樣化 在以往的評價方式中,往往采用"一張試卷定品行"的方法,這種方法帶有明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著眼于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評價中反思、悟理、內化,最后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評價標準多層化 評價的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fā)展。因此,我們沒有用一個統(tǒng)一的尺度去評價所有學生,而是從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更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通過建立發(fā)展性評價機制,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激發(fā)人的主體精神,從而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長處,促進學生不斷取得長足的發(fā)展?! 。ㄗ髡邌挝?甘肅省隴南文縣東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