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讀曾國藩血祭有感》,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讀曾國藩血祭有感》。
第一篇:《曾國藩》讀后感
這本唐浩明寫的曾國藩傳,這套書是以小說來體現(xiàn)出來的子。心中欣喜,覺得能看一段時間,結(jié)果,這些天不做本職之事,一直翻看此書??粗粗?,沒過幾天就看完了,歸家之初的逃避之心也大概收斂。從明日起就該重操舊業(yè)了。
翻看此書之前,對待曾國藩的認識僅限于歷史書上的賣國賊,對其生平事跡不甚了解,恕我愚昧,其建湘軍,打敗太平天國,在其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xué)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xué)生等事跡更是不清,在印象中,不愿去了解那段盡是屈辱的歷史。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書上,總是贊美我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看盡了中國的繁華,又遭遇了如此的屈辱,加之當(dāng)代是從百廢待興中奮起之時,心中難免抵觸過去的頹廢。在教科書中,總是將事情分的如此分明,非黑即白,非善即惡,年幼之時,總認為清朝落后。中國人民懦弱、奴性。隨著年歲的增長,看到的人逐漸增多,看待歷史的角度不再從是非對錯、從事后結(jié)果再去看待了,而是從當(dāng)事人的角度再去看待,以這種視角看待歷史人物,頓覺跟隨主人公活了一個時代。常有感,人生苦短,若白駒過隙,活著活著就沒了。傳記,不就是讓人重新活一回么。
這本書,感受頗多,過去認為的清朝,好的一面是康乾盛世,極盡繁華,加之各種狗血電視劇的渲染,對清朝徒增好感,過去還以自身為滿族人為豪。后來看過清軍入侵中國時的各種屠城記錄,以及遺留的名篇揚州十日,頓感心涼。當(dāng)然,只要是戰(zhàn)爭,總會有死亡,這是人性使然,在《烏合之眾》中對這現(xiàn)象有過剖析。只是這打破了小時看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的各種幻想,過去的自己還是太蠢,現(xiàn)在也蠢。這本書,其時代背景正是清朝的末期,以曾國藩的事跡為主線,遷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不同層次不同階級的人的認知狀態(tài)以及一些富有時代感的社會風(fēng)氣。當(dāng)以個人帶入其中,將主人公看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人物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值得深思的看法。
從思維角度來進行分類,曾國藩前期是深受孔孟之道影響的讀書人,滿腦子都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想法,加之仕途順利,想的便是成為國家宰相,位極人臣,光宗耀祖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此人不僅深信儒家的道理,最可怕的是其堅持以此道理入世,個人認為,儒家那套,學(xué)學(xué),大概了解,對自己言談舉止有些約束,顯得有些修養(yǎng)之外,要以此入世,基于這些道理來行事,來處理人與人關(guān)系等,會處處受挫。個人認為,儒家的道理是好的,如果個人完全遵守,只能對這個人欽佩。如果所有人都嚴格遵守儒家的道理,那為人處世當(dāng)遵守于此且不會碰壁,但是儒家的道理很多方面都反人性,人心叵測,讀再多圣賢書,人性依然無法泯滅,你一個人遵守此法,并不代表其他人也遵守此法。
在曾國藩前半生,他以儒家之學(xué)入世,處處碰釘子,無論辦事還是與人處事其結(jié)果都不甚滿意,但是其嚴格遵守儒家之道,其品格無可挑剔,其目的是輔佐皇帝重建康乾盛世,為民造福,以佛教的角度看,曾國藩是以渡世人的大乘佛法來行事的。然,當(dāng)時的清朝,早已疲敝不堪。時逢亂世,人性的貪婪、自大、嫉妒、一切只顧自己利益的一面在這種時代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些人性,或隱藏在那些飽讀圣賢書的斯文面孔之下,或被流氓地痞直接體現(xiàn)。這個時代大概有以下一些階級,皇親國戚階級,也就是各種王爺、皇帝以及依據(jù)血緣關(guān)系的各種官員。這些人中,胸?zé)o點墨、貪圖享樂除了恭親王奕D之外,再無有大本事之人,根本無法從中找到什么電視劇中的英明神武的各種阿哥,看到的只是嬌生慣養(yǎng)之下的紈绔子弟。
想著與當(dāng)權(quán)之人建立關(guān)系,好舒舒服服的茍活于人世。這個階級的富二代,每天只想著花前月下,三妻四妾,尋花問柳,飲酒作樂,不過想想,嗯…的確蠻爽的。這些富二代還真不像如今的富二代,如今好些富二代是真正的社會精英,有遠見,見過大世面,有格局。時代不同,人的追求也不同了。這個階級,是當(dāng)時中國的掌舵者,中國前進的方向在其手中,其治理措施和處事原則是不信任漢人,但是本族又沒啥有真正才干之人,表面上對各個臣子恭敬有加,實則視其為螻蟻,其決策反復(fù)無常,目的只為了維系破碎的山河,想讓這種享樂的日子延續(xù)下去。
這個階級之下,便是各種官員、臣子,這幫人太無聊,在做任何決策時都要磨磨唧唧,思前想后,不以解決問題為導(dǎo)向,更多的是想著通過對一件事的表態(tài)來建立各種關(guān)系,并根據(jù)自身的目標對問題加以評論,沒事就從古時候的歷史找例子,也是,一個個讀歷史讀的是真好,畢竟能當(dāng)上官也是那個社會的.精英階級,引經(jīng)據(jù)典,張口就來,加之中國歷史那么長,發(fā)生的故事那么多,無論做哪件事都能從歷史中找到正面和反面的例子,也正是如此,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目的來找不同的例子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也因此,在做任何決定之前總會用歷史討論一番,而且事后,無論結(jié)果好壞,總會有多種評論。關(guān)系好的呢,支持、吹捧,關(guān)系不好的,貶低、嘲諷。不只靠關(guān)系,還要看個人的社會地位,這個人做了一件有好結(jié)果的事,各個官員過來吹一波,做了有不好結(jié)果的事,一個個避而遠之。無聊至極,但又是人性使然,當(dāng)然,這個階級中不乏以孔孟之道自律之人,有信仰的人,有職業(yè)操守的人,這些人真是值得欽佩。但是在當(dāng)時,這些人還是太少了。大多都是蛀蟲。
在曾國藩前半生,有一個階級與他息息相關(guān),姑且將其稱為太平天國階級,這個階級在歷史書上是給予正面的評價,說是對封建制度的動搖等等。這樣評價是從共產(chǎn)階級、資產(chǎn)階級的角度看的,且認為共產(chǎn)階級就是好的角度來看待的,認為這是正義的農(nóng)民起義。當(dāng)拋開這個角度來看,太平天國運動是那個時代不可避免的狀況,因為清朝官場是在腐敗,百姓活的十分不開心,造反這是必然,這個起義,不從階級的角度來看,實質(zhì)上就是一場動亂,讓本就頹廢的國家更加雪上加霜,總覺得像是給一個陲邁的老者吃了一記大劑量的毒藥,讓其加速滅亡。這個階級信奉的耶穌,建立結(jié)合國情的拜上帝教,本身就是一竅不通,但由于其思想恰逢當(dāng)時百姓信賴,也便是一呼百應(yīng),迅速形成勢力。但是我覺得,這個起義,從結(jié)果上沒有任何好處,其領(lǐng)袖目光短淺,急于享受,就算是推翻了清朝,也不認為中國百姓活的會更好,這場動亂中,最倒霉的還是百姓。這個階級,就是一堆反動分子。還有入侵的歪果仁,這些人自詡文明,實則是一幫強盜,仗著科技發(fā)達,欺凌弱小,實在讓人不齒。
再一階級是生活于其中的百姓,處于亂世中的百姓是真倒霉,天天打仗,這個城被清軍守著,被太平軍打一波,防守住了依舊受清朝的欺壓,破城了,免不了太平軍的一番燒殺搶掠,被搶完了,再被太平軍的欺壓,之后清軍再來收復(fù)此地,再守城,再被破城,再被搶一波,哇,這就很難受。這個階級不只是單純的百姓,也是十分復(fù)雜的存在,不能一概而論,這些人分很多類,一類是普通讀書人,這些人想著忠君報國,讀圣賢書,修身養(yǎng)性。一類是有武藝,膽大不要命的武夫,這類人沒有什么倫理綱常,一切只為了赤裸裸的私欲,從亂中得好處,希望這個世道越亂越好。剩下的便是普通的想過平平安安日子的百姓,但是亂世之中豈能過好日常生活。這類人中不乏地痞流氓,拉幫結(jié)派仗勢欺人之輩。實際上,真正倒霉的是那些遵守日常規(guī)范,渴望過上平安穩(wěn)定生活的尋常百姓。
無論是哪類人,都是為了自己著想,都有著自己的目的。普通百姓想過穩(wěn)定的生活,其并不關(guān)心是誰騎在她們頭上拉屎,這類人也是受害最深之人,被這幫人搶完被那幫人搶,被這幫人剝削完又被那幫人剝削。那些地痞流氓,不要命的各路人,也都懷揣著亂世之中撿便宜的心思,想著渾水摸魚,越是不遵從所謂的道德規(guī)范和為人之本的人越是得到更多的好處。這類人有幾個出處,要么加入某方勢力,入清軍或入太平軍。要么加入各種組織,串子會,哥老會等。要么一伙人拉幫結(jié)派占山為王。除此之外,便是隱居山林。每逢朝代末期,戰(zhàn)爭迭起,大致的出路也便幾條。每個人從小的認知不同,看待世界、生活的角度不同,其目的也不盡相同,每個人根據(jù)著自己的目的進行選擇,不同的選擇又形成了不同的人生。面對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著不同的看法,也因此,出現(xiàn)各種故事,或美好或凄慘或令人憤怒或令人惋惜。各色人馬,齊聚晚清末期,迸發(fā)出了許多有趣之事。
而曾國藩,他不完全屬于任何一個階級,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前期將那個時代看的并不是十分透徹,他也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的目標。他的目標就是輔佐清朝皇帝平定叛亂,再創(chuàng)盛世,他希望人民對他贊賞,希望自己可以名垂千古。這都是他的私心,都是他個人的目的。這也許是當(dāng)時大多數(shù)讀書人的目的所在吧。目的有了,之后便是做法,曾國藩前期是用儒道來實現(xiàn)其目的的,以此修身,以此辦事,本身當(dāng)之無愧是一君子,正氣凜然,善惡分明,完全照著古代圣賢之活法來約束自己。每日寫日記,三省吾身,常整晚工作,為國分憂,每日早起臨帖,讀詩。
從自身修養(yǎng)角度看,沒有任何不妥。但是從為人處世來看,除了被那些真正的君子所欽佩之外,無論是官場還是戰(zhàn)場均是失意的。建立湘軍之初,以此交際,大家都是當(dāng)官的,別人不要面子啊,天天繃著個臭臉,認為自己是正義之師,其他人都是迂腐之人,活該被人排擠,活該被人嘲諷和處處做對。在戰(zhàn)場上,以此之道行事的曾國藩第一次出征就打了敗仗,然后便覺得無言以對父老,直接跳河,但是沒死成。回去之后又想死,又被左宗棠罵了一頓。之后重整旗鼓,又打了一仗,結(jié)果又是自己跳河了,還是沒死成。總之是賊慘,各項事宜都不隨人愿。
在家休整一段時日之后,被人啟發(fā),研究老莊之道,恍然大悟,并決定以此來應(yīng)對世人,遂再次出山,通過不斷地反思和策略上的改觀,運用老莊之道竟屢獲成功。曾國藩運用此道與各個階級、有著各自不同目的的人周旋,通過冷靜的分析,對人性、世道的洞察,最終算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其目的在大清朝繼續(xù)茍延殘喘一段時間,他促進并建立了安慶軍械所,大力發(fā)展洋務(wù),倡導(dǎo)出國留學(xué),倡導(dǎo)學(xué)習(xí)西方技術(shù),這些舉措在如今看來是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下,這些舉措提出之時便遭到各種派系的人的抵觸,不知是真的蠢還是有所目的,如此為了國家大計著想的事也被一陣懟,不過好在是著手操辦了。
我認為,曾國藩此人并不是什么曠世奇才,他用兵打仗不如左宗棠,才干不如李鴻章,曾國藩更像是一般意義上的常人,只是此人嚴于律己,善于思考,懂做人、識人、用人。一些人性在其身上很難看到,比如他不貪財,不好女色,不自大,有自知之明,虛心,不是獻媚而是真心的思考別人的批評,能做到這些又顯示出他的不平常,因為常人很難做到如此并長期堅持下去??傊?,他不是那種曠世奇才,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什么天資聰穎,英姿颯爽,不努力便才高八斗。他更像是普通人,由于恪守嚴格的規(guī)則和做人方式而變得不普通。曾國藩會識人,并能根據(jù)自身的評判標準來對人進行評價,之后便依據(jù)其能力對其進行委任,別人不說,就說李鴻章,便是曾國藩一手提攜、教導(dǎo)出來的。曾國藩是如何識人的,他一是看面相,二是看氣質(zhì)、作風(fēng),三是看談吐。
他深信面相之說,面向之說不敢斷言,但我知道,面相是一個人健康與否的表現(xiàn),而健康與否又是與做事之成敗息息相關(guān),所以這點上我是認同的。氣質(zhì)和作風(fēng)上,他看的是此人過去做過哪些事,用什么方法處理的事情,這種做事態(tài)度的好壞自然有其歷史背景下的時代意義,沒有絕對的好壞,有些態(tài)度在如今可能并不適用了。除此之外,其看中的更多的談吐,也便是此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他的標準是:不卑不亢,說話時挺胸抬頭,心中無所畏懼,氣宇軒昂,對任何事不附庸別人觀點,有自己的主見,并且這個主見有一定道理。換句話說,就是對待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這個看法要么是深度的看法,要么是廣度的看法。這便是其認為是有才干之人的標準。
總的來說,好的標準是:做人上,坦蕩、膽大心細。做事上:有獨特或深度或廣度的見解。此兩點便是其識人的大概標準。
其用人,不能說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至少是以此為出發(fā)點,而且一旦重用,便充分放權(quán),不對其具體事宜進行干涉。但是原則性問題又是十分嚴厲,容不得半點馬虎。也正是如此,其手下將領(lǐng)能充分發(fā)揮其本事,曾國藩眾多輝煌的被人稱贊的事跡都是靠這些將領(lǐng)打下來的。也正是其知人善用,廣納良才,于是廣大的中華土地上又有各路賢士向其靠攏,逐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也便是其另一高明之處。
再說其做人,曾國藩最高明之處我認為便是其做人,對待自己十分嚴格,完全是照著古代圣賢的叮囑而制定的標準,在我看來,有些苛刻了,他制定了很高的標準,厲害的是能做到,更厲害的是能堅持,而且一堅持就是幾十年。這就有點可怕了,我認為,這點便是曾國藩的最大的優(yōu)點,也是其成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縱觀整本書,我學(xué)到的,關(guān)于做人,修身是十分重要的,儒家很多的道理對于做一個坦蕩的君子而言是極好的。對于與自己之外的人,如何相處,怎樣看待外界的一切,當(dāng)屬運用老莊之道,老子洋洋灑灑的五千字道德經(jīng)是真的蘊藏著大道理,需潛心學(xué)習(xí)。
第二篇:《曾國藩》讀后感
前天把曾國藩看完了,曾國藩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半個圣人,看完之后的確有過人之處,但離王陽明,孔子或者諸葛亮來說,真的是有些不如。
曾國藩一生又笨又慢平天下,讀書的時候笨,哪怕是躲在他床底下的小偷都會背誦了,他仍然背的支離破碎,他的`起伏得從團練說起,一手創(chuàng)建湘軍,嚴格要求,制度分明,把太平天國成功的熬死。之后又不貪大喜功,于是能夠終老。
不過我看曾國藩一生除了做人以外,他的功勞不是很明顯,創(chuàng)建軍隊,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也是勝少敗多,他會識人,手下的兵將確實是將才,成功阻擊太平天國的進攻,給太平天國沉重打擊。如果太平天國不內(nèi)亂,我估計曾國藩想有所作為就有些難上加難了。
除此以外,我覺得曾帥得勝以后不要太張揚,甚至讓弟弟罷官回家的舉動更讓人欽佩。曾國藩除了穩(wěn)中求勝外,還有幾點需要學(xué)習(xí)。他的毅力和克制力非常人可比;認準目標不顧一切的性格值得學(xué)習(xí);打脫牙和血吞的忍耐力讓人欽佩;曾國藩還善于分析歸納,格言是凡事要靠自己;腳踏實地,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做好準備不出馬;得勢時知道人生要絕對嚴肅;曾國藩的座右銘是慢慢來;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運用的相當(dāng)嫻熟;他前半生層層碰壁,后來總結(jié)改過為,需要有謙的美德,必須要圓滑;只有相信運氣在人生中的巨大威力,才算是真正的懂得何謂人生。
這就是曾國藩,一個讀死書,打呆仗,卻能建立不朽事業(yè)的曾國藩。
第三篇:《曾國藩》讀后感
讀完了這本以史實為材,又帶一些小說特質(zhì)的曾國藩傳,感觸很多。曾公是一位讓后人尊敬的偉人。
第一,曾公的識人,培養(yǎng)人的能力。個人感覺跟早年其擔(dān)任刑部侍郎有關(guān),通過察言觀色,從言談舉止的細節(jié)把握一個人,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
第二,曾公強大的自律能力。感覺他的這種自律甚至達到了死板的地步,多年如一日的記日記,身居高位依舊簡樸如初,公事再忙也要對詩歌字體的'磨煉,名聲顯赫而對妻子始終如一,佩服。
第三,曾公對后人的教育堪稱典范。首先他因材施教,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后代,那個年代,擁有開放的心態(tài),讓后代學(xué)習(xí)英語,算學(xué)。另外,傳于后世的曾國藩家書,看出曾公對家庭的重視。家國事業(yè)是要并重的。
第四,曾公對家國的忠誠。在本書末尾,唐老師借由山人道士之口,委婉表達了曾公愚忠。的確,個人也感覺曾公若能揭竿而起推翻清王朝,歷史又會是怎樣。但我感覺曾公屬于封建時代的人,其思想有其局限性,倘若真推翻清王朝,他會建立一個怎樣的王朝,況且,假若其真這么做了,歷史上還會是現(xiàn)在的曾公嗎?
第五,曾公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一個科舉出身,官職一品的封建社會大官,能夠早早洞悉科舉的弊病,積極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思想,推進洋務(wù)運動,這胸襟與格局讓人欽佩。
還有很多值得借鑒學(xué)習(xí)的地方,有些東西只有走過才能更好的體會,哈哈一些讀后感,有失偏頗。
第四篇:曾國藩血祭的讀后感
前天把曾國藩看完了,曾國藩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半個圣人,看完之后的確有過人之處,但離王陽明,孔子或者諸葛亮來說,真的是有些不如。
曾國藩一生又笨又慢平天下,讀書的時候笨,哪怕是躲在他床底下的小偷都會背誦了,他仍然背的支離破碎,他的起伏得從團練說起,一手創(chuàng)建湘軍,嚴格要求,制度分明,把太平天國成功的熬死。之后又不貪大喜功,于是能夠終老。
不過我看曾國藩一生除了做人以外,他的功勞不是很明顯,創(chuàng)建軍隊,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也是勝少敗多,他會識人,手下的兵將確實是將才,成功阻擊太平天國的進攻,給太平天國沉重打擊。如果太平天國不內(nèi)亂,我估計曾國藩想有所作為就有些難上加難了。
除此以外,我覺得曾帥得勝以后不要太張揚,甚至讓弟弟罷官回家的舉動更讓人欽佩。曾國藩除了穩(wěn)中求勝外,還有幾點需要學(xué)習(xí)。他的毅力和克制力非常人可比;認準目標不顧一切的性格值得學(xué)習(xí);打脫牙和血吞的忍耐力讓人欽佩;曾國藩還善于分析歸納,格言是凡事要靠自己;腳踏實地,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做好準備不出馬;得勢時知道人生要絕對嚴肅;曾國藩的`座右銘是慢慢來;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運用的相當(dāng)嫻熟;他前半生層層碰壁,后來總結(jié)改過為,需要有謙的美德,必須要圓滑;只有相信運氣在人生中的巨大威力,才算是真正的懂得何謂人生。
這就是曾國藩,一個讀死書,打呆仗,卻能建立不朽事業(yè)的曾國藩。
第五篇:曾國藩血祭的讀后感
11月某日網(wǎng)上看見消息說,河南文藝出版社新推出唐浩明《曾國藩》全集,是唐先生唯一自己作序并重新校對的全本書,另外湖南朋友近期微信圈曬唐先生,于是便毫不猶豫買了一套。此書"熱"時,買過若干套(自己看和送友人),也讀過兩遍。收到書后便迫不及待的讀了第一本,到是有序,是為短序,所謂全本和過去沒有什么區(qū)別,河南人民言過其實了,不過書的質(zhì)量和紙張不錯,拿在手中閱讀的感覺很好。
近幾年有幸加入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湖南微信朋友圈,先先后后與若干位湖南人近距離接觸,前年也深入了一下湖南。湖南人的確性格鮮明,人才濟濟,和我們陜西人似乎有相通之處,區(qū)別可能在于一個受古風(fēng)影響多一些,一個受近現(xiàn)代影響多一些。由于朋友圈的關(guān)系,或許是有相通的地方,想帶家人或與三五好友去湖南游歷一下竟成了我近兩年來的心結(jié)。
曾國藩,一個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洗禮的社會精英,正常情況下行走朝廷、衣錦還鄉(xiāng)是他們的畢生追求??稍鴩钤谝粋€風(fēng)云變幻改朝換代的時期,成就一番事業(yè)是他們內(nèi)心的吶喊,但身處亂世,世風(fēng)日下,社會落后,朝廷岌岌可危,潛規(guī)則盛行,想做"事"無"事"可做的無奈、苦悶,成就一番事業(yè)過程中的激越、糾結(jié)、挫敗,做大事不拘小節(jié)不拘手段的氣魄,對改朝換代內(nèi)心深處的掙扎,一個個鮮明特點的人物,在唐先生窮盡八年的書寫下,一本豐富鮮活引人入勝近些年難得的好看的大氣的書出爐了。
再讀‘血祭’有以下幾處印象深刻,一是對左宗棠這個人物的刻畫,尤其是助張亮基守長沙巡撫衙門中的洪門宴一節(jié)中不多的`筆墨,便使一個活生生的左宗棠躍然紙上,讓我覺得有身邊熟人的影子;二是世無艱難何來人杰一節(jié)和之后兩節(jié),把曾國藩出山前的糾結(jié)顧慮描寫叫一個"透",今后誰有什么事想不明白了,看看這三節(jié),會大有收獲的;三是對塔布齊、康福、彭玉麟的使用,對羅澤南金松齡青麟的處理,與劉蓉的相處,皆是經(jīng)典之處。另外,有幾句話印象深刻,如:當(dāng)文官的不愛財,再平庸亦是良吏,當(dāng)武官的不怕死,再粗魯亦是好將;讀書人附逆匪,則匪逆有可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