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課程標準建設實施方案(優(yōu)秀范文六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課程標準建設實施方案(優(yōu)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小學學校課程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針對我鎮(zhèn)小學實際情況,經鎮(zhèn)中心小學領導會議研究決定,我鎮(zhèn)小學將學習蒙山縣中小學的管理模式,強化常規(guī)管理,改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高效課堂,逐步建立、完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我鎮(zhèn)小學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fā)展。
二、實施目標
(一)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1.樹立“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評價觀,通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評價課堂教學效率。
2.樹立人人“有尊嚴、有追求、有潛能、可造就”的學生發(fā)展觀,凸現學?!鞍l(fā)掘學生潛能、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現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
(二)重建課堂教學模式。
1.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努力克服教學隨意性和無效性,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責任感,落實“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當堂達標”的教學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因學施教。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切實遵守教學規(guī)范,努力優(yōu)化教與學的時空與流程,以“學到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學得好不好、會不會學”為教學原點,完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促進師生素質提升。
1.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更新觀念,不但重知識的結論,更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發(fā)展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使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幫助和引領,在自我發(fā)展中學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協(xié)作中學會合作和共進。
2.提升學生素質,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樂”起來,讓效果“好”起來;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實施過程和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副校長(1),辦公室主任由黃紹筆副校長擔任,負責組織處理我鎮(zhèn)小學新課改的日常事務工作,聯系電話:XXXXX
校長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員要積極示范,深入開展課堂調研,關注教學過程,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組織及教學資源的保障。
2.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改革實施方案,教師上課標準,學生的組織要求和課堂評價標準等;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召開全體學校領導會議、教研組組長、教師骨干代表會議,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隨后召開全校教師教改動員大會,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4.組織全鎮(zhèn)骨干教師先到蒙山縣進行培訓、聽課取經。
5.廣泛宣傳發(fā)動,召開教師研討會,開設相關講座,探討學習蒙山中小學課改經驗的心得體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活動,營造濃厚的教改氛圍。
6.搜集課改的相關資料,并編印下發(fā)到老師手中,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7.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實驗教師集體進行討論交流,初步確定備課樣式,設計出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格式。
8.總務處認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時增加黑板面積,按蒙山課改教學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實驗階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試點。經過“課改領導小組”討論決定,首先在全鎮(zhèn)18個教學班試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具體安排如下:
(1)思陽鎮(zhèn)中心小學的四年級5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黃劍平、陳為民、曾小丹、韋升球、李佩芳、農小敏、鄧建昭、李博、王佐心、陳繼民;
(2)江平村小學三年級3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梁瓊娥、黃景超、劉逢慶、呂小聯、胡璧玉、梁江懷;
(3)廣元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吳靜嫻、凌廣、農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學四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黃紹球、胡安天;
(5)華加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黃秀英;
(6)明哲村小學二至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江領、李根、蘇麗華、林生民、黃美、甘維民、吳嬌民、陸燕波;
(7)昌墩村小學二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趙衛(wèi)忠、王謹。
試點班級要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同時也采用自愿原則,歡迎其他班級積極主動參與新課改模式,實驗班成功的經驗將在全鎮(zhèn)小學逐步推廣。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備課,利用假期提前編寫導學案,導學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預習,教師要加強在預習課上小組合作交流的指導,深入研究指導學生預習的有效方法,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
3.積極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組織公開課、示范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改課堂教學模式評估標準,及時發(fā)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廣大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準確高效地指導學生自學,信心十足的進行展示,精練高效地進行反饋矯正,保證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
4.抓好檢查落實,全面提高質量,全面抓好對各教師實驗過程的檢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偏。要切實保證每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防止課堂出現失控現象。教導處要加大對各備課組的檢查和指導力度,通過抓集體備課活動來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法的研究,在備課研討中要重視學法的研討,要多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多方預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辦法,以此提高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指導能力。防止在課堂上,因教師對教材重難點把握不準,學生的學習思考浮于表面,學習不深入,甚至出現錯誤。
5.加強對教師全程跟蹤聽評課指導活動,即教導處在進行聽課安排時,對每一位教師的課要從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個課型進行全程聽課指導。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交流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對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階段總結、反思。全面總結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形成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并進行推廣。
1.總結經驗。及時總結學習推廣課改活動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發(fā)揮骨干教師示范帶頭作用,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細節(jié)問題加強研究,把實驗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3.獎勵先進。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課改中表現突出的優(yōu)秀班級、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掀起進一步深化學習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發(fā)展再做新貢獻。
四、實施策略
(一)課改班級要對學生科學分組。
以落實小組合作教學為主要形式,構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學習互動平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組組互動。落實互幫、互查,小組內聯動,人人充當檢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與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據班級的大小,把學生均衡地分為7―8組(兼顧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等方面),每組6―8人,小組中包括學習中各層次的學生,編號1、2、3、4…,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被賦予特定的職責。每組選拔組長一正一副,負責維持學習紀律,作業(yè)通查,糾錯、輔導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課的學習成果、通過組內探究交流來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當學生的合作活動結束,教師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情況和合作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包括口頭和書面的反饋),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量和數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并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
(二)重點抓好小組合作學習。
1.寧少勿濫,抓住契機。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適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
2.教給技巧,變換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fā)言,怎樣質疑、怎樣追問等。
3.備好合作,參與合作。教師在備課時應備合作的內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時機等。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旁觀,而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可以把自己也當成小組中的一員參加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
4.培養(yǎng)小組長。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知道如何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保證小組的有序合作。
5.組織好小組的發(fā)言順序,先讓學困生發(fā)言,再讓中游生發(fā)言,最后讓優(yōu)等生發(fā)言,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
6.加強小組展示的組織,如小組黑板展示時,注意組內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訂正和評價,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
課堂要嚴格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自己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易混易錯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沒研究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
(四)務實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對課改班級要做好服務性指導工作,每周定時定量在課改班級聽課,及時了解課改信息和課改動向,時刻把握課改方向,指導課改方法,研究復雜問題的對策。同時,加大推門聽課的力度,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
全校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例研究或案例研究為基礎,積極探討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案例。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開展集體備課、說課、典型課例觀摩課和評課等學科教研活動。
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堅持骨干先行,借鑒蒙山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各個學科要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新各自的模式。構建適合小學生特點的、符合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規(guī)管理促課改。
一方面,要夯實課堂教學常規(guī)管理,努力做到“三個整合”,將教案改革、課堂改革、作業(yè)改革整合在一起進行。要從教案改革切入,從重視“教”到關注“學”,走“導、學、練”三案統(tǒng)一的路子。實行教學常規(guī)月查制度,月查成績記入教師考核。
(六)嚴格把握訓練環(huán)節(jié)。
增強作業(yè)布置和批改的科學合理性課前預習作業(yè)及課堂作業(yè)要精選??刂苾热菁白鳂I(yè)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課前預習作業(yè)與當堂達標作業(yè)內容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很好地落實教學核心內容;在保證基礎的基礎上,要適當采取分層作業(yè)的形式,供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用;作業(yè)形式要多樣,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實踐作業(yè)等,并注意及時評價。
要進行課前預習作業(yè)的實踐與研究。要求教師必須提前找準本課時的作業(yè)任務、學習要點,集體確定作業(yè)內容,早給學生布置下去,以便學生有更多時間完成預習作業(yè)。完善作業(yè)檢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學后采取組長查、組內互查、教師抽查等形式確保學生都參與到課前預習中,并且保證效果;課前二分鐘進課堂,教師再次確定作業(yè)完成情況,為上課做好鋪墊和準備。
(七)扎實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研討每課時的預習作業(yè)、教學設計(鉆研教材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后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點撥、歸納等)課堂作業(yè)內容等。
實行課堂改革,是一種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進經驗可供參考,為了更好實行績效考核,根據新要求,修訂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
第二篇:學校新課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fā)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f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fā)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fā)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guī)范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fā)。
三、地方課程開發(fā)要體現的基本特征
1、要體現地域性特征
地方課程是不同地方根據特定地域或社區(qū)社會發(fā)展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課程資源設計的課程,因而,在適用范圍上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或區(qū)域性。地方課程設計要充分研究地方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挖掘地方資源,體現地域特色。
2、要體現針對性特征
從課程目標上看,地方課程是針對地方實際設計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滿足地方或社區(qū)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生與社會現實和社區(qū)發(fā)展的聯系,使學生了解社區(qū),接觸社會,關注社會,學會對社會負責,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地方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區(qū)發(fā)展的現實和要求。
3、要體現時代性和現實性特征
從課程內容上看,地方課程不同于國家課程中的學科課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和深刻性及其對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認知功能,但特別強調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
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向學生傳授參與社會生活和社區(qū)發(fā)展應具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關于地方或社區(qū)的基本知識(如地方或社區(qū)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社區(qū)結構等等),及參與社區(qū)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參與社區(qū)研究、社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社區(qū)服務等各種公益勞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傊?,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體現鮮活的現實性。
4、要體現探究性和實踐性特征
地方課程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適應地方或社區(qū)發(fā)展需要的基本素質。因而,在地方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不應是接受式,而應是探究式、實踐式的。
四、開發(fā)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huán)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并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fā)的主要內容是邯鄲地區(qū)概況,具體有以下內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區(qū)劃;
3、自然資源;
4、季節(jié)特征;
5、風土人情;
6、交通運輸;
7、政治、經濟;
8、工業(yè);
9、文化、教育;
10、商業(yè)、科技;
11、畜牧、養(yǎng)殖;
12、旅游、環(huán)保;
13、歷史;
14、名勝、古跡;
15、主要成就
五、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3―6年級每周1節(jié);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六、開發(fā)與實施要求
1、成立地方課程開發(fā)領導組,完善地方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機制,確定地方課程研究專題,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規(guī)劃、研究和開發(fā)。
2、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tǒng)一規(guī)劃。
3、要遵循課程建設的內在規(guī)律,防止開發(fā)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簡單化傾向。
4、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件、網絡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5、為了確保地方課程實施的質量,本著“邊培訓、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fā)”的原則,縣教育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和教學水平。
6、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服務。
8、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yōu)化課程結構,切實發(fā)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課程的實施要強調學生對地方或社區(qū)現實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將課程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加以設計,組織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探討問題,并積極參與社區(qū)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活動能力。
10、地方課程的開發(fā)要注重了解歷史、關注現實、著眼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縣將逐步擴大地方課程開發(fā)的范圍,提高地方課程開發(fā)的質量,逐步形成具有我縣特色的地方課程。
第三篇: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針對我鎮(zhèn)小學實際情況,經鎮(zhèn)中心小學領導會議研究決定,我鎮(zhèn)小學將學習蒙山縣中小學的管理模式,強化常規(guī)管理,改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高效課堂,逐步建立、完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我鎮(zhèn)小學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fā)展。
二、實施目標
(一)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1.樹立“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評價觀,通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評價課堂教學效率。
2.樹立人人“有尊嚴、有追求、有潛能、可造就”的學生發(fā)展觀,凸現學?!鞍l(fā)掘學生潛能、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現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
(二)重建課堂教學模式。
1.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努力克服教學隨意性和無效性,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責任感,落實“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當堂達標”的教學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因學施教。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切實遵守教學規(guī)范,努力優(yōu)化教與學的時空與流程,以“學到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學得好不好、會不會學”為教學原點,完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促進師生素質提升。
1.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更新觀念,不但重知識的結論,更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發(fā)展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使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幫助和引領,在自我發(fā)展中學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協(xié)作中學會合作和共進。
2.提升學生素質,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樂”起來,讓效果“好”起來;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實施過程和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副校長(1),辦公室主任由黃紹筆副校長擔任,負責組織處理我鎮(zhèn)小學新課改的日常事務工作,聯系電話:xxxxx
校長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員要積極示范,深入開展課堂調研,關注教學過程,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組織及教學資源的保障。
2.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改革實施方案,教師上課標準,學生的組織要求和課堂評價標準等;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召開全體學校領導會議、教研組組長、教師骨干代表會議,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隨后召開全校教師教改動員大會,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4.組織全鎮(zhèn)骨干教師先到蒙山縣進行培訓、聽課取經。
5.廣泛宣傳發(fā)動,召開教師研討會,開設相關講座,探討學習蒙山中小學課改經驗的心得體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活動,營造濃厚的教改氛圍。
6.搜集課改的相關資料,并編印下發(fā)到老師手中,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7.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實驗教師集體進行討論交流,初步確定備課樣式,設計出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格式。
8.總務處認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時增加黑板面積,按蒙山課改教學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實驗階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試點。經過“課改領導小組”討論決定,首先在全鎮(zhèn)18個教學班試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具體安排如下:
(1)思陽鎮(zhèn)中心小學的四年級5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黃劍平、陳為民、曾小丹、韋升球、李佩芳、農小敏、鄧建昭、李博、王佐心、陳繼民;
(2)江平村小學三年級3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梁瓊娥、黃景超、劉逢慶、呂小聯、胡璧玉、梁江懷;
(3)廣元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吳靜嫻、凌廣、農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學四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黃紹球、胡安天;
(5)華加村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黃秀英;
(6)明哲村小學二至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江領、李根、蘇麗華、林生民、黃美、甘維民、吳嬌民、陸燕波;
(7)昌墩村小學二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趙衛(wèi)忠、王謹。
試點班級要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同時也采用自愿原則,歡迎其他班級積極主動參與新課改模式,實驗班成功的經驗將在全鎮(zhèn)小學逐步推廣。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備課,利用假期提前編寫導學案,導學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預習,教師要加強在預習課上小組合作交流的指導,深入研究指導學生預習的有效方法,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
3.積極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組織公開課、示范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改課堂教學模式評估標準,及時發(fā)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廣大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準確高效地指導學生自學,信心十足的進行展示,精練高效地進行反饋矯正,保證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
4.抓好檢查落實,全面提高質量,全面抓好對各教師實驗過程的檢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偏。要切實保證每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防止課堂出現失控現象。教導處要加大對各備課組的檢查和指導力度,通過抓集體備課活動來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法的研究,在備課研討中要重視學法的研討,要多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多方預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辦法,以此提高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指導能力。防止在課堂上,因教師對教材重難點把握不準,學生的學習思考浮于表面,學習不深入,甚至出現錯誤。
5.加強對教師全程跟蹤聽評課指導活動,即教導處在進行聽課安排時,對每一位教師的課要從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個課型進行全程聽課指導。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交流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對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階段總結、反思。全面總結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形成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并進行推廣。
1.總結經驗。及時總結學習推廣課改活動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發(fā)揮骨干教師示范帶頭作用,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細節(jié)問題加強研究,把實驗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3.獎勵先進。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課改中表現突出的優(yōu)秀班級、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掀起進一步深化學習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發(fā)展再做新貢獻。
四、實施策略
(一)課改班級要對學生科學分組。
以落實小組合作教學為主要形式,構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學習互動平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組組互動。落實互幫、互查,小組內聯動,人人充當檢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與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據班級的大小,把學生均衡地分為7―8組(兼顧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等方面),每組6―8人,小組中包括學習中各層次的學生,編號1、2、3、4…,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被賦予特定的職責。每組選拔組長一正一副,負責維持學習紀律,作業(yè)通查,糾錯、輔導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課的學習成果、通過組內探究交流來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當學生的合作活動結束,教師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情況和合作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包括口頭和書面的反饋),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量和數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并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
(二)重點抓好小組合作學習。
1.寧少勿濫,抓住契機。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適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
2.教給技巧,變換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fā)言,怎樣質疑、怎樣追問等。
3.備好合作,參與合作。教師在備課時應備合作的內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時機等。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旁觀,而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可以把自己也當成小組中的一員參加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
4.培養(yǎng)小組長。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知道如何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保證小組的有序合作。
5.組織好小組的發(fā)言順序,先讓學困生發(fā)言,再讓中游生發(fā)言,最后讓優(yōu)等生發(fā)言,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
6.加強小組展示的組織,如小組黑板展示時,注意組內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訂正和評價,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
課堂要嚴格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自己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易混易錯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沒研究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
(四)務實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對課改班級要做好服務性指導工作,每周定時定量在課改班級聽課,及時了解課改信息和課改動向,時刻把握課改方向,指導課改方法,研究復雜問題的對策。同時,加大推門聽課的力度,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
全校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例研究或案例研究為基礎,積極探討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案例。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開展集體備課、說課、典型課例觀摩課和評課等學科教研活動。
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堅持骨干先行,借鑒蒙山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各個學科要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新各自的模式。構建適合小學生特點的、符合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規(guī)管理促課改。
一方面,要夯實課堂教學常規(guī)管理,努力做到“三個整合”,將教案改革、課堂改革、作業(yè)改革整合在一起進行。要從教案改革切入,從重視“教”到關注“學”,走“導、學、練”三案統(tǒng)一的路子。實行教學常規(guī)月查制度,月查成績記入教師考核。
(六)嚴格把握訓練環(huán)節(jié)。
增強作業(yè)布置和批改的科學合理性課前預習作業(yè)及課堂作業(yè)要精選??刂苾热菁白鳂I(yè)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課前預習作業(yè)與當堂達標作業(yè)內容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很好地落實教學核心內容;在保證基礎的基礎上,要適當采取分層作業(yè)的形式,供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用;作業(yè)形式要多樣,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實踐作業(yè)等,并注意及時評價。
要進行課前預習作業(yè)的實踐與研究。要求教師必須提前找準本課時的作業(yè)任務、學習要點,集體確定作業(yè)內容,早給學生布置下去,以便學生有更多時間完成預習作業(yè)。完善作業(yè)檢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學后采取組長查、組內互查、教師抽查等形式確保學生都參與到課前預習中,并且保證效果;課前二分鐘進課堂,教師再次確定作業(yè)完成情況,為上課做好鋪墊和準備。
(七)扎實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研討每課時的預習作業(yè)、教學設計(鉆研教材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后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點撥、歸納等)課堂作業(yè)內容等。
實行課堂改革,是一種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進經驗可供參考,為了更好實行績效考核,根據新要求,修訂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
第四篇: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課程目標
中國古代文化經典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它不僅為當代中國人所繼承,而且引起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重視,傳統(tǒng)蒙學課本《三字經》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兒童道德叢書》,許多經典被譯成多國文字,所以,讓中國的兒童誦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約有140多億個神經細胞組成,而經常使用的僅占腦細胞總量的10%――20%,大多數腦細胞處于修整、后備狀態(tài),也就是說,兒童的大腦有挖掘不盡的潛能,讓他們背誦大量古詩、古文大有也處。因為他們的頭腦里儲存的東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擾少,容易把東西裝進去并不會遺忘。雖然很多經典的內容學生一時無法理解,只要讓他們裝在腦子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增強,這些東西就會發(fā)生質的變化,成為融會貫通的知識,到那時便是一筆豐富的財產。
再次,我校以“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為辦學理念,確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寬厚的知識素養(yǎng)、濃厚的探究欲望、亮麗的愛好特長”的培養(yǎng)目標,以“厚德健體、崇文明理”為校訓,經典的古詩詞的誦讀與積累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豐厚學生的人文底蘊,培養(yǎng)崇尚文明禮儀、行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點,我們決定在全校開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課程,其目的在于宏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塑造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及現代意識為一體的跨世紀人才,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同時,在誦讀中開發(fā)兒童的記憶潛能,陶冶情操,為學生健全的人格發(fā)展與良好的性情修養(yǎng)形成奠基?;谶@種目的,我們確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課程目標如下:
1、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博大,了解國古代的優(yōu)秀詩文。
2、在讀古文、背古詩的過程中,宏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感。
3、豐富學生的文學儲備,加強其文學功底,促進學生成為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新世紀人才。
4、通過讀古文、背古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幫助學生修身養(yǎng)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5、開發(fā)兒童的記憶潛能,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想象及表達能力,為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內容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有其精華之處,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們應當具有選擇性地吸取精華。故在誦讀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稱之為“經典”的詩文,和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性情修為乃至人世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響的優(yōu)秀篇章,是我們的道選。我們確定的誦讀內容主要為以下六個:
(一)唐詩宋詞
古詩作為一種文學載體,一直以來被語文教材選作范例。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上已明確規(guī)定了各年級要求背誦的篇目。結合學生實際,我們將唐詩宋詞作為誦讀的首選,并確定了具體目標:
(二)古代蒙學教學
在所有的蒙學書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經》《弟子規(guī)》,讀《三字經》以習見聞,三字一句,合轍押韻,便于低年段學生誦讀,所以《三字經》被列為低年段學生誦讀內容之列。
(三)成語故事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而成語故事的學習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yǎng),而且融會在成語故事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成為新一代青少年學習的重要資源。學生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接觸成語故事,不僅很快可以熟記成誦,而且豐富的知識、深刻的寓意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
(四)古詩文選粹
古詩文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是燦爛的文化。古詩文的學習能更好地傳承祖國的文化,對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三、課程實施
(一)實施原則
1、生本性原則。
由于國家課程的統(tǒng)一性、規(guī)定性和單一性,往往顧及不到每個學校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水平和發(fā)展需求,因而長期以來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很少有選擇什么樣的教育的權力。校本課程開了的終極目的就是改變學校教育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發(fā)展水平、發(fā)展需求的課程運行模式?!吨袊鴤鹘y(tǒng)文化經典誦讀》的開發(fā)就是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需要,以學生素質發(fā)展、個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發(fā)展和健全為目的`的,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需求為本。
2、趣味性原則。
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照顧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課程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樂趣,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3、教育性原則。
古詩文和所有的文學體裁一樣,具有認識、審美、娛樂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必須考慮其教育功能,要能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凈化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
4、整體性原則。
作為一門校課程,它的開發(fā)實踐是學校的一項基本校策,是學校個性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各位師生,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兼顧全體,以低起點、高規(guī)格、抓全面、促個性作為指針。
5、差異性原則。
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實際的學生層次性、差異性,對學生,我們強調面向全體,但也不能忽視由于受個人修養(yǎng)、稟賦、愛好制約而呈現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實際的指導。
(二)實施形式
兒童天性好動,喜歡嬉戲,單純的背誦很難讓兒童接受,必須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實施校本課程。我們主要用誦讀、賞析、競賽、表演匯報四種形式。
1、誦讀:由老師根據實際情況統(tǒng)一安排誦讀內容,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誦讀。包括集體誦讀,指名誦讀、接龍誦讀、男女生對讀等。
2、賞析:教師選擇內容(內容一般為優(yōu)美的、經典的段篇)組織學生聽錄音或聽范讀欣賞其文字的優(yōu)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字之美,聲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競賽:老師安排某一時間,在班內、班與班之間,或者年級之間開展誦讀賽,例如“古詩誦讀擂臺賽”,“大家來背《三字經》”等等。
4、表演匯報:利用大型節(jié)日或班隊會的時間將誦讀作為一種節(jié)目讓學生在舞臺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讀書會”、“誦讀會”等等,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匯報展示自己的背誦、朗讀才能。
(三)實施建議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課程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不能上成語文課或者語文活動課。
2、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切忌強制性要求學生背什么、背多少。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讓學生感覺誦讀是一種負擔。
4、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靈活安排內容和教學過程。
5、誦讀應結合實施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切忌盲無目的讀和背。
四、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以評價這種手段檢驗教師的課程實施情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課程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評價內容
1、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態(tài)度及表現。
2、學生誦讀經典的成果。
3、教師實施課程情況評價。
(二)評價形式
1、學生自評:學生自己對照參加本課程以來的變化,自己對自己評價。
2、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投入程度及運用技巧的能力,給學生適當的評價。教師可以用檔案袋、成績表等方式作簡單記錄。
3、學校評價:學生對被評價者的表現給予合適的評價。
(三)評價建議
1、本課程不采用書面考試可考查的方式,評價依據平時的記錄和學生成果。
2、評價以激勵為主,在確定學生等級時一般不設定不合格,而是分“優(yōu)秀、良好、合格”等次。
3、學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樣性。
第五篇: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進入新課程,我校作為江蘇省新課程改革全樣本實驗學校,學校嚴格按照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實驗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在高中階段實行選項教學,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課改核心理念,認真執(zhí)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課改實驗中正確把握好三維健康教育觀,把學生的發(fā)展視為課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將課程改革看作師生共建的歷程,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中開發(fā)教師的潛能,創(chuàng)造性地實驗。
“積健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對我校體育工作的勉勵,現在已經成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新課程理念相結合,構建江蘇省南通中學高中體育課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們以“積健為雄”為指導,全面促進學生在身體與人格兩方面共同發(fā)展,以實現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標定位
學生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具體如下:
1、愛好運動,積極參與各種體育運動,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能測試和評價自身體質健康狀況,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2、熟練掌握2~3項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chuàng)傷的處置方法。
3、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有關的各種體能,提高運動能力;熟練掌握一、兩種我國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能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yǎng)食品,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4、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tài),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
學科建設目標
當然對傳統(tǒng)體育課程進行改革,采用選項學習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來達成學生的學習目標,這對于學科建設、教師自身也有著一定的要求。
1、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以運動技能傳授為載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建立新的課程結構。改變現行體育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體現體育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現行體育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4、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現行體育課程的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踐,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現行體育課程的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現象和過于注重甄別的功能,發(fā)揮體育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三、學校的基本情況
1、學生基本情況。我校學生較多,高中部有48個班級。由于是城市學校,學生的體育興趣比較廣泛,學生對自身喜歡的運動項目有著一定的專項基礎。只是人數和班級較多,進行選項教學,需要合理的安排課務,涉及到主課為體育選修讓路。
2、體育師資配備。我校體育老師在編人員較多,有二十一個,但實際情況是有兩個擔任后勤主任兼職體育教學,課務較少;還有一部分教師要承擔初中部的體育教學,進行選項教學,體育老師課務相應增多,工作量變大,開設選項教學有一定困難。
3、場地器材設施。由于我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業(yè)區(qū)黃金地段,學校在活動場地上相對于同類學校,比較匱乏。我?,F在有300米塑膠場地;完整籃球場有4片;半片籃球場20片;室內排球場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練習;乒乓球館1座;專用韻律操、健美操室內場地2片。在器材上,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是較為充足的,完全可以滿足選項教學的需要。
4、選項教學基礎。我校于1996年開始在高中實行選項教學,內涵和新課標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學形式也相差無幾,只是在成績的評定上有著不同,我們原來采用傳統(tǒng)的成績評定,以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為主要的評價依據,而新課標以學分制來評定學生學習的五個領域的綜合成績。
四、選項教學具體操作程序
新的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最為顯著的區(qū)別之一就是不再統(tǒng)一規(guī)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根據課程目標體系構建了五個方面的內容標準??梢哉f,這是一個根本性突破,教學內容的選擇空間達到了最大化,課程的靈活性和約束力得到了充分體現。各地、各校和教師在為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身、心、社”全面發(fā)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進行教學。這就要求學校在確定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與專長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資源盡可能多開設學習項目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力狀況,開設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項目。
確定選項學習內容的流程
在暑期學生返校日,我們發(fā)放了體育選項學習學生基本狀況調查表并回收,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項的意愿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并結合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以及學校的體育資源狀況,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選編教學內容的基本出發(fā)點,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堅持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的原則,我們在高中三個年級分別開設了以下學習內容供學生選擇。
注:為必修,分別為一個學分。其中排球為我校傳統(tǒng)體育項目。
學生選項的程序
1、學生先行了解學校開設的選項學習的內容以及各項內容開課教師的基本情況。為達到體育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校實行“完全開放式”教學。學生有自主選擇教師、上課內容。
2、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學力,每學年進行一次選項,高一、高二每次選4個模塊,高三選3個模塊。如分學習水平層次的內容,必須先修基礎水平層次,然后才能修高級層次學習。兩個水平修完后,選修其他項目。
3、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進行教學班的編制,確定學生選項學習的時間。
課堂教學實施
1、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guī)律,在高一年級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不同項目的初級班,在高二、高三年級開設初級班、提高班,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
2、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3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建立專項備課組制度。建立跨年級的,以選項內容為依據的專項備課組,教師按自己的專長任課積極探究選項教學的特點,各專項組的老師根據我校實際情況,選擇或編寫具有學校特色的教材。并對教材進行分析,確定重點、難點,并根據教材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實踐新課改。
4、選項教學實行學生走班制。即年級內打破班級制,幾個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課時授課。實施以學生所選擇的體育學習內容組織基本教學班。這種基本形式對于這種選項教學非常必要。其益處主要體現在可以發(fā)揮每個體育老師的專長,使資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最為擅長的專項,在以學習內容組織基本教學班的教學中,這種特長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隨著教學的深入,對老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有較大的促進。選修一結束,班級也隨之解散,因此這種是階段性的編班。
教學評估
學生評價實行學分制,在學分制的管理上,我們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學生在三個學年內通過對必學和選學模塊的學習得到11個學分,為了注重學生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各個模塊都以連續(xù)學習的形式集中編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為國家級體育傳統(tǒng)項目,我校也把它作為必學的模塊之一,把它和田徑安排在高一年級,并采用18學時連續(xù)教學的形式來完成。
2、學生獲得體育課程學分并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yè)的必要條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講座、參觀或結合專項內容進行學習。評價的主要內容
(1)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執(zhí)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
(2)體能──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體能項目。
(3)知識與技能──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科學鍛煉的方法,體育技戰(zhàn)術知識與運用能力,有關健康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運動技能水平及運用情況。
(4)學習態(tài)度──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tài)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
(5)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
評價的基本方法
1、評定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評定應采用絕對標準與相對標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如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級評定中采用絕對標準。運動技能成績和體能成績的評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定方法進行。也就是說有些內容的考核在定量評價的基礎上,可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基礎及提高的幅度進行最終的定性評定。在有關知識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進行。
2、評定方法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實施,可采用每學期測試的方式進行,學年成績以兩學期中的每一項最好成績計入總成績。(詳見學生體質健康表)
(2)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個方面主要是觀察記錄學生對學習與練習的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以及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刹捎米栽u、小組互評、教師評等形式,記錄學生在每一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情況進行,期終綜合這些情況進行總評。具體的單元評價的有關內容,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各年級自行設置評定的具體內容。
(3)運動技能和體能的評價是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動態(tài)評價,既要看學生的成績等級,又要看學生提高幅度的等級,進行評價。評價按等第制,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的形式進行。
①測試內容一般測試三次,為鼓勵和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可根據學生的要求再給一次測試機會。
②測試內容可根據課程教學進度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測試(即學生可采用選項的方法進行)。
③每一考核項目的決定成績,可根據學生成績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決定。觀察學生成績提高幅度的初試成績可以是本學期的,也可以是跨學期的。如果本學期只進行了一次測試,可以參照上學期的最后一次測試成績,但是不同項目的成績不能相互參照。
④體育與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定可結合單元評定,以理論考核、課外作業(yè)、專題答辯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的方法進行。
⑤期末可根據各項單元評定,結合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對學生的知識、體能和運動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評語進行綜合評價。
3、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學生體質監(jiān)測來獲取數據,并進行對比分析。建立學生體質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查詢系統(tǒng))
五、排課的方法
我校第一個安排的科目為體育,具體如何排課,其一,通過積極爭取,體育課從上午第二節(jié)開始排課,實施選項學習的高中三個年級全部實現交叉上課,避免了場地與器材的沖突:其二:每一位任課老師基本保證每周14課時,(部分教師兼任初中的體育教學)達到滿工作量。
六、選修模塊的設計(以田徑必修模塊為例)
單元教學計劃設想
七、實行選項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滿足學生興趣選項學習的前提是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學生應該享有選擇學習模塊的主要或最大權利,離開了這一點,選項學習就是失敗的。因此在學生選項報名人數不均等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進行行政干預,調整學生的選項志愿,可以考慮增加開設教學班,來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
打造教師群體開設體育選項教學,促進學生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的提高,需要一支觀念新,素質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師群體,打造一支適應新課程實施的教師群體,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因此體育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深入研究,通過自學、校本培訓,學術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加強教學管理建立專項教學備課組制度;加強備課組的教研活動,在牢固樹立新課程觀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課堂教學,以選項學習為主要特點,以自主活動和體驗、探索為主要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形成健康體魄、完善健全人格為主要目標,建立現代的課堂教學體系。同時由于選項人數的不均等,特別是某些模塊學生數太多,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發(fā)揮體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學評價評價制度改革既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體育選項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同時又是實施課改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學校課程有效實施。
加大場地設施建設由于選項學習采用專項分班,班級人數較少,但同時上課的老師的人數較多,對于場地設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學校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適度增加,以保證選項教學的順利進行。
第六篇:教學課程實施方案
一、課程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育人為本的理念,切實推進德育課程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決定在全校范圍內實施校本德育課程,旨在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突出行為養(yǎng)成、道德認知、情感體驗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點,形成分層遞進、有機銜接的教育序列,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資源保障
(一)人力資源
1、學生資源:七年級少先隊、八、九年級共青團;
2、教師資源: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科教師;
3、社會資源:社區(qū)、家長委員會、家長。
(二)物力資源
學校在此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將根據課程設置需要提供《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詩詞、諸子百言》、《弟子規(gu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讓我們學會感恩》等新課標課外閱讀經典叢書、教育影像資料等,并根據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推薦活動教育基地,以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
三、課程實施
1、實施對象:一至九年級全體學生
2、實施內容:
七年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詩詞、諸子百言
八年級:弟子規(gu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七至九年級:感恩教育
3、實施要求:
(1)活動經過學科課程德育、德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行為規(guī)范教育、社會環(huán)境育人等五個平臺進行實施。
(2)學校成立此課程實施的項目組,協(xié)調各學科的整合、家長的參與和社會的資源的利用。
(3)各教研組長負責學科的整合和參與,并制定出相應的課程計劃。
(4)各年級組長負責本年級段德育課程的推進,并制定出相應的工作計劃。
(5)團總支、少先隊大隊部負責團隊的實踐體驗活動,并制定活動計劃。
(6)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學生投入各項活動,協(xié)調各學科之間的活動,充分利用晨會課、午會課(周三、周五)進行專題教育,并將此課程納入班級工作計劃。
4、實施途徑:
學科課程德育:全體教師根據各年級德育課程實施內容,充分挖掘本學科的德育元素,以雛鷹爭章為載體,開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