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讀后感1500字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讀后感1500字大全》。
第一篇:讀后感1500字
在第一次與我們本科生導師王老師見面時,談到最后,他給我們文獻班的七個男生布置了寒假的任務(wù),就是讀完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對于《漢志》的主要內(nèi)容,我早已了解,可讓我羞愧的是,作為本專業(yè)的學生,我還沒有完整的讀過一遍。本有打算一讀的意愿,再加上導師的提醒,我決定彌補這個遺憾,于是我決心認真地體會其中的趣味。否則,就忝列門墻了。
一、抄書之樂
由于《漢書?藝文志》的篇幅并不長,只是根據(jù)劉歆《七略》增刪改撰而成的,是《七略》的節(jié)略本,而內(nèi)容又特別重要。因此,我決心把它抄一遍。抄書是最簡單最枯燥的讀書方法,但梁啟超認為是這種方法“笨是笨極了,苦是苦極了,但真正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我贊同梁先生的看法,其實我覺得苦是相對的,苦中必有甜,苦中必有樂。我按照“總序、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shù)、方技”的順序,每天抄一部分,決不囫圇吞棗,仔細地體會。雖然那長長的書目有時候看起來是冗長而又乏味的,但我還是沒有放過一部,因為這些書大部分都亡佚了,我們只能看到它們的名字,卻無法看到它的全貌,抄書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扼腕而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是多么艱苦而榮光的過程。戰(zhàn)火是書的大敵,亂世是書之季世。先秦的典籍已寥寥無幾,多虧了劉向劉歆父子和班固,讓我們在今天還能了解先秦學術(shù)的源流。讓我們感念先人們的哲思,讓我們穿越時空,向他們致敬。
抄書的過程是機械的,但思考卻是源頭活水,抄書能增強記憶,加深印象,當抄完時,我覺得自己得到了一次堅韌精神的洗禮,而不光是書的內(nèi)容的洗禮。對于這種篇幅不長但又十分重要的書,在閑暇之時,在閱讀之間,不妨抄一遍。其中的樂趣,自能體會,回味亦無窮盡。
二、班固的嚴謹
雖然只是對《七略》的增刪,但班固是嚴謹?shù)?,他根?jù)當時書的流布,他又對書的篇目做出了一定的改動,這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說《古文尚書》本有五十八篇,但在東漢時亡佚一篇,因此,在班固自己注的是“為五十七篇”。班固之嚴謹,由此可見一斑。還有,在“諸子略”中,對于每一家的源流,只是說“蓋出于某某之官”,可見,他只是在推測。對于諸子之學是否“王于學官”的問題,學術(shù)界尚無定論。一個“蓋”字,使用得是多么地精當,我不得不感嘆班固作為學問家嚴謹踏實的治學態(tài)度,在今天看來,是多么地難能可貴,值得我們深思一番。
在每一略的最后,班固都會對進行提綱挈領(lǐng)的學術(shù)源流考證,詳細闡述該學問的嬗變師承關(guān)系,進行學術(shù)性總結(jié),這總結(jié)實際上就是先秦的學術(shù)史,價值極大。
通過書錄,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的今古文之爭,對于當時孔壁出的古文經(jīng),他都標明“某古文經(jīng)”,而對于當時已經(jīng)立于學官的今文經(jīng)只說“經(jīng)”多少篇,以作區(qū)別。由此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當時的學術(shù)派系,這看似簡單,卻給了我們后人多大的方便啊。他的嚴謹,給了我們清晰的視野,班固,謝謝你!
三、回味亦無窮
對于書的具體內(nèi)容,我就不必贅述。最后談一些感想。對于漢書十志來說,《漢志》可謂是最有價值的部分。設(shè)想,如果沒有它,我們又會少多少對先秦文化的了解呢?如果沒有它,我們又會花多長時間來考鏡源流呢?但是有多少文史專業(yè)的學生,只是膚淺地知道它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shù)、方技六部分,而沒有深入地了解它的根本的內(nèi)容呢?這樣一本的必讀之書,在今天才完整地讀完,實在太遲了。
沒有讀過,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不了解,就沒有話語權(quán)。作為一名師大歷史系的學生,我我們實在是應(yīng)該好好地反思一下。做學問非一日之功,如若淺嘗輒止,定當斷無成就可言。對于基本史料的把握,是我們的基本功,而不必去依賴孤本秘籍。打好基本功,讀好正史,我們一定會收益無窮的。
第二篇:讀后感1500字
這學期,我讀了不少書,有《紅與黑》、《悲慘世界》、《貝多芬》、《駱駝祥子》、《朱自清散文》、《趣味動物小百科》、《中國當代少年詩遜、《普希金詩遜、《狼王夢》、《朝花夕拾吶喊》、《誰寄給你紫色的信》、《一生要讀的60首詩歌》、《青身》等。我最喜歡的是《狼王夢》和《貝多芬》。
《狼王夢》是作家沈石溪的作品,里面講述了一個母狼教育子女當上狼王的故事,可其間,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公狼黑桑想當狼王,和母狼紫嵐一起推翻狼王,可這天黑桑不幸死于野豬口中。紫嵐生了5只小狼,一只在初生時,在冰冷的洪水里凍死了,紫嵐給大兒子取名黑仔,二兒子藍魂兒,三兒子雙毛,女兒媚媚。因為黑仔像當年的黑桑,所以紫嵐寵愛它,想讓它來完成黑桑的遺愿,可它卻表現(xiàn)出了狼沒有的滿足感,于是紫嵐開始訓化它,在它這個年齡,別的幼狼還不敢出洞,可它已經(jīng)奔馳在草原上了,結(jié)果被一只鷹吃掉了,紫嵐只好再讓藍魂兒代替黑仔,藍魂兒果然不負眾望,在狼群中算是佼佼者,每次都是它帶領(lǐng)著大家,可就因為太過自信,讓自己死在獵人的陷井里,紫嵐只好再把希望放在小兒子身上,可雙毛人小受倆哥哥的欺負,它只是一副奴像,紫嵐通過打罵它才使雙毛英勇起來,眼看雙毛向狼王發(fā)起的挑戰(zhàn)就要成功時,只聽狼王一叫,便喚起了雙毛以前的記憶,死于狼口之中。紫嵐快絕望了,可它一定要實現(xiàn)黑桑的遺愿,媚媚正處于狼的配種期,紫嵐只好為媚媚找一頭強壯的狼,才能有好的狼仔,可媚媚卻和狼群中最奴性的公狼吊吊瘋在一起,紫嵐只好將吊吊咬死,媚媚卻整天不吃不喝,紫嵐只好自己實現(xiàn)??梢驗樽蠉挂蚪逃齼鹤樱F(xiàn)的很憔悴,中年狼已變成老年的模樣,但這匹強壯的狼和媚媚生了狼仔,紫嵐終于為了保護媚媚的狼仔而和鷹一起墜入懸崖。文章最后一句是“但愿這一窩狼仔中能有一只成為狼王。”
母狼紫嵐的一生是痛苦的,為了使兒子當上狼王,不惜一切代價,至自己的生命。她的不顧一切使它葬送了自己的命,這種品性不是我們該學的,這樣害人也害己,當然它的3個兒子也很可憐,不是說它們死的慘,而是它們只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而生,是它們母親操縱著它們的命運,不能按自己的愿望及生活方式,不能像別的狼自由自在。媚媚是其中幸運的,她是自由的,到最后這個家庭只有她一人能夠活下來。
題目取為“狼王夢”,我想是因為這不是現(xiàn)實,而是一個“夢”吧。最后狼仔也是在睡夢中,與前面相互照應(yīng),那么狼仔中是否有一個能成為狼王呢?我只希望,而不是強迫,希望媚媚能懂此理。這里巧設(shè)懸念,讓我感到意猶未荊
因讀書而生動,因讀書而精彩,因讀書而進步,因讀書而收獲,這就是我們的20xx。
通過讀書,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只要熱愛讀書,就不會失去求真、求善、求美的希望和力量,是啊!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女會為我的人生涂抹上人道主義的亮麗底色;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陪伴我一輩子做個好人。
我們愛讀書,才有未來,和-諧世界必然是一個讀書的世界!
第三篇:讀后感1500字
人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有著太多的智慧等待著我們?nèi)ゼ橙?、領(lǐng)悟;思想是一片寬廣無垠的大海,有著太多太濃太濃的魅力,吸引我們?nèi)秤纹渲小!墩撜Z》的“人生”盡顯思想的魅力,引領(lǐng)我們享受心靈的美麗旅程,體味生命的豐富元素。馳騁與睿智的思想海洋,讓我們的精神變得純凈而通透。
《論語》是生命的學問,要落實到真是的生命中去,是具有真實感、確切感、客觀感的內(nèi)容真它理。不同于西方的文化,把對理想人格的憧憬寄托彼岸世界的上帝身上,中國文化把希望全身心的寄托在此岸的圣人身上?!墩撜Z》的要義就是要培養(yǎng)生命的強度、韌性、成圣成賢。也就是說自《論語》創(chuàng)說之日起,其目的就是為了經(jīng)世致用?!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論語》注重切己自反的心性涵養(yǎng)。主張人際關(guān)系的中正平和,追求出入自在的圣人境界。盡管在追求作圣人之功的過程中,真正成功著寥寥無幾,但儒家思想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油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他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特別是其中重禮儀、寬厚待人、自強不息和積極進取等學以致用,不管在中國前賢大者、王公貴族,還是一介書生,布衣貧民的精神風貌中皆隨處可見。
中國文化和論語生命力深厚強韌,曾是中華民族生命的寄托與安頓所在,他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歷史文化是我們最好的寶鏡,觀今鑒古,可以使我們增加堅毅的信心!
剛才我們談到學以致用,但怎樣才能學以致用呢?孔子評價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話值得記取??鬃诱f:“再,斯可矣。”這跟說:“一鼓作氣”有類似的意味,朱福貴借孔子的話說:“再思就可以拉,用不著三思,因為事情都是正反兩方面,第一正思,第二反思,再思第三遍,就容易陷入模糊的矛盾中去了,所以用不著三思,三四十婆婆媽媽的表現(xiàn),還不夠勇敢,所以慎有時于勇是相對的?!?/p>
孔子說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就是希望把“仁”的種子種在世人的心里。今,我們畢生學習,會種怎樣的種子在自己心里呢?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jīng)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jīng)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希望我們這一代人繼續(xù)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
第四篇:讀后感1500字左右
作為爵士樂標志性人物的美國黑人演奏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用一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席卷世界,他用歷經(jīng)滄桑的嗓音唱出了對這個世界深厚的期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完美的世界中,人該是多么的幸福啊。
這段時間一直在看凱瑟琳?斯多克特的《相助》,耳邊時不時的就會回憶起“完美世界”這段旋律。小說故事情節(jié)與歌曲形成的強烈的對比,不得不讓人陷入思考。
小說圍繞著杰克遜市以白人太太與黑人女傭的關(guān)系為主題,以一本反思種族歧視的書的寫作與出版為主線,用三個女性的視角直擊參與者的內(nèi)心,把這個故事細膩完整的講述了出來。
小說里的每個人物都有著鮮明的特點。米妮勇敢堅強,面對白人太太的逼迫,敢于絕地反擊,但另一方面又卑微的甘愿做自己男人的附庸,忍受著辱罵和責打;艾比琳,兒子的意外死亡對她的打擊可想而知,但她不得不選擇默默的隱藏著自己,敢怒而不敢言,只因?qū)Π兹藙萘Φ奈窇?,就是這樣一個沉默到不起眼的人,卻為那本爭議之書的寫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信念;斯琪特,參與進這個秘密事件的唯一的白人,她一直在尋找寫作這本書的意義,初衷可能并不光彩,只是想向出版社編輯證明點什么,但隨著深入,她才意識到,她真正愿意為這件事全身心的投入,并甘愿忍受伙伴、男友相繼離她而去,只是為了一個愿景――“你和我,黑人和白人,是同樣的兩個人,沒有什么不同。”她被朋友的孤立和刻薄刺的遍體鱗傷,但同時也收獲了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所擁有的意義。
當然還有那個在市里呼風喚雨的希莉太太,她大肆宣揚著白人的高貴,黑人的低下,這個觀念已經(jīng)深入她的內(nèi)心,甚至牢牢掌控了她,驅(qū)使著她去做她都無法預料的事情。有時候覺得她也挺可憐的,自認為做的是一件保護家鄉(xiāng)的高尚事業(yè),卻不知成了時代的犧牲品。為什么同樣是黑人女傭撫養(yǎng)長大的希莉,成年后卻成了詆毀女傭的先鋒,她自己都無法做出解答,只知道她做的是社會教給他的正確的事。
到底把黑人與白人區(qū)別開對立起來的是什么?《相助》里的黑人活的小心翼翼,甚至自我警告,不要去招惹白人,面對不公的責難,仍然選擇默默忍受,女傭的孩子仍然是女傭,艾比琳的媽媽從小就給她灌輸著“如何服侍好白人太太的理念”,他們生活在一起,在同一片土地上,不是作為互相信賴的朋友,而是作為互相警惕的敵人。相反,在庫切的《恥》里,那些沒有撤離的白人,也成了黑人眼中的毒刺,盡管這些白人也和自己一樣窮困潦倒,也從未傷害過自己,但他們?nèi)砸?qū)逐這些曾經(jīng)的鄰居,因為白色對于他們來說就是耀眼的傷痛,“人”的屬性被抹去了,“人”的意義消亡了,只剩下了膚色的對立。
從小說最后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永遠是與自己的家鄉(xiāng)共命運、共呼吸的。在鞭策家鄉(xiāng)的文字中,讀出的永遠是對故鄉(xiāng)濃烈的愛與期望。她們深刻的解剖自己的生活,把它們毫無保留的展示給讀者,讓大家看到一種新的重塑生活的可能性。她們用隱藏在事實背后的秘密和聲音召喚更多的朋友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她們摒棄政客華麗的詞藻和慷慨激昂的宣言,用溫情的文字催生出鋒利的變革之花,插在這些人胸前的口袋里,宣告一種新力量的誕生。
很喜歡列儂的一首歌《imagine》,他在設(shè)想一個沒有對立、分裂、和平共處的世界,每個人都是朋友、家人。盡管這只是烏托邦式的幻夢,但卻是他內(nèi)心真誠的期許和祝愿。還有鮑勃迪倫《blowinginthewind》,“一只白鴿要飛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灘,一個人要傾聽多少次,才能聽到人們的呼喊?!庇袝r候這可能就是文學、藝術(shù)的魅力,它給深陷的人們看到一種新的希望,它用文字讓更多的人團結(jié)到了一起。
一本書的出版其實并不能真正改變什么,就像小說的結(jié)尾,艾比琳在白人太太的壓迫下,依然被毫不留情的解雇了。但從另一方面看,她又是個勝利者。因為她們的書,真真切切的影響到了一些人,促使一些白人太太去審視被她們忽略的與女傭的關(guān)系。文字的力量從沒有像這個時刻一樣閃耀。在這個意義上,《相助》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第五篇:讀后感1500字
軍旅作家王樹增創(chuàng)作的《解放戰(zhàn)爭》,與其說是一幅軍事戰(zhàn)爭的歷史畫卷,不如說是一篇記錄著我們前輩們精神歷程的壯麗史詩。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我們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動和體驗。感動的,不僅僅是書中對戰(zhàn)爭細節(jié)的揭秘或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宣示,更多的是體驗到了書中所揭示的一個人類歷史發(fā)展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人民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最終力量!
《解放戰(zhàn)爭》讓我感到:一是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人民軍隊如何在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用短短的四年時間,以銳不可當、摧枯拉朽之勢,如何成功演繹了人類歷史上的最富盛名的戰(zhàn)爭傳奇。二是比較全面的了解到參與這場戰(zhàn)爭的無數(shù)風流英勇的歷史人物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偉大戰(zhàn)中的真正的作為、地位和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三是將自己以往零敲碎打中所獲得的關(guān)于這段歷史的許多知識從一個個時間節(jié)點全面的進行了梳理和歸類,也從大量真實的歷史事件之中和杰出人物的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解放戰(zhàn)爭的殘酷性、發(fā)生事件的必然性和各種人物的真實性。四是尤其從作品中獲得了諸多的思考。
民心的力量最巨大。解放戰(zhàn)爭中的淮海戰(zhàn)役為什么能夠勝利?我們主力兵團不占優(yōu)勢,但是我們背后有500萬老百姓。國民黨軍隊一律靠空投,從一顆子彈到一塊大餅都是靠空投,我們不是。我們是幾百萬輛小推車,往上推糧食、推子彈、推彈藥,往后拉傷員,我們沒有野戰(zhàn)醫(yī)院,野戰(zhàn)醫(yī)院就是老百姓家,所以我們才能夠打勝。陳毅自豪地說淮海戰(zhàn)役是小車推出來的?!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群眾心里有桿秤,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我們黨員干部不論是在機關(guān)還是在基層工作,不論是領(lǐng)導還是普通干部,都必須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觀念,不斷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更貼心地為群眾服務(wù),想方設(shè)法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這是衡量黨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軟實力”。
儉樸的傳統(tǒng)不過時?!督夥艖?zhàn)爭》書中寫到國民黨有一個高級將領(lǐng),被我軍西北野戰(zhàn)軍抓住以后,彭德懷款待他,做了一盆面條。那時彭德懷是副總司令,國民黨的將領(lǐng)就說副總司令這么艱苦,你們吃這樣的東西,真是敬佩敬佩。彭德懷當時拍著桌子火了,說全國的窮苦百姓有幾個吃上的?我吃上面條算我享福了,你們這幫人認為不能下咽,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源。這是最令后人感動的,亦為今天我們的生活留下了有益的啟迪?!敖渖菀詢€,艱苦創(chuàng)業(yè)”、“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目前,我市的經(jīng)濟仍欠發(fā)達,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還不高,各項建設(shè)和發(fā)展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自覺抵制貪圖享樂、奢侈浪費、大手大腳的不良思想和作風,勤儉辦一切事業(yè)。
這次參加活動,再次感受了書籍給我們帶來的力量,我們或許會發(fā)現(xiàn),書籍依然是征服人們心靈的力量,永不褪色??偫碓诮衲瓿跖c網(wǎng)民交流時指出:“讀書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yǎng),關(guān)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zhì),關(guān)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痹诋斀褙S衣足食的和平年代,我們要善于讀書學習,善于將讀書成果轉(zhuǎn)化為學習的推動力,學以致用,要牢固樹立終身讀書,工作到老、讀書到老,把興趣閱讀當成一種休閑生活方式。選擇讀書就是選擇了進步,放棄讀書就是放棄了明天。
第六篇:1500字讀后感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淀在一本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里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shù)淖藨B(tài)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后感的任務(wù),可看著看著竟在書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于“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復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墒侨缃竦娜藗儩u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鬃诱f:“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边@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里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zhì)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shù)學;還有的人對數(shù)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們?nèi)W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更是引領(lǐng)我么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