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橋讀后感350字(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橋讀后感350字(大全)》。
第一篇:橋的讀后感
每一個人都肩負著責任,責任心是我們做人的基礎。那么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是什么呢?“心系群眾,無私無畏”。有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就在生與死的抉擇中,用自己和親人的生命做了這樣的回答!
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面對村子唯一的“生命之橋”,依然能夠心系群眾,時時不忘自己是個共產(chǎn)黨員,不忘記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群眾,把危險留給了自己和家人。他是不是有些傻呢?按他的年齡,他完全有資格先過橋,沒有人會指責什么,畢竟“黨員也是人”。他不是一個“好父親”,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他完全可以不從隊伍中揪出自己的兒子,這樣也不會因為橋塌造成父子同時遇難。但他卻盡到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職責!他用自己的身軀鑄就了一座群眾心中永遠不會坍塌的橋梁!
災難是考驗人格的試金石,災難也是蕩滌人們心靈的清洗劑。許多人在這種考驗面前折戟沉沙,而另一些人則迸發(fā)出生命中最燦爛的光華!5?12地震中,有一位普通的老師―譚千秋,在地震發(fā)生的瞬間,雙臂張開趴在講臺上,用身子死死護住下面的四個孩子,孩子得救了,譚老師至死都保持了這個姿勢,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孩子們的明天。他履行了一個教師的職責。
其實,責任就是一種對社會的承諾,是一種職業(yè)操守,承擔責任是人應該具備的品德。勇于承擔你應盡的責任吧,你的人格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升華!
第二篇:橋的讀后感
天快亮了,大雨襲來,100多號人霎那間驚慌失措,洪水從山谷奔來,勢不可擋,而希望只是北面那座窄窄的小木橋,希望如此渺小,人們爭先恐后,生怕就連這唯一的希望化作云霧,人們心中只用一個念頭:不能死!要活下去!盯著這群亂哄哄的人,卻是一名即將退休的老漢。
在這里人世間的貪生怕死,居然是在強壯的年輕人身上看出來的!鎮(zhèn)定,是在一位老漢身上找到的!老漢一臉沉著,他應該在笑這群無知的人,因為只要不慌不亂,才有機會得救。
老漢冷冷地喊了幾嗓子,所有的人鴉雀無聲,他們心中不僅內(nèi)疚,還很佩服老漢,他們應該向老漢學習。他們懂了,只要井然有序得過橋,才能活命,為什么老漢突然在隊伍中拉出一個小伙子呢?
往后看,幾個浪頭吞沒了這個臨危不懼的英雄和他拉出來的小伙子。幾天后,一個老太太來祭奠這兩個人,老漢是她的丈夫,小伙子是她的兒子。
我相信你也流下了抑制不住的淚,你也恍然大悟:那個被老漢莫名其妙拉出來的小伙子是他的兒子啊!老太太應該沒有哭,不代表她不傷心,不悲傷,而是因為她驕傲,她自豪!她的親人救了100多個人,不是白白犧牲的!
在此之前,人們說他像一座山,但現(xiàn)在,這座山并沒有坍塌,而是更加挺拔,更加雄偉,更加巍峨。這位普通的老漢,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用生命詮釋了遇事鎮(zhèn)靜,臨危不懼的精神,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永留我們心中,我們一定會銘記在心,永生難忘!
第三篇:橋的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飛奪瀘定橋》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
在1935年5月期間,紅軍北上抗日,向天險大渡河挺進。他們要渡過大渡河,必須奪取瀘定橋。因此,紅軍不吃不睡,跟敵人的援軍搶時間,冒雨率先到達瀘定橋。接著,二連突擊隊開始攻奪“天險”和“人險”――瀘定橋。經(jīng)過一場浴血奮戰(zhàn),紅軍奪下了瀘定橋,主力部隊終于渡過了大渡河。
瀘定橋離水面有幾十丈高,現(xiàn)在連木板都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索。大渡河水流湍急,只要一失足,調(diào)到了河里,生命就結(jié)束了,可見紅軍奪橋的艱難。紅軍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qū)Π稕_去……看,在這么艱險的環(huán)境下,紅軍卻奮不顧身、不畏艱險、英勇頑強、勇往直前,他們這種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長征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在那部數(shù)十萬紅軍用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著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們的民族血液里。長征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
雖然,我們現(xiàn)在無法像革命先輩一樣為祖國作出特別的貢獻,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選擇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在面對集體與個人利益得失時,選擇犧牲自我,把集體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第四篇:橋的讀后感
橋,拼作qio,定義為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gòu)造物,可組詞:橋梁,橋面等。但在這本書中的兩座橋,又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橋》的作者是談歌,原名譚同占。本書收錄了十篇中短篇小說,收集了民間的奇聞軼事。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也十分令人感動。
第一座橋,是一座木橋,無名無姓,卻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洪水正襲卷村莊,老村長帶領著村民從橋中走出避難,途中村長讓黨員排在最后,并揪出了一位年輕人。到了只剩下年輕人與老村長時,他們互相推讓,卻都被大水卷走。到故事最后,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父子……這位老村長是多么大公無私,他盡職盡責,完成村長的使命,卻也奉獻出了生命。
第二座橋,建于古河之上,古河名“暴水”,得名“暴水橋”。但這座橋可是來之不易的――有許多人想要造橋,卻因資金短缺而告終。其中有一人名叫方樹林,他開著藥堂,又寫得一手好字,算是“明星級”人物了。有一個傳說得到真?zhèn)鞯牡茏佑菔烂?,和一個女兒方念橋。不久后,方樹林溺水而亡。又過了一個月,虞世明離開藥房,自立門戶,是一個寫字坊。他卻與師父不同,狠索資費,名聲越傳越差。一天,師妹方念橋來求字,聽說一百元一字,砸了匾額就走。幾件事過后,寫字坊生意慘淡,方念橋再來討字,虞世明也不再爭價格,說是贈予她,她卻心一橫,拒絕了。再五日后,造橋工程開始了,卻傳出是虞世明的捐奉,人群呆若木雞。我也如夢初醒,原來他這樣狠狠的要價,全是為了完成師傅生前的心愿――建橋。他不被人們理解,甚至說他是重力寡義之徒,更不會與他交往。他孤單,也堅強,更是偉大!
橋,在我心中不再是一座座冰冷的建筑物,而是無數(shù)人的心靈連接。
第五篇:橋的讀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橋》,讓我所思所感。
《橋》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黨支部書記,在洪水面前臨危不懼,鎮(zhèn)定的安排村民們按順序從村中唯一的木橋逃生,然而他的兒子插隊,書記毫不猶豫地把他的兒子拉出隊伍。最后只剩下他和他的兒子,他又一次把死留給自已,但木橋在他的兒子上去時轟的一聲塌了,他的兒子被洪水吞沒,老漢也被一個浪頭吞沒了。
這篇文章值得我的是:老漢為什么不利用自已的職權(quán)讓他一家平安無事?為什么當他的兒子插隊時,他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他的兒子平安無事?究竟是什么精神支撐著他要嚴于律已?
讓我感動的是:老漢英勇,舍己為人,在災難時的臨危不懼,鎮(zhèn)定保住了全村人的生命,但自已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其實在危險降臨時不只老漢舍已為人,還有更多舍己為人的英雄。
在5.12大地震中,譚千秋老師在地震中,一剎那間死神手中奪回四條年輕生命,當時有四個同學實在沖不出去,譚千秋老師將他們拉在懷中,如同一只保護小雞的母雞死死地護住學生;一位母親在地震中,將嬰兒放在安全的懷中,用手機給寶寶一句留言:寶貝,請記住媽媽永運愛你……這一些難道不是舍己為人的贊歌嗎?
老漢,譚千秋老師,母親都是舍己為人的英雄。
讓我們?yōu)槔蠞h他們和更多的英雄致敬吧!老漢他們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六篇:橋的讀后感
原來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課文,題目是《橋》。聽著這個名字,就覺得:橋有什么呀!不就是一座橋嘛!有什么值得學的呀。讀了這篇課文后有很大的感受。那么,你就繼續(xù)往下看吧!
有一天,一個村莊下起了大雨,打起了雷,村民們都醒了。急忙走出去一看,天啊,洪水快淹沒了整個村莊,東面、西面都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橋,全村幾百人,可怎么過去呀!木橋前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喊了一聲說:“橋窄,排成一隊,黨員在后?!焙鋈唬蠞h從隊伍中揪出一個小伙子說:“你還算黨員嗎?排到后面去!”小伙子
很生氣,最后,村民們都上了橋,雨水淹沒了小伙子和老漢。過了幾天,雨停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祭奠老漢和小伙子。原來,老漢和小伙子是她的丈夫和兒子。
洪水是多么無情呀!我從“少廢話,快走?!敝畜w會到老漢愛子情深,在最后關(guān)頭還是十分的愛自己的兒子,讓兒子有生的希望?!袄蠞h似乎要喊著什么?!蔽覐倪@句話體會到了老漢是多么的愛兒子,一定會喊:“兒子,我對不起你呀!”
讀后,我還覺得這篇文章最后才告訴我們老漢和小伙子是父子關(guān)系,設置了懸念,構(gòu)思新穎,震撼人心。讀了這些動人的事跡我有什么理由不對他們由衷而生敬意,有什么理由不熱愛我們偉大的共產(chǎn)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