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關于鶴山公園的導游詞》,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關于鶴山公園的導游詞》。
第一篇:關于山東嶗山的導游詞
嶗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青島市區(qū)以東的黃海之濱,面積為446平方公里,“三圍大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雄偉壯觀。最高峰叫“巨峰”,俗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的第一峰,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嶗山的山體由巖漿巖構成,屬于花崗巖地貌景觀,山勢峭拔雄偉,奇峰、怪石、象形石隨處可見,可謂是“天然雕塑公園”。
嶗山年平均氣溫為12.6℃,夏季平均氣溫為24℃,冬季平均氣溫為―2℃,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宜人,是旅游、療養(yǎng)、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嶗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極為罕見。嶗山泉水清澈豐富,水質(zhì)優(yōu)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經(jīng)常飲用,延年益壽。歷代嶗山道士中,年逾百歲的多有記載。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就是用嶗山泉水釀制而成。
嶗山植物品種繁多,古樹名木蔥郁蒼勁,更令人稱奇的是南北花木盤根共存。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嶗山有各種植物1600余種,其中不少亞熱帶植物長勢良好,數(shù)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銀杏、柏樹、黃楊、赤松等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為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煉丹的風水寶地,鼎盛時期曾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為嶗山平添了深邃神秘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劉若拙,元代的丘處機、劉處玄、劉志堅,明代的張三豐、徐復陽、孫玄清、齊本守等都曾受到過帝王的敕封。嶗山的佛教也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著名的廟殿古剎有法海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揚佛法。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羅延窟坐落在嶗山東麓棋盤石游覽區(qū),《華嚴經(jīng)》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蹦橇_延窟被佛教界稱為“世界第二大窟”。嶗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綺麗無比,尤其以“明霞散綺”、“棋盤仙弈”、“巖瀑潮音”、“蔚竹鳴泉”、“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龍?zhí)秶娪辍?、“華樓疊石”、“巨峰旭照”、“獅嶺橫云”、“那羅延窟”等嶗山著名景點為最。
嶗山風景名勝區(qū)共分7個風景游覽區(qū),分別是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盤石、北九水、華樓風景游覽區(qū)。進入嶗山共有4條線路,即南線、北線、中線和一條海上觀光游覽線。南線:可分兩條線游覽。一條從嶗山游客服務中心,經(jīng)盤山公路到巨峰山門,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峰游覽線路環(huán)游巨峰;另一條是自嶗山游客服務中心出發(fā),經(jīng)流清河至太清游覽區(qū)。游完太清游覽區(qū),可乘索道前往上清游覽區(qū)。也可乘車前行至棋盤石游覽區(qū),華嚴寺、那羅延窟座落于此。繼續(xù)北行,可至仰口游覽區(qū)。
北線:從仰口景區(qū)南行便是棋盤石游覽區(qū)、太清游覽區(qū)。
中線:沿濱海大道經(jīng)北宅街道辦事處,直達華樓游覽區(qū)和北九水游覽區(qū)。游覽結(jié)束后可返回濱海大道,繼續(xù)北行到達仰口游覽區(qū)。
海上線路:起點為青島奧帆中心,終點為嶗山太清灣碼頭,途經(jīng)小麥島、石老人雕塑園、栲栳島、老公島等島嶼,整個航程約1個小時。在太清灣碼頭還可乘船至嶗山頭,欣賞八仙墩。海上看嶗山,為游客提供了新的觀光視角,帶來全新的旅游感受。
第二篇:介紹山東嶗山的導游詞范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游覽,
青島地區(qū)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qū)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跡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后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nèi)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云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zhí)镀俚让俑骶呱耥?。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郁、花繁草茂,區(qū)內(nèi)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余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蔭蔽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nèi)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布,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濕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游的豐富內(nèi)涵。
嶗山旅游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鏈,串連著無數(shù)個景觀(點)。本文按照“嶗山一日游”的習慣旅游線路,介紹每條線上幾處主要景觀(點),未及介紹的留等嶗山探勝者們自己去體味。
第三篇:關于山東嶗山的導游詞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臨太清灣,背依七峰,為嶗山道教祖庭,是嶗山最大的道觀。全真道天下第二叢林。道教的“返璞歸真”內(nèi)涵與嶗山自然生態(tài)互為詮釋,渾然天成。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環(huán)山,前瀕面海,四季蔥蘢賽江南?,F(xiàn)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間。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墻,單開山門。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筑最大,前后三進院落。殿內(nèi)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nèi)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xù)三個月。寒冬季節(jié),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據(jù)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qū)的中心。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于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yōu)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第四篇:關于山東嶗山的導游詞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嶗山太清宮。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道觀是嶗山的太清宮,它是嶗山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于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歷史。
太清宮的創(chuàng)始人是江西人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赦封他為“華蓋真人”,由此給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太清宮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間建筑。
[太清牌坊]
這里是太清宮牌坊,1997年太清宮出資修建,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為四柱三門式。牌坊又稱牌樓,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筑,雖然它只是中國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使其被公認為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強烈的裝飾、襯托、氣氛渲染的風格,自然被廣泛地應用到寺觀廟宇的建筑中來,起到了標識引導、空間分界、裝飾美化、紀念頌揚的作用。
太清石坊陽面“嶗山太清宮”五字為中國宗教局閔志庭道長題寫;陰面“閬苑圣德”為本觀現(xiàn)任道長劉懷遠所題?!伴仭弊忠鉃椤翱諘纭?,莊子外物曾記“胞有重閬,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寬闊;“苑”指花園,“閬苑”則指具有“閬風的花園”,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隱《李羲山詩集》中有“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墻無處不(妻)鸞”?!伴佋肥サ隆笔侵妇邆涓呱衅沸械南扇司幼≈?。
[正門→鐘樓→鼓樓→元辰閣→元君閣]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大門比以前更加寬敞大方。這個門是20_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開放。大門為重檐廡殿頂建筑,也稱“山門”,這一名稱還保留著當初道眾聚于山林隱修的痕跡。來到宮觀,仙、俗相分的標志就是宮觀的山門,按照道教的說法,跨過山門,就意味著踏進了仙界,與立于山門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別、仙俗之別。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鐘樓和左手的鼓樓。俗話說,“晨鐘暮鼓”。鐘鼓是為了給道士們一種嚴整的時間觀念,提醒他們勤學苦修,不要偷懶。
鐘鼓樓后有兩座高大雄偉的建筑,這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
元辰閣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稱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農(nóng)業(yè)節(jié)令的神。
兩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環(huán)相配而得。元辰殿內(nèi)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zhèn)洌才鳟?,或持槍劍,或抱琴?zhí)笏,各顯神通,輪流管理人間一年禍福,被尊為值年太歲。
元君閣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說,男子得仙稱“真人”,女子得仙稱“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臨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邊是送子娘娘,古代人們認為生兒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賜的,她能保護子孫后代平安成長。左邊是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
殿內(nèi)兩邊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但八仙的產(chǎn)生與定型卻經(jīng)歷了很長一個過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見于唐宋文人的記載,但他們湊成一個班子是在元代,而這個班子的定型卻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這顯示了民間造神的隨意性。
第五篇:介紹山東嶗山的導游詞范文
三仙山風景區(qū)位于蓬萊市北部的黃海之濱,毗鄰八仙過海景區(qū),是一座以道教文化為核心的主題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建有氣勢雄偉的亭臺樓閣、金碧輝煌的飛檐翹角,再現(xiàn)了神話中“三仙山”的意境,還可以欣賞園內(nèi)珍藏的木雕、玉雕等藝術珍品,其中以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緬甸水白玉冰種釋迦牟尼臥佛像最為珍奇。
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巡訪仙尋藥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是中國東方神話的源頭,“人間仙境”的美譽也由此得來。整
個景區(qū)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玉佛寺、十一面觀音閣、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亭臺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
煌;園內(nèi)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蕩漾,珍禽嬉戲,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
三仙山風景區(qū)位于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qū)、三仙山溫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游觀光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qū),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整個景區(qū)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與景區(qū)配套的還有古典建筑風格的五星級三仙山大酒店、溫泉洗浴等休閑度假設施。據(jù)《史記》等
整個景區(qū)由三和大殿、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珍寶館、十一面觀音閣、玉佛寺、萬方安和等景觀組成。主體建筑氣勢宏偉,造型美觀,各具特色。園區(qū)內(nèi)古木參天,奇石各異,碧水蕩漾。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畫卷。重108噸,長12.86米的世界第一大整玉臥佛為景區(qū)鎮(zhèn)園之寶,已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另外還有重260噸的十一面
三仙山風景區(qū)是以“和”的文化,“風”的精神為主題,崇尚正、清、和,弘揚塑造民族文化藝術,按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標準打造,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用一池三山表現(xiàn)長生不老的美好愿望,整個園林表現(xiàn)了這個歷史時期的思想、美術、雕塑、詩歌、繪畫、書法、建筑、園林等藝術,是一個集大成的文化系統(tǒng)工程。整個園林文化內(nèi)涵之厚重,藝術之精湛,盡管人工,宛若天成,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
名詞,成為人們向往的祈福圣地。
第六篇:介紹山東嶗山的導游詞范文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征,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于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 與市區(qū)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xiāng)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贊譽,國內(nèi)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nèi)的海濱風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qū)。
為什么叫棧橋?關于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蹦撬鼮槭裁从謺蔀榍鄭u的標志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于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 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xiàn)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 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于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 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占青島后,
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制橋架上面鋪有木板,并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 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后,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 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 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全面整修,兩側(cè)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cè)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fā)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了解放后青島市的建設與發(fā)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云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qū)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游覽、娛樂、演出、餐飲于一體的旅游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筑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huán)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筑。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游覽,現(xiàn)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郁郁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后,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后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并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1989年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征集,經(jīng)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xiàn)每年接待游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guī)劃建設,再過幾年這里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xiàn)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于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qū)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中山路”。德國占領青島后于1899年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碼頭,于是開辟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占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qū),命名為“斐迭里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qū),稱為大馬路,,兩條路合并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范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cè),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筑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占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并曾下榻于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于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3個月后讓位于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后,轉(zhuǎn)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tǒng)治下的青島,曾下榻于此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