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家庭生活變化調查報告通用六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家庭生活變化調查報告通用六篇》。
一、數據統(tǒng)計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孩子的思想建設、內心感受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比較忽視;
關注度方面:在校表現的關注占20.5%,能否自覺完成作業(yè)占19.5%,而關注品德表現及校園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對錯犯錯方面:能采取說服教育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關在家里”“罰站”等消極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書本知識或成績表現;
2、方式失策。
基于對孩子的`期望,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認為嚴厲、高壓才會對孩子有更大的觸動。
三、市民聲音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安还芪疑习喽嗝葱量啵叶紩臀覑廴溯喠鲗⒆拥淖鳂I(yè)每天都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其學習中的問題和錯誤。(會打孩子嗎?)會,教育過程中肯定有時候對他的表現不滿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這也是為他好啊?!绷很娙珉m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卻希望讀小學的孩子會有更好的發(fā)展,考上好學校從而有個好工作。羅慶在回答記者關于對孩子的希望時也表達著相似的觀點,“每次考試我都要求孩子要進到前五名,否則肯定會有些懲罰?!睂τ诤⒆拥乃刭|教育,許多居村家長對此并不理解,認為那是一種浪費時間的“玩?!?,還不如將書本的知識再好好學習。
四、專家評點
珠江少年雜志社主編蘇穎:過于關注孩子成績表現,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中國父母最愛孩子,但這種愛很多時候都只表現在給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質,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質上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的交流。還有,大多家長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無論自家孩子多優(yōu)秀,都覺得比不上別家孩子。孩子要長大,長大后就成為一個社會人,要服務于社會,要是家長能把孩子放到社會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走出家門,多接觸社會,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