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垃圾調查報告(范文二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垃圾調查報告(范文二篇)》。
第一篇:垃圾調查報告
1.固體垃圾的含義
人類一切活動(包括生產與生活)過程產生的、對原過程喪失原有使用價值而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tài)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規(guī)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通稱為固體垃圾。
2.校園固體垃圾的來源
校園垃圾是學生生活的場所,所產生的固體垃圾一般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所以校園垃圾從場所來分類,分為:宿舍、教學樓及圖書館、食堂和體育館。
而通過場所的不同及其功能的不同,我們可以歸納出各個場所所產生垃圾的主要類別。
宿舍:一次性碗筷、果皮、易拉罐、食品包裝袋等
教學樓及圖書館:廢棄文具、廢紙、食品包裝袋、廢棄飲料瓶、果皮等
食堂:剩飯剩菜、塑料袋、紙巾等
體育館:廢棄水瓶、飲料瓶、紙巾等
3.校園垃圾的分類
按照垃圾的性質我們可以把校園垃圾進行分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1可回收垃圾(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循環(huán)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包括:廢紙、
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
(1)紙類。未嚴重玷污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和其他紙制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紙盒等。
(2)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等。
(4)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制品。
(5)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3.2不可回收垃圾(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廢棄物。不可回收物指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
3.3有害垃圾:又稱危險廢棄物。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打印機墨盒等。另外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污染――白色污染。隨著冬日的北風到處飄舞,特別是懸掛到樹枝、建筑物的犄角、石塊等處,紅黃白綠,隨風噼里啪啦的飄舞。并且該種垃圾不易腐爛,田野、河流湖泊、街巷等處隨處可見。它的清掃、收集、運輸、處理尤為令人頭痛。
3.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wèi)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wèi)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4.校園固體垃圾的特點
(1)垃圾成分復雜、數量持續(xù)增長。生活垃圾組成以有機物成分(廚余、果皮等)為主,廢紙,玻璃、塑料、金屬等可回收物質的比例相對較大,無機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廢品含量持續(xù)增長。由于目前大學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校園生活垃圾已經向城市垃圾發(fā)展,其中化學品的含量越來越高,致使這些垃圾被填埋地下數10年、甚至上100年都不降解。
(2)各場所垃圾類別區(qū)別明顯,但交叉性大。由于校園里各個場所功能性的差異,垃圾的類別區(qū)別較明顯,如在教室中一般以廢棄的文具用品為主,而食堂則以剩菜剩飯及一次性碗筷為主。但由于學生的行為習慣的不規(guī)范,導致該出現在食堂中的剩菜剩飯在宿舍中和教室中也大量存在。
(3)垃圾未進行分類投放,垃圾處理不合理。校園中的垃圾筒都未設置分類裝置,所有垃圾都投放在一起,導致回收垃圾難度較大。特別是未設置電池回收裝置,對環(huán)境造成較大的破壞。
(4)垃圾堆放點多面廣,但也相對集中。由于學生是在整個學校各個角落活動的,所以垃圾也隨著活動范圍而散布于學校的.角角落落。但主要還是集中于宿舍、教室和食堂。
(5)垃圾處理方式比較原始,對環(huán)境破壞較大。在學校中的垃圾一般以焚燒和填埋為主,不僅未使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對校園環(huán)境造成較大的破壞。焚燒垃圾時產生的有毒氣體充斥在整個校園中,對學生及教師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5.校園固體垃圾的危害
(1)侵占地表垃圾擠占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和生存空間,嚴重影響了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大批垃圾破壞地球表面的植被,這不僅影響了自然環(huán)境的美觀,更破壞了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
(2)污染環(huán)境固體廢物含有各種有害物質,處理不當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氣和水源,并最終對各種生物包括人類自身造成危害。
(3)傳播疾病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蟲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嚴重地危害人身健康。
6.調查結果
(1)是否關注過垃圾分類方面的知識(x1:基本不關注;x2:十分關注;x3:偶爾關注;x4:有相關宣傳時會關注)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對垃圾回收知識的關注程度并不高,積極程度也不太理想,多數都是偶爾關注,而也有很多同學只有在有相關宣傳的時候才會關注相關方面的問題。
第二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調查報告的含義
調查報告又叫調查研究報告,應該說后者是它更準確的名稱。因為它不僅是調查的產物,更是研究的產物。調查報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況,并通過對調查所得情況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見解。因此調查報告是根據某一特定目的,運用辯*唯物論的觀點,對某一事務或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后,將這些調查和分析的結果系統地,如實地整理成書面文字的一種文體。像考察報告,調研報告及××調查等都是常見的調查報告體裁。
二、調查報告的特點
1、真實*。真實*是調查報告首要的,最大的特點。所謂真實*,就是尊重客觀事實,靠事實說話。這一特點要求調研人員必須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求實的精神,徹底拋棄假大空的虛偽作風,不僅報喜,還要報憂,不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績,還要準確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才能寫出真實可靠,對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調查報告。
2、針對*。這是調查報告所具有的第二個顯著特點,這是由具有很強的工作針對*所決定的。一般來說一項調查研究工作,特別是大型調查研究,要花費較大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不是隨意組織進行的,而是針對一些較為迫切的實際情況,解決某些實際問題而進行的。因此調查研究就具有很強的針對*,在調查報告的寫作上,必須中心突出,明確提出所針對的問題,明確交待這一問題所獲得的事實材料,分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3、典型*。典型*是指在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中所采用的事實材料要具有代表*,以及所揭示的問題帶有普遍*。這種典型特點在總結經驗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調查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4、系統*。調查報告的系統*或完整*是指由調查材料所得出的結論,必須是具有說服力,把被調查的情況完整地,系統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擺出結論,而疏漏交待事實過程和必須的環(huán)節(jié)。因為這樣的疏忽勢必造成不嚴密,根據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這里所說的系統*和完整*,并不是要求在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中,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方面,寫出結論的推理過程。
總的來說,調查報告就是論*系統,邏輯嚴密,擺事實,講道理,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從而使之成為科學決策的可靠資料。
三、調查報告的類型
從內容*質分,調查報告有以下六種:
1、專題型調查報告。
專題型調查報告,就是側重某個問題進行較深入的調查后形成的報告,這類報告一般常常在標題上反映出來。它能及時揭露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研究急需解決的具體的實際問題,并根據調查的結果提出處理意見,或者對策,或是建議。
2、綜合型調查報告。
它是以綜合調查眾多的對象及其基本情況為內容,作全面系統的調查和反映的報告。具有全面,系統,深入和篇幅較長的特點。它與專題調查報告的主要區(qū)別點就在于它的綜合*上。它使讀者可以從報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對完整的鳥瞰圖。
3、理論研究型調查報告。
這是以學術研究為目的而撰寫的報告,它以收集,分類,整理資料并提出問題,報告結論為特點,大多發(fā)表在學術刊物上,或載于學術著作中。
4、實際建議型調查報告。
這是由于實際工作需要而寫的調查報告,其主要內容是為預測,決策,制定政策,處理問題等進行調查所獲得的材料及有關的建議。
5、歷史情況型調查報告。
這是根據需要以歷史情況為對象進行調查而形成的調查報告。它可以供人們了解某一事物或問題的歷史資料和歷史真相。
6、現實情況型調查報告。
它是以正在發(fā)生,發(fā)展的一些現實生活為對象進行調查后所形成的調查報告。人們可以通過它了解和認識某些事物和問題的客觀現實情況,以作為其它認識活動的依據或參考。
另外,有些調查報告可以是以上幾種類型的結合形式。
四、調查報告的寫法
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具體內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寫法是相通的。
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一是熟悉調查報告的結構特點;二要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一)調查報告的結構
一般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大體有:標題,導語,概況介紹,資料統計,理*分析,總結和結論或對策,建議,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調查報告結構,就包括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和落款。
1、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所謂單標題,就是一個標題。其中又有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兩種。公文標題為事由+文種構成,如《浙*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如《××市的校辦企業(yè)》;其二是標明作者通過調查所得到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一個正題,一個副題。如《為了造福子孫后代——××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2、導語
導語又稱引言。它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為正文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導語有:①簡介式導語。對調查的課題,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經過等作簡明的介紹;②概括式導語。對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對象,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的結論等)作概括的說明;③交代式導語。即對課題產生的由來作簡明的介紹和說明。
3、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對所做出的分析,綜合進行議論,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據邏輯關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
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常為人們采用。
②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有:
情況——成果——問題——建議式結構,多用于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
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于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
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于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
事件過程——事件*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報告。
4、結尾
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建議式,激發(fā)式等。
5、落款
調查報告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以及完稿時間。如果標題下面已注明調查者,則落款時可省略。
(二)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
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舍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舍。
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③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鑒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布局就是指調查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huán)環(huán)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jié),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制作提綱。
4、起草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fā)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
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
②報告文字規(guī)范,具有審美*與可讀*,如:制定優(yōu)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
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5、修改報告
報告起草好以后,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