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活著1500字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活著1500字讀后感》。
第一篇:《活著》讀后感1200字
“若沒有勇氣面對死亡,那就心靜如水的活著”。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覺??础痘钪分埃恢痹谙脒@本書會講一個什么故事,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活著還是要為自己或是別人活下去。
都不是??!沒想到《活著》竟是一本充斥著死亡與悲哀的悲劇小說,而小說的主人公富貴是這一切的見*者。從他的父親母親到他得朋友龍二、老全;從他的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甚至是還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一個也沒少。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叫富貴的老牛,孤獨的,好好的活著。主人公福貴從小就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然而他對自己的放縱使他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父親也被活活氣死,面對如此的打擊,他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意義。
但生活的責任讓他不得不繼續(xù)“活著”,背著敗家的惡名,扛著生活的重擔,忍著親人逝去的悲痛,懷著對過去的懺悔,頂著*的時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語“千鈞一發(fā)”般,憑借著他堅強的意志,以“一根頭發(fā)”頂住了千鈞之力而頑強地始終不斷。至今福貴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時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透過他瘦弱的身軀,我卻看到了一顆堅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難排山倒海般向他撲來時,福貴的毅力和勇氣讓他忍受了這一切,并頑強地克服了它們。那股精神已勢不可擋地透出他的身體,流出書本,沖入了我的心中。也許與富貴的遭遇相比,我們平時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當我們在面對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難時,想想富貴吧!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親的處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罵名,可他依舊是對生活充滿著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因為,他的活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他自己而活。馬克思說“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币苍S在你遭遇不幸的時候,“忍耐”是最好的良*。但是忍耐并不單單只是消極的承受,忍耐是要將消極的承受轉化為堅強的動力。難道不是嗎?記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陸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困難,他用意志苦苦地忍著,默默地把壓力化為動力,終于在“沉默中爆發(fā)”,震撼了全世界。“活著”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認,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的確沒有富貴如此堅韌的毅力,我也沒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氣。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占了極大的一部分。
也許富貴在晚年的時候除了一頭牛就沒有親人陪在他得身邊,但是他還有過往的回憶,那些回憶,那些承載痛苦和堅強的回憶是我所沒有的。故事的末尾我毫不驚奇于富貴對于死亡的坦然!他說:“我也想通了,輪到我死得時候,就安安心心的死,會有人來埋我的,他們會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活著》就是那樣一本薄薄的書,但卻如“活著”兩個字一樣充實而鏗鏘有力,鼓舞著我們去尋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永遠“活著”。
第二篇:《活著》1000字優(yōu)秀讀后感
第一次讀余華先生的《活著》這本書還是高二的事,也可以說是它打開了我的讀書啟蒙的大門,當時由它給我的震撼現(xiàn)在還能感受得到,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一本書竟有這么大的威力,讓我當時幼小的心靈第一次觸及生活本質,久久不能忘懷。每每別人問我對你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時,我都會不叫思索的說是《活著》。
它語言很平實,可以說是有些詞句會比較"粗俗",但就是這份"粗俗"讓我不用刻意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書的思想會平緩的向你娓娓道來。它主要講訴了地主少爺福貴崎嶇的一生,從衣食無憂的大少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敗光了家產,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妻子、兒女、孫子相繼離他而去,最后和他相依為命的是一頭老黃牛,艱難孤單的活在世上。
書中催人淚下的劇情很多,當福貴敗光了家業(yè),他的妻子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時,他是那么的不敢相信,那么好的妻子可他在以前確實厭惡至極,他后悔啊;還有當家珍病重,在床上對福貴說"我不想死,我想天天能看到你們",多么樸實的詞句,但就是這句話讓我淚流不止,我想當時的福貴肯定也是內心在煎熬,他多么不想要他的妻子離他而去,他是多么的恨自己,恨自己以前沒有好好的珍惜。隨著劇情的不斷發(fā)展,發(fā)生在福貴身上的崎嶇人生好像是自己在親生經歷一樣,太大的沖擊,多大的磨難,最后感受到生命其實沒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活著,在這世上安靜的活著。
這次通過"書香中交"的活動,讓我重溫了這本書,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人為什么活著?",胡適曾說:"生命本身沒有什么意義,你要能給它什么意義,它就有什么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余華在《活著》的前言中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本身就是尋找活著的意義的過程,痛苦和幸福都只是活著的一段感受,絕大部分都只是平淡的。
小時候總是喜歡聽父母說他們年輕時候的事,我父母家里都是農村進城市的一代,家庭條件都不好,當時他們結婚還是向親戚朋友借了100多元辦的婚禮,結完婚外債累累,當時也沒有新房,還住在我外婆家,我媽媽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坐在床上哭,我爸爸則坐在門口抽著煙,"有我在,不會讓你們吃苦的",這是當時我爸爸對媽媽和我這個未出世的兒子說的話。當時的條件是艱苦的,但從他們的回憶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滿足,他們當時對生活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可能能吃到包子,我爸爸能抽上廉價煙就已經很滿足,更重要的是能和愛的人在一起,相依相偎的過日子。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都提高了,物資條件也不可同日而語,但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幸福感有增加嗎?我覺得沒有,相反會覺得沒有以前開心。手機微信、電腦網絡基本覆蓋了人的生活,"自閉癥"人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想走出去,都想呆在自己的空間獨自對著冰冷的高科技,就算朋友難得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機,毫無以前大家談天說地的暢快感覺。
大家現(xiàn)在想吃什么基本都可以滿足,全球各地的風味都可以購買得到,讓人真正喜歡的卻很少,我現(xiàn)在覺得我小時候家門口的那家粉店的米粉讓人留戀,還有娃娃頭冰淇淋能在回憶中勾起我的味蕾。那是為什么呢?我覺得還是人自身的問題,富足的物資條件雖然提高了,但也會將幸福的需求度提高,也就是會膨脹人的欲望,幸福感總在上方,無法觸及。
人生有苦難,才有了去感受幸福的體驗。人的幸福從對比中得到,學會感恩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用需找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體驗真正的幸福。人生不會一路平坦,可就是暫時的苦難也會是你尋找幸福的過河石?;钤诋斚?,活的自信坦然,就可以追求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