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水滸傳讀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2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水滸傳讀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2篇)》。
第一篇:水滸傳讀后感1500字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比欢心敲匆蝗喝?,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非以義氣之名相隨,自許是義氣沖天的梁山好漢,實則卻是惡貫滿盈的烏合之眾。
宋江曾經(jīng)是鄆城縣衙的一名押司,雖是服務于官府,卻不是正式官員,而是一個小吏,可以說是一個編制外的合同工。然而即使是這樣一份非正式的編外工作,宋江及其家人還是十分貪戀的。為何貪戀?宋朝的吏主要是經(jīng)手稅賦征收或者處理獄訟,而宋江作為鄆城縣衙頭號押司,油水可謂盆滿缽滿。這正是宋江即使怒殺閻婆惜后被刺配江州,宋太公也始終不愿意宋江投奔梁山的原因,宋江便以孝義之名順水推舟,一再拒絕晁蓋等人的邀請。這也印證了為什么宋江作為一個衙門小吏,且是農(nóng)民的兒子,卻能廣交天下好漢,仗義疏財,名聲之顯赫遠超皇族后裔柴進。但終因形勢所迫,宋江還是上了梁山。
坐上梁山泊頭把交椅的宋江,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追求的并不是這種不入流的草堂班子里所擁有的權力,他所追求的是進入正式編制,坐擁鐵飯碗,從此吃皇糧。所以他上梁山后的唯一目的就是等朝廷詔安,就這樣他帶著這群兄弟開始為他自己個人的目標和追求開始奮斗。首先要廣招天下好漢擴充梁山勢力,準入門檻是只要宋江看上的就是他的兄弟,無論是綠林好漢,還是梁上君子,他都要。一般套路是對戰(zhàn)前口水戰(zhàn)先來一波,接著用武力征服并生擒,然后親解其縛并禮拜,最后他就死心塌地上山來。
宋江作為一個曾經(jīng)多次不愿上梁山的前輩,如今對于自己看中卻不愿上山的人,唯有使用斷其后路,逼入絕境的毒計。霹靂火秦明戰(zhàn)敗被擒后雖得到了宋江的禮遇,但依然不愿投奔梁山。宋江和吳用設計令人穿秦明戰(zhàn)甲進城殺人放火,致使其家人被官府處決,家破人亡。如此用心之險惡,構陷之惡毒,使秦明退無可退,唯有歸順。美髯公朱仝獲罪刺配后有幸得到知縣賞識,也不愿意落草為寇。宋江和吳用用計暗使李逵殘忍殺害知縣之子小衙內(nèi),陷朱仝于不仁不義之境。自稱好漢,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卻能如此毒辣。一丈青扈三娘在宋江三打祝家莊中戰(zhàn)敗被俘,未婚夫被殺,扈家?guī)捉鼫玳T,與梁山泊可謂有不共戴天之仇,后又被宋江許配給王矮虎,這份隱忍甚至超出正常人的理解。撲天雕李應可謂是有情有義又有錢,幫了宋江一把之后,不僅自己身負重傷,還似被無賴黏上了。宋江和吳用設計哄騙,毀其莊園,無奈落草。
據(jù)粗略統(tǒng)計,一百零八位梁上好漢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人原本就是強盜劫匪,他們霸占一方,燒殺搶奪,經(jīng)營黑店,拿人性命;又有一部分人是梁上君子,閑漢賭徒,偷雞摸狗,偷驢盜馬。就是這樣一群人組成了一個號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聯(lián)盟”。這樣的配置顯然得不到朝廷的平等對待,即使詔安后也以異類相待,因此朝廷下旨除宋江和盧俊義外均不得入城。而詔安這件事本身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之所向,只是敬宋江是大哥而追隨之。宋江離自己的目標進了一步,卻不能為他一百多個兄弟鳴不平。正因如此,他對兄弟的義氣可以用“塑料兄弟情”來形容。
領導者的格局決定了團隊事業(yè)的最大成就,宋江的格局決定了梁山好漢的層次僅限于烏合之眾,且終會以分裂為結局。入云龍公孫勝征遼之后便歸隱山林學道,凡有正經(jīng)的一技之長,圣手書生善舞文弄墨,玉臂匠金大堅善篆刻玉石,鐵叫子樂和善奏樂演唱,紫髯伯皇甫端善相馬醫(yī)馬,神醫(yī)安道全善妙手回春,都離開組織留京任用。征方臘之后損兵折將大半,凱旋歸來的將士們出家的出家,辭官的辭官,出國的出國,少有真正享受高官厚祿。而宋江此時才真正的入了編制,可謂人生圓滿了。
然而佞臣當?shù)赖哪甏麄兛倳夷愕牟?。而宋江自認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卻尤其看中自己身故之后的名聲問題。當自己被奸臣毒殺時,唯恐最忠心自己的小弟李逵造反,所以先將他用鴆酒毒殺,為保自己和梁山泊忠義之名。宋江把兄弟的性命置于虛妄的名聲之下,如此未雨綢繆,只覺過猶不及,不僅體現(xiàn)了他的愚忠,而且說明了兄弟對他而言并沒有那么重要。
第二篇:水滸傳讀后感1500字
《水滸傳》忠義觀是一十分復雜的結構。一方面,忠義是忠于大宋天子,特別表現(xiàn)在宋江及一些朝廷降將身上,他們追求“封妻蔭子、青史留名”,“忠義”是對國君之忠誠,表現(xiàn)為封建皇權主義思想。宋江在被奸臣以朝廷名義毒死前,還對李逵說:“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绷硪环矫?,忠義是忠于兄弟義氣,忠于梁山事業(yè),忠于朋友所托等,如在晁蓋、李逵等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忠義既是江湖好漢間的團結戰(zhàn)斗、無私援助精神,又表現(xiàn)為人格上的互相欣賞和尊重。忠義作為水滸英雄個體的處世準則和梁山英雄群體的政治原則,它同對一定的理想社會、理想人格的追求聯(lián)系在一起,它也沒有僅僅停留在觀念上,水滸英雄一直以激烈的行為進行印證、踐履?!端疂G傳》忠義觀念雖然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同正統(tǒng)儒家的封建政治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它畢竟有許多方面同正統(tǒng)忠義觀念迥異:第一,正史忠義觀念同普遍的天理相聯(lián)系,理性原則優(yōu)先《水滸傳》忠義觀念同個體的生存欲望相聯(lián)系,感性原則優(yōu)先,較多地滲入了意志的因素。第二,從忠義觀念的社會功用來講,正史忠義觀念是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肯定性因素;而《水滸傳》忠義觀念不時成為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否定性因素,水滸英雄常常以忠義為名“殺富濟貧”、“搶擄官廒”,他們要“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蒼穹再補完”“攪擾得道君皇帝龍盤椅上魂驚,月風樓中膽裂”。第三,從義觀念的行為主體來說,正統(tǒng)忠義觀念是一種普遍性原則,如黃宗羲在《原君》里所說“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對所有臣民尤其是官紳階級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水滸傳》忠義觀念是少數(shù)天罡地煞的德性和行為準則,水滸英雄是歷劫的天神,他們身上的忠義帶上了神性的色彩,忠義并沒有推及于一般人。
這是一個忠于朝廷、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較大的義士集團,實質(zhì)上是一支身居草澤之中、心在朝廷之上的“忠義”軍?!端疂G傳》第三十二回中第一次說出“招安”這個詞語的應該是武松,他與宋江談心,當宋江邀他一起去清風寨時,他說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彼谓瓌t說:“兄弟有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并請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边@表明在流落江湖時,武松、宋江等人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落草”并非長久之計,僅僅是為了躲避自身災禍的權宜計策。在梁山泊大聚義后,宋江在菊花會上“一時乘著酒興”寫了首《滿江紅》,詞中有“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除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笔艿轿渌伞⒗铄拥姆磳?,他批評武松說:“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 這些表明:梁山泊英雄聚義成為一個集體后,已不再如個體俠義那樣快意恩仇,也不像如占山為王時那樣僅僅為了小團伙的生存“打家劫舍”,而必須把英雄行動的目標轉(zhuǎn)向到英雄發(fā)展、民眾安全、家國保衛(wèi)等方面喪,實現(xiàn)廣泛的俠義與忠義融合,即成為“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英雄。對皇上的愚忠只是他們主張的“忠義雙全”思想觀念的最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而最根本的含義則是他們身上固有的且具有普遍性的那種“忠孝節(jié)義”的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并認為這種上下等級的區(qū)分具有不可違背性,要絕對遵從,否則就是以下犯上,不忠不孝;而這種等級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名望的高低、出身的貴賤、甚至年齡的長幼等等,簡言之,這種等級秩序是天定的。我想,也是由于這種愚忠的心理導致了最后的悲劇。
所以,《水滸傳》是一曲忠義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