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讀后感1500字左右大全》。
第一篇:讀后感1500字
《情感與形式》是符號主義美學中極有影響的著作,它對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詩歌、戲劇、電影等各類藝術進行了全面的考察。
蘇珊?朗格(1895―1982)美國符號論美學家卡西爾的門徒。先后獲哲學、文學博士,以后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任教。
主要著作有《哲學新解》(1942)、《符號邏輯導論》(1953)、《情感與形式》(1953)、《藝術問題》(1957)、《哲學隨筆》(1962)、《心靈:論人類情感》(1967)等。她系統(tǒng)地發(fā)揮了卡西爾的符號論,使符號論美學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邏輯實證主義者I?A?瑞查茲的語言方法,進一步把符號區(qū)分為推理的符號即語言符號,和表象的符號即非語言的符號。并進一步發(fā)展了非語言的符號論――把藝術視為具有表象形式的獨立符號,即表現(xiàn)情感意義的符號。她繼承了卡西爾的觀點,反對科林伍德的表現(xiàn)說。
它運用藝術史、文學史中的豐富材料,并結合心理學、社會學,對藝術的本質(zhì)作了深刻的揭示,得出了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chuàng)造的結論。與此同時,它還對西方美學史上諸多有影響的美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藝術符號:觀念的標準、謬論種種、情感符號。第二部分為符號的創(chuàng)造:表象、虛幻的空間、虛幻的空間的不同方式、時間意向、音樂基質(zhì)等。第三部分為符號的力量:表現(xiàn)力、作品及其觀眾。每一部分層層遞進,從提出藝術符號到它的創(chuàng)造過程最后到藝術符號的力量,這三個部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理論體系。
作者認為在藝術和情感的關系上,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藝術不是主宰著藝術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現(xiàn),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覺形式的符號性表現(xiàn)。
然而,抽象形式本身并非藝術家的理想。邏輯學家才盡可能傳達抽象內(nèi)容。在藝術中,形式僅僅是為了顯而易見,形式之擺脫其通常的功用也僅僅是為獲致新的功用――充當符號,以表達人類的情感。舞蹈的創(chuàng)作作品,也同任何造型藝術或音樂藝術作品一樣地清晰,一樣地富于建設性、想像性,一樣地留下了人工創(chuàng)造的痕跡。它從一個情感概念,一個符號形式的基質(zhì)出發(fā),像其他各種藝術品一樣有機地發(fā)展著。藝術完完全全是表現(xiàn)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聲音響,每一種姿勢,無不如此。所以它百分之百是符號性的,因為一個完整而明晰地表達出來的符號,比語言更具有符號性。
如果將舞劇《天鵝湖》中的“揮鞭轉”這一技巧動作充當一個視覺符號,舞者將這一視覺符號以不斷反復、重復的形式出現(xiàn)32次以致此成為經(jīng)典。它以這種不斷反復重復的形式?jīng)_擊觀眾的眼球,以這種形式強調(diào)了這個符號,使“揮鞭轉”這一技巧動作成為了舞劇《天鵝湖》最為經(jīng)典的動作之一。
又如俗稱“東方舞”的肚皮舞,它的特征是以胯作為中心帶動腿部、腰部、臀部以及腹部肌肉等身體部位做類似環(huán)繞或點動的身體運動,跟隨地域文化風格的樂曲將女性身體柔美的一面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與羌族的女性生理崇拜相似,起源于中東地區(qū)的肚皮舞帶有宗教儀式,在宗教儀式里訴說人類繁衍的祈禱,歌頌生命與祝福婦女多產(chǎn)。所以肚皮舞的主要動作在于腹部的搖擺運動為主。當我們聯(lián)想到肚皮舞時,第一反應就是女性的中段,也就是胯、腰、腹部的劃圓動作,正是因為這一動作作為肚皮舞的視覺符號,反復、重復地出現(xiàn),這種強調(diào)使我們加深對其印象,潛意識里認為這一視覺符號與肚皮舞最為關聯(lián)。由此可見,形式的作用不容小覷,當它運用在舞蹈中,反復重復某一動作或者動律時,這一視覺符號同時也被強調(diào)了,成為某一舞蹈的標志性動作。
蘇珊?朗格說:“一個符號總是以簡化的形式來表現(xiàn)它的意義,這正是我們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論一件藝術品是何等地復雜、深奧和豐富,它都遠比真實的生活簡單,因此,藝術理論無疑是建立一個有效生動現(xiàn)實的心靈概念這樣一個更為偉大事業(yè)的序言?!?/p>
蘇珊?朗格在音樂、舞蹈、美學上的見解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研究學習。我對于蘇珊?朗格及其《情感與形式》中不論是符號論還是舞蹈方向的感悟是很淺薄的。但通過對此書的閱讀和學習,我對藝術的理解和領悟能力提升了許多,還是值得對它反復品讀回味。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會
書評 | 許戀窈
第二篇:讀后感1500字左右
作為爵士樂標志性人物的美國黑人演奏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用一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席卷世界,他用歷經(jīng)滄桑的嗓音唱出了對這個世界深厚的期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完美的世界中,人該是多么的幸福啊。
這段時間一直在看凱瑟琳?斯多克特的《相助》,耳邊時不時的就會回憶起“完美世界”這段旋律。小說故事情節(jié)與歌曲形成的強烈的對比,不得不讓人陷入思考。
小說圍繞著杰克遜市以白人太太與黑人女傭的關系為主題,以一本反思種族歧視的書的寫作與出版為主線,用三個女性的視角直擊參與者的內(nèi)心,把這個故事細膩完整的講述了出來。
小說里的每個人物都有著鮮明的特點。米妮勇敢堅強,面對白人太太的逼迫,敢于絕地反擊,但另一方面又卑微的甘愿做自己男人的附庸,忍受著辱罵和責打;艾比琳,兒子的意外死亡對她的打擊可想而知,但她不得不選擇默默的隱藏著自己,敢怒而不敢言,只因對白人勢力的畏懼,就是這樣一個沉默到不起眼的人,卻為那本爭議之書的寫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信念;斯琪特,參與進這個秘密事件的唯一的白人,她一直在尋找寫作這本書的意義,初衷可能并不光彩,只是想向出版社編輯證明點什么,但隨著深入,她才意識到,她真正愿意為這件事全身心的投入,并甘愿忍受伙伴、男友相繼離她而去,只是為了一個愿景――“你和我,黑人和白人,是同樣的兩個人,沒有什么不同?!彼慌笥训墓铝⒑涂瘫〈痰谋轶w鱗傷,但同時也收獲了作為“一個真正的人”所擁有的意義。
當然還有那個在市里呼風喚雨的希莉太太,她大肆宣揚著白人的高貴,黑人的低下,這個觀念已經(jīng)深入她的內(nèi)心,甚至牢牢掌控了她,驅使著她去做她都無法預料的事情。有時候覺得她也挺可憐的,自認為做的是一件保護家鄉(xiāng)的高尚事業(yè),卻不知成了時代的犧牲品。為什么同樣是黑人女傭撫養(yǎng)長大的希莉,成年后卻成了詆毀女傭的先鋒,她自己都無法做出解答,只知道她做的是社會教給他的正確的事。
到底把黑人與白人區(qū)別開對立起來的是什么?《相助》里的黑人活的小心翼翼,甚至自我警告,不要去招惹白人,面對不公的責難,仍然選擇默默忍受,女傭的孩子仍然是女傭,艾比琳的媽媽從小就給她灌輸著“如何服侍好白人太太的理念”,他們生活在一起,在同一片土地上,不是作為互相信賴的朋友,而是作為互相警惕的敵人。相反,在庫切的《恥》里,那些沒有撤離的白人,也成了黑人眼中的毒刺,盡管這些白人也和自己一樣窮困潦倒,也從未傷害過自己,但他們?nèi)砸屩疬@些曾經(jīng)的鄰居,因為白色對于他們來說就是耀眼的傷痛,“人”的屬性被抹去了,“人”的意義消亡了,只剩下了膚色的對立。
從小說最后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永遠是與自己的家鄉(xiāng)共命運、共呼吸的。在鞭策家鄉(xiāng)的文字中,讀出的永遠是對故鄉(xiāng)濃烈的愛與期望。她們深刻的解剖自己的生活,把它們毫無保留的展示給讀者,讓大家看到一種新的重塑生活的可能性。她們用隱藏在事實背后的秘密和聲音召喚更多的朋友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她們摒棄政客華麗的詞藻和慷慨激昂的宣言,用溫情的文字催生出鋒利的變革之花,插在這些人胸前的口袋里,宣告一種新力量的誕生。
很喜歡列儂的一首歌《imagine》,他在設想一個沒有對立、分裂、和平共處的世界,每個人都是朋友、家人。盡管這只是烏托邦式的幻夢,但卻是他內(nèi)心真誠的期許和祝愿。還有鮑勃迪倫《blowinginthewind》,“一只白鴿要飛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灘,一個人要傾聽多少次,才能聽到人們的呼喊?!庇袝r候這可能就是文學、藝術的魅力,它給深陷的人們看到一種新的希望,它用文字讓更多的人團結到了一起。
一本書的出版其實并不能真正改變什么,就像小說的結尾,艾比琳在白人太太的壓迫下,依然被毫不留情的解雇了。但從另一方面看,她又是個勝利者。因為她們的書,真真切切的影響到了一些人,促使一些白人太太去審視被她們忽略的與女傭的關系。文字的力量從沒有像這個時刻一樣閃耀。在這個意義上,《相助》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第三篇:讀后感1500字左右
我這次回家借著時間充裕把《大學》好好地品味了一番。里面確實有很多大道理,但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說的“格物”。為什么這個能讓我印象最深呢?在這我先賣個關子。先給大家介紹介紹下《大學》吧!
《大學》即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詩》、《書》立論,終篇不見《易經(jīng)》、《易傳》一字,但它的思想脈絡卻來自《易經(jīng)》與《易傳》,是納易學入儒學、用易學思想充實儒家思想并使之融為一體的典范。《大學》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三大綱領”,“八條要目”。而這三大綱領是指的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條要目是指的是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這里面最重要最重要的條目是格物、致知。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而細分為:則格物致知屬“窮理”的功夫,誠意、正心屬“正心”的功夫,窮理又是正心的基礎。而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笔侨珪目偩V。在書里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洞髮W》的作者認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懂得了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和要實現(xiàn)的目標,然后才能有確定的方向;有了確定的方向,才能做到心靜不亂;心靜不亂,然后才能做到神思安穩(wěn);神思安穩(wěn),然后才能認真考慮;考慮周到以后,才能有所收獲。我們?yōu)槿颂幨?,如果能夠抓住綱領,明確事物的本末先后,那就是懂得“大學”的道理了。人生的道理也是這樣,有了遠大的理想,明確的目標,奮斗起來就不會迷失方向,精神抖擻,就能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介紹完《大學》那就開始說說什么是格物吧!要說什么是格物就要說說它出自在哪。它出自大學前半部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边@句話的意思就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所以說格,就是確實研究清楚?!案裎铩本褪且笕藗冇H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后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你看看這是不是跟我們《馬克思原理》所學的實踐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實話看這格物確實有些不怎么明白,但一說到實踐那就沒問題了!這其實就想告訴我們要真正的學到知識不僅僅是看書本的內(nèi)容。僅僅是書本的是絕對不夠的,還有在社會中的知識!并且你在生活會更加理解書本里所講地知識,使書本的知識變?yōu)樽约旱闹R,要知道書本的知識原本就是先人在社會格物后寫在書上以此傳給后人的!永遠只知道書本里的知識那就只是書呆子。書呆子也許會風光一時但他一定會被社會淘汰。因為他只知道知識無法將知識放出來來為人類服務。你說不會應用有什么用?說到這我就想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認為我們不能再像高中的一樣死讀書,社會不需要那樣的人。我們在大學是學的是一種思維,一種大學生的思維!大學不是僅僅在學一種技能,那是技校的學生的任務。如果我們只是在學書本的,學一種技能,那就只是高中生,職業(yè)技術學生!那我們的區(qū)別是什么?所以說要去社會中認識來以此來得到一種思考!
第四篇:讀后感1500字左右
放下論語時,似乎關于人生、事業(yè)、處世,已不再有遺漏的問題需要詢問。
只剩下一個疑問:孔子為何要去做一件完不成的事?
孔子絕非無知之人,世事翻涌、黃鐘毀棄,這都在他為官、行走、掙扎的大半生中張牙舞爪地嘯叫,他堯的額頭之下,子產(chǎn)肩膀抬著的,皋陶的脖頸之上,那孔夫子獨有的慧眼可以見識千般善惡,那孔夫子獨有的頭腦可以判斷萬種臧否。他知道這世道,得救。
可他只有一副喪家之犬的身軀而已。
他不是大義的唯一擁躉,這世上原先還有無數(shù)大義的忠臣,無數(shù)能夠認清一切的人,可是所有人在這世態(tài)之前依然只有喪家之犬的模樣,似乎都無可奈何。于是大家四散,歸隱山林,繼續(xù)做一條無主的狗,不顧舊主處于何種窘境,只想歸于孑然一身,縱使有百般留戀,
然而無能為力四個字已經(jīng)反駁了一切。因為無能為力,所以沒有必要。
由此人世只剩下了孔子等極少數(shù)人,和這個依然狼奔豕突的社會。
孔子想:不管世道如何我還沒死啊
孔子又想:既然我沒死那我當然要繼續(xù)為大義努力?。?/p>
于是有了孔子,那群圣人中最艱難又最頑強的那個,伏在大義腳下叩拜得最瘋狂的忠臣。
孔子的信條便是盲目與努力。盲目在于他飛蛾撲火式自取滅亡的挑戰(zhàn)上,他就像飛蛾,只知道光明,無所謂為了它,毀滅與否,只要活著,我的生命就獻給大義,沒有保留。但他的盲目是理性的,他知道大義必然勝利,而他證明了這件事,所以他知道這是值得的,這就是他的理性的盲目,為了理想無所謂毀滅與否。努力,便是努力,將生命精準合理地送給理想。
我們是否有必要學習這理性的盲目呢?
我們聽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知道生命至上,我們學著不讓某一件事代替我們的全部價值,人生有很多精彩的其他事,一個海關可以寫明史,一個博士可以拉小提琴,一個醫(yī)生可以是一個短跑冠軍,我們沒有必要把生命完全傾注于一件事,滿足奧林匹亞式的或得桂冠,或舍生命。一個頭銜或許真的沒法表示一個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的全部價值。
但我們中的許多人是不是也因此讓生命逐漸貶值,因為生命的昂貴而變得吝嗇,因為青春只有一次就在努力之外躊躇。作業(yè)是你全部的價值嗎?有人反問;考試是你全部的價值嗎?另一個人也問。于是他們牽著手去娛樂。的確我們的價值,尤其年輕的價值不是區(qū)區(qū)考試、作業(yè)可以概括的,但是我們卻往往會讓生命完全失去價值,停止努力因為不值呀!可我們在此時不在奮斗中揮灑生命,難道就要將青春束之高閣,待其腐爛嗎?
例如抗戰(zhàn)時期的沈崇誨,將門之后,清華大學出身,自愿成為空軍飛行員與日寇搏殺。當時教官問:戰(zhàn)斗機裝配了幾顆子彈?他立馬回答:長官,271顆,其中一顆是我和的飛機!最終在戰(zhàn)斗中,他射完機槍里最后一顆子彈后拒絕返航,駕機極速撞向日艦,最終殉國。他就是電影《無問西東》中飛行員沈光耀的原型。有人問,這樣他的生命與一顆普通的子彈是不是毫無區(qū)別?我想說,是的,但值得。生命著實可貴,更何況沈崇誨的出身,但是他的生命是作為一顆飽含著奮斗與憤怒的,民族的復興與自由的,代表了全體同胞的子彈射向敵人,這是一顆與他的生命一樣可貴的子彈,他的價值實現(xiàn)了,他的生命獻給他最崇高的理想,我想說,他的生命很值得。還有許許多多抗戰(zhàn)時期、革命時期的英烈,他們中的許多都沒有看見勝利的那天,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的生命終將以勝利賦予價值,這便是值得。
我們和孔子一樣,都只是一個無力的人,我們也有各自的理想。我們又是那么自尊,生怕理想有愧于自己的畢生努力。但是既然知道這件事是正確的,為何不去做呢?無所謂我們能否看見勝利的日子,為何不敢為一件正確的事付出全部努力呢?又有多少人是倒在夢想這個名字前而不是被夢想本身打倒呢?
只求為之,無問西東,這是孔夫子的勇氣,也應該屬于我們。
第五篇:史記讀后感1500字
經(jīng)過半年來陸續(xù)閱讀,我初步讀完了《白話史記》一書,對該書內(nèi)容有了一些概念性的認識,了解了基本結構與梗概。在此,把自己閱讀本書過程中的感受與做法,談幾點想法:
一、堅持從頭讀起,自始至終讀完全書。
我不善讀文言文,通常只閱讀《白話史記》,需要查閱有關內(nèi)容的文言表述時,再去閱讀《史記》原文。因為《白話史記》就是由史記原文譯注而成的。司馬遷歷時十四年寫成的史記130卷,依據(jù)史實進程,結構嚴謹,先總后分,逐步記述,要想讀懂它,必須持之以恒,耐心讀下去,直到讀完為止,不能虎頭蛇尾,只讀“書頭”。我感到,這樣讀書,越讀越清楚,越讀越深入,越讀越有味道,以至達到非讀不可的程度。
二、堅持重點閱讀,力求提綱挈領,再及其余。
抓讀書重點,首先要了解《史記》內(nèi)容體系五部分(130卷之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的構成,知道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要讀好史記卷一百三十――史太公自序第七十,從中了解作者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學術背景、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他對史記各卷的最精煉的介紹,這對讀好全書會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讀書的精力,重中之重應當放在仔細讀好第一部分(十二本紀)上。
因為,一般說來,“本紀”是以帝王為綱,分國敘事,編年記事,續(xù)譜論事,記述了各朝各代乃至全國大事的綱要,形成了統(tǒng)領后面“世家”與“列傳”的主體,其中尤以敘述秦、漢歷史更為詳實。而作者在后面敘述的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實際上是對十二本紀的續(xù)寫,許多在本紀中簡略敘述的人物傳承、事件淵源、歷史演變以及讀者尚未搞清的問題等,在世家和列傳中都有非詳細的交代,都能找到問題所對應的答案。因此,只有把十二本紀讀好讀懂之后,再讀后面各卷就容易看懂了,如能再回頭復讀十二本紀,那就更好理解了。
三、堅持讀書思考,讀記結合,理清頭緒,有所消化。
讀書是學習,讀記更是學習。我讀史記,也屬偶然,僅憑自己的一時熱情而讀,只因自己在讀書或寫作過程中,時常要遇到很多與史記有關的問題,需要應用與求證,苦于沒有系統(tǒng)讀過史記而生搬硬套。另外,人們常用的許多歷史典故、成語故事都出自《史記》,為此,我便來了興致,下決心閱讀全書,果真有所收獲。起初,不知從何下手,初讀兩卷,一片茫然,看大不懂,也記不住,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心又不甘,遂改變方法,像螞蟻啃骨頭那樣,堅持慢慢讀下去,在書上邊讀邊批注,邊思考,作點讀書筆記,用寫讀書隨記的形式,讀一卷本紀,寫一篇博文在網(wǎng)上發(fā)表,讀完本紀部分,先后寫了十二篇讀書隨記,每篇隨記都較好地反映了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
在寫讀書隨記的同時,我還將一些覺得有必要記述的歷史事件,單獨寫成博文加以發(fā)表。如:太子駟(秦惠公)為何要裂死商鞅?替死在孝景帝之手的`御使大夫晁錯;一個更比阿斗扶不起的同裔皇帝劉賀等。又如:當讀到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及至本紀第十二時,發(fā)現(xiàn)漢代的帝王中,非劉氏不為王的世襲情況,也就想到了“張王李趙遍地劉”的古人之言,便設法通過史記記述以及網(wǎng)上搜索,編制了從漢太祖劉漢高祖劉幫開始,西漢劉氏十二位皇帝的傳世名冊系統(tǒng)表,同樣也發(fā)表在網(wǎng)上,這份傳世表,輩分清晰,簡明厄要,一查便知,一看就懂,便于對照與理解,因為史書所論及的傳世人物,基本上都名列在這張表上,需要核對查找時,都可以驥表得知。
作者司馬遷大體與漢武帝劉徹相終始,故史記所記述的是,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的史實,也就是寫到西漢孝武帝就結束了。至于以后的西漢劉氏皇帝,以及東漢的十二位劉氏皇帝及其朝廷大事,只能從前、后漢演義和其他史書中閱讀得知了。
本文只說些個人的閱讀方法,對作者的文法與寫作技巧,不作評論,更不敢對本書枉加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