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莫言的紅高粱讀后感(范文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莫言的紅高粱讀后感(范文5篇)》。
第一篇:莫言紅高粱讀后感600字
對于莫言的小說,除了《紅高粱家族》,我真的沒有再細讀過其他任何一部。因為自這之后,我對購書對閱讀越來越挑剔,價格的幾何式增長,質量的幾何式下滑,時間精力與工作的矛盾,當然個人喜好是最重要的。但不管怎樣,隨著《諾貝爾文學獎》地揭曉,莫言以及他的著作已在國內刮起了一股強勁的旋風。即便幾十年前的那部紅極一時的電影也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自然也包括我在內。
其實自聞說莫言得獎后,雖然心里也有些小激動,也沒有為長時間的冷淡他的作品而后悔,可《諾獎》畢竟還是極具分量的,不說文字,但是這超過百萬美金的獎金,已足已勾起你的欲望去讀了,看到底是否物有所值。遺憾的是動作稍顯遲了,一連逛了幾個書店,莫言的書全面斷貨,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全面上貨。而我并沒有灰心,幾乎一有閑空便往書店跑,生怕再次錯過。如此看來,莫言獲得了百萬,而書店恐不止這個數(shù)字了,呵呵。
等待的日子有些漫長,雖然書架上仍擺著多年前的《紅高粱家族》,可已讀了多遍了,硬是懶得再去動它。
忽地就想起了這部電影。初看此片的時候還值懵懂,這么多年過去了,除了那滿眼的中國紅,讓人恨得切齒的日寇,再沒了其他。的確,二十多年了,人們提到這部電影的時候,首先印入腦海的便是無邊無際的紅色。紅高粱,紅花轎,紅蓋頭,酒叫“十八里紅”,歌中唱著“紅袖樓”、“紅繡球”,還有那熱烈如火的欲望,充滿國仇家恨的血腥。張藝謀用一場紅色風暴襲擊了人們的眼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除此之外,影片所釋放出的野性自由,粗狂放蕩,激情喜悅無不蘊含在這紅色之中。如此一片鮮艷,熱烈,莊重,靈動的中國紅怎能不給眼睛和心帶來難以抹去的光影記憶?
影片中那片如汪洋涌動的的紅高粱,莫言講那是野生野長得,正因為這才給了人一種原始的美麗與震撼,它們有著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國北方農民生命力的象征。文學表達的是文字的、靜態(tài)的美;而電影是感官結合的體驗,動態(tài)的美。文學借助電影的影象,使之真正成為廣泛的大眾的藝術。于是莫言把這片紅高粱交給了張藝謀。張藝謀說:要通過塑造人物的個性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于是自莫言筆下流淌出的那片狂野的紅,被張藝謀恰到好處,酣暢淋漓地呈現(xiàn)到了我們眼前。
盡管電影表現(xiàn)的主題是抗日的愛國主題,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尤其是悲愴的結尾,在當時國內純粹的愛國主義主旋律的大背景下,是那么的不同尋常,如一輪新陽。事實他成功了。憑借這部電影,中國人第一次拿到了國際性大獎——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從此世界開始關注這片“紅色的土地”,贊美中國新電影。
真的.不知是張藝謀成就了莫言還是莫言成就了張藝謀?而現(xiàn)在,我或者我們幾乎忘記了張藝謀曾經是這樣的導演,充滿原始的張力,簡潔粗獷的手筆,不拖泥帶水,不嬌柔造作。
中國的電影似乎正在世界的舞臺上漸漸褪色,但時隔二十多年,莫言卻給了國人一個驚喜。早就對國產電影失去了信心,只希望莫言的獲獎能給同樣萎靡沉淪的國內文學帶來一線曙光。
電影來緣于文學,文學造就電影。
第二篇:《紅高粱》讀后感
我沒看過電影《紅高粱》,當然這之前也沒看過原著。直到這次讀書苑提到,于是上網(wǎng)找來閱讀。感覺莫言一方面傾注了大量的感情,一方面熟練地賣弄著小說的技巧,倒敘插敘,讓整個時間線索混亂,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也給了我不少的考驗。
《紅高粱》是一部以抗戰(zhàn)時期為背景,并非像以前的抗戰(zhàn)題材的小說,塑造的是完美的愛國抗日英雄,書中塑造的一些抗日英雄卻是正義與邪惡共存的復雜體,他們是一群獨特的,有著鮮活的生命與人性,那應該就是紅高粱特有的吧!
全書的高潮“余司令伏擊鬼子,‘我奶奶’犧牲”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絲剝繭般地展開余占鰲和“我奶奶”的愛恨情仇,講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種故事。
整體以膠平公路的伏擊戰(zhàn)為主線,其間穿插著回憶,使人不斷聯(lián)想在這片高粱地里發(fā)生的故事。字里行間都彌漫著紅高粱的氣息,那應該是東北鄉(xiāng)才有的氣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著熱情。
讓我很難懂得,對這樣的高粱地是什么樣的感覺,一開始的死尸、血腥、惡臭、污泥、吞噬尸體的野狼和蠕動于其間的蟲子,混雜在高粱地里,混雜在黑土地里,就有種說不出的厭惡。以至于在讀到劉羅漢被撥皮的那段,除了心里的一種被割傷的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股翻江倒海般的惡心,于是不敢往下想。
小說中個性的女性人物很多,但是在那高密的紅高粱地里,“我奶奶”像一團烈火熊熊燃燒,釋放她生命的色彩。甚至她的死也與眾不同是為余占鰲的隊伍送飯時被敵人打死。痛痛快快地生,轟轟烈烈地死,使“奶奶”成為小說中的一大亮點。
莫名其妙冒出的想法有很多,卻不知道哪里來的,大概是對戰(zhàn)爭觸目驚心的描寫,或者我根本沒有讀懂。但是,內心總有那么一點抽搐。但書中那些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氣魄,卻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犢之蠻勁,讓我深深地記住它是一個發(fā)生在東北高粱地里的抗日故事。
第三篇:《紅高粱》讀后感
這是一部解放人性,灌注了無窮無盡生命力的小說。作者莫言用最直接,最樸實無華的語言,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充滿壓抑與反抗,逃避與面對,彷徨與堅定的現(xiàn)實世界。在那一望無際的高粱地中,穿梭于內心渴望與外部束縛的兒女們,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深刻地詮釋了他們對于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對民族大義的堅守,向那壓抑本性的封建禮法做著最有力的抗爭。
在讀過這部名作之后,我對于書中那片高粱地產生了無比的憧憬與向往之情。所幸本人所在地與書中所描述的那個神秘而震撼的高密東北鄉(xiāng)不遠。于是,去年夏天,終于能夠一睹其真容。那時候眼前所展現(xiàn)的一切,那直擊人心的視覺沖擊力,令我至今都難以忘懷。我去的當口恰逢高粱地剛剛被澆灌,甚至連枝葉上的水珠還未徹底蒸散。一根根大紅色高粱如同一位位正在孕育生命的母親,驕傲的挺直著身軀,向前來膜拜的觀者綻放出奪人心魄的生命力。站在高粱地中,仿佛能夠聽到高粱的每一段枝節(jié)都在嗡嗡作響,似乎一瞬間這些紅色的生命就能夠沖向云霄。而那飽滿的紅穗頭更是如同姚撐破自身的束縛,墜落到那粘稠黃土地一般碩大,美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紅高粱地所獨有的風情。
只有在如此充滿原始魅力的地方,才會成長出如同書中那群有血有肉,叛逆張揚的人,才會產生那么一個石破天驚的故事。在高粱地里長出的人們是人類最初的情感最不加雕琢的展現(xiàn),是最為堅定與執(zhí)著的生命體。當時社會的壓抑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企圖剝奪人性中最富有朝氣的生命力量,讓人們沿著所謂的固定軌道艱難爬行。可是書中的人物,無論是看似柔弱的“我奶奶”九兒,還是土匪與英雄氣并存的“我爺爺”占鰲,甚至于戀兒,羅漢都在用生命吶喊著不屈與堅韌,頑強與執(zhí)著。正是有了這股掙破一切的勇氣,人們才能夠不斷地改變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才能夠追求到如此清明美好的時代。
如今,離這部作品發(fā)表的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是其魅力卻絲毫沒有減退,反而更加熠熠生輝。最近幾年,根據(jù)這部作品所改變的電視更是被搬上了屏幕,繼續(xù)用其獨特的影響力感染著九零,零零后的新一代讀者。相信無論是何時期,那一片大紅色的都會綻放在讀者們的心中,屹立不倒。
第四篇:《紅高粱》讀后感
最近因一部同名熱播劇《紅高粱》,而使我掀起閱讀《紅高粱》的熱情。
《紅高粱》是一部以抗戰(zhàn)時期為背景,并非像以前的抗戰(zhàn)題材的小說,這本書中塑造的一些抗日英雄卻是正義與邪惡共存的復雜體,他們是一群獨特且有著鮮活的生命的個體。《紅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實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沒有進化完全的半人半獸的存在。在高粱地做愛,在高粱地抗戰(zhàn),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他們活著,不標榜道德;他們沖鋒殺敵,不吶喊口號。
全書的高潮“余司令伏擊鬼子,‘我奶奶’犧牲”反而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絲剝繭般地展開余占鰲和“我奶奶”的愛恨情仇,講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種故事。字里行間都彌漫著紅高粱的氣息,那應該是東北鄉(xiāng)才有的氣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著熱情。
莫言寫這本書時才31歲,而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氣魄,卻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犢之蠻勁兒才噴發(fā)出來。敘述者“我”,總好像按捺不住內心的沖動,在故事講到激動之處,要把自己的情緒發(fā)泄出來。正是這種沖動,賦予了《紅高粱家族》獨有的魅力。
讀《紅高粱》讀出了民族氣節(jié),讀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悲壯。也許在這欲加浮躁的年代,更需要一些沉重的東西去讓我們追憶,讓我們在揚帆起航時不致被大海掀翻沉落。
第五篇:莫言的紅高粱讀后感
《紅高粱》以土匪頭子“我爺爺”余占鰲帶領的武裝伏擊日本汽車隊為主線,以在這次戰(zhàn)斗之前發(fā)生的`余占鰲與“我奶奶”戴鳳蓮的愛情故事為輔線,講述了一段驚天動地、活力沛然的故事,展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不難看出,作品以土匪頭子的抗日故事為題材,是對傳統(tǒng)小說敘事的叛逆,以不合道德規(guī)范的愛情故事穿插其中,是對嚴酷年代的神奇故事的敘述,莫言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展示了人性的本能與復雜。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是他在小說創(chuàng)作不可不提的一大特色。男主人公具有土匪、英雄、情種三重身份,他粗獷、狂暴卻也不乏狹義與精致,女主人公無拘無束,自然自在,卻也敢愛敢恨,能以嬌弱之軀承受生命的疼痛。在這探尋生命真實性格的創(chuàng)作手法中,也為我們鋪展開了一幅寫滿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性格與樸實坦蕩精神風貌的畫卷,為生命涂上了絢爛與悲愴的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的小說創(chuàng)作始終保持著本民族的特色,為了要寫大的氣魄,他注重對語言色澤的選擇和氣勢的營造,他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使作品充滿了泥土的芳香,這一點在《紅高粱》中有著很好的體現(xiàn)。影片始終貫穿著陜北的民歌,不論是伙計們第一次在奶奶面前釀酒時唱起的激情張揚的《酒神曲》,還是在祭奠羅漢大哥時唱起的凄涼悲哀的《酒神曲》,抑或是影片結尾奶奶被打死后“我父親”對著夕陽希望“我奶奶”魂歸西天時肝腸寸斷的歌唱,都展示了高密東北鄉(xiāng)上的那一曲曲英雄悲歌,渲染了人性的執(zhí)著與高昂,那一片血色殘陽,是對這片高粱地上的人們最崇高的禮贊。
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生命的敬畏是莫言小說創(chuàng)作永恒的追求與使命。《紅高粱》以追憶的姿態(tài)講述的“故事”,是作者對“現(xiàn)在”生命狀態(tài)的失望趨使他在尋找“過去”生命的輝煌的最好體現(xiàn)。高粱地上的人們?yōu)榱松娴臋嗬c日軍浴血奮戰(zhàn),在此過程中不斷催生出生命的理想,刺激著人們對勃勃生機的追求。
高粱土地上的那份野性與高尚,體現(xiàn)著陜北農民的執(zhí)著與堅韌,這是千千萬萬中國農民的縮影,作者對于生命的傳承、人性的噴薄以及拋卻束縛,回歸原始的精神的理解,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