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枯枝敗葉的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枯枝敗葉的讀后感》。
第一篇:百年孤獨的讀后感
《百年孤獨》是一本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名著,講述的是一個龐大的百年家族,由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創(chuàng)建,由最后一代長著豬尾巴的嬰兒奧雷里亞諾被螞蟻啃食而結束。隨著第六代奧雷里亞諾破譯出了羊皮卷,整個馬孔多被颶風卷走,再也沒有人記得家族的興衰歷史。
該書最大的標簽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即指對現(xiàn)實的詩化和否定,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將魔幻當做現(xiàn)實來寫,在敘述中插入神話傳說或是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這種寫法的好處在于,劇情詭譎離奇,變幻有趣,讓讀者的閱讀體驗極佳,仿佛脫離現(xiàn)實進入了一個魔幻的世界。若是真的讀進去了,對漢語為母語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人名之外,并無所謂晦澀艱深的情節(jié)。作者用一些魔幻的現(xiàn)象來反映和隱喻歷史和當下的現(xiàn)實,比如傳染全村的“失眠癥”象征著拉美人民對于歷史的遺忘,持續(xù)四年之久的大暴雨象征著革命結束后國家的滿目瘡痍等。
在敘述方面,作者并不是像編年史、流水賬一樣記載這百年來每一年每一天發(fā)生的每一件事,而是“把家族某個人生命的某一段像切片一樣剔出來,順帶牽連其他人的血肉。使得長達百年的時間主線,被一個個家族成員的生老病死切割,又錯落著重疊在一起,疊成厚薄不均的一百年?!?/p>
孤獨是書名,也是該書的主題??v使名字重復,布恩迪亞家族并不團結,每個人都是自我封閉的,甚至從一出生開始就帶上了孤獨的特質,經歷一個個孤獨的時刻,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被綁在樹下風吹雨打直至死亡;烏爾蘇拉為家族忙碌奔波一生最終眼瞎也無人知曉;奧雷里亞諾晚年才發(fā)覺戰(zhàn)爭的動機不是自由而是自尊,在小金魚的重復熔鑄中終其一生;阿瑪蘭妲經歷兩次深刻愛情卻終生不嫁,在悔恨中死去;費爾南達為家族名譽努力奮斗,不為任何人理解和尊重,昔日貌美的“女王”郁郁而終;第六代奧雷里喪妻喪子又只身面對家族百年歷史。
文學是人學,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從布恩迪亞家族中我們也能看到自己的縮影,我們接受父母的教導,好好學習,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結婚生子,最后也教導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復刻和循環(huán)。生命歷程中,我們也會越發(fā)感受到孤獨,我們不斷向前奔波,所秉承的情感卻不為任何人感同身受,最親的人也會漸行漸遠最終離我們而去。友誼和愛情只不過是對孤獨的暫時消解劑,孤獨才是常態(tài),我們能做到的只是用過往的回憶和未來的期許與孤獨和解。
該書講述的不僅是個體的孤獨,也是群體(拉丁美洲)的孤獨。小小的馬孔多是拉丁美洲的縮影,拉丁美洲經歷的文明發(fā)源、殖民入侵、資本入侵(聯(lián)合果品公司)和內戰(zhàn)屠殺,與書中馬孔多的故事也有所對應。迷信,愚昧,落后一直是拉美大陸融入民族血液的劣根性,阻礙國家的進步,造就了其“孤獨”的特質。加斯通試圖融入馬孔多,卻越發(fā)覺得無聊和格格不入,最后不帶一絲眷戀離開,這代表著外來文明和拉美文明交互作用的失敗,即使是現(xiàn)代文明也無法拯救落后文明。而拉美人民對此不僅不自知,而且在逐漸遺忘這片土地的歷史――遺忘,則是更大的孤獨。
作者在結尾說“羊皮卷上的一切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表達的其實是對拉美人民最后的期許,試圖用文字喚醒拉美人民,并給全人類提供警示。
第二篇:《枯枝敗葉》讀后感
《枯枝敗葉》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枯枝敗葉》讀后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馬爾克斯曾說:“在我的所有作品中,我最滿意的是描寫孤獨的書,《枯枝敗葉》的主人公一輩子就是在極度孤獨中度過的?!?/p>
書中,馬爾克斯將這個無名無姓的大夫主角塑造成一個徹底的孤獨者,身為醫(yī)生卻對生死卻毫不關心,漠視身邊的人,十七年來和外界斷絕一切往來,甚至對為他而懷孕的梅梅也冷漠無情,他活著的唯一目的仿佛就是等待死亡。為此,馬孔多小鎮(zhèn)上的居民對他厭惡至極?!艾F(xiàn)在他什么也不干,幾小時幾小時地躺在吊床上,晃來晃去。從并掩的門望進去,可以在昏暗的房間里影影綽綽地看見他,干巴巴的臉上沒有一絲表情,頭發(fā)亂蓬蓬的,那雙冷酷無情的黃眼珠顯出一種病態(tài),他分明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吃了敗仗……每到夜深人靜,就能聽到他象瘋子一樣在屋子里翻來覆去瞎折騰,仿佛在跟他過去的幽靈打交道。過去的他和現(xiàn)在的他進行著一場無聲的'戰(zhàn)斗,過去的他在奮力保衛(wèi)自己的性格:孤僻、堅毅、說一不二;而現(xiàn)在的他一心一意要擺脫過去的他。我聽到他在屋里踱來踱去,直到黎明,一直鬧到自己疲憊不堪,他無形的積極敵人精疲力竭才罷休?!?/p>
這位只吃“驢草”的大夫過去曾經經歷了什么,他為什么這么冷漠,為什么這么孤寂地獨居一隅,其內心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境況,直到小說結束,馬爾克斯都沒有交代這位大夫的前世今生。大夫最終還是沒有耐心等到自己死亡的來臨,自己懸梁自縊。在描述大夫緩緩走向死亡的同時,馬爾克斯不時地敘述馬孔多居民對往日輝煌的回憶,對當今衰敗的無奈和惋惜,在這里,人的命運、家族的命運,馬孔多小鎮(zhèn)的命運都充滿了深深的宿命感,給人無端的寂寥和孤獨。
整個故事沒有前因也沒有后果?;蛟S他并不想告訴我們前因后果,或許根本就沒有前因后果。一切都在靜靜地孕育,靜靜地出生,靜靜地成長,靜靜地衰老,靜靜地死亡……
第三篇:百年孤獨的讀后感
用十二天看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是一部初中就有所耳聞的小說,只是那個時候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孤獨為何物,更不知道為什么是百年的孤獨,直到2022年的春天,當我放下這本書讓各種思緒在腦海中發(fā)酵、游蕩和碰撞,好像忽然就明白了。
在講述什么是孤獨之前,有必要對本書做基本的了解,這是一個關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第一代人在荒蕪中建立起一個叫馬孔多的鎮(zhèn)子,一切都在向前發(fā)展,欣欣向榮,吉普賽人經常帶來外部世界的新鮮事物,如冰塊、放大鏡、煉金術、磁鐵……這樣的開端讓人對鎮(zhèn)子的未來充滿希望,加上布恩迪亞家族勇敢的開拓精神,讓人以為這是一個關于家族創(chuàng)業(yè)的令人振奮的故事,然而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家族百年來與孤獨斗爭的歷程。
很多人看不進去這本書,原因之一是人物的名字很相似,七代人的名字基本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排列組合(如圖),讓中國人讀起來很迷糊。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起名呢?當我們看到這些相似的名字時,也許會在頭腦中跳出一個詞:重復。
沒錯,“重復”是本書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看似講述了七代人的故事,本質上是一代人換名字度過了一百年(七代人)的生活,那么重復與孤獨有什么關系呢?
想象這樣一種場景,你在一條未知的路上行走,剛開始充滿好奇,開拓進取,不停的往前走,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于是你一直走一直走,忽然你回到了原點……你以為自己走錯了路,于是重新出發(fā),依然滿懷期待,一直走一直走,誰知又回到了原點……你不放棄,要再走一次,還是回到了原點……就這樣走了很多次,最后都回到了原點,你會是什么感覺?會是一種憤怒和無力吧。
這種重復帶來的無力感好比一個人被囚禁在牢里,他哪兒也去不了,最后誕生出另一個東西,它的名字叫孤獨。當你發(fā)現(xiàn)無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改變,你認識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事情,但結局都是相似的,你就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事實,就像楊絳所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第一代人阿爾卡蒂奧看到了人生的重復,就像書中所說:他花了六個小時觀察各種事物,試圖找出一分一毫與前一天的不同之處,期待發(fā)現(xiàn)某種變化能證明時間的流逝。星期五,他在誰都還沒有起床時又去觀察外界的狀況,最后徹底確認了仍是星期一。
第二代人布恩迪亞上校參與革命32次,全部失敗,他發(fā)現(xiàn)世界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最后對革命感到了厭倦,于是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雕刻小金魚,直到生命的結束。小女兒阿瑪蘭妲年輕時對愛情充滿渴望,嫉妒、放縱、克制、懊悔,年老時則獨自織衣服,似乎永遠也織不完。養(yǎng)女麗貝卡的老年生活更讓人震撼,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破敗荒蕪的屋子里,就像是一個活人的墳墓。
第三代人沒多少故事,似乎只是家族生命的繁衍。
第四代人顯現(xiàn)出與第二代人相似的生活。
第五代人顯現(xiàn)出與第一代人相似的生活。
第六代人顯現(xiàn)出與第一代人之前相似的生活。
到了第七代,生出了長著豬尾巴的孩子,一起又回到原點。
百年孤獨究竟是什么?我認為是面對重復的無力感,第一代人為此而崩潰,最后在樹下死去。第二代人用重復對抗重復,就像上校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停的刻小金魚。第六代人想打破家族的重復,破譯了羊皮卷上的神秘預言,誰知家族的一切都是注定的。
持續(xù)百年的孤獨直到整個家族的生命終止才暫停了下來,小說的結尾說:這座鏡子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注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
作者馬爾克斯為何會說這樣的家族不會第二次出現(xiàn)?我不清楚作家的答案,在我看來是因為任何家族只要活著就會孤獨,然后在重復中消亡,最后從世人記憶中抹去。這樣的話,即使有N個家族在這個世界上出現(xiàn)過,但只在人的記憶中出現(xiàn)一次,沒有第二次。
也許,孤獨是無止境的,人應該學會健忘。
第四篇:百年孤獨的讀后感
此書文筆之精簡,令人稱奇。例如描寫庇拉爾?特爾內拉,在她遇到何塞?阿爾卡蒂奧之后,發(fā)出那句經典的“好家伙”的感慨,將他帶到她的吊床上去,很快懷上了阿爾卡蒂奧。我突然好奇這個女人是誰,重又翻到前面去找,卻只見“那段時期有個女人常來家里幫忙做家務,她神情歡快,言語無忌,舉止誘人,還會用紙牌算命”這樣幾句描述她的出場。寫完了她和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激情,只用“那女人”。
下面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其中不乏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精美絕倫的畫面。
在遠征者隊伍到達馬孔多的第一個夜晚,馬孔多的河水“仿佛冰冷的玻璃在流動”。
在距離馬孔多兩個星期的步行距離的地方,在著魔之地的彼岸,停著一輛白色的西班牙大帆船,里面生長著一個靜謐美麗的世界?!罢掖路鹫紦?jù)著一個獨特的空間,屬于孤獨和遺忘的空間,遠離時光的侵蝕,避開飛鳥的騷擾。遠征者們在船內仔細探查,卻發(fā)現(xiàn)里面空無一物,只見一座鮮花叢林密密層層地盛開。”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刺穿了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的喉嚨。妻子烏爾蘇拉看見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正努力用蘆草團堵住咽喉上的空洞?!焙稳?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看見“死人就在那里,神情憂傷”。用徒勞的補救寫死人的憂傷,用死人的憂傷寫活人的內疚。
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的靈魂通過詢問其他的亡靈,輾轉從馬孔多第一位死者梅爾基亞德斯那里找到了馬孔多這個此前未被死神光顧的地方。魔幻而合情合理。
麗貝卡在為皮埃特羅?克雷斯皮而哭泣時吃土,在平靜的午后和姑娘們繡花時偷偷吃土,在對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瘋狂吃土。“每當看到潮濕的土層和蚯蚓在花園里堆起的小丘,她常常會從交談中走神,懷念的淚水帶著咸味涌上舌尖。”讓人難以理解,又似乎可以理解,假如她孤僻而又熱烈,又恰巧有吃土的怪癖。
由于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悲傷,“馬孔多在睡夢中驚醒,心神俱醉,那琴聲不似這個世界所有,那飽含愛意的歌聲也不會再現(xiàn)人間?!敝钡竭@一刻,我仍愿意相信,皮埃特羅?克雷斯皮對阿瑪蘭妲產生了如昔日對麗貝卡那樣深厚的感情。假如那是愛情,一定是最神圣純潔的一種。阿瑪蘭妲看起來也喜歡皮埃特羅?克雷斯皮,但又無法解釋后來她對奧雷里亞諾?何塞產生的悸動。一個女人可以如此決絕地拒絕一個深愛自己的男人,卻險些無法拒絕自己的侄子。另,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真的存在于這個世界嗎?存疑。
在預知死期分別是做足一定數(shù)量的小金魚和繡完自己的壽衣之后,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日復一日做著小金魚,做完又重熔,阿瑪蘭妲日復一日繡自己的壽衣,繡了又拆。他們在想些什么?
也許不僅是布恩迪亞一家,似乎馬孔多的所有人都患上了“祖?zhèn)鞯墓陋殹?。剛建村時,人們還會因為吉普賽人帶走了何塞?阿爾卡蒂奧,而在烏爾蘇拉的鼓動下拒絕吉普賽人進村,但漸漸地,沒有人再關心馬孔多發(fā)生了什么,而是一切順其自然。
沒有人想對入侵馬孔多的香蕉公司和殖民者做些什么,沒人相信大罷工事件中死了三千多工人,卻也沒有人對真相感興趣。
這里的人似乎對世界沒有好奇,拒絕相信奇談怪論,卻又不愿親自探尋真相,只選擇用自己的已知解釋發(fā)生的事。只有布恩迪亞一家,似乎每個人都努力想探尋生命的意義,最終卻也不得不淹沒在世人的遺忘和孤獨的海洋中,向既定的宿命屈服直至毀滅。
馬孔多毀滅了。孤獨的種子飄向世界,在各地的角落生根發(fā)芽。
第五篇:百年孤獨的讀后感
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抗虛無,卻渾然不知這就是虛無本身。
最近在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大學時看過,只是模糊的記著一代又一代人命運的輪回,在當時年紀,只是對布雷迪亞家族命運魔幻般的相似好奇,但當最近生活漸漸的感到無聊時,不知怎么又想起了這本記憶中有趣的書,買了回來。剛讀之初,還是能被那種命運的變幻而吸引,可讀著讀著,心中生出越來越多的沉重,仿佛看到了這個家族都男人、女人們的瘋癲都是在對抗些什么?而腦海里總能回起他們平靜的時刻:阿爾卡蒂奧在被執(zhí)行槍決的時候,他放下了一生的恐懼,可以平靜的去回想自己的一生;貝麗卡當丈夫死去,將自己關在黑暗的屋子里,不再出門時,她也仿佛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地方找到了平靜。那么又是什么讓他們的瘋癲回歸到了平靜?
借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這個人物,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馬爾克斯是這么描述借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早年沉迷于父親留下的實驗室中,熟練掌握了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后來參加革命軍。他發(fā)動過三十二場武裝起義,無一成功。他與17個女人生下17個兒子,一夜之間被逐個除掉,其中最年長的不到35歲。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他有一次被人在咖啡里投毒,投入的馬錢子足夠毒死一匹馬,但他仍然大難不死。他拒絕的共和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勛章。他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從南到北,自西向東都在他的統(tǒng)轄之下,他成為了最令政府恐懼的人物,但從不容許別人給他拍照。他放棄了戰(zhàn)后的退休金,到晚年一直靠在馬孔多作坊中制作小金魚維持生計。經過了這一切,留下來的只有一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孔多街道。”是的,他一生中留下的就是那些傳奇的故事和一條他的名字的街道,再無其他。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就足夠了,功名偉績,不足以嗎?可是,如果我們想象著進入到上校的內心,去品味他的靈魂,我想,有一種味道是最重的,那就是孤獨!而且貫穿了整個家族一百年的歷史。這也是馬爾克斯想要表達的,或者是他的人生感悟:百年孤獨。
我們在上校的一生中,看不到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我們看不到那種在關系中體驗到的狂喜與平靜,而是由上?;蛘哒f他的家族在一代代的復制的過程中演繹成了瘋狂。其實我們內心尋求的很簡單,就是在愛人的懷里瘋狂,哪怕只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擁抱。在兩個相愛的人的生活中,這種瘋狂最終會被軟化,變成柔情、溫情,生活的點滴,卻處處發(fā)著璀璨的亮光。
也許會有很多人反駁,上校離開他的村子,去建立馬孔多,不就是一段不被接受的愛情嗎?可是,讓我們來看看。他和烏拉爾從出生起就被認為要在一起,并沒有彼此的相遇時刻,仿佛就應該那樣。而且在他們的一生中,唯一保持理智的就是烏拉爾,而上校一直瘋狂著,以至于烏拉爾說出:“忘了你那些瘋狂的新鮮玩意吧,還是管管你的孩子吧,瞧瞧他們,自生自滅,像驢子一樣?!碑敽稳?、布雷迪亞照妻子的話做了,向窗外看到了兩個赤腳待在陽關里暴曬的菜園里的孩子時,他感覺從那一刻起他們才開始存在,從烏拉爾的咒語中誕生出來?!弊阋钥匆姡闲R恢被钤谧约旱氖澜缰?,那個世界中沒有一個人,哪怕是自己的兒子。而他將一生都在這樣的世界里度過,這樣的一生只能用兩個詞來概括:瘋狂與孤獨。并且像一個魔咒般在他的家族中延續(xù)著。他們越是瘋狂的對抗虛無,他們越會感覺到孤獨,世界在他們心里其實就是虛無的,因為他們的心里沒有一個愛著的人居住著?;蛘哒f,其實在這個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唯一存在的只有人: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關系才是真實,其他的一切都是虛無!權力、金錢、豪宅、美女無一例外,如不相信,去問問那些時日無多的人,他們這一生,最看重的或者說最遺憾的是什么,他們的答案一定與某個人有關。
我想,馬孔多的百年孤獨,有時也是我們的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