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論語季氏篇讀后感3》,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論語季氏篇讀后感3》。
第一篇:《論語》讀后感10篇
2023年《論語》讀后感10篇
俗話說”熟能生巧“,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復習對學習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歡迎借鑒參考。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1《論語》是孔子寫的??鬃邮谴呵锬┢诘囊粋€大人物,他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分為奉道、尊禮、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歡的是這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習了又常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還有就是“見賢思齊”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看到品德 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齊,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學習。
讀了《論語》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識。我以后要多讀一些關(guān)于論語的書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將來更好的衛(wèi)祖國做貢獻。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2寒假期間,我沒有讀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誦了老師布置的《論語》。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前 478 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他說話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之于《論語》一書?!墩撜Z》里面內(nèi)容豐富,寫有關(guān)于父母的內(nèi) 容,比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它教育我們作為子女的出門進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別讓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兒,不要讓父母擔心。還有寫關(guān)于人的,比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苯虒覀兠總€年齡階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處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nèi)W習,令我們得益不淺。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3這一學期,我們學校老師的共讀書目是《論語》,對于論語,可能最現(xiàn)認識及熟的時候,就是上學的時候?qū)W習過,論語的一些精華,到目前最會背的幾句也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薄鹊?,都是在學校時語文課堂上學過的幾句。但是在看過三字經(jīng)之后覺得,不管是《三字經(jīng)》還是《論語》還是《道德經(jīng)》的相同之處,都是圍繞我們中華民族最注重的禮儀、道德、仁義,誠信之事所寫。
論語的學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歡的就屬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說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過來是:曾子說:“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盡心盡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有沒有做到以誠相待了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有沒有經(jīng)常復習了呢?”
從這章里面我明白,一個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條件,自身修養(yǎng),就務(wù)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拔崛杖∥嵘怼?,書中說的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對,一個人如果每一天都從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養(yǎng)必須會逐步提高。“為人謀忠乎?”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就應(yīng)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對什么人都就應(yīng)盡心經(jīng)力的去幫忙她?!芭c朋友交而不信乎”,這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讀最需要反省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就是誠信待人,以誠信為主,而這一句就是教我們做人必須要誠實,誠實是金嘛!誠實的同時還要守信用,就就應(yīng)應(yīng)那句信者,誠也嘛;“傳不習乎”。這句話翻譯過來是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有沒有經(jīng)常復習呢!我覺得我做的有點欠佳,因為我不是一個自覺地人,對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看完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個人的先天條件有多好,必須要做到每一天反省自己,要誠信待人,要學以致用,要溫故而知新,才會讓你的先天與后天條件更加完美。繼續(xù)堅持讀這本書,相信自己必須受益匪淺,必須會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4《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資料以倫理、教育為主,細細讀來、慢慢品位,仍覺對于在教育崗位上的自己有許多益處。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系和重點,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為先、德育為重?!靶ⅰ?、謹、信、愛眾”都是德育的資料和范疇;而且這段話由內(nèi)到外,由小到大,由對自己到對別人,講了一個德育的順序。這個順序,先講縱的血緣關(guān)系——孝;再講橫的血緣關(guān)系——悌;然后發(fā)展到普遍的社會關(guān)系——愛眾人。試想,如果連至親的血緣關(guān)系都不能愛,怎樣可能愛眾人對于如何要求自己,那里又講了兩點:一是謹,二是信。細細推究,這兩點也是愛的表現(xiàn)形式,留意謹慎、言行誠信不正是對眾人的愛嗎這說明“謹慎”和“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修身的重點。也體現(xiàn)了孔子一貫倡導的“仁”,而“仁”又以孝悌為本??傊?,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對于我們這天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鑒價值。
時代已進入21世紀,我們要從當今世界經(jīng)濟政治格局變化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艱巨性,從現(xiàn)代科技迅速發(fā)展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復雜性,從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便是進入了“三化”時期,即“經(jīng)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信息網(wǎng)絡(luò)化”。經(jīng)濟全球化為各種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鋪平了道路,也為腐朽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制造帶給了機會。電腦的應(yīng)用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開通,使人們能夠攝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廣泛無法估計,無可阻擋。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下,我們的各種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矛盾更為錯綜復雜。最近青少年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惡性事件,都與我們忽視德育教育,德育實效性不大有直接關(guān)系。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確是新世紀學校的首要工作。
從課時的要求和各種德育活動的安排,到龐大嚴密的組織和眾多的人員投入,能夠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和政府象我們這樣重視德育教育,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德育教育實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固然是復雜的。但是,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長期忽視養(yǎng)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標太高、資料空洞,體系太龐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紀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視養(yǎng)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點,讓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chǔ),沒有養(yǎng)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現(xiàn)代德育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構(gòu)成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道德資料傳授給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務(wù)必引導人們自覺地加強德育養(yǎng)成。這就需要繼續(xù)倡導“孝、悌、謹、信、愛眾”等德育資料。
孔子的德育教育,沒有校園的局限,家庭、學校、社會、對己、對人融為一個整體。聯(lián)系這天的教育工作來看,這段話仍具有鮮明的生命力和鮮明的針對性,可謂亙古常新。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5近日,一口氣買下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四書集注》、錢穆老先生的《論語新解》和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準備要好好的讀讀《論語》。不是為了其他的,以前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和于丹大姐《論語心得》也都讀過,只是想了解得更深入、更系統(tǒng)些。
記得梁啟超老先生在講到讀國史典籍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做學案,學案的淺層次就是讀書筆記,所以便欣然從之,既算是對學問的一種自我領(lǐng)悟,也是對堅持的一種自我歷練。我人生第一本真正好處上的讀書筆記正式開始(頗有些感嘆為時已晚,自愧啊)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上學以來,我們就一向朗誦著,但是我們很多同學往往只記住了前兩句,而把最精髓的一句給落下了,這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能夠說,此段既有學習方法的闡述,又有學習態(tài)度的思考,更有學術(shù)境界的提煉,切不可膚淺析之。
從學習方法言,學習務(wù)必“時習”,即“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復不已,老而不倦,個性是此中之“習”,不能簡單理解為溫習,其還有“演習”之意,因為孔子個性要求所學務(wù)必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jié)合,即學習務(wù)必與實踐相結(jié)合,不能是空洞的理論、說教。
從學習態(tài)度言,一為“說”“樂”,即務(wù)必對學習感興趣,學為樂,在學習中感覺到快樂,把學習讀書當做是一件快樂之事,有興趣才能有所成,有所成才能“有朋自遠方來”,錢穆老先生就說:“學者惟當牢守學而時習之初境,斯可有遠方朋友來之樂?!倍椤安粦C”,即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揚名天下,讓人“知”,不是為了追求功利,成為謀生手段,而是為了成為“君子”,何為“君子”,乃成德之名。
從學習重要性言,朱熹老夫子在其《四書集注》中有云: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wù)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wù)也?!倍灼谝欢?,也是全書的第一段就將學習之要,由此可見學習對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鬃右簧亟蹋鬃又逃种卦趯W,孔子教人以學,又重在學為人之道。列此為篇首,實有深義。
從學習境界言,在此余頗同錢穆老先生言,其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后事;不知而不慍,達于最高境界。”解之,“朋”之義,不僅僅僅是指“朋友”,更多所指"“求學者”或“弟子”;“不知”之義,乃指學日進,道行越深,至于別人已不能領(lǐng)會,就像孔子自己所言:“知我者其天乎?!贝硕螌嵞藬⑹鲆焕硐雽W者之畢生經(jīng)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
由此所感,《論語》的確博大精神,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此就可見一斑。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6我們學校是經(jīng)典古詩閱讀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讀一些像《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啦等等,都是我們經(jīng)常讀的。
上了四年級,我們經(jīng)常讀的就成了《論語》,慢慢地,我們熟能生巧,熟讀成誦。其中讓我感到有興趣的那可有好篇呢,比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觀其志,觀其行》等等還有很多,其中《溫故而知新》讓我忘不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那聲音若是從同學們口中發(fā)出來,如同唱歌一樣甜美。每當我聽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時,我就會想到自己,每天寫完作業(yè)去玩的時候,就會傳 來媽媽的一句話:”乖乖,快去復習一下英語好嗎?“每次,媽媽都以溫柔的語氣跟我說,可我卻是不理不睬,但媽媽又一次地對我說:”斯羽、寶貝快去讀英語好 嗎?你要是讀的話我?guī)闳ネ??!斑@時我說了一句:”好吧,不過就一小會兒哦!“”好!“我想:我每次都是有附加條件,才肯去復習。而《論語》中的道理是要 我們自覺學習復習,就能掌握很多知識,這讓我很慚愧。我以后再不敢這樣了。
我們天天早上都讀《論語》,可以聽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以后我們還要多讀一些經(jīng)典古詩文呀!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7孔子,偉大的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作了一部有關(guān)于禮儀方面的書籍,這本書的名字,叫論語。
在這本書中,有有關(guān)于盡孝的內(nèi)容,學習方面的內(nèi)容,禮貌方面的內(nèi)容,從各個方面來讓我們懂得禮儀,去學習書中的知識。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翱鬃又v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 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
”事父母能竭其力“這句話,講了什么是孝,自己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自己父母教育我們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 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 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
論語告訴了我們很多的道理,只有用心去體會,我們才能夠做到孔子對我們的要求,才能做一個真正講禮儀的人!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8《論語》這部書基本上能夠稱之為我們中國人的圣經(jīng),幾乎所有中國人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都得從這部書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們的一個指路明燈,當然暫且不論此明燈指出的道路是否是理想的道路。
《論語》從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就走上了神壇的道路,歷朝歷代,都把這本書當做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書?!熬汲几父缸幼印?,顯然這種思想是十分利于統(tǒng)治的,最起碼各階級的人群能夠安于現(xiàn)狀,而且還能聽命于朝。因此,從漢朝起,至清朝終,所有的學問研究者,讀書人,都會對這本書做出注釋、解析,力圖透過自己的想法來重新詮釋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們的鄰居,韓國、日本,也有超多的關(guān)于《論語》的研究文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光是關(guān)于《論語》的這種注解類書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參差不齊,有好的,也有壞的。那里面比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能夠說把儒家的學說推向了頂峰。那么,這浩如煙海的《論語》書籍,如何讀呢,哪種思想比較正確反映孔子的真實思想呢答案是《論語譯注》--楊伯峻注。
楊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漢語語言文學的專家,生于清末民初時期,自小理解正統(tǒng)教育,對先秦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力??礂钕壬倪@部書,打開來立刻就能了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于研究之認真。《論語》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注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fā)現(xiàn),在注釋文字中,關(guān)于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梢?,他對于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此刻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讀這本書,能夠讓人相對客觀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實思想,而不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這個客觀的思想本身,其實就是孔子所要表達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個具有什么樣思想的人呢
首先,孔子是個人。這個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穌、也不是默罕默德、釋迦摩尼,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與你我一樣,只是,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點與我們不同。《論語》是孔子的弟子門生逐漸整理起來的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這其中有些言論是站在很高的哲學高度來說明一些治國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論也是孔子日常要表達某種想法的尋常語言。所以,從一些尋常語言中也是能夠看到孔子的可愛之處的。比如《論語·雍也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一種容器),這是觚嗎這是觚嗎”??鬃佑眠@種簡單的事情表達他對于禮制的看法,著實可愛??吹竭@一章好像有一個生動的畫面出此刻眼前,孔子拿起來一個觚,一邊捋著胡子一邊氣憤地說,這是觚嗎啊!你們都成了什么樣貌!憤世嫉俗的憤青形象躍然而出。
其次,孔子是個品德高尚的人,這個不得不佩服??鬃痈F其一生的時間要到達“仁”的境界,對待自己、對待學生、對待所有他接觸的人,都是用這個“仁”字來對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他所傳授的思想,來逐漸改變那個社會,從而使天下變得更為和諧,更有秩序,當然,這個秩序同樣是有階級等級的階級秩序。但是在當時,能夠有這種想法并且付諸于實踐的人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
那么,《論語》是不是就是我們現(xiàn)今社會的治療良方了呢,是不是我們的信仰歸宿已經(jīng)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論語》大致成書開始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戰(zhàn)國初期,這個時代,中國還處于十分動亂的時代,各國諸侯你爭我奪,互不相讓。社會禮制崩塌,各種思想泛濫,東周其時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各個諸侯國甚至發(fā)明了自己的語言文字、貨幣單位等等,儼然一副分裂景象。而當時的孔子懷揣著一個偉大理想,游走于各國,期望能夠付諸實踐。這種思想便是禮制的思想,期望透過恢復原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禮數(shù)規(guī)則,來重新構(gòu)建社會。比如老百姓能夠認真耕作,士大夫能夠治家有方,諸侯能夠治理好國家,這樣整個天下自然就安康了,各個階層不要總想著越級,你是一個士大夫,就不要想著哪天把諸侯王趕下臺,不要在禮制上超越諸侯王,參見諸侯王的時候要保證諸侯王的威嚴,這樣社會各個階層就都穩(wěn)定下來了。所以,他這種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看來是有用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的就是欲望,所以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孔子的思想是想讓所有人都和他一樣,做好自己應(yīng)有的社會主角,沒有任何的非分之想,這恐怕相當于烏托邦了。其實透過后代的發(fā)展也基本能夠看得出來,儒家思想用來教育人民大抵
是管用的,但是用來治理國家基本上是沒有什么作用,還是要嚴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貞觀之治,繁榮的根基正是一種“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
這么說來,《論語》就沒有什么好處了嗎也不是??鬃拥乃枷胫泻芏嗍巧婕暗轿覀冏约盒奚矸矫娴膯栴}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悌、終生學習、謙虛、仁慈等等,這些對于現(xiàn)今社會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好處的。說儒家類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孔子給大家構(gòu)建了一個極為高尚的目標,甚至于孔子認為在他那個年代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所以所有人都能夠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而永遠也無法到達,因為有一個終極目標在那里擺著。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終止這個無休止的輪回,但是也許需要幾世的修行才能到達,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誰還記得。那么你就要之后修行,因為你明白此刻不是終點。儒教也正是如此,你說你的仁已經(jīng)修行的很好了,不,因為孔子都沒有到達,而你,連孔子還沒有到達。那么儒家能夠成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善,社會和諧的。我看僅此而已。
另外,此刻社會上也有很多說《論語》不好的言論,我看也沒有什么道理。因為當時的孔子可能不是這么想的。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實當時的孔子只是想要表達一種倫理綱常的想法而已,因為當時那個社會已經(jīng)完全亂套了。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看一本書,必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夠亂理解的。當時,社會戰(zhàn)爭頻仍,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要成功,沒有人再遵守以前的舊秩序,孔子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提出這種思想,想要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但是可惜,他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因為可能與社會的發(fā)展想違背了。還有“死讀書”的問題,其實孔子是最反對這個觀點的?!皩W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學活用”。還有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后世拿這句話為根本,指揮著萬千讀書人在科舉,其實這個話還有半句。子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意思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緊學習,學習好的,有余力的,要出來做官。你看,這斷章取義是不是也不好。
所以,不管怎樣樣,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他忘掉,因為我們的血管中流著《論語》的血,《論語》是我們的根。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9《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鬃诱J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僅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zāi)禍。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zāi)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diào)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僅有在仁德的基礎(chǔ)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僅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僅有克制自我,讓言行貼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貼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結(jié)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zhì)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鬃诱f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到達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能夠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我的行為,這樣就能夠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忙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yīng)當是自我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我期望到達也幫忙別人到達,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一天都要再三反省自我:幫忙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教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溫習了呢強調(diào)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chǔ)上,孔子強調(diào)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fā)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僅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做人要全面發(fā)展呢那里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即:詩歌能夠振奮人的精神,禮節(jié)能夠堅定人的情操,音樂能夠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yǎng)來說,全面發(fā)展顯得極為重要。
關(guān)于《論語》讀后感篇10聰明的,你曾告訴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jié)晶《論語》吧!說實話,我還沒有能力把《論語》都看下來,可是以下兩句就讓我受益匪淺。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師,但是孔子的課,他聽不明白的就會向孔子提出,有疑問的甚至敢當著同學們向孔子質(zhì)疑。所以《論語》中這樣說:“子曰:‘由。誨女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笨鬃诱J為子路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啊!孔子的這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做呢?
在班里老師說完一旦數(shù)學題總會問:“懂了嗎?”大多數(shù)時間,只要大多數(shù)人說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著叫“懂了”。這常常讓我內(nèi)疚。我有時是那個大多數(shù),有時是那個小部分,但是每當我不懂時,我總會猶豫片刻,開始“天使”和“魔鬼”的斗爭?!疤焓埂笨傋屛?,說實際情況,而“魔鬼”總是不顧一切讓我喊“懂”或沉默不語。有時“天使”似乎勝利,可當我連“不”的口型都做好時,只要同座輕松地說:“太簡單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閉上了嘴。我就沒有子路這樣的智慧,因此我的學習總是讓人不安一。
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是學習上的誠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誠信。有人為了交朋友,明明喜歡深藍色,見朋友喜歡暖色,就也說自己也喜歡暖色。我有一個朋友胖胖的,很可愛,我很佩服她的誠實。一次老師在垃圾桶邊發(fā)現(xiàn)7個吃過的口香糖,“誰吐的?”沒人回答,只見她站起來說:“我吃了2個,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是我吐的?!彼哪樢蛐邼兊煤芗t,可是她是唯一誠實回答的人。子曰:“人而無信,不其可也。打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得真對。一個人如果連說話都沒有誠信,我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是可以的。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絕不不懂裝懂,絕不糊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書能夠懂道理,更為了好好做事情。小學最后一個學期看我的吧!
第二篇:《論語》讀后感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xiàn)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笨鬃右幌虺缟泄?jié)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鬃拥倪@些思想,為后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張仁愛。
“愛人”就是對一切人的尊重和愛敬之情,把人當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對待,即”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顏淵》),“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時代已出現(xiàn),意為二人以上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友善的關(guān)系。孔子繼承了仁的基本內(nèi)涵并作了重要發(fā)展,明確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愛?!胺t問仁,子曰:‘愛人’”。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第七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yīng)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鉆研《論語》多年,然后帶著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第三篇:《論語》讀后感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了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干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quán)利,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辟,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涂。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jié)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