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魯迅藥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魯迅藥讀后感》。
第一篇:魯迅全集讀后感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p>
“鑒湖越臺名士鄉(xiāng),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這是 1961 年 9 月 25 日,在紀念魯迅誕辰 80 周年時,毛澤東熱情洋溢寫下的兩首詩詞。
詩中評說了魯迅的人格和詩品,熱情贊揚魯迅在國民黨反動 派黑暗勢力統(tǒng)治下勇于周旋和不屈不饒的斗爭精神, 歌頌了魯迅偉大的人格 和剛烈的血氣。其實早在 1940 年,毛澤東在他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指 出:“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 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 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
我喜歡讀魯迅,喜歡他的文章及文風。雖然上高中的時候?qū)W得有點澀,但 他的傲骨和不訓,深情和執(zhí)著讓人感動。喜歡他的百草園,喜歡他的孔乙己, 喜歡他的雪,更喜歡他的劉和珍君。其深沉的目光、潑辣明快的語句、高亢的 筆調(diào)、犀利的文風,都讓我很喜歡。我覺得他的筆力足以力透紙背,將那個特 殊時代所造成的人性與社會的陰暗描繪得入木三分,不僅悲天,而且憫人。帶 給我的絕非只有震撼,而是更多的思考。
《魯迅全集》一書收錄了包括魯迅小說、散文、雜文在內(nèi)的全部作品。其 中, 《吶喊》 表現(xiàn)出了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彷 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nóng)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的關懷;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后期作品,風格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 幽默和灑脫,但骨子里依舊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散文集《朝花夕拾》向我們 展示了魯迅內(nèi)心深處最為柔和的一面; 《野草》詩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達了二 十年代中期魯迅內(nèi)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抗爭;在《熱風》《華蓋集》 、 、 《且介亭雜文》等文集中,魯迅運用雜文這一“匕首”、 “投槍”對封建舊文明、 舊道德,對帝國主義奴化思想等進行了毫無保留的批判,暴露并批判了國民劣 根性,對國民卑怯保守的病態(tài)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
魯迅的偉大在于敢于剖析民族的劣根性,敢于剖析自己,我們現(xiàn)在談論魯 迅,更多的是談論他的一些精神:正直,勇敢,憂國憂民,敢于犧牲的愛國情 懷。魯迅不僅僅是一個文人,他是那個時代的精神。他所做的,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 而是在“為一群行尸走肉注入靈魂” 。他以文為劍, “刺入一切腐朽思想的心臟, 從中剖出國民的劣根性,然后血淋淋的丟到國人面前,用那刺眼的紅色來震動 人們麻木的靈魂,來驚醒所有沉睡的夢中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 子?!?,這是魯迅一生的寫照。
對敵人,他犀利如匕首,口誅筆伐,聲聲吶喊; 對民眾,他懇切如師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個時代 的高度,他的吶喊喊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我以我血薦軒轅! 然而,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們只信仰現(xiàn)實,還有幾人在談論奉獻、敢 于犧牲呢?還有多少人在閱讀經(jīng)典、在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呢?不只是魯迅, 在學校里讀老舍、錢鐘書、茅盾等文學書籍的又有多少人呢?這是一個極其現(xiàn) 實的問題,不容回避。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一定要繼續(xù)學習和發(fā)揚魯迅的愛國精神,韌的 戰(zhàn)斗精神和博采眾長、敢于犧牲的精神。雖說我們生活在和平社會,但我們的 國家和民族,我們的時代,仍然需要象魯迅這樣的文化巨人以讓我們時刻保持 清醒的頭腦,高瞻遠矚,面向未來。魯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全體炎黃子孫 的驕傲。毋庸置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一個強大的屹立于世界東方 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國,仍然需要繼承和發(fā)揚魯迅精神。
魯迅精神不朽!
第二篇:魯迅《藥》的讀后感
《藥》是一顆沾滿了革命烈士鮮血的人血饅頭,它可以醫(yī)治癆?!端帯肥菫榱藸幦∶褡骞饷鞫鵂奚约?,革命烈士們寶貴生命的偉大精神,它可以拯救全民族。
香噴噴的饅頭使人得以溫飽;血腥的人血卻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在魯迅的文章,《藥》中,老栓為了救他的小孩,迷信這種饅頭可以救人一命,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銀子,在茶館中賣力工作,為的就是替兒子買來仙丹饅頭,這是一種何等偉大而無奈的父愛。這種迷信表現(xiàn)出當時中國社會中處處充斥的愚昧、無知和迂腐,卻同時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敦厚、樸實的溫情。親情與現(xiàn)實之間的無奈;封建與進步二者間的矛盾,文章中充分顯示出魯迅對中國社會現(xiàn)況的不滿,對於后清腐敗民生的失望;以及魯迅急於改變現(xiàn)狀迫切的心境。
這些傳統(tǒng)封建社會中各種小人物的生活點滴,使得魯迅寫起文章來,除了保有中國人充滿人情味、敦厚的感情外,更有西方人實事求是、忠於現(xiàn)實的理性精神。魯迅對於中國社會傳統(tǒng)封建而無知生活的不滿和客觀的譴責,在文章中處處可見。這篇文章除了暴露出真實傳統(tǒng)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篇革命的篇章,魯迅在文章中急於喚醒沉睡多年中國百姓被禁痼的心靈。因為魯迅深信:文學-是拯救國家民族免於無知之苦的最佳工具。魯迅真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