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詩詞的讀后感(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詩詞的讀后感(合集)》。
第一篇:詩詞的讀后感
在最近的這些天里,我學習了許多古詩詞,其中有婉轉(zhuǎn)動人的《洛神賦》,有雄渾壯闊的《離騷》;由毛澤東震撼人心的《滿江紅?與郭沫若同志》,也有范仲淹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
然而,其中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屈原的《離騷》了。在一千多字的長篇史詩中,屈原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受盡屈辱,流離失所,卻依彭咸之遺則,為了使國君醒悟,屈原不顧讒言咒罵,毅然站在了皇帝的面前。
在充滿變詐與殘酷的仕途生涯中,屈原堅決不同流合污。“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為了國家存亡,雖身處高位,卻不畏生死,堅持原則,敢于斗爭,懷著“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钡某绺咚枷?,堅持到了最后。
《離騷》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屈原對國家的熱愛,也寫出了屈原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體現(xiàn)出了屈原深深的人格魅力。同時《離騷》也是中國詩詞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然而,《離騷》只是屈原詩詞中的一小部分,還有許多類似《天問》,《九歌》都是詩中經(jīng)典,這不僅是對詩詞巧妙的體現(xiàn),更是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
詩詞不但是對個人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同時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們應(yīng)該多讀古詩詞,細細品味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
第二篇:詩詞的讀后感
一個叫詩經(jīng)的年代,在尋常的春秋里悄然開場。據(jù)說,那些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故事,長達六百年之久。六百年,從西周時期一直到春秋中葉,這一段漫長無比的過程中,那些還尚不識文明煙火的古人,就已經(jīng)懂得如何用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來含蓄、委婉地表達,內(nèi)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它描述了一個俊朗青年,對一位窈窕淑女的無限愛慕。這首詩歌集中描寫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只能在想象中與她相識、相戀。于是,他便寫下了這首詩歌,殷切地希望有那么一天,可以穿越這條幻想的河流,與夢中的少女傾訴衷腸。
后來,在一個蒹葭蒼蒼的霜秋,還有一位伊人,讓愛慕她的人,隔著秋水含煙,相看渺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边@首《蒹葭》仿佛任何時候讀起,都有一種蒼茫深秋的清涼。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在那個時代,有那么一個女子,為等候那個身著青青衣襟的良人,在落日城頭,往返徘徊。少女如此細膩婉轉(zhuǎn)的心事,讓讀者也能感受其相思之苦。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我們與古人原本相隔于遙遠光陰的兩岸,卻因為有了詩歌這座跨越古今的橋梁,我們才得以與古人心意相通。詩歌的美妙,令人無法猜測,看似平淡的字眼,簡單的韻律,卻能千變?nèi)f化,讓人回味無窮,咀嚼出萬般韻味,萬般情意。
這朵絢麗的詩詞花,始于西周,終于春秋,詩中的千古繁華,人間樂事,像一縷清風,一朵流云,一葉小舟,從遠古涌來,向未來奔去。
第三篇:詩詞的讀后感
風雨滿樓的夜,讀一本詩詞集,不是雅興使然,而是被詩詞集開篇先講解的,寫詩詞的相關(guān)知識的文字而吸引。在好奇以及新知識的吸引下,我漸漸被作者引入他的詩詞世界中,甚是奇妙。這是怎樣的一位作者?再翻看作者簡介,不過也是聊聊幾字:隋鵬南,1957年出生于山東壽光農(nóng)村,酷愛詩詞,大學畢業(yè)登上城市講臺后,就在詩的王國里自由翱翔。哦,原來是一位老教師的詩詞集,書名也無半點風花雪月的新意,書頁上只一板一眼地寫著《舊體新韻詩詞集》。大概是教師的思想所至,知識是要共享的,傳播的。隋老師在他的詩詞集中,先寫了格律詩寫作知識與詞譜舉要的相關(guān)知識。讓讀者對古詩詞的韻律先有所了解,后面的篇章才是他寫的詩詞。足見這是一位嚴以律己的先生了。
“花甲癡迷舊體詩,雕章琢句啟靈思”,在第一首的《七律?習詩》中,隋先生真誠地透出了他對舊體詩的熱愛?!傲η蠹炎靼l(fā)撓短,改罷三吟午夜時”他更是詼諧地說到為寫出佳句,而努力推敲至深夜的場景。熱愛是最大的動力,熱愛是動心的,從隋先生的詩句里,能讀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身邊的一事一物的老者,他走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看到什么就寫什么,詩句不僅需要美感,還需要質(zhì)感,質(zhì)感的呈獻就是真實性。隋先生的《七律?小黃樓傳奇》中寫:“丁家造舍垂青史,日寇屯兵釀怨仇”,先生在注釋里介紹了詩句的背景,日軍占領(lǐng)濰縣后日本憲兵隊駐地在丁家大院,對中國人民施以慘無人道的暴行。
隋先生的詩句也是溫和的,他寫的《采桑子?牽?;ā肪褪且环N再自然不過的綻放,詩中寫到:“喇叭日夜空中舉,晴里無瑕,雨里無暇,步步登高纏月牙”。瞧!那牽?;?,雖然平凡到不起眼,可是它有高雅的心,它要與月牙一同清唱雅致的生活!隋先生更是雅致,他的心情與月與花一起美麗。只有心情的年輕,才是讓人嫉妒,又無法超越的青春模樣!
幾乎每年的春來,都要去看桃花開,而今看隋先生的《行香子?桃花》,才懂得了桃花的脫俗之質(zhì)?!拔魰r有賦,今有人謠。數(shù)千載,詩韻無消?!痹婍崯o消啊,無消。真是一瓣,一枝,一樹,都是詩句,都是詩人的靈感,真是美艷吶。隋先生是一個網(wǎng)絡(luò)詩人,他在《中原詩詞網(wǎng)》中發(fā)表千余首作品,深受詩友的支持與喜愛,他寫《鷓鴣天?詩友》:“描日月,繪江山。追唐步宋樂無邊?!彼c詩友切磋詩詞,其樂無窮。
喜歡與生活有同樣質(zhì)感的詩句,只有從生活中得來的詩句,才真切,動情。日月花鳥,人間百態(tài),山山水水,五湖四海,都是隋先生的詩句,欣賞起來都是一幅幅畫卷?;蛟S這畫卷沒有多絢麗多彩,但一定是有故事,有歲月影像的,這就是日子,這就是人生,平平淡淡總是真,簡簡單單總關(guān)情,清清雅雅匯成詩詞,就是如此簡約真誠。
第四篇:詩詞的讀后感
曾經(jīng)引起個人崇拜的偉大領(lǐng)袖,落筆如行云流水的書法家,寫詞渾然天成的文學家。這些不凡的名號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這個人,當仁不讓的就是――毛澤東。
不論是初中時教科書中的《十六字令三首》所說的:“驚回首,離天三尺三”的超凡脫俗;“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的氣勢磅礴;“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的蕩氣回腸。或是高中語文教材的第一篇課文《沁園春長沙》中“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心壯志,“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意氣奮發(fā)。
在毛澤東詩詞集中我最喜愛《卜算子詠梅》。在風雨送走春天,飛揚的漫天雪花迎來早春的時節(jié),在那邊地冰雪的懸崖上,梅花卻在傲然開放。那句“懸崖百丈冰”從側(cè)面突出了梅花骨子里堅強不屈,迎難而上的高尚品格。而“俏也不爭春”形象的體現(xiàn)了梅花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只是提醒著世人春天的到來。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梅花最高境界的體現(xiàn),毫無怨言的大無畏精神。這詞寫盡了梅花的溫柔,而非許多作品中梅花的錚錚鐵骨,孤芳自賞。這種難能可貴的解析出自于毛澤東的神來之筆,讓我感受到了梅花的另一種性情。
毛澤東寫詩時懷著巨大的熱情就好像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yōu)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chuàng)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shù)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diào)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在漫長的歲月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是風靡了整個革命詩壇,吸引并熏陶了幾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p>
第五篇:詩詞的讀后感
“一代風流的一代絕唱,壯麗國度的壯麗詩篇”。曾經(jīng)有人如此評價過毛澤東主席的詩詞。過去我感觸不深。今有幸認真拜讀《毛澤東詩詞選》之后,想起這句話,我不禁為之喝彩――真好!毛澤東,偉大的無產(chǎn)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杰出的詩人。
當我讀完《毛澤東詩詞選》后,我才發(fā)現(xiàn)毛主席是那樣堅毅,那樣豪放,那樣睿智,從他的詩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偉人的人格魅力。在《毛澤東詩詞選》中,充滿“久有凌云志,重在井岡山”、“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這些歷覽名山大川的感慨;憂國憂民的毛主席,在攀登游覽時,也不曾放下心頭的凌云壯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又是毛澤東對于歷史中國經(jīng)歷磨難的深刻感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枝頭俏”、“雄關(guān)漫步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它們表現(xiàn)了毛主席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慷慨激昂過后,毛主席又有了“揮手從茲去”的離情別意,“我失驕楊君夫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殷切勉勵,使我感受到毛澤東詩詞的浪漫主義色彩。在往昔的崢嶸歲月中,毛主席帶領(lǐng)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獲得解放與自主,在“一唱雄雞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設(shè)國家,強民富國的擔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閃光的人生。今天的我們,在領(lǐng)略過毛主席的氣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個年代的艱辛,知道了戰(zhàn)斗的殘酷,知道了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探索、鉆研就如曾經(jīng)的“鏖戰(zhàn)”、需要我們拿出“上九天攬月”的精神和紅梅般的堅強意志,與困難作斗爭。須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在今后的日子中,我們也會牢記毛主席的教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六篇:詩歌讀后感
遠方
小時候,遠方是動人的神話,
是寬闊無垠的天庭, 是長長的喜鵲橋, 是七仙女翩躚舞姿的動人, 是牛郎織女一期一會的凄美, 是奶奶沙啞的搖籃曲, 和溫柔的擁抱。
少年時,遠方是一列火車, 承載著青春的夢想, 奮斗的希望,
漸漸地,遠方變成了逐夢的地方。
長大后,遠方是家里一盞燈火,
是有人守候的溫暖, 若說世上最大的悲哀, 定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當我們汲汲營營忙于經(jīng)營生活,
疏忽了身邊的親人, 于是很久很久以后, 最遠的遠方, 便是我在人間, 你在天堂。
人生如同一曲循環(huán), 苦苦尋覓的遠方, 或許就在觸手可及的近處,
所以啊, 遠方在遠方, 取惜眼前人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