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一教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一教案》。
第一篇: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課題:
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shù)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shù)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shù)部分是0,1.5的整數(shù)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shù)是88,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shù)軸來表示這兩個數(shù)。
(出示數(shù)軸圖)提問:你能在數(shù)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shù)軸上標出兩個小數(shù)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
(3)引導:在數(shù)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shù)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shù)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shù)依次在數(shù)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shù)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誰大這個數(shù)就大;位數(shù)不同,先看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整數(shù)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小數(shù)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shù)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shù)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jù)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shù),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shù)軸上標出數(shù),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shù)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二篇: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三上第92--93頁例1、例2、例3。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4、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向西取經(jīng),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zhèn)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jié)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笨墒翘粕f:“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碧粕f:“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
2、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一)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shù)表示其中的一份呢?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說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xiàn)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二)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
B、匯報怎樣折的。出示課件,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三)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shù)叫分數(shù)。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shù))抽幾個說說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fā)現(xiàn)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四)練習:做一做第1題
3、再現(xiàn)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xù)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xù)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最大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
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說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分的份數(shù)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厦孢@些分數(shù)中哪個最大,哪個最???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4、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說說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了解?
5、鞏固延伸,課堂練習:
教學反思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shù)認識、性質及分數(shù)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12月30日我代表三年組的全體數(shù)學教師在家長開放日執(zhí)教了這一課,教學中有收獲與失落,這里我就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談一些自己粗淺的想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shù)學基于生活,數(shù)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豬八戒和孫悟空爭吃月餅。在分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shù)產生的必要性,經(jīng)歷分數(shù)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shù)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shù)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能力。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
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xiàn)“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shù)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tài)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jù)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shù)恼{整。
3、提供數(shù)學交流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僅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個數(shù)學活動,還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數(shù)學交流環(huán)境。比如,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表示四分之一時,先讓學生自己折紙,再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紙方法,卻可以得到同一個分數(shù)。這樣就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yǎng)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fā)展。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說一說生活中的幾分之一,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內容偏多。教學幾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顯得有些拖沓?
2、學生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在教學用正方形的紙折四分之一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充分利用課件的素材,讓學生領悟到同一個物體的四分之一由于平均分的方法不同,導致分的四分之一的形狀也不同,但是大小卻相等。
3、在做練習的時候,沒有注重學生的口語訓練。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說,有的同學在同一幅圖畫上發(fā)現(xiàn)了另外的幾分之一,老師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說,這樣就顯得課堂上教師控制得太多。
總之,整節(jié)課學生是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shù)的含義的。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待完善。通過對這堂課的教學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將加倍努力,積極反思、積極評課、反復研究,以期望能有所進步。
第三篇: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shù),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第四篇: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分數(shù),掌握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借助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shù)。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
多媒休、師生各準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各3張,水彩筆1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里的故事嗎?
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桃園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說:“師傅可以吃桃子嗎?”唐僧說:“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碧粕f:“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shù)。”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1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半個桃子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問: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老師把這個月餅怎樣了?(切開了)兩塊月餅的大小怎樣?(同樣大)說明老師怎么分?(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整個月餅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shù)學語言來說,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教師板書)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1份,這個數(shù)讀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shù)。(生讀)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塊)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
現(xiàn)在誰能用一話把剛才分餅的過程說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說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字詞)教師先給予肯定:其實同學們說的那些字詞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圓。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見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兩個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兩份都是它的)所以這里強調“每一份”。這句話中“它”是指誰?(這里的整個餅)老師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比大屏幕上的餅小得多的真餅,問:能不能說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這個真餅的?(不能)可見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請全班同學齊讀。
2、仔細觀察,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圓形。教師提問:這個圓形被平均分成幾份?(3份)涂陰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教師板書)只有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嗎?(另外兩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表示什么意思?(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誰?(這個圓形)
3、動手操作,認識。
剛才我們認識了三分之一,接下來還想認識什么分數(shù)?(教師板書)
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四人小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狀的紙分別折出,并用水彩筆畫出陰影??茨囊唤M的辦法多。
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各種不同折法,請同學到臺上當小老師評講各種折法正確與否,并說出道理。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樣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學習,認識五分之一。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分數(shù)這個大家庭里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shù)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和它們見面嗎?下面請你們打開書X頁,自學例4、例5。
例4、
(1)看書,填空。(多媒體出示。)
(2)學生匯報,訂正。
(3)教師指陰影部分問:它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請學生到臺上當小老師講解:把1分米線段平均分成10份,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這位小老師?
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回答。若學生提不出好的問題,老師可以對臺上的同學提問。
三、歸納認識,學寫分數(shù)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長方形的,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這條線段的。通過這些例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哪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那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2)、像……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指黑板上的分數(shù))你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嗎?請在XX頁上找答案。(請學生說,師板書)
(3)今天學的分數(sh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子都是1。)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分數(shù)是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4)寫分數(shù)時我們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先寫分數(shù)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下面就來寫幾個分數(shù),看誰寫得漂亮。(學生寫完后一起讀這三個分數(shù))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shù)
四、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做一做第X題: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劃√。
2、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身邊找一找分數(shù)。
第五篇: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一、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第五冊第59-61頁,練習十四1、6題。
二、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二)能力目標:
1.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
1. 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2. 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
1. 使學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鐘表、家用小鬧表。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
放映課件(新年到,鞭炮聲聲,小孩子歡天喜地,午夜將要到來,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新年鐘聲敲響前全體倒計時的情景,鏡頭定格在運動的鐘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聲跟著數(shù))10、9、8、7、6、5、……
(新年的鐘聲敲響)
師:跟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們又傾聽了一次新年的鐘聲。那么,誰能說說, 10、9、8、7、6、5、4、3、2、1應該用什么時間單位?
生:秒。
師:(用疑惑的語氣重復)秒?
板書:秒
(數(shù)學課堂教學與生活是相連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計時……又是小孩子最喜歡、向往的情境,利用這些熟悉的情境,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興奮起來,也讓他們在不經(jīng)意中調集自己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 認識秒針和1秒。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有……
生:時、分。
師:我們沒有學過“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
生:鐘面上有秒針。
生:……
師:(放映課件,展示鐘面模型)哪一個針是秒針?
生:最細最長的那一個。
師:秒針是怎樣計時的,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生:(到前面)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
師:哦,原來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就是這樣?
(放映課件:鐘面上秒針一動,同時滴答一響。)
生:(笑)是!
(“秒”這個時間單位學生早有認知,幾乎所有的大掛鐘都有秒針,只是從前讓學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不可能不注意到那個形狀特殊的“高個子”。所以由學生自己引出課題,由自己傳授知識。教師在這里扮演疑惑、驗證的角色,吸引學生“幫助”教師解惑。)
2. 體驗1秒的長短。
師:一秒鐘就是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動作)
師:(跟著做)對,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師:(跟著做動作)你沒錯,真棒!
生:我寫一個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腳就是一秒。
生:……
(在這堂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著力強調“經(jīng)歷”,對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動作等來配音、配動作,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足夠豐富,學生自由發(fā)揮,增加感性認識。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與能力,能在實際動作中體驗“1秒”的長短。)
3. 1秒的價值。
師:短短的1秒鐘,滴答一下就過去了,我們實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很多現(xiàn)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時間里走很多路程,誰知道一些這樣的知識?
生:(沒有人說話,面面相覷)
師:(出示課件)
飛機 每秒約行250米
火車 每秒約行55米
小汽車 每秒約行20米
噴氣式飛機 每秒約行5500米
衛(wèi)星 每秒約行7900米
有的電腦 一秒可以計算約3萬億次
……
生:(驚嘆)
(增加知識積累。這些孩子年齡較小,家庭狀況也并不太好,課外書很少,我預料到不太可能有學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事先準備了大量資料,讓學生通過課件自由選擇獲得和關注的內容,開闊他們的眼界。)
師:怎么樣?時間很珍貴,連1秒鐘都不能小看,對嗎?誰記得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奧運會上,劉翔獲得男子110米欄世界冠軍的成績是多少?
生:12秒91。
師:在微不足道的還不足13秒鐘時間里,劉翔成了聞名世界的飛人,為我們祖國爭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領獎臺上獲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問他,他一定會告訴你:1秒,對他來說無比重要。同學們,還有什么事情也讓你覺得連1秒鐘的時間都非常重要呢?
生:發(fā)射火箭的時候也要倒數(shù)10、9、8……
生:我們開運動會的時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過介紹,學生明確1秒雖然短暫但是用處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構成時間長河,使學生自己意識到要珍惜時間,并借機滲透做比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來記時。教師飽含激情的語氣和劉翔闖過終點的精彩瞬間讓學生也激情澎湃,為他取得的成績而驕傲,也為祖國而驕傲。)
4. 認識幾秒。
師:還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來,所以一起興奮的數(shù)著新年鐘聲敲響前的最后幾秒。剛才新年鐘聲敲響前的倒計時是幾秒完成的呢?(重復播放剛才倒計時的情景圖,學生又不自主地跟著數(shù)數(shù))
(再一次觀看動畫,讓學生剛才散亂的思緒收回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直觀演示“10秒”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而且是由學生自覺自愿地數(shù),讓學生經(jīng)歷10秒是由10個“1秒”組成的過程,學習計算幾秒的方法。)
生:(搶答)10秒。
師: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針從10走到了12,經(jīng)過10個小格就是10秒。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老師再考考你們,我寫一個“秒“字的時候,秒針從1走到2,經(jīng)過了幾個小格,就是幾秒?
生:秒針從1走到2經(jīng)過了5個小格,就是5秒。
師:誰能象老師一樣出題考考同學們?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針從鐘面上的幾走到了幾?
生:我寫一個“針”字,秒針從3走到4經(jīng)過了幾秒?
生:秒針從3走到4經(jīng)過了5秒。
生:我系紅領巾的時候,秒針從5走到8經(jīng)過了幾秒?
生:秒針從5走到8經(jīng)過了15秒。
(在給同學出題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思考幾秒鐘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鍛煉對較短時間的估計能力,以便能夠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的生活中去。對學生提出的明顯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師及時指導,并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讓學生親自體會一下,改善學生的錯誤印象。比如說脈搏的跳動,我就是讓學生真的按照中醫(yī)診脈的方法找到寸關尺的部位,體驗一下脈搏跳動的速度,并且為他們看時間,讓他們了解10秒鐘自己的脈搏大概跳動了多少下。)
師:同學們反應真快,拿出你的鐘表來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學生活動)
(讓所有的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會撥、會認、會出題,充分認識幾秒。學生在這時候爭先恐后,十分高興。手中的學具鐘表可以撥時間,鬧表可以計算時間,學生玩得不亦樂乎。)
5. 教學1分=60秒。
師:有沒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學?
生:沒有。
師:同學們真棒!這樣的題目太簡單了是吧?
生:是。
師:又輪到老師出題了,老師出道難些的題,同學們怕不怕?
生:不怕!
師:我們知道1時=60分,因為分針主轉動一圈的同時時針轉動一個小格,所以時和分之間的進率是60,秒是一個比分小的單位,它和分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學具鐘表轉一轉,或者觀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鬧表,然后把結果跟小組成員匯報討論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學生活動)
(教師板書1分=( )秒)
師:誰把你們的觀察結果向大家報告一下?
生: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個小格。
生:它們之間的進率是60。
生:秒針走一圈是60個小格,是60秒,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鐘,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師:大家觀察到的都是這樣嗎?
生:是。
師:老師也觀察一下。同學們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課件,鐘表的秒針轉動一周,分針移動一個小格)
師:真的是這樣啊,秒針轉動一圈經(jīng)過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分針經(jīng)過一個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
(板書:60)
生:(齊讀)1分=60秒
師:同學們真是善于觀察,連這么難的問題也能研究出來,真棒!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平常我們說的半分鐘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課的難點。但由于有1時=60分的知識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不會感到非常困難。在教學設計中考慮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交流而得出結論,老師給予適當指導。要讓學生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確的結論,這樣結論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組匯報時候注意培養(yǎng)學生活動意識和交流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力和習慣,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當把學習方法的指導放在重要位置上。)
6. 體驗1分的長短。
師:剛才我們同學說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鐘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師:1分鐘呢?
生:60下。
師:好,咱們來做個拍手游戲。男同學拿筆,在練習本上寫數(shù)字,從1開始寫起,看女同學拍完1分鐘后,你們寫到了數(shù)字幾。
(學生活動:男生寫數(shù)字,女生拍手。教師帶領拍手,掌握好節(jié)奏。然后交換。)
師:(統(tǒng)計結果:最快的可以寫到72,最慢的寫到31。)一分鐘的時間,我們寫字的話可以寫這么多,那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想一想,然后,看看誰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別出心裁。
(放映課件,鐘面滴答滴答的行進一分鐘)
(再次放映課件,學生自由活動)
師:誰來說說,你們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寫了35個字。
生:我把上衣脫下來再穿兩回。
生:我系了三次紅領巾。
生:……
(通過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再一次體驗“秒”,難度也隨之加大,鼓勵學生估算出大概的時間,滲透估算意識,并把活動延伸到課外,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拍手、寫字,是在教師控制下的動作體驗活動,活,但絕對不會亂;安靜地想一分鐘也是體驗的過程,比拍手體驗更準確,而且是讓學生親眼盯著鐘面上的秒針轉動了一圈,再一次鞏固1分=60秒的結論;自由活動是學生自由發(fā)揮的過程,需要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經(jīng)過前兩次的體驗,學生基本能夠正確控制自己行動的時間。體驗過程動靜交替,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jīng)歷知識習得的過程,同時,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
7. 小結
師:同學們這一分鐘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那么,我們這一節(jié)課有多少個1分鐘呢?
生:40個。
師:這40個1分鐘里你有什么收獲?
生:……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說明同學們也會充分利用時間,你們真棒!不過,老師還想讓同學們思考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大多數(shù)鐘面上都有秒針,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看秒針認識時間和看秒針知道經(jīng)過幾秒,那么除了有秒針的鐘表之外,還有其他的計時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幾秒的時間嗎?老師這里有一個電子辭典,這個位置有兩個小小的數(shù)字,它們就表示秒,你們還能搜集到其他的計時工具嗎?如果搜集到了,下節(jié)課把它帶到課堂上來,讓大家認識一下。
(計算秒的工具還有秒表,但不常見,家長的手機上一般有這個設置,學生可以通過詢問和自己操作找到,不過帶到課堂上的可能性不大。帶有“秒”計時的電子表也不太常見,所以需要搜集,下節(jié)課展示給了他們充分準備的時間。)
(三)作業(yè)
1. 課后練習十四第1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學生在課上做,集體訂正。
2. 課后練習十四第6題。學生回家自己看鐘表統(tǒng)計時間,然后完成。
(四)總結全課
(重新回到主題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倒計時圖)
師:同學們,時間是由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組成的,每傾聽一次新年的鐘聲,我們就長大了一歲,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傾聽過九次新年的鐘聲,對嗎?時間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會重新回來,在過去的時間里,你們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了嗎?愿我們能夠做時間的主人,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古人說過: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
生:老大徒傷悲!
師:讓我們再一次傾聽新年的鐘聲,傾聽時間遠去的腳步聲……
(放映課件:全體倒計時,新年的鐘聲敲響)
鐘聲回響中下課。
(最后總結重新回到主題圖,情境設置具有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