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中學生德育案例分析》,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中學生德育案例分析》。
第一篇:德育教育案例
我班有個學生叫郭宏輝。他上課不專心聽講,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yè)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一天都有學生向我告狀。于是,我找他談話,期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知錯就改,爭取提高,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教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貌,之后口頭上答應了??伤忠蝗缂韧翢o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由于他的這種表現,我以往和他的媽媽聊過孩子的狀況,可是他媽媽也對孩子無可奈何,甚至已經放棄了孩子。聽到他的媽媽這么說,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可是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在我校體育課上,他參加了跳繩比賽,在最終筋疲力盡的時候,聽到同學們?yōu)樗佑偷穆曇魰r,他沒有放棄,咬著牙努力堅持。當時的一幕讓我看到了這個孩子身上也有可愛之處,他也是一個熱愛團體,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棄這個孩子,我要讓他慢慢的轉變,成為一個人人喜愛的孩子!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我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問他“教師為什么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明白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我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可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當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必須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yè)……”“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之后,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當他有一點提高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教師在關心他。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職責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同學呂燁幀跟他坐,目的是發(fā)揮同桌的力量,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忙他,教育他。他的同桌是我班的班長,行為習慣異常好,自制力也很強,能夠在幫忙他的同時不影響自我的學習。每一天在課間的時候給他出一些題目,在他做完后給他批改講解。有了同桌的幫忙,他的學習進取性有了一些提高,相信長時間的堅持下去,他的成績必須會有所提高的。
在更新教育觀念的今日,作為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有職責讓學生樹立信心進而到達育人的目的。愿:我們攜起手來乘賞識之風,捧起關愛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期望之種,使每一位后進生都能沐浴在師生的關愛之中,共同把后進生轉化成為先進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二篇:德育案例分析
幼兒園德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
徐子萱是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可就是不愛和小朋友分享東西。她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自由活動時總是一個人默默的玩玩具、看書、畫畫等,別的小朋友走過去想和她一起玩時,她總是撅著小嘴不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東西。通過她的家長我了解到,徐子萱現在各方面能力比以前有了一定的進步,唯獨分享的表現沒有改變,在家里自己的東西從來不讓別人碰,更別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東西了,最后徐子萱的家長請求我們幫幫徐子萱改正一下。
二、案例分析與措施:
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徐子萱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她長期的百依百順造成了她強烈的占有欲,最終導致了她不愛和別人分享東西。針對徐子萱的這種情況,我們從以下五方面對徐子萱進行了幫助:
1、為幼兒減輕壓力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需要生動、活潑。為了幫助徐子萱,我們?yōu)橛變籂I造了輕松的活動環(huán)境,使徐子萱心情放松、無壓力。在一次談話活動中,我拿出徐子萱媽媽帶來的照片,上面是徐子萱和妹妹游玩時分給妹妹玩具的景象,我遮住照片上孩子的臉,對全體小朋友說:“這是咱們班一個小朋友分給妹妹玩具的照片,大家猜猜她是誰?”小朋友開始猜,我看了看徐子萱,她也正在努力的猜,當我把照片亮出時,小朋友都愣住了,徐子萱也愣住了,我大聲的說道:“徐子萱把玩具分給妹妹來玩,小朋友說她做的好不好?”“好”,小朋友大聲的說道,我回過頭看著徐子萱,只見徐子萱眼中噙著淚花,“做的好,徐子萱,以后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和你喜歡的東西,好嗎?”徐子萱使勁的點了點頭,我知道,徐子萱的心開始融化了。
2、正面引導、鼓勵幼兒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點滴進步,并給予正面的引導和鼓勵,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同情心等,使他們感受并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從那以后,我時時關注徐子萱的表現。如:在她分給小朋友水果時,我適時的表揚她真有愛心;當她把本子借給小朋友用時,我肯定她是一個幫助別人的好孩子;當她和小朋友修補圖書時,我及時的贊揚她真有同情心等等等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全班小朋友也發(fā)現了徐子萱的優(yōu)點并愿意和她玩,和她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每當這時,徐子萱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可以看得出她非常的開心,臉上總帶著幸福的微笑?,F在,我們時時都能看到她和小朋友分享東西快樂的一幕。
3、創(chuàng)造分享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游戲、學習的機會很多。如在晨間活動中請徐子萱和小朋友一起操作、繪畫、玩娃娃家、搭積木、看圖書等,給徐子萱創(chuàng)造與同伴分享物品的機會,讓她在實踐中學會分享;在午間活動中,盡可能的讓她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詩歌、謎語、故事、笑話等分享給其他幼兒;在教室中開放一個分享角,來擺放她從家里帶來的玩具、圖書、食品等與其他幼兒分享。針對物質分享,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王鵬想玩徐子萱的玩具該怎么辦?孩子們通過討論后了解了可以相互商量,互相交換。如:“王鵬、徐子萱,你們商量著玩好嗎?”“一本書如果兩個人一起看會怎么樣?”在以后類似的活動中,徐子萱與同伴多次實踐,逐漸地掌握了正確而恰當的方法,同時也學會了禮貌用語,和小朋友的關系親密了許多。有了物質分享自然還需要精神分享,我們還要用欣喜的口吻贊揚徐子萱的進步,請徐子萱講述自己的快樂、悲傷與憤怒,使她初步了解及感受分享快樂與悲傷等情感。通過多種方法與機會,徐子萱逐漸的在活動中學會了分享。
4、及時獎勵幼兒
《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在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努力促進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彌補、改正她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每當發(fā)現徐子萱和別的小朋友分享東西,我都會及時的獎勵她,送給她掌聲或是小紅花,慢慢的,徐子萱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整個人也變得活潑起來。
5、體驗分享的積極后果
幼兒的分享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這對鞏固、強化分享行為進而產生更多的分享行為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通過比較成功的分享使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是非常必要的。于是我在活動過程中,用贊許的目光和對徐子萱的撫摩、簡單肯定的手勢等來肯定徐子萱的行為,進而使她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從而徐子萱有了進一步強化分享的動機。
三、案例反思
分享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活動,分享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思維特征,有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分享教育,我要繼續(xù)地探索,讓孩子們都感受分享的快樂、學會分享、樂意分享,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第三篇:德育教育案例
去年秋天,對我來講意義非凡。在這個象征收獲的季節(jié)里我迎來了我的第一批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深深明白中學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它對人格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夠影響到一個人的未來。正是抱著這種心態(tài),絲毫不敢有所松懈,期望不僅僅能在知識方面?zhèn)鞯溃軌蛟谌松羞@個充滿變數的階段為他們解惑。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由我擔任班主任的高一十班,班級有凝聚力,學生樂觀向上,學習主動性強,構成了很正氣的班風。在這段時間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收獲不少,感受頗多。如何加強班級建設,創(chuàng)立充滿活力,有凝聚力的班團體呢?下頭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信任學生,放開手腳
高一十班入學時有55人(包括1名韓國籍學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30人。從高一軍訓開始,經過觀察我發(fā)現,我們男生訓練熱情高漲,訓練質量很高,團體榮譽感很強,這是優(yōu)點,但有些男生表現欲過強,期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其中以X同學最為突出。在訓練時他表現得極為突出,對同宿舍的同學很熱情,主動照顧身體不舒服的同學。為了為最終的文藝表演排練節(jié)目,最強度很大的訓練過后利用午休時間精心排練。但由于紀律問題被其他教師批評過一次。女生普遍訓練踏實,較為細心。我沒有對過分表現的學生予以壓制,而是在心中默默的計劃。開學后根據每個同學的性格特征,以及在軍訓中的表現并適當參考了他們以前的經歷,任命了我辦臨時班委會。并大膽的予以在軍訓中表現活躍的同學重要職務。班委會名單宣布后,雖然嘴上說不想擔任職務,從X的臉上我看到了一絲驚訝和得意的表情,更加堅定了這樣做的決心。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也證明了當初的決定沒有錯,選擇相信學生,給他們機會展示自我,既穩(wěn)定了本人及周圍同學的情緒,也是能使他們在不斷地為班級服務組織活動中找到自信,獲得其他同學的認可。這樣就構成了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
二、用學生的眼光來看問題。
記得美國總統(tǒng)華盛頓在他的演講詞中以往這樣說過:人,生來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也應是平等的,可是,我想這只是在人格上才應當是這樣的。在學識上,教師和學生絕對不應當是平等的,教師永遠應當站得比自我的學生高,此所謂“學高為師”。教師得有一桶水甚或是更多的水,才能夠去裝滿學生所持的不一樣的杯。我們提倡教師要與學生平等指的是:教師要學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問題。這樣你才能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切合實際地將學生原本所持有的不一樣尺寸,不一樣形狀的杯子裝滿,讓他們有滿足感與幸福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的主角出現學生的面前,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fā),與學生共同討論、探究,在適當的地方給予點撥,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刻,我每一天在處理班級事務之前與之后都不忘提醒自我:我所做的一切尊重了學生的權利了嗎?
三,尊重、肯定、贊揚學生
尊重學生,以肯定、贊揚來代替指責、批評。學生不是物品,我們應當把學生當作具有自我的思想、感情、性格等個人品質的人來對待,即使對待后進的學生依然要傾注滿腔的熱情,不帶偏見,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多跟自我的學生說“你行”,“你能行”。也許,在某一天,你會發(fā)現,他真的做得很好,你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即使你非得要批評一個學生,也應當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然后再之后跟他說:如果你能……的話,那就會……這樣做了之后,你常常會看到被批評的學生心悅誠服的表情,既讓你的學生虛心理解了你的觀點,又避免了師生間因批評而起的矛盾與沖突,并且,這樣做的實際效果要比直接批評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直接批評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學生是聽你的話,照你所說的去做了,但其實心里并不必須信服于你。尊重學生就要把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當作有意義的事情來關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心學生的提高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的興趣和專長,同時嚴格要求他們,嚴格要求也是尊重他們。
四,關心、體貼、愛護學生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我在教學工作中,深深地體會到:情是心靈的鑰匙,愛是教育的基礎,深厚融洽的師生之情帶來的是簡便愉快的氣氛及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效果,所以,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像關心自我的親人一樣去關心愛護班內的每一位學生。學生是很敏感的,他們會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并感覺到教師的愛。如:某位學生昨日生病了,打個電話問候一聲就不失為一種師生關系的良好開端,今日來了之后,你的一聲“好點了嗎?”會令他感覺到教師是真心關心他;天氣冷了,問一句“別忘了加件衣服”會令人倍感親切;所有這些都處處體現了對學生的愛,而一旦你付出了真心的愛,那是必須會有回報的,那就是:親其師,從而信其道,無行中構成一種進取的熱情與動力,學生會以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優(yōu)良的學習成績來報答你對他的愛。
多蘿茜?洛?諾爾特說,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生活在理解之中,他就學會了愛;如果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在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做到以學生為本,用愛去真心體會學生們的世界,相信他們必須能夠歡樂地揚起他們自我期望的風帆,開始他們歡樂的人生之旅。
第四篇:德育教育案例
他把傷害別人當作趣味的事
案例:
2010年4月12日,我正在批改作業(yè),突然發(fā)現有人站在我講桌前,我連忙抬頭,只見劉凡淚眼汪汪的,我問她怎樣了,她哽咽著說:“李石玉把我的語文書用筆畫了畫?!蔽野褎⒎舶参亢煤蠼衼砹死钍瘢液車烂C的問他是怎樣回事,他也很認真地說:“好玩?!本瓦@簡單的兩個字的回答激起了我的憤怒,我生氣的說:“好玩?你怎樣不在自我書上畫?”他輕聲說:“那就沒意思了。”從他的話中我感覺到他把破壞別人當成了趣味的事,真讓人心痛!
李石玉的這種行為引起了我極大的重視,我明白當這種破壞性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如:破壞性人格,表現特點即:敏感、多疑、沖動、具破壞性。當然,就李石玉的現狀及年齡階段,還根本談不上"破壞性人格",只能說有破壞性傾向,也正所以,及時的干預是能夠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而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為了找到此次行為動機我再次找來劉凡了解情景,經過交談明白,在這件事之前,李石玉想跟劉凡說話,但劉凡在寫作業(yè)沒有理睬他,于是就發(fā)生了上頭這件事。李石玉是個很頑皮的孩子,平時經常違反紀律,所以他不會顧忌自我會不會違反紀律,但他又及其愛說話,當別人不理時就想到了用上頭的方法,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引起別人對自我的注意。
于是,我找李石玉談話并和他分析此次事情給同學帶來的傷害及自我在同學心中的印象。然后找劉凡談話,勸解她能包容同學的錯誤,給朋友改正的機會。共同分析再遇到李石玉想課上說話的事,不要用不理采的方式解決,能夠安撫好動好說的李石玉(此刻同學們都在寫作業(yè)咱們說話會影響別人,下課我們再痛痛快快的玩。)
結果:改善了破壞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到目前還沒有再次發(fā)生破壞性事件。
第五篇:德育教育案例
慢下來,等待花開——德育案例分析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很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這是作家木心的一首詩,任何人和事的發(fā)展都需要時間和過程,慢慢走過,慢慢完滿自我的人生。
在當今社會,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一所農村小學任教語文),我深深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需要空氣,水和土壤。在時間的洗禮下,慢慢綻放,守望關愛。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時代提高,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得不到父母以及家人的關愛,往往情緒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冷漠。與此同時,社會中出現的諸多現象,也讓教師手足無措,對于特級教師黃侃女兒自殺事件,引起了輿論以及教育界的極大關注;還有八歲男童因未寫完作業(yè)受到家長斥責,而輕生自殺。
諸多的現象引起我的反思,作為教師,到底怎樣教育自我的孩子和學生,怎樣解決他們內心的問題,引領他們做個幸福的人。案例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景
呂洪濤,13歲,四年級的學生,是我班一名尤為突出的“學困生”、“問題生”。
二、學生的問題行為
學生很調皮,上課不專心聽講,常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拖拉,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且作業(yè)質量差,錯誤較多;成績差,各門功課測試都不及格。行為習慣不好,愛撒謊,下課惹事生非,經常和其他學生發(fā)生矛盾。
三、原因分析
經過家訪,我了解到呂洪濤的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他父親已娶新妻,單獨過日子,沒有時間照顧他。他的親生媽媽離得較遠,沒有撫養(yǎng)權,整日工作忙碌,僅有假期接孩子住幾天。由于缺失家庭的關愛,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的習慣。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來看他,對孩子的關愛也少得可憐,孩子一旦犯錯非打即罵。由于父親的文化水平較低,加上爺爺奶奶年齡較大,農民出身,文化不高,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造成孩子對學習喪失興趣和信心。教師布置的任務不能完成。在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對他的心里造成了傷害,四年級的學生什么道理都明白,叛逆期來的有點早,但我相信,好的德育需要關愛,需要時間療傷,需要走進他的內心,他的精神世界。
四、輔導策略
1、鼓勵教育,喚醒內心
基于對他的一點了解,我讓他做我的助理,每一天下課就去我的辦公室,協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接觸中我發(fā)現呂洪濤也是有提高要求的,也期望別人認為自我是一名好學生,他的淘氣只是想引起教師的注意。所以我在課余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他閑談,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他,發(fā)現他有所提高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他,還經常對同學說:“看,呂洪濤今日的作業(yè)書寫很認真,有提高!”“呂洪濤同學的數學作業(yè)寫得不錯,六道題全部算對,真為你高興?!睂τ谔岣叽蟮耐瑢W我會頒發(fā)表揚卡,寫上祝?;蛘呤枪膭畹脑捳Z,每周一次的評比記錄表上,都能看到他提高的表現。
對于作業(yè)的布置,我盡量少留,并且讓他們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完成,語文作業(yè)也開啟了新的模式,寫詩般的節(jié)奏,每一天打卡練字,做好記錄,他的字在一天天中寫得工整,并得到評語“優(yōu)”,有時還會附上我贈送的名人名言,鼓勵他,提升他的幸福感。
2.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沒有多少人能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呂洪濤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與方式。所以,我經常與家長聯系,詳細地分析了他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讓其父親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職責感,使這個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還聯系到他的母親,說服她多用一些時間回來看看兒子,多關心他,盡到一個母親的職責,不要讓家庭關系而毀了孩子。經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最終使他們理解了我的提議。由于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喜歡學習,成績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從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3.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家庭里少了和睦溫暖,多了訓斥和打罵,或是失去了母愛,多了孤獨,令他的心靈常覺得自我不如別人,甚至敏感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不愿與別人交往,以故意搗亂來排解心中壓力以尋求一種心理平衡。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玩,課間僅有他自我,應對他的這種狀況,我的教育以保護孩子的脆弱易傷的自尊心為出發(fā)點。我在“團結友愛”為主題的班會上,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所有同學都要一齊玩耍,不孤立任何人,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一份子,大家走到一齊并且要一向生活六年,真是天大的緣分,期望不要辜負這片深情厚誼,同學們且行且珍惜。每個人身上都有弱點、缺點,也有優(yōu)點,期望同學們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取他人之長彌補自我的不足,有些同學雖然學習上不如你,可是人品很好,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他們都做得很好,比如熱愛班級,值日很認真負責,愛護班級公物,還有自我的特長,繪畫等。我會在各種適宜的場合鼓勵表揚,多建立他在同學心目中的好形象,慢慢改變他的不良習慣,呈現他閃亮的一面。
4.召開主題班會,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我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為了使他學會自強,我組織了一次次主題班會,如,《應對困難和挫折,我……》、《我要堅強》、《我們有個大家庭》……。在主題會中,孩子們熱情洋溢地發(fā)表了自我的看法,有的說,應對困難和挫折,我要像張海迪姐姐那樣發(fā)奮學習、努力進取,做一個有用于社會的人;有的說,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要勇于應對現實,不屈不撓地戰(zhàn)勝它們,做一個勇敢的人;有的說,我們的班級就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是兄弟姐妹……。經過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引導他煥發(fā)起對完美生活的向往,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他也體會到同學們的關愛,從原先的不喜歡他,變得慢慢理解新的高梓航,也贏得他在班級團體的位置,內心觸動,下定決心必須好好學習,不給教師和同學添亂。
最長情的教育是陪伴,最走心的教育是挖掘學生的內驅力,進行自我教育。新東方教育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說,一個人的命運,有一部分是固定的,另一部分是靠后天的勤奮和努力改變的,而在這方面,教師的鼓勵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不要吝嗇你的夸贊,要慢下來,靜下來,與學生一齊成長,或許一個教師得到的回報可能在三十年以后才會出現,但最重要的回報是看到自我的學生成才,為社會做出貢獻。讓我們一齊思考,一齊改變教育理念,一齊引領孩子們做個幸福的人,至少讓他們在學習上做到樂且不憂,做個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