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1500字讀后感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1500字讀后感大全》。
第一篇:讀后感1500字
《邊城》這部書我很早就看過,但從這兩天的重讀效果看,當初似乎沒看懂多少。
湘西的小鎮(zhèn)邊城,美麗、純凈、樸實的代表和最佳寫照,自然和人互相握手的友好產(chǎn)物,在一片如詩如畫的美麗山水中間世世代代生長著的村民,似乎從精神到靈魂都融入了山的清新與水的淡雅,人們的生活沒有收到外界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影響,人性也似乎沒有受外界物質(zhì)精神的束縛。在小說里,作者塑造了一群閃耀著人性美的理想人物,既不同于魯迅筆下孤寂的斗士,也不是老舍文中無奈的貧民。莊嚴、美麗、虔誠、友善、誠信,以至于對于外界的物質(zhì)文化的輕視和不屑,一切都充滿了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卻又善良的如此清雅自然。吶喊的狂人到了這里也會悠閑的漫步于邊城的小巷;福海和祥子也會放下手中洋車的手柄,做在街邊一邊看著人來人往,一邊抽袋煙。
但細看之下,這個“世外桃源”似乎又不是完全的超凡脫俗。全書中也表現(xiàn)了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這可能是沈先生對現(xiàn)實的無奈,以及對人性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無論大佬、二佬、爺爺,甚至沈從文本人,所有人都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局限性。碾坊的出場,就是作為物資財富的代表出現(xiàn)在原本恬靜的邊城生活中,所有人都開始猶豫,開始迷茫;或者逃避,或者無奈。在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產(chǎn)生了矛盾沖突后,所有人都沒有解決的方法。結(jié)果,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fā)展時,當每一位讀者都開始從心底里期待那份美好的到來時,卻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似乎是可以避免的偶然,但又像是命運必然的安排。最終,小說中一切的美好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只留下孤零零的翠翠獨自在河邊孤零零的等待。一部極力張揚人性美的小說卻以悲劇而告終,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許多時代的人們都在追求人性化的社會,但從來沒有一個成功的,也根本不會成功。社會需要發(fā)展與進步,如果沒有物質(zhì)基礎(chǔ)和經(jīng)濟基礎(chǔ),社會根本無法發(fā)展,人性雖然沒有了欲望但也沒有希望,理想最終只能剩下空想。所以,在沈從文先生所描寫和追求的人性美社會中,有其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和不足,這是沈從文先生看得見,卻無法改變的問題,也是《邊城》中的迷茫。
二佬儺送的出走是全書留下的一個懸念,作者只是,或者只能用時間和翠翠的等待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按照當時的社會,二佬的出走有什么結(jié)局?以魯迅小說的思想,二佬的出走無疑是三種情況:死了;墮落;飽經(jīng)風霜后無奈的回去。所以,作者追求美好社會,就好比祖父希望翠翠有好歸宿,極度愛護,極度重視,但因為愛之深而總是莫名又無奈的產(chǎn)生偏差,似乎無論如何努力,最終無法達到目的,只能剩下遺憾。沈從文先生不是政治家、軍事家,不是孫中山,不是毛澤東,他可以見到問題,但無法解決。
“邊城”式的鄉(xiāng)土氣息,那種傳統(tǒng)意義的人性美,在與社會的物質(zhì)文明沖突后,在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到底往何處去?我十分向往和感慨那種原生態(tài)的人性美,那種高尚純潔精神文明,正是這個社會從形成到現(xiàn)在一直缺失的精神美。但同時又必須承認,社會在發(fā)展,物質(zhì)在進步,一個非物質(zhì)化、非社會化的意識形態(tài)難以發(fā)展下去。像祖父那樣死去,像翠翠那樣等待,像二佬那樣出走,似乎只有這三條路去選?;蛟S會得到拯救,或許只會留下一些痕跡??傊绻麩o法改變這種情況,翠翠就只能在紙上等待,二佬也絕對不會回來。
結(jié)尾處翠翠孤獨、無奈的等待二佬回來,也可以視為作者的寫照:無奈的等待著一個美好社會的真正到來。
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是人類不僅在物質(zhì)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盡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第二篇:讀后感1500字
泰州這個水鄉(xiāng)小城,科技發(fā)展與歷史文化相交融的地方。魚米之鄉(xiāng),自然多美食,那些都是我記憶中的味道。
懷著澎湃的心情,讀完了《人間滋味》這本書,我品味到了汪曾祺老家高郵特有的水鄉(xiāng)美食文化,也想寫一寫我的家鄉(xiāng)泰州特有的美食味道。
我今天要寫的是豆腐。中國老百姓有個讓人驚嘆的絕活不是別的,就是制作豆腐。汪曾祺在《人間滋味》這本書里有一篇文章《豆腐》中寫到了許許多多帶有各地特色文化的豆腐?!岸垢c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點得比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我曾去豆腐攤上“抓過”豆腐,有五毛一塊,一元一塊的,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為豆腐片,再壓緊而更薄的是百頁,豆?jié){鍋的表面凝結(jié)的一層薄皮,撩起晾干是為‘豆腐皮’,又叫‘漿皮’,各式各樣的豆腐,無其不有。
比起《人間滋味》當中眾多的豆腐吃法,我最愛家鄉(xiāng)吃法的拌豆腐,這是豆腐中最簡便的吃法,也是我們蘇中水鄉(xiāng)一帶的特色涼拌菜。這豆腐可以買回來就拌,也可以按照書中的介紹或入開水中略燙,去豆腥氣。同樣,用香椿頭來拌豆腐是最香了,每年初春時節(jié),街上就會有農(nóng)人提著滿籃的香椿頭來賣,那都是剛從香椿樹上摘下的芽葉未舒,顏色紫赤,買回家清洗干凈用開水燙,切碎去除多余水分后與豆腐拌之,撒上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講究者可以下幾滴香油,只見那香椿頭轉(zhuǎn)為碧綠。
“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汪曾祺也如此評價道。這香椿頭只賣得數(shù)日,過此后便不再鮮嫩。我還愛食松花蛋(泰州人叫‘變蛋’)拌豆腐,這同樣是拌豆腐的精品,易做又好吃,永遠是我記憶中的味道。
經(jīng)過處理的豆腐則更有一番韻味,《人間滋味》上提到四川極富盛名的麻婆豆腐、胖頭魚燒豆腐、長沙大宮殿毛主席常吃的黑豆腐、安徽西遞宏村的毛豆腐。
我記憶中還是家鄉(xiāng)的臭豆腐(泰州人叫‘臭干’)最好吃,‘臭干’有油炸的、有鐵板煎的、有油炸后回鍋燒的(泰州人叫‘回爐干’)。塊塊三角形狀的生干子下油鍋一炸,可嫩可老用竹簽串起來,澆上紅彤彤的水辣椒,又香又臭真好吃的是油炸干;鐵板煎的干子也毫不遜色,小方塊生干子一塊一塊布滿在鐵板之上,熱鍋溫油兩面煎,只待干子稍結(jié)薄殼表面發(fā)皺,撒上椒鹽和紅辣椒粉即可鏟出,像極了虎皮用竹簽串成一串一串的;而回爐干則是將油炸好的熟干子連同海帶絲、黃豆芽等配菜用清水或雜骨湯下鍋煮軟后盛入碗中,用剪刀剪成小塊加入配菜,最后澆上特制的紅色辣椒水。我雖在外地上學,可每到周末回家總要吃上幾口滿足味蕾,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味道。
還有那極富泰州味道的燙干絲和煮干絲,也是泰州早茶里的一道名吃,還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呢。燙干絲和煮干絲也是用豆腐做的,只是其操作過程比較復雜。前一天下午就得將大而厚的硬干子,用刀剽成一層層薄片再切成長細絲,用加些食用堿的開水反復浸泡過夜;第二天早晨用溫開水清過二至三遍后抓成一盤盤,再配上炒熟去皮的花生米、姜絲、肴肉絲、青紅椒丁、香菜末以及各種調(diào)料拌之。煮干絲,即用當天早晨清過水的干絲,配以肴肉片、大蝦、竹筍片等,用母雞高湯大煮,起鍋前放些青菜心,再撒少許胡椒粉后盛入碗中,其味道極鮮。這些都是我記憶中永恒的味道。
汪曾祺還在這本文集中寫道:“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的?!笔前?,家鄉(xiāng)的美食,記憶中的味道,寫著寫著真就引起了濃濃的鄉(xiāng)愁,每周回家一次才能嘗上幾口。汪老又何嘗不是呢?《人間滋味》看似寫的是家鄉(xiāng)美食,其實只是汪老對故鄉(xiāng)味道的小小回憶,卻早已觸動心弦。
四海八方的豆腐又怎比得上家鄉(xiāng)的一寸豆腐,因為,那是我記憶中的味道??!
第三篇:讀后感1500字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边@是網(wǎng)上這兩天一直熱議的中科院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的開頭,很多人看了熱淚盈眶。內(nèi)容樸素無華,卻非常勵志,很多人看了后想到了自己農(nóng)村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當初求學的泥濘之路。但是他終于成功了,成了今天中科院博士,我們?yōu)樗麘c幸的同時,也在感受他活著的不易。“艱苦困苦,玉汝于成?!辈?0多歲的人,卻吃盡了人間的苦。我們與他相比,比他少吃了很多苦,少受了許多白眼。但這些都不算什么,最為關(guān)鍵是少了像他那樣有一個“簡單的信念,把書下去,然后走出去”。對于他來說,讀書就是破釜沉舟的命運之博,而我們也許還眷戀著父母的懷抱與家的溫暖港灣。而他“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yè)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吹近S國平博士成長過程,其實第一個跳入我腦海想到的是余華作品《活著》?!叭饲槔渑?,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敝袊嘶钪y了,黃國平就像是精進版的福貴,因為他不是紈绔子弟出身,只有一貧如洗的家庭。但卻有一個游手好閑、不求長進的父親,整天花天酒地,連老婆也看不去,跑了。黃國平博士跟福貴遭遇差不多,親人們先后紛紛離開自己:早年母親離家出走,父親車禍死了,相依為命的婆婆也病故。而對自己照顧有加的計算機啟蒙老師與師母也相繼離開了他,甚至連家中一直陪伴的老狗小花也死了。看到這些,浮現(xiàn)在我眼前的就是一個孤苦伶仃孩子無助的眼神。他說:“高中之前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夜里抓黃鱔、周末釣魚、養(yǎng)小豬崽和出租水牛?!鄙钪欣渑灾?,卻還有不堪的父親,真是雪上加霜:“(為了學費)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電瓶進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學費沒交,黃鱔卻被父親偷賣了,然后買了肉和酒,都是難以避免的事?!泵孀邮侵袊说募沽海亲x書人的精神人支柱。黃國平博士說:“人后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币驗闆]有學費,他經(jīng)常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約談。我想這才是讓人最難堪的時候。而這些正如他所說:“身處命運的漩渦,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東西,每次轉(zhuǎn)折都顯得那么的身不由己?!蔽ㄒ荒苤嗡氖牵骸翱荚嚭蟪D軓闹飨_領(lǐng)獎金,順便能貼一墻獎狀滿足最后的虛榮心,否則可能早已放棄?!秉S國平博士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生離死別,就像是福貴一樣卻更加堅定地要活著,珍惜活著的每一分一秒。他說:“每次回去看他們,這一座座墳塋都提示著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本拖裼嗳A說的,有時感到“活著只為活著本身而活”。余華《活著》之所以如此暢銷,正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因為故事中沒有好人壞人的區(qū)分,我們從無論是福貴還是黃國平博士身上看到的,只有從苦難中凝練出樸實的善良。中國人很苦,它就會有無窮的共鳴;在苦難中又很善良,但只要活著它又會有無窮無盡的希望。中國只要有人活得苦,余華《活著》就有市場,因為苦是我們這幾代人共情的底色。但無論有多苦,也要讓自己有重新發(fā)現(xiàn)世界的機會,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不辜負到塵世走這一遭。苦難磨礪了我們,讓我們從中學會了堅強;但是我們從不會感恩苦難,我們要感恩的是在苦難中給予我們無私幫助的人和拼搏的自己。我們在祝福黃國平博士的同時,也在想一個問題:生活中,會不會有像他這樣因貧失學的優(yōu)秀學生呢?余華曾經(jīng)跟朋友開玩笑說,他因為《活著》而活著,也一直活著讀者心里。因為他的這一本書,從出版一直暢銷20多年,至今已經(jīng)銷售超過千萬冊。在2019年第13屆中國作家榜揭曉時,版稅高達1550萬,位列第二位??戳松钪械狞S國平博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讀讀余華《活著》,這是為了忘卻的紀念,也是憶苦思甜,珍惜眼前的幸福。每個人活著都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