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成長的橋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成長的橋讀后感》。
第一篇:《橋》讀后感
《橋》,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讀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小村莊發(fā)洪水了,大家都跑向一個窄窄的木橋,木橋旁站著一位老漢,他組織大家過橋。老漢組織大家過橋的時候,他抓出了一個插隊的黨員,讓他上最后面。最后插隊的黨員和老漢都犧牲了。當發(fā)生洪水時,老漢第一個到了那座橋,而他沒有選擇自己過橋,而是先組織大家過讓自己最后一個過橋。在組織過橋時,老漢讓群眾先過,黨員排在后面。在自己、黨員和群眾之間,他兩次選擇了群眾,從中可見在他心中群眾的地位是最高的。我覺得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真是我們常人所想不到所做不到的。可能正是因為他有著舍己為人的精神才會受人擁戴吧。
當他看見有黨員插隊的時候,十分憤怒,兇得像一只豹子,一把就當黨員抓到了后面,當我看到這里時,我覺得那個小黨員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讓他排在最后一個也是理所當然的??墒?,當我向下文看時,我愣住了,這個黨員竟然是老漢的兒子,我的想法立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又覺得老漢不應該把兒子抓到最后一個,因為越在后橋越有可能會斷,他的兒子就不安全了??墒俏矣衷讵q豫,如果他放過兒子,那別人會怎么看這個老漢。真是左右為難,我相信,無論誰面臨這樣的情況都會猶豫的,而老漢沒有半點的猶豫。老漢的不徇私情,真是不得不令我們敬佩。當村民們都過了橋后橋要斷了,他讓孩子先走,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的性命??墒?,就算老漢再怎樣努力,都沒有躲過失去孩子的噩耗。猛然間,一個浪頭也淹沒了老漢。在橋快要斷的時候,老漢終于露出了關心孩子的一面,這和上文老漢對孩子的嚴厲截然不同。
這說明,在老漢心中他的兒子是他最重要的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不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和爸爸媽媽吵架,雖然他們有時會說我們,但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還是愛我們的,不然他們就不會管我們了。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老漢的先人后己、舍己為人、不徇私情。當然,這些品質(zhì)不一定都是體現(xiàn)在災難中,在我們平常的小事里也是隨處可見的。比如說,我們班的班長,一次,他的好朋友在自習課上講話,班長就把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記到了“黑名單”里。我心想:他真是一個合格的班長。如果我是班長絕對不會記好朋友的名字,怕她不理我,所以我要向他學習。先人后己,舍己為人這種精神,在我們班就更常見了,比如說:一些同學用自己做題的時間來給大家發(fā)本,讓發(fā)到本的同學先做題,自己最后一個做題;一些同學,用自己的吃飯時間給大家打飯,讓大家先吃自己后吃;還有一些同學,給到大家打水喝,等大家都喝到水了之后自己再喝……在文中我們一定都覺得老漢的先人后己,舍己為人是非常偉大的并且我們都很敬佩他。而在我們?nèi)粘I钪幸灿性S多一直默默無聞地為我們服務的人,你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了么?你去敬佩他們了么?你向他們學習了么?所以說,我們除了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還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
我真敬佩老漢舍己為人,先人后己的精神,不過這些都比不上老漢對孩子的愛??赡苷且驗樵诖蠹一艁y之中有著這樣一座堅定的“山”大家才會脫離山洪的危險吧。
第二篇:《橋》讀后感
一個黨員,戰(zhàn)爭年代可能是在表面上只是對付侵略者,但《橋》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黨員另外的責任。
《橋》講的是在一個小村莊中發(fā)了一場大洪水。村民們跑到一個小橋旁,看見了一個老漢。老漢身后是一座窄窄的橋。老漢說:“窄橋,不要擠,黨員排在最后?!钡幸粋€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老漢卻冷冷的回答:“可以退黨,到我這報名!”隨后就有人再喊一聲,人們很快就走光了,只剩下一個小伙子和老漢。小伙子推了一把老漢,老漢反過來把小伙子推上木橋。木橋塌了,小伙子掉了下去,老漢也被洪水吞沒了。幾天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攙扶著,來祭奠他的兒子和丈夫。然后老漢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這個故事也讓我明白,一個黨員不僅要和侵略者進行抗衡,還要在與死亡的危險中不害怕,沉著冷靜,還要指導別人逃脫,自己最后一個走。這才是真正的黨員。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老漢把小伙子從第一個拉出來站在最后的那個情景,老漢沒有因為親情而讓自己的兒子先跑。是為群眾著想,舍己為人,大公無私,但最后人群走光了,還是把親情放在第一位,讓小伙子先跑。本文用到了意外法,讓我知道了為什么最后小伙子還是讓老漢先跑。
這篇課文讓我記憶深刻,好像印在我的腦子里似的。
簡評:立意很好,但小作者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第三篇:《橋》讀后感
看了魯迅的《故鄉(xiāng)》這篇小說,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閏土了。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無非就是他那少年與中年兩個年齡階段的巨大差異和變化了。
首先,魯迅先生在回憶少年閏土的時候,描繪了一個鄉(xiāng)村孩子活潑可愛能干的形象,閏土知道鄉(xiāng)下很多趣事,也使魯迅先生對鄉(xiāng)下產(chǎn)生了向往。在少年時代,魯迅和閏土的意識中根本沒有少爺和仆人之分,都是哥弟稱呼。
而魯迅在這次回鄉(xiāng)途中所見到的二十年后的中年閏土,卻沒有一點兒時的活潑了,甚至從他身上看不到一絲少年閏土的影子。在魯迅先生對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中年的閏土十分貧窮,貧窮使他不像一個中年人,而更象一位老年人,生活的重擔壓得他抬不起頭來。
魯迅先生是這樣描寫中年閏土的:“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從這幾句話中,我看出他長大之后為自己的貧窮而非常自悲,他從心里自然地感受到自己與魯迅的距離,完全沒有了兒時與魯迅先生的兄弟情誼,成年閏土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
從閏土身上,我看出舊社會的黑暗和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我為我生活在一個新中國、一個新社會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