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關于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關于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第一篇: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鄉(xiāng)全鄉(xiāng)有在校學生1833人,其中留守兒童達716人,占學生總數(shù)的近40%,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有42人;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達86人.
二、問題分析
(一)學習狀況不容樂觀
留守兒童和監(jiān)護人對待讀書和教育的認識上也不容樂觀。由于監(jiān)護人素質不夠高引起許多監(jiān)護人對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從對留守兒童的調查問卷結果中不難看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容樂觀,這背后主要是心理問題干擾及學習自控力較差造成的,農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學居多,很難輔導子女功課,80%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自律性較差,以及79%的留守兒童無人督促學習。
(二)對親情需求較強
根據(jù)我們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大都不容樂觀,也許由于經濟原因,留守兒童父母回家次數(shù)也普遍較少,其中僅在春節(jié)回來的占33.2%。還有11.1%每隔三年回來一次,這部分樣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員,在對留守兒童采訪中甚至還發(fā)現(xiàn)極少數(shù)七八年未回來的例子。從留守兒童對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希望“與親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個出去,一個在家”占36.9%。這表明孩子當前嚴重的“親情饑渴”,盡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卻表示與在外打工的父母相處時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難,據(jù)調查,留守子女渲泄煩惱的途徑,“憋在心里不說,寫日記”的占51.2%,“和同學或朋友說”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與人交流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過半的孩子積壓憂郁,必然產生自卑心理,還有一部分主要從同齡人中獲取安慰,這樣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現(xiàn)“拉幫結伙”的現(xiàn)象。
(三)監(jiān)護狀況堪憂
監(jiān)護既是權利,又是義務。這里結合我鄉(xiāng)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重點討論以下兩項內容:基本監(jiān)護(照顧被監(jiān)護人的生活)以及深層監(jiān)護(對被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
1、監(jiān)護人情況分析:據(jù)調查、留守家庭中60%,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5.4%由親戚代管,盡管80%的隔代親人很高興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體力、知識等原因,57.1%的隔代監(jiān)護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親戚表示“不樂意但沒辦法”或“無所謂只要父母給錢”,可見他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相當冷漠,大多礙于情面而照顧,我們所接觸的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都是這種情況。
2、溝通是實現(xiàn)家庭教育的前提。而80.2%的監(jiān)護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與孩子談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同時54.3%的孩子還透露監(jiān)護人有過罰跪、罰站等家庭暴力行為,可見雙方在溝通態(tài)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問題。在教育態(tài)度方面,58.8%的隔代親人及親戚表示“只照顧生活,別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這說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親戚,對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飽穿暖的淺層關懷,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三、留守兒童形成原因分析
1、從社會整體發(fā)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guī)模流動與城鄉(xiāng)壁壘存在矛盾,20xx年我國農村流動人口已達到1.139億,比20xx年增加38.8%,即增長了1000萬農村流動人口,流動人口的數(shù)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于城鄉(xiāng)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這種戶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中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開學考試問題。
2、從家庭認識來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農業(yè)部20xx年數(shù)據(jù)顯示,勞動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響子女上學”僅占6.7%。這其中即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導致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即: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兒――流動的變動中長大。
3、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于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忙于空白狀態(tài),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4、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fā)展不相適應,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乏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發(fā)展變化這一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第二篇: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標: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農業(y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傳統(tǒng)農業(yè)中解脫出來,紛紛到沿海城市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打工掙錢,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熱潮。由此帶來了大量農村青少年脫離父母的監(jiān)管,成為“留守孩”,引發(fā)了農村“留守孩”問題。為促使這一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我們專門就農村“留守孩”問題開展了專項調查。
二、調查的目:
以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及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區(qū)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
2、調查地點:紅河鎮(zhèn)紅河村
3、調查方式:通過查閱文獻,進一步系統(tǒng)地掌握理論知識;通過實地調查研究了解有關情況,掌握事實材料;問卷調查;
4、調查對象:紅河村全體留守兒童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農村留守孩在監(jiān)護、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農村“留守孩”年齡均不滿18周歲,正處于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僅需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需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需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撫育撫養(yǎng)之中。而實際上,由于遠離父母、遠離親情,給農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被委托監(jiān)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難勝任監(jiān)護職責。據(jù)調查,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權絕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還有2的留守兒童沒有監(jiān)護人。這些兒童的委托監(jiān)護人普遍年紀大、文化低,絕大多數(shù)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監(jiān)護人有的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無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無辦法監(jiān)護孩子。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學習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強;有的厭學逃學,明顯地不如父母監(jiān)護下成長的兒童。
2、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健康堪憂。據(jù)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半年聯(lián)系一次,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單純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有書讀就萬事大吉了,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系出現(xiàn)了障礙。父母無法了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往往以物質彌補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親情關愛,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留守兒童為了宣泄煩惱,走上極端。
3、家庭和學校溝通不夠,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品德和學習發(fā)展。留守孩理應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愛。但由于――些學校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孩這個特殊群體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同時被委托監(jiān)護人又缺乏與學校溝通的意識和能力,不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在農村留守孩中,有的行為紀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現(xiàn)象,有近4.8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4、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能有效對接,留守兒童安全受到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小,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對象。據(jù)縣公安部門的調查,在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員中,留守兒童占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重視。
五、調查結論及建議:
新時期,農村留守孩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一大社會“痼疾”,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關愛農村留守孩子,關系到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保障農村穩(wěn)定,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高度,明確責任,強化舉措,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長。
(一)、健全機制,充分發(fā)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孩子中的積極作用
關愛農村留守孩子,學校要起積極作用,努力幫助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后顧之憂,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和聯(lián)系卡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學生的底數(shù),建立每個留守學生的檔案和聯(lián)系卡片。其基本內容包括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留守孩子臨時監(jiān)護人的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建立相互協(xié)作機制,在建檔過程中,低一年級要向高一年級負責,小學要向初中負責,并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絡,時刻關注著留守孩子的成長。
2、實施關愛留守孩子責任幫扶制度。簽訂承包責任書,建立教師關愛學生校務日記,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
代理家長”。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師要與留守孩子經常交流,有條件的地方,教師可與學生同吃同住,隨時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況;非寄宿的孩子,學校教師要定期家訪,與臨時監(jiān)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jiān)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實行留守孩子“談心日”制度。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guī)守紀,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班主任、老師平日要多關心留守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讓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成為可信賴的朋友。
4、加強對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學校要設立“心理咨詢室”或“傾訴信箱”,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打開“心結”。加強挫折教育和磨礪教育,培養(yǎng)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定期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實學生生活,讓留守學生在歡樂、和睦、關愛、幸福、向上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
5、盡快建立關愛留守孩子的應急機制。各中小學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學?!议L(監(jiān)護人)→政府”之間完備的聯(lián)系方式和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機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間遇到突發(fā)事件,要30分鐘內告知委托監(jiān)護人,1小時內告知在外務工家長,2小時內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任何情況下,以保證學生的安全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諉。要層層簽訂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明確包保責任制,對重點留守孩子實行師生“一帶一”包教幫扶,使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二)、加強協(xié)作與溝通,形成關愛留守孩子的合力
對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須構建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覆蓋到留守孩子學習、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加強與留守孩子父母或監(jiān)護人交流與溝通。學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長公布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lián)系電話、詳細通訊地址;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親情專用電話,條件較差的也要借助其它形式的親情聯(lián)絡方式讓孩子跟家長保持聯(lián)系,家長也可以隨時通過電話,讓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要通過書信與家長定期聯(lián)系,通過下發(fā)《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匯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狀況,并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了解留守學生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2、重視家庭教育。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上有用人才,不僅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賦予的責任。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外出務工要盡量帶孩子隨身就讀或把孩子寄養(yǎng)在有一定條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時,做到在外地多聯(lián)系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務工淡季盡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3、加強對留守孩子的監(jiān)護人的相關培訓。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團委、婦聯(lián)、居委會、村委會和學校要充分利用鄉(xiāng)鎮(zhèn)成校、村小學、家長學校等陣地,通過舉行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孩子家長或其監(jiān)護人的教育和培訓,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監(jiān)護孩子的水平。
4、加強同社區(qū)、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由各級宣傳部、教育局、團委、婦聯(lián)組織牽頭,整合社區(qū)、村組和家庭的力量,啟動“留守孩關愛工程”,鼓勵社會力量創(chuàng)辦留守孩子托管中心。各級學校要積極同社區(qū)、村組和家庭聯(lián)系,通過印發(fā)關愛農村孩子倡議書等形式,使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教育,關心留守孩子,形成政府、社區(qū)(村)、學校、家庭四級聯(lián)動的教育網絡。
(三)、明確職責,努力營造農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是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參與,齊抓共管,營造良好氛圍。
1、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適時調整學校布局,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在農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計劃地籌建幼兒園和寄宿制中小學,讓農村留守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要結合農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的現(xiàn)狀,將學校如何轉變辦學理念,教師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當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長期抓下去。
2、各級政府、教育、編制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編制管理,嚴格按照省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抓緊落實編制核定工作。在核定編制時,應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區(qū)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較多等特點,保證這些地區(qū)教師編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師補充制度,逐步解決農村村小教師隊伍老化問題,為寄宿制學校配備保育人員。要為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把留守孩子中的貧困生納入重點資助對象。
3、各級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狠抓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污染對孩子的毒化;開展送書下鄉(xiāng)活動,積極幫助扶持農村文化中心戶、鄉(xiāng)村書社、鄉(xiāng)村報吧、鄉(xiāng)村書吧的建立,用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陣地,為農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4、加強農村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在重視全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關注農村留守孩子,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活動場所缺乏等一些緊迫問題。充分利用閑置的村級小學,通過“民辦公助”等方式,籌建“農村少兒活動中心”,為農民子女,特別是留守孩子提供看護、興趣學習等服務,引導這些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杜絕留守孩子進入網吧及參與、迷信等有害活動??傊?,農村“留守孩”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會為農村“留守孩”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第三篇: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臨沂市是農業(yè)大市,總人口1018萬人,農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務工人員129.8萬人,農村留守兒童6.05萬人。農村留守兒童作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移而催生出來的特殊社會群體,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為全面了解臨沂市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婦聯(lián)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蒼山、平邑、臨沭等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認真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采取抽樣的方式,對300名5--17歲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其中學齡前兒童5名,學齡兒童295名。他們當中男性留守兒童165人,占被調查留守兒童總數(shù)的55%,女性留守兒童135人,占45%。
1、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調查顯示,父母外出務工以父親單獨外出務工和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居多,分別占32.7%和61.7%,母親單獨外出務工占5.7%。38.3%的留守兒童與父親或母親一起生活,其中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比例占32.7%,與父親一起生活的僅占5.6%。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huán)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多數(shù)是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51.7%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jiān)護人,隔代撫養(yǎng)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shù)處于中下游,成績優(yōu)秀的較少。295名學齡留守兒童中,47人學習成績優(yōu)秀,占15.9%;106人學習良好,占35.9%;129人學習成績一般,占43.7%;10人學習成績較差、3人因學習成績不好輟學,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jiān)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在“你不開心時,會有下面哪些想法”問題中,38.5%的留守兒童選擇“想早點長大獨立”,36%的留守兒童“想讓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兒童“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29.5%的留守兒童存在“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的思想,4%的留守兒童“想離家出走”,且多為男孩。以上說明,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溫暖,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監(jiān)護人家庭教育知識了解情況。被調查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總數(shù)的59.7%。49.5%的監(jiān)護人認為教育孩子的知識是自己摸索出來的,33%的認為是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參加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有29.5%的監(jiān)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關心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農村留守兒童在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期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jiān)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父母關愛嚴重缺乏。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盡管有31.3%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lián)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況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jiān)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shù)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shù)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jiān)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
3、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很少甚至從來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lián)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有的學校老師很少對孩子進行家訪,沒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xiàn)有效對接,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jiān)護人,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品德和學習發(fā)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各級婦聯(lián)、教育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fā)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之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尤其是祖輩監(jiān)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建議對策
1、加大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社區(qū)建設,完善社區(qū)服務功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發(fā)展農村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貫徹落實政策,確保農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學。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流入地就近入學,是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基本措施。根據(jù)XX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以流入地為主和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兩為主方針”,公辦學校要盡力就近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農村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監(jiān)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點及聯(lián)系方式等,并將班主任及授課老師的聯(lián)系電話交給留守兒童父母和監(jiān)護人,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xiàn)情況,了解留守兒童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學校和監(jiān)護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4、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fā)揮婦聯(lián)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級婦聯(lián)要充分發(fā)揮協(xié)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yōu)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推動有關部門出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相關政策和規(guī)定,不斷優(yōu)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要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著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發(fā)展農村社區(qū)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進一步規(guī)范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組織編寫適合留守兒童家長及監(jiān)護人特點的家庭教育輔導材料,培訓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加強對外出務工父母和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教育引導,強化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第四篇: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一、背景介紹
此次調查對象為我校在校生,年齡分布在6--12歲之間。全校共有學生1286人,共有留守學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兒童12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shù)53.6%,女性留守兒童107人,占留守兒童總數(shù)46.4%。
二、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分析
1、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況:一是隔代監(jiān)護型(占84.85%),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親朋監(jiān)護型(占9.96%),即把孩子托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監(jiān)護型(占5.19%),即由于沒有上面兩種條件,監(jiān)護的責任就讓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兒童父母打工情況分析。全校留守兒童共231人,占全校兒童總數(shù)的17.96%(其中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為35.5%,父親外出打工的為52.3%,母親外出打工的為12.1%)由此可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還是相當大的。
3、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在縣內打工的占30.4%,在縣外打工的占69.6%,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縣外。
4、打工父母回家頻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0.6%,一般在家停留時間較短。結果表明:外出務工的家長回家頻率低,與留守孩子溝通和交流較少,更說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
5、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分析。
從全校的總體情況來看,有23.38%的留守兒童寄宿或全托,有24.24%的留守兒童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有52.38%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單親家庭”合計為32.03%,隔代撫養(yǎng)為63.20%,家庭缺失的情況較為嚴峻。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較高,有5.19%的留守學生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學生認為“一般”,只有3.04%的學生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fā)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明顯差于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
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方面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成績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由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因而,從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來看,如果學習上有了問題,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縱自由。
一方面由于灌云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以蘇錫常地區(qū)為主,常年在外奔波,空閑時間少,因而回家頻度極低,與留守子女聯(lián)系較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留守兒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較強,所以在物質生活的滿意程度上,留守兒童的滿意度更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到的關愛減少。第三方面,青少年正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由于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tài)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3、親情缺乏。
親情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fā)展。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大部分兒童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離,不想和他們溝通,大部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只僅是盡到自己的本職(做飯、洗衣、接送等)。
4、行為偏差。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
5、安全隱患。
由于留守兒童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監(jiān)護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層次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家庭與學校教育容易出現(xiàn)“真空”,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
三、問題的成因
1、淡化區(qū)域性教育。由于近幾年打工潮的興起,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城校二元結構使進城務工農民不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根源在于城校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隨之產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由于區(qū)域差距,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2、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3、外出務工的父母整日忙于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關注較少,在家里的監(jiān)護人由于于文化層次較低僅忙于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yè),家庭教育處于空白狀態(tài)。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4、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我們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
五、對策與建議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自身認識。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農民工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及其重要性,讓農民工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fā)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2、少年兒童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各級政府部門應切實擔負起責任,發(fā)揮其功能和作用。加大農村中小學基礎建設投資的力度以外,還應當及時將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納入政府整體規(guī)劃日程,加強對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調研和研究,提出和采取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和義務的措施。
3、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加強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與管理。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并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盡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huán)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學校要利用假期、或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
第五篇: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谡n題需要和我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某些偏僻的農村驚醒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xié)同合作。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本地的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于0―14周歲。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在當?shù)亓羰貎和瘑栴}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將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shù)氐牧羰貎和写蟛糠终幱谏硇难杆侔l(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勾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至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二、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盡管有許多留守兒童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求學愿望,然而,留守兒童實際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從總的調查情況來看,留守兒童只有2%的成績優(yōu)秀,10%的成績中等偏上,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當差的卻占到了88%!這主要是由于心理問題的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所造成的。在我們的問卷中,有絕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反映無人督促學習,這反映出監(jiān)護人本身的態(tài)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家庭的監(jiān)督作用,影響了他們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據(jù)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fā)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四、監(jiān)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屬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fā)性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jiān)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令人擔憂。
五、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xiàn)在不講衛(wèi)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yǎng)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監(jiān)護人自身綜合素質偏低。
調查發(fā)現(xiàn)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在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
當?shù)亓羰貎和笾麓嬖谝陨蠁栴},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yōu)橐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協(xié)調合作。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數(shù)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么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lián)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fā)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xiàn)盲區(qū)。家長還應加強與“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yè)、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jiān)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yè)的監(jiān)護。
另一方面,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xiàn)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采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jiān)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三、社會方面
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wěn)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fā)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第六篇: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qū)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xiàn)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農業(yè)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zhèn)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xiāng)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jiān)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留守兒童面臨五大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yǎng)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yǎng)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于非留守兒童?,F(xiàn)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jiān)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xiàn)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jiān)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xiàn)象。由于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后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于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xù)學業(yè)。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初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jiān)護人說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yǎng)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jù)當?shù)卮逯嘎?,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jù)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占第一位,留守兒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xiàn)的女童被xx的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jù)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說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jiān)護和隔代監(jiān)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fā)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fā)展,開辦臨時監(jiān)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xiàn)記入檔案,及時向監(jiān)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y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著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fā)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lián)系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xiàn)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二、現(xiàn)狀分析
1、數(shù)據(jù)的匯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于統(tǒng)計,只隨機統(tǒng)計50份。統(tǒng)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xiàn)狀的分析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jiān)護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占總數(shù)的70.1%。這些兒童要么缺乏父愛,要么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fā)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fā)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jiān)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jiān)護占56%;無人監(jiān)護占26%;其他親戚監(jiān)護占18%。
[簡析]隔代監(jiān)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于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jiān)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jiān)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shù)據(jù)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lián)系;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占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占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xiàn)在的父母,由于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lián)系。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yǎng)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于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里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本來適當?shù)膲毫τ欣趯W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后的生活著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后,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后的生活著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說,所擔當?shù)呢摵煽隙ㄊ浅d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jù)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于是覺得,在家里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fā)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煉。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伙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于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xiàn)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xiàn)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占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咨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并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xiàn)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咨詢機構,一是便于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于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