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課內小學語文調查報告題目(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課內小學語文調查報告題目(范文三篇)》。
第一篇:小學語文調查報告
身在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收益的。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過程?;谝陨蟽牲c,我覺得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進行研究。
為了課題《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指導的研究》,我就本校三、四年級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現狀做一個調查。
二、調查目的與內容
1.調查目的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一直是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目標,而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預習的有效性"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涩F實中,經??吹轿疑磉叺睦蠋熢诮虒W時,煩惱不斷,只因為學生的預習敷衍而使得課堂難以順利進行,只能為了教學而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來完成預習任務,這就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老師無視學生預習是否充分,"填鴨式"走完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又能學到什么呢? "預習的有效性"更是決定著課堂教學成功與否之關鍵。因此,"預習有效性"的研究已是風口浪尖上的課題。我覺得有必要對學生預習活動的有效性進行調查研究。
2.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涉及到如下一些問題: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2)學生預習的主動性
(3)學生預習的有效性方法等狀況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制定《小學語文課前預習調查問卷》,并于20xx年6月份發(fā)放調查問卷。三、四年級各一個班,共37名學生,發(fā)放37份問卷,共回收37份答卷,回收率100%.
四、調查結果及分析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
"習慣成自然",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的認知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這件事對他來說,就成了一種習慣。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學生都能認識到預習的必要性(99%)。可見,"預習"已經走進學生的意識里,但是這種認識還浮于表面,從預習對學新課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調查中可以看出,真正認識預習的重要性的學生還是很少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嚴峻的現實,小學生對預習缺乏全面的認識,加上生活上養(yǎng)成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習慣影響,不愛閱讀、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預習時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由此,學生的預習態(tài)度是可想而知的。
2.學生對預習持有的態(tài)度。
態(tài)度對預習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因為學生的預習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是沒有教師的監(jiān)控自行完成的。因此,完全要看學生的預習態(tài)度。從數據來看,學生對預習的基本態(tài)度是比較認真的。但學生只是把課前預習當成是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缺乏主觀能動性。也有10%的學生已把預習當作自己的習慣了,有28%的學生喜歡預習語文,這是可喜的數據,說明這部分學生預習的態(tài)度是比較好的,而且對預習也有一個比較正確、客觀的理解。
3.學生預習的主動性。
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懂得預習,都能參與預習活動,但有很多同學參與預習缺乏主動性,他們預習的動機原因到底怎樣呢?
這也給我一個信息,要把這個課題研究好,首先在預習的目的、動機上要多做宣傳,此外在預習方法、策略上要做適當的指導,否則這個課題的研究就設計了兩個開放式的問題,主要是針對預習的方法和策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學生對預習的方法和策略的認識程度。
4.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從以上數據分析,我們看到大部分學生的預習太過于形式了,因為是在家中自己學習,因此,也難以看到真正的學習狀況,但是從調查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到:學生的預習沒有經過自己的思維碰撞而照搬《字詞句篇》的現象是大部分,這樣的現象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將變得慵懶、不勞而獲,變得毫無思維能力、毫無創(chuàng)造能力,有的只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即使有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了主動預習的好習慣,但大部分還只停留在表面膚淺的識字,朗讀層面,而對于文章所包含的內在內容,以及質疑問難還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尤其是質疑問難能達到目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多么寒酸呀!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課題研究中"問題意識"也應是我們研究預習有效性的一個話題。
四、家長與教師對學習預習指導的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本校中年級學生參與預習活動的面廣,有99%的學生對預習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對預習的本質的認識還較片面。預習活動還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缺乏問題探究意識,再加上本校學生留守兒童不少,因此學生的預習只可見其形難見其神;即使非留守兒童,父母對"預習"也僅是形式上問一下,并沒有關心孩子預習的實效性,因此,就導致預習的質量不高,只限于字詞的層面為普遍現象。
五、思考與建議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
1、要創(chuàng)設條件,喚醒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意識。"跳一跳,摘得到",讓學生享受成功的體驗,在快樂的體驗中懂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迸發(fā)思維的火花,學習的情趣,提升質疑能力,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2、教師引導學生的預習要有一定的目標和目的。對重點篇目,要深入鉆研,提出有一定的思考力,又有吸引力的,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的預習題。課堂上,要做到檢測,要"擲地有聲",有布置有落實。
3、適當調整預習作業(yè)的難度和強度,讓學生不害怕預習。要創(chuàng)設條件,喚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
4、給學生預習內容的指導,讓他們逐步知道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導學生把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尋求辦法進行解決。
5、給學生預習步驟的指導,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預習;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確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中應以讀為基礎,其他預習任務應在讀中完成。讀課文很重要,所以教師對讀的遍數要有要求,每一遍讀也要有任務,如讀通讀準、讀懂讀流利、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問題等等。
6.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差異性是每一個集體中不可避免的現實,在預習中也要尊重個體差異,對他們的要求不可同言而遇??梢苑謱舆M行,建立優(yōu)劣互補小組,共同進步。
7、注意與家長、班干部的聯系,發(fā)揮小組教育功能。學生很多預習工作是在課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會有一些貪玩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預習,這時就很需要家長和學生干部配合監(jiān)督。
附:《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調查表》: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1、你認為課前預習有必要嗎?
①有必要
②沒必要
③說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認為課前預習是有必要的;約 %的孩子對預習重視不夠。
2、上新課之前,你會預習課文嗎?
①總會預習
②有時會
③不會預習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課前總會預習的;約 %的孩子對預習重視不夠,還沒有養(yǎng)成主動預習習慣。
3、你認為預習對學習新內容有幫助嗎?
①有
②沒有
③不清楚
分析:%孩子認為預習對學習新內容有用; %的孩子認為預習對學習新內容沒有用。
2.預習的主動性
4、你之所以預習是因為?
①老師布置的任務,
我必須完成。
②為了課堂更好的學習,
我必須完成。
③為了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
④不知道
分析:有%孩子預習意識、預習目的是積極的,為了課堂更好的學習,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有 %的孩子預習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3.預習的獨立性
5、老師沒有布置或忘記布置預習時,你會?
①自己主動預習
②向老師詢問預習作業(yè)
③不預習
分析: %以上的'孩子有了預習的習慣,即使老師沒有布置預習作業(yè),他們也能主動問或主動預習。%的孩子沒有養(yǎng)成主動預習的習慣。
6、你預習時,父母會給予你指導嗎?
①經常指導
②偶爾會指導
③從不指導
分析:有%學生在預習時會得到父母的指導,說明這些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預習是十分重視的。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這些孩子還沒有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的能力。
4.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
7、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過去
②做記號,上課時認真聽
③請教別人
④查閱資料
分析: %的孩子在預習中遇到問題會請教別人或查資料,說明這些孩子的有積極主動地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意識,學習的主動性較強。%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利用課堂上有目的的聽講來進行解決。但仍有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問題,直接跳過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會這個問題了。
8、預習中你使用過教學參考書籍嗎?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時會使用
分析:在課前預習中,%的孩子都使用教學參考書。也就是說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參考書進行預習。
9、使用參考書是為了?
①得到準確的答案,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
②僅作參考,就像與朋友討論一樣,我也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業(yè)時,能把作業(yè)做正確。
分析: %的孩子使用參考書是為了上課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孩子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很重視,%的孩子是為了把作業(yè)做正確。從這里可以看出孩子們參考是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不是鍛煉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10.你認為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果嗎?
①.有
②.較多
③.適中
④.太少
分析:有%孩子都認為課前預習是有效果的,說明課前預習是值得的。
11.你認為自己預習能解決哪些問題?
①、認識字詞
②、讀通、讀熟課文
③、理解重點詞句
④、了解作者或課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有% 孩子在預習中認為自己能認識生字詞,能讀通、讀熟課文,能理解重點詞句。
12、你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多項選擇)
①自學生字詞
②讀通、讀熟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③了解課文大意
④查閱資料
⑤質疑問難
⑥試著完成課后問題
課前預習是實施少教多學的前提學習要加強課前預習關于課前預習的論文
第二篇: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題目
參與,快樂并收獲著——“讓學生參與備課的案例分析探究”
孩子,你為什么自卑?
行于所當行 止于所當止
培養(yǎng)思維能力源之“將錯就錯”
我為紅花表“整容”
新課程:作業(yè)怎么做
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美麗牧場”
數學日記:心靈和思維的“體操”
“換位”與“讓位”
巧用聯系卡 和諧你我他
評語: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名片”
讓真情與筆尖共舞
教育智慧:為心靈解碼 給生成加油
“認識你腳下的土地”
“輕聲”策略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后波
沉甸甸的思考——淺談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期望
作業(yè)批改中的“三言兩語”
有多少語文教學行為經得起追問
淺談小學生的數感特征及培養(yǎng)策略
作文回歸生活三及跳
源何在!原何在?!
教學立意,涵養(yǎng)語文教學的起點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產生問題的根源與相應教學手段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膽怯心理的個分析”研究報告
“我的禮物呢?”一個孩子的“控訴”
為小學生“流行文學”閱讀導航
讓學校成為“孩子們一生中到過的最好的地方”
合作日記--開在課外的一朵習作之花
用“人文”建構“和諧”
科學探究,想說愛你不容易--一個探究案例引發(fā)的思考
用童話的靈魂構建孩子的精神家園
小學生“閱讀自覺”的追索
“心悅”方能“誠服”
第三篇:小學語文調查報告
四年級第二冊《小樹死因調查報告》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什么是調查報告。學完這一課,我讓孩子們知道,寫一份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是很有必要的,即理性-調查-分析-結論-建議五個基本結構。學完這一課,百花園三有一節(jié)大語文課。這個語文大班的目的是讓學生去社區(qū)、校園、鄉(xiāng)鎮(zhèn)進行社會調查,然后學習一份調查報告。我心想,怎么才能引導學生做好這個練習呢?為了時間和安全,我不能讓學生休學幾天,我們家長也沒時間陪他們。站在老師的角度,不能用那么多的教學實踐去做調查,那怎么辦?不做是不可能的。我認為學生應該參加社會調查。至于調查報告寫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寫好調查報告更好。如果調查報告沒那么理想,我們學生只要寫出來,學會怎么寫,以后就有基礎了,寫不出好文章。基于以上想法,我讓同學們在那天的課上觀察我身邊的同學。他們發(fā)現了什么?然后發(fā)現了一個很胖的孩子,一個很瘦的孩子,一個又高又不胖的孩子。我讓學生們再觀察一下。他們發(fā)現了什么?最后,我們達成共識,為什么有的孩子營養(yǎng)過剩,有的.孩子營養(yǎng)不足,有的孩子健康。我找到了做調查的原因,同學們都很感興趣。最后分配任務,記錄每天晚上吃的東西。越詳細越好,連續(xù)記錄一周,然后我分析寫了調查報告。
我覺得做調查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個每個孩子都唾手可得的事情做,而不是把調查對象搞得太大,考慮班里每個孩子能不能有條件去做。這樣大家才能做好調查,寫出調查報告。讓每個孩子親身體驗,真正做好語文課的實踐活動,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