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初一社會調查報告1500》,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初一社會調查報告1500》。
第一篇:社會調查報告
從各方面統(tǒng)計和估算的數字分析,廣東人過春節(jié)花錢越來越大方。在廣州一大學做教師的小彭稱,因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學,所以一家人春節(jié)花費還是比較節(jié)省,但即便如此,置辦年貨加上親戚、朋友、同學人情走動,還是花去7000元。在白領階層中,小彭的錢花得還不算多。今年天冷,又為逛商場多吃多穿多花費再添一把火,幾乎所有的消費場所全面火爆,春節(jié)前后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消費時段。
廣州市的天貿南大、廣百集團等百貨公司,今年春節(jié)期間投放市場的商品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而銷售增幅也同樣超過20%。其中,廣百初一至初七銷售額達3365萬元,增幅達45.5%,這說明雖然供應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誼百貨1月前28天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王府井這28天的銷售額已達到去年一二月的銷售總和,相當于去年全年銷售額的1/3。 省經貿委市場流通處羅房樞說,今年春節(jié)來得早,從元旦開始市場已開始啟動。在前后持續(xù)約一個月的春節(jié)消費月里,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總額上漲約30%,達到600億元。分攤到全省近8000萬常駐人口粗略估算,意味著平均每人花費近800元。這還是一個較保守的測算 數字。
橫看豎看春節(jié)地位有變消費雖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
說到年味,人們的眼前常常會浮現這樣經典的傳統(tǒng)圖景: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守歲至明,開門三聲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戲競陣,貨郎蟻集。然而年復一年,這樣的簡單圖景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商學系主任楊建華認為,花錢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難的原因很多:
其一,將春節(jié)的過去與現在縱向相比,過去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雖然現在仍是這樣,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過年消費遠沒有過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劃曲線圖,過去的曲線更陡峭,現在則平緩得多。
其二,將春節(jié)放在全年中橫向來看,過去的文化較為傳統(tǒng)單一,春節(jié)地位高企,現在東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現代文化薈集,一年大小節(jié)日隔三差五就有一個,沖擊了春節(jié)的傳統(tǒng)地位,使得春節(jié)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傳統(tǒng)觀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該買的總是要買!和其它日子一樣,春節(jié)只是給了自己一個花錢的理由而已?!?/p>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換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擺上以前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時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極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沒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年”有什么特別。 別樣消費沖淡年味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許多傳統(tǒng)過年習俗,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文化符號和標簽。在新興消費觀念的支撐下,日益興起的別樣消費正在逐日沖淡年味。
當然,過年辦年貨,全家老少買新鞋新衣等傳統(tǒng)消費需求仍然存在,且還在增長。以廣州酒家集團為例,其年宵品市場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應求;傳統(tǒng)年貨一條街也是各商場、超市的保留“節(jié)目”。但是年貨制作的社會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飯的酒店化,極大地沖淡了傳統(tǒng)年味?;蛘哒f,這過年味“不地道”了。
雖然如此,“年”的“舊瓶”中更添進了許多“新酒”,別樣的消費更是沖淡了傳統(tǒng)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這一大過年的重頭戲大大簡單化,僅廣州移動除夕一天的短信發(fā)送量就達3500萬條以上。拜年在許多年輕人眼中已經淡化為一種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計劃使得廣州傳統(tǒng)年節(jié)市場上部分消費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堅持“風雪夜歸,一家團圓”。廣州市假日辦的調查顯示,在1960位被訪者中,春節(jié)黃金周期間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出游者人均花費552.9元,預計全市居民旅游總花費21.6億元。同時,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多以及節(jié)前掀起的一股購車熱潮,今年春節(jié)不少市民自己開車回家過年,而選擇自駕車游的人也明顯增多,自駕游已成為一種過年時尚。
傳統(tǒng)的“年味”還轉移到了車市、樓市。除夕日,在汽車市場仍可以見到不少!
第二篇:初中生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我校初中部進行,共發(fā)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yè)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yè)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于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yè)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yè)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yè),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 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tài)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tài)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大學教育。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農村初中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第三篇:初中生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字正腔圓的漢字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算得上國粹類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長時間以來,初中語文淡化字詞教學,導致學生易寫錯別字甚至提筆忘字、亂用詞語的現象層出不窮。隨著電腦時代的到來,人們逐漸淡化漢字的讀寫,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已逐漸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對于廣大中小學生而言,作業(yè)書寫潦草、作文里錯別字大量充斥、網絡語言盛行竟然也漸漸演變成時尚與潮流。尤其是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還受到少數民族語言、地方方言的影響,此現象已成為初中生學好語文以及初中語文老師教學中面臨的十分嚴峻的問題之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處理課后生字詞時,往往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大部分老師無非就是讓學生讀上兩三遍,然后抄過三五遍了事,猶如蜻蜓點水,絲毫達不到會讀會寫會會用的目的。所以不少初中生對于字詞的積累就靠吃小學階段的一點老本。而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在小學中的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差,對漢語普通話的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越到后來錯別字越多,用詞、造句也跟著變差。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還是中學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字詞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了。
因字生詞,由字組詞,連詞成句,正確理解與運用詞語與否,是學生綜合素質高低的表現。學生對于詞語的運用,能否達到正確理解詞義、能否寫對每一個字形、讀準每一個字音,都值得研究與推敲。學生作文里表現出來的文意干澀、沒有文采、亂用詞語、詞不達意等問題,都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擔憂。
因此,本課題組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生的字、詞、句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我們以景洪市五中初一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從初一十個班中抽取一個中等班級8班和一個平行班7班作為對照參考,其中8班學生漢族占大部分,而7班學生少數民族占大部分。另一方面,結合近三個月以來在景洪市第五中學實習期間所擔任過的幾個班級語文教學工作的情況,并根據作業(yè)、作文等方面的實際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而得出調查結果。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活動,了解本區(qū)內學生對字詞句使用的基本狀況,加強規(guī)范使用漢字的思想意識及在字詞句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通過調查研究活動,掌握學生學習使用字詞句的基本情況,明確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漢語的作用,了解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對社會用字的規(guī)定,正確使用漢字。能夠曾強使用規(guī)范字的自覺性,認識到使用規(guī)范用字的重要性。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漢語使用漢字的精神。通過學校學習、日常生活的使用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漢語字詞句的使用。
4、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規(guī)范社會用字作出貢獻。
(二)調查方法
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等方法搜集材料,對景洪市第五中學初中生字詞句使用情況及學習漢語、漢字的情況,學生作業(yè)等進行調查并對其進行調研和分析。具體方法有:
1、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學生對普通話的使用情況、學習態(tài)度,及對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使用情況;字詞句能力測試卷,包括漢語拼音、生字、詞語以及造句寫話等方面。本次調查問卷調查在景洪市五中初一7、8班進行,共發(fā)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現場問答,我們同時還對這兩個班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隨機抽取學生的作業(yè)本、作文本進行查看,并對他們進行現場問答。另一方面,三位主要調查人員也就是科任老師在10月20日到11月底的這一段期間,分別對所任班級七年級(3)班、(4)班、(6)班、(7)班、(8)班、(10)班的平時上交作業(yè),例如字詞句的抄寫、注音以及作文等方面進行收集分析整理。
三、調查結果
(一)存在的問題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發(fā)現當地初中生的字詞句使用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普通話的使用及態(tài)度
調查顯示,在8班95%的學生在學校中使用普通話,而且除課堂之外,在其他場合使用普通話的學生也較多;而在7班,只有40%的學生在學校中使用普通話,有30%的學生使用漢語方言,其余學生都使用少數民族語言。而對普通話的學習及使用的態(tài)度上,兩個班的學生70%的學生都表示愿意學習和使用普通話,但也有一個部分的學生表示很愿意學習普通話。
2、漢語拼音運用能力
關于漢語拼音方面,調查顯示,在兩個班的學生中,75%的學生漢語拼音的能力都很差,其主要表現為:
(1)平翹舌音不分,很多學生受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很難區(qū)分zh/z、ch/c、sh/s這三組聲母。
(2)前后鼻音韻母不分,測試卷結果顯示,兩個班85%的學生不會區(qū)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韻母,如ing/in、eng/en、ong/on;同時,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不會區(qū)分一些其他韻母,如,ei/ui、ui/iu、eng/ong等。
(3)四聲不分,測試中顯示,兩個班60%的學生都不能區(qū)分漢語拼音中的四個聲調,尤其是陰平和去聲、陽平和上聲、陽平和去聲。經向學生提問可知,學生的漢語拼音問題主要由于小學時基礎沒打好,同時該地區(qū)少數民族較多,學生大多數從小講民族語言,受到普通話的熏陶較少。
3、字、詞掌握及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兩個班學生中有75%的學生只是偶爾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閱讀課外讀物。從測試題中可看出,兩個班60%的學生能夠寫出題目中的詞語和生字,而兩個班中,8班的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要比7班稍好,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學生中,8班的少數民族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和漢族學生無較大差距,而7班學生中差距就比較明顯。在字詞使用方面,兩個班學生表現出的最大問題是:易寫錯別字,詞匯貧乏,課外生字詞的積累較少,不會將課本中的詞語學以致用。
4、造句寫作的情況
從測試中顯示,8班的學生中,75%的學生能夠按照題目的要求寫出一段話,語言比較通順,其中有40%的學生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文采較好,但全班學生中,45%的學生的字數沒有達到題目的要求。在7班的學生中,30%的學生能夠按照題目要求寫一段話,其余學生卻抄寫課文,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一段話來。在這30%的學生中,很對學生自述沒有達到要求。通過此次測試以及抽查學生的作文來看,兩個班學生在寫作文方面表現出的最大問題是:錯別字較多,易寫諧音、形近字;語病較多,很多同學語句不通順,方音較重;詞匯貧乏,語言直白、空洞,不會使用修飾語、修辭等寫作手法;對課外知識補充較少,視野不夠開闊。
第四篇:社會調查報告
“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說到社會公德,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對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漸擴大,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日益成為社會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公德則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
調查目的: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素質,已成為我國傳播社會公德意識和實踐社會公德規(guī)范的重要力量,對宣傳、維護社會公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發(fā)現大學生公德意識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傳播公德意識的建議,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
調查形式:于XX年4月7日,隨機抽取湖南地區(qū)兩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中南大學)的210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調查問卷回收率79.5%,有效問卷167張,有效率100%,人工處理數據,統(tǒng)計圖表用excel來繪制。
調查內容:從長沙市大學生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對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以及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三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
此次調查我們通過如下幾個問題,對大學生對待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進行了研究。
1、坐公交車時,你會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嗎?
2、坐公交車時,你自己沒有座位,但看到坐著的年輕人對身邊的老人小孩熟視無睹,你會?
3、你會在自習室里大聲接電話嗎?
4、一位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但卻不知如何維護,而你恰好懂這方面的法律知識,你會?
調查發(fā)現對于問題一,有70%以上的同學表示一定會讓,25%的同學表示視情況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學表示不會讓。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識,視情況而定的同學,可能是因為公交車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離老人又遠,不方便給老人讓座。對于問題二,有75%左右的同學,只是心中責怪那人沒素質,但沒有任何行動,有5%左右的同學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學表示提醒年輕人讓座。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至少對這種行為表示不滿,但絕大多數保持沉默,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更深層次的探究,還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別人不聽勸告,而使自己尷尬,或者說不知道怎樣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與私德之間,大多數人還是在維護私德的基礎上再去維護公德,問題四和問題五同樣顯示出了這樣的問題。
二、對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
我們主要是通過調查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以及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研究的。
1、你對國計民生的態(tài)度是
2、你曾主動去無償獻血嗎?
3、你曾經利用手機或網絡等媒介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嗎?
調查發(fā)現,對于國計民生的態(tài)度,有57%的同學表示偶爾看一下,只了解周圍人談論的事情;40%的同學表示很關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無關的不關心。表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會去關心社會問題,但并沒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大多都是從別人不經意的談論中,獲得信息的,也有極少數同學表示不關心。當我們調查大學生無償獻血情況時,我們了解到有36%的同學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學沒有獻過血;31%的同學無償獻過血。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愿意去無償獻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學卻不敢去獻血,因為擔心衛(wèi)生條件,害怕自己因為獻血而感染疾病。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們認為跟負面宣傳有關,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報道,大多是會因此而感染病毒。我們的社會、政府應該積極為大家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作一些正面的宣傳與引導,消除人們心中的障礙,建立人們對社會的信賴。隨著近年來網絡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網絡活動也中存在著不少突出的問題,如網絡暴力,色情信息泛濫等,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對大學生在網絡中的道德作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有81.25%的男生從來沒有在網絡上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從來沒有做過,11.25%的男生曾經有過這種行為,但現在不再有,僅1%的女生有過這種行為,7.5%的男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為,6%的`女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為。 結果顯示,在網絡上接觸不良信息并傳播不良信息的人群中,男生明顯多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強。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健康進行網絡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網絡,養(yǎng)成自律精神。
三、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態(tài)度
此項內容,我們主要是通過大學生對待環(huán)保問題的態(tài)度,進行研究的。
1、你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tài)度是
2、如果在舉行一些環(huán)?;顒?,你會積極參與嗎?
在調查大學生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tài)度時,有70.5%的同學表示有意識,盡量少用;6.5%的同學表示堅決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有一定得環(huán)保意識,在能不用的情況下盡量不用,女生的環(huán)保意識要強于男生??赡苁且驗榕容^細心,比較關注細節(jié),更注重環(huán)保。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同樣在調查大學生參加環(huán)?;顒拥姆e極性中,我們發(fā)現女生的積極性也要高于男生。
從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表明長沙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具有以下特點:大多數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并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大多數大學生能自覺遵守公德但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大多數大學生還是會在維護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維護公德。對于以上特點,我們認為有如下原因:1、大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素質有待加強和提高;2、社會公德所規(guī)范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jié),而大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些細節(jié);3、從眾心理普遍存在;4、網絡中的不良信息的影響,如:網絡中的暴力游戲等;5、學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強;6、社會陋習依然存在。
關于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我們有如下建議:1、首先是加強大學生自身修養(yǎng)與素質,通過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培養(yǎng)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yǎng)公德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從小事做起,從小節(jié)攻起,帶頭踐行公德規(guī)范;2、其次應該加強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教育。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園,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正確的道德教育,不要將一些自私利己、時時提防他人的錯誤思想教給孩子;作為學校,應該多開展一些有關加強公德教育的活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并讓他們從實踐中培養(yǎng)公德意識;3、最后政府應該要為提高大學生公德意識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在路邊乞討的人們能夠獲得救濟;完善醫(yī)療保障制度,讓人們在更完全、更清潔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中得到治療??偟膩碚f,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進一步加強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只有人們社會公德意識的普遍提高,社會風氣才會逐漸變好。
第五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摘 要】作為教學的實施者,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工作現場實踐能力和相應的教學能力,而高職教學活動中存在缺乏實踐特色的現象,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培養(yǎng),因而高職教師須通過下企業(yè)鍛煉的方式獲得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下企業(yè)鍛煉提升專業(yè)技能,教師社會實踐。
【關鍵詞】職稱論文發(fā)表;高職教師;實踐; 效能
一、高職教育的職業(yè)導向性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高等職業(yè)教育屬于大學教育范疇,又要切實面臨學生職業(yè)教育的導向問題,這一特殊性決定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明顯區(qū)別于普通高校。高職教師隊伍既需要素質優(yōu)良,又要做到專兼結合,需要通曉專業(yè)類群基礎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這一素質要求在實質上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專業(yè)和職業(yè)必須有效結合的課題。高職院校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面臨著科研、教改、教學等一系列的攻堅任務,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的背景下,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由于當前社會對高職畢業(yè)生提出了既要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質又要具備相應的職業(yè)能力,從而對高職教師在兩方面同樣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在這一總體要求下學校對教師提出了相應要求,高職教師必須在知識儲備和職業(yè)技能儲備同時滿足社會與學校的要求。(此職稱論文發(fā)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二、當前高職師資的一般性特點
相對于高職教育對高職教師在知識儲備和職業(yè)技能儲備兩方面的高質量要求,在我國,現有高職教師多是從普通高校畢業(yè)而來,期間大多沒有企業(yè)工作實踐的經驗,因而在教學中缺少工作實踐所積淀下來的經驗與創(chuàng)意,教學活動中缺乏實踐特色,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培養(yǎng)。
在專業(yè)知識方面。由于我國高職教師的學術底蘊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加上高職院校教師課時負擔普遍較重,不利于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拓展個人知識領域,因而科研素質較本科院校差,難以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無法將本學科最前沿的成果、知識、理念傳遞給學生,體現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進一步約束了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從目前大多數高職院??磥?,高職院校教師缺乏企業(yè)工作經驗,普遍呈高學歷、低技能這樣的情況。
高職院校教師基本來自于普通高校,這些教師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多停留在原來的學科培養(yǎng)模式,自身擁有一定程度上不錯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但這些普通高校畢業(yè)的人沒有專門接受過高職院校教師應有的的專業(yè)訓練,缺乏在企業(yè)的工作經歷,缺乏相應專業(yè)實踐操作的職業(yè)技能,導致這些教師的教學行為缺乏職業(yè)導向性,缺乏相應的職業(yè)敏感性。(此職稱論文發(fā)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諸多高職院校在接受國家財政投入和社會捐助上沒有傳統(tǒng)普通高校享有的特殊優(yōu)勢,體現高職教育的投資機制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發(fā)展需要。對于財政運轉較為困難的一些高職院校來說,實踐性教學相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對實習設施和設備投入較大,學生培養(yǎng)成本相對較高。這種情況使一些高職院校盡量減少教學成本,雖然這種行為保證了學校的正常運轉與發(fā)展,卻不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使得原本需要通過后期投入提高彌補先期缺陷的措施無法落實。
總體而言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專業(yè)教師來源渠道比較集中,新進專業(yè)教師絕大多數來源于普通高校的應屆碩士畢業(yè)生或本科畢業(yè)生,其自身缺乏實踐與動手能力,缺乏具體工作環(huán)境教學與指導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在工作環(huán)境中遇到實際生產時缺乏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有人認為從相關企事業(yè)單位調入人員能夠解決一定的困局,但是這些人存在知識體系不健全、缺乏相應教學經驗、意識和技能等問題。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是實踐能力導向,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工作現場實踐能力和相應的教學能力。既然高職院?,F有教師大部分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在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要求下必須通過到企業(yè)鍛煉的方式獲得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下企業(yè)鍛煉提升專業(yè)技能。專業(yè)教師可以自主尋找適合自己的企業(yè)崗位,可以根據高職院校的安排前往相應的非企業(yè)鍛煉,也可以根據學生實習情況到學生實習較多的企業(yè)進行掛職鍛煉,既可以提升自身實踐技能,也可以現場對實習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社會實踐報告《教師社會實踐》。在時間的選擇上,考慮到高職院校教師課時負擔較重,可給予較大的選擇自主性,可以在寒暑假,也可以將時間分布在各學期的周末。(此職稱論文發(fā)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三、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一般性問題
下企業(yè)進行實踐鍛煉成為高職院校教師提升職業(yè)技能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社會實踐仍存在大量問題。
(一)一些實踐形式不具有普遍推廣性質
在一些高職院校,當一類教師社會實踐獲得一定效果后,就將這一成功的實踐模式進行步驟分解,依次總結出各環(huán)節(jié)實踐要求,當做一個樣本推廣下去。實則,一些實踐形式不具有普遍推廣性質,尤其是理工科專業(yè)和社會學科專業(yè)之間,教師社會實踐有太大的不同,一些理工科專業(yè)成功的社會實踐項目在社會科學方面不具備充分的示范意義。譬如理工科一些專業(yè)與與企業(yè)進行技術合作,這類的合作開發(fā)產品、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合作經營和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等內容對一些專業(yè)來說行之有效,但對于從事社會實踐教師自身技術素質要求較高,很多其他專業(yè)不具備類似的可行性條件,難以普遍推進。
(二)一些教師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不足
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長期以來的專業(yè)知識系統(tǒng)教育經歷使其對高職教育的實踐導向認識不到位,認為專心鉆研專業(yè)領域即可勝任教學任務,更加注重系統(tǒng)知識的傳播,輕視技能的掌握。這種認識不足的現象在高職院校教師觀念意識中不是孤例,具有一定意見基礎,而這種意識明顯不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內在要求。(此職稱論文發(fā)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三)教師社會實踐客觀上存在難以適應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現多畢業(yè)于普通高校,其自身經歷缺乏實踐技能,基本上沒有企業(yè)工作經歷,所以可能對于專業(yè)理論、專業(yè)實踐教學比較熟悉甚至有較高水平,但是真正到企業(yè)后能幫助企業(yè)解決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yè)進行社會實踐難以適應企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和績效目標要求。
(四)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社會實踐缺乏激勵措施
目前很多高職教師對到企業(yè)進行社會實踐待遇問題還存在猶疑,認為自身在學校和企業(yè)間雙份付出,卻得不到相應的待遇,反而增加了生活負擔和機會成本,這些問題都客觀影響了教師社會實踐的效果。雖然有些學校出具了精神導向性文件,但是并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措施,所以不少教師存在一種應付的心理,普遍存在形式上應付一下的想法,這使教師參加企業(yè)實踐失去了實質性意義。(此職稱論文發(fā)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四、提升教師企業(yè)實踐效能的建議
(一)要引導高職院校教師意識到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教學強調的是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職業(yè)導向的教學從內涵上就內在地要求高職教師認清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及辦學模式的特點,必須通過社會實踐、生產實踐來獲取經歷與體驗,進而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對于理工科類的高職專業(yè),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們親自參與實驗室、實習工廠、實訓基地等建設項目,提高其參加社會實踐的覺悟性;對于社會科學類專業(yè)來說,學??梢酝ㄟ^支持教師參加職業(yè)技能崗位培訓等方式,讓教師獲得企業(yè)工作崗位的具體技能,并鼓勵教師積極到企業(yè)進行掛職鍛煉。
(二)加強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規(guī)范化管理考核
對于從事社會實踐的教師而言,要結合其掛職的企業(yè)單位對他們的工作質量與數量自有考核,并且盡量與其工作量與工作績效相關聯掛鉤,作為高職學校對他們社會實踐的考核依據。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材料要合理收集與保存,要求實踐教師及時填寫社會實踐日志,確保教師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的質量,社會實踐活動日志當由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師本人填寫,真實地記錄教師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工作過程和職業(yè)體會,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高職院校相應專業(yè)組應根據日志材料和企業(yè)關聯材料對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質量進行評估。(此職稱論文發(fā)表工作由期刊中心全程服務)
(三)教師社會實踐檢查形式要合理
一方面為了確保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質量和避免有的教師采取應付或不到崗的方式,教師社會實踐檢查普遍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法,檢查有一定的突然性,以便檢測到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真實情況和質量。另一方面,應充分考慮教師實際素質狀況,對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檢查形式和規(guī)則要做到事先公開,尤其是實施細則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意見,檢查形式和規(guī)則只有具備了合理性和可行性條件的情況下才會起到相應的效果,在實踐中沒有被廣泛遵守的規(guī)則是無效的規(guī)則??傮w而言,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檢查與考核形式要合理,既要有足夠的硬性約束條件,又要充分考慮細則的可行性。
(四)實踐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歸檔
在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過程結束后,主管人員要及時總結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成果與缺陷,這既是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匯報,也是教師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論總結與提高。在處理好經驗總結后,要及時把教師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進行歸檔處理,既作為對教師的考核依據,也作為教師職業(yè)能力成長的參考條件,今后的各項業(yè)務培訓也可以此作為依據來進行安排。
第六篇:中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我于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綏陽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共發(fā)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yè)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掙錢多。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yè)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wěn)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
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xié)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xié)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yè)的艱難性。
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yè)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xié)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xié)調。調查結果表明,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