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寫調查報告關于地名(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寫調查報告關于地名(大全)》。
第一篇:地域調查報告
一、 調查日期:
20xx年4月29日
二、 調查地點:
安徽徽州古鎮(zhèn)
三、 調查對象:
安徽徽州古鎮(zhèn)民俗民居文化
四、 調查方式:
查閱書籍,網(wǎng)絡查詢,走訪詢問,游覽古跡等
五、 調查人:許新華
六、調查結果、收獲: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地域傳統(tǒng)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xiàn)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罩菝窬涌梢詮拇迓?、住房和房屋裝飾三個層次來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就其地理環(huán)境而言,“山嶺川谷崎嶇之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單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載:“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應徽州獨立的民俗單元體系,從唐代中葉起徽州一府六縣的行政區(qū)劃比較穩(wěn)定。其家族制度極為盛行,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長的縱向傳承?;罩莞餍站圩宥?,風俗古樸,宗族成員彼此禮讓,反應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義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
徽州地區(qū)的村落,興建之初就重視村頭組景,在進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勢、崗巒、溪流、,配置以牌樓、亭榭、寶塔、橋梁,形成優(yōu)美的風水園林景觀,人稱之為“水口”。許多民居,還精于雕鏤裝飾,通過宅門的門罩、窗楣、柱礎等予以體現(xiàn),其精美的雕琢,從工藝、構造到圖案,均呈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色彩。
徽州人對中國古代詩歌、園林、繪畫藝術的追求和理解,推進了徽州“水口園林”的發(fā)展?;罩荽迓涞木坝^很特別,最宏麗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員共同擁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義,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華美、更氣派,使人身臨其境時自然而然產(chǎn)生出一種神圣崇高、肅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國位居北半球,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風,住房屋多向南而建;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緩坡階地上。緩坡階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現(xiàn)階梯狀,從山坡往下看,民居錯落有致,構成良好的俯視景觀,同時也構成理想的生態(tài)景觀。
徽州民居圍墻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經(jīng)商,此墻便起著防盜、對女性禁錮的作用?;罩菝窬佣荚O有天井,它們起著通風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設計也有一層深意,經(jīng)商之人,總怕財源處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枧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币鉃椤柏敳煌饬鳌薄T谡龔d,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擺著這兩樣東西:一面鏡子,兩方筆筒狀的瓶子,諧音為平、靜,近代出現(xiàn)了自鳴鐘以后,則將它放在中間。三者合起來,終生平靜也。中堂兩側是對聯(lián),“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薄皫装倌耆思覠o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薄翱鞓访繌男量嗟?,便宜多自吃虧來?!边@些對聯(lián)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態(tài)度。
中國古代村落,從形成之初就注重選擇一種良好的“人居環(huán)境”,這種人居環(huán)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還與周圍地勢山林等物質構成要素有關。
徽州民居的裝飾也極有特色。一個古村落,一條古街道,一棟古民居,代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向人們述說著曾經(jīng)發(fā)生在它身上的歷史和所反映的文化。如徽派古建筑,就以它精美的新安雕刻、淡雅的青瓦白墻、變化豐富的馬頭山墻和大量的樓閣牌坊為特色?;罩荽箝T上建有門罩或門樓。門罩在離大門門框上部少許地方用水磨磚做成向外突出的線角及裝飾,頂上覆以瓦檐,復雜的則在下部用水磨磚做成垂花門形式,兩旁各置一垂蓮柱,中間施橫枋兩層聯(lián)系。門棟、門罩、柱礎、梁架、窗戶、欄桿等部位都有雕刻,這些雕刻雖民間藝人所作,但卻是令人驚嘆的藝術品。民居的雕刻圖案取材廣泛,凝聚著徽州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徽州的民俗文化及古民居的遺存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點既有中國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罩莸臍v史悠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氣息濃厚,方言獨特具有研究意義。 我們需要對這樣的文化傳承做出相應的措施,不能讓太多的現(xiàn)代化侵蝕百花般的中國村落文化。
第二篇:地名調查報告作文
學情分析
家鄉(xiāng)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為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歷史并不太了解。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物產(chǎn)風光等有一定的了解,從大人口中也獲得了某些地名的來歷,但對詳細內容不甚了解。他們對家鄉(xiāng)的認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教學目標
1.知道“山西”名稱的由來,能說出臨汾曾經(jīng)叫過的名字的來歷。
2.通過讀書交流,能說出兩三個地名的命名方式。
3.體會家鄉(xiāng)豐富的文化,增進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不知道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稱,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樣。能不能說說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有什么來歷?
生:我叫。我姓x,爸爸媽媽希望我這顆小苗能在雨水的滋潤下快樂的成長。
生:我叫,爸爸媽媽希望我訥訥更有雨露的滋潤,永遠不干枯,以后能取得成功。
生:我叫。以前不叫這個名寧,后來因為那個名寧不好聽,又改過好兒個,家人希望我能長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就改名為了。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名寧都有一定的意義,有的是出于家人美好的期望,有的出于某種特定的含義。人名如此,地名也一樣。我們的家鄉(xiāng)也有許多地名,他們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板書:家鄉(xiāng)名稱的來歷)
二、探究“臨汾”名稱的來歷
師:我們的家鄉(xiāng)叫什么?一起說
生齊:臨汾
師:你還知道臨汾的哪些名稱???
生:
師:誰再來說說?
生:
師:還有許多同學想說,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說你知道的地名,還要說清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組交流
臨汾市轄區(qū):堯都區(qū)侯馬市(縣級市)霍州市(縣級市)洪洞縣翼城縣隰縣汾西縣安澤縣永和縣古縣浮山縣曲沃縣襄汾縣吉縣鄉(xiāng)寧縣大寧縣蒲縣
師:好了,剛才老師聽見同學們說了許多地名,課前老師還
給每個人發(fā)了一張臨汾市地圖。能不能試著把剛剛小組內提到的地名在地圖上找一找圈畫出來呢?試試看。
生:圈畫
師:有些地名可能這張地圖中沒有,如果感興趣的話課后再去查找一相關的資料。我們臨汾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有許多奇特好聽的地名。比如臨汾的縣市區(qū)像侯馬、洪洞、霍州等,旅游中心有陶唐峪,大槐樹等,不用來臨汾,光看這些名字就已經(jīng)很吸引人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我們身邊的社區(qū)街道的名稱也非常有意思比如金家街、大紡、王家橋等等。那這些地名都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看書32―33頁,邊看邊思考書中都提到了哪些地名?這些名稱的命名有哪些依據(jù)?請把你的答案圈畫出來。
生看書
生:書中提到了五臺,是因為境內有五臺山而得名。師:就是說,這是依山傍水形成的地名。(板書)
生:書中還提到了應縣。
師:這是根據(jù)什么來命名的?
生齊:根據(jù)地勢因素形成的地名
師:非常好。(板書)還有嗎?
生:還有紀念人物事件的
生:還有傳說
師:原來地名的命名有這么多的方式,通過同學們的課前調查和搜集,你知道我們“臨汾”的名稱是怎么來的嗎?生:關于臨汾名稱的由來有很多,
其一:;其二:;其三:。
師:大家知道“臨汾”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嗎?
北魏時在今臨汾市區(qū)建“白馬城”,移平陽縣于此。隋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楊堅嫌“平陽”與“平楊”諧音,改平陽縣為臨汾縣,取“濱臨汾河”之意。1971年在此設臨汾市,20xx年設地級臨汾市。轄一區(qū)兩市十四縣。
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臥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墻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臥牛,并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臥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于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臥牛是什么時候埋入城墻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墻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后,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F(xiàn)在這尊鐵臥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臨汾城墻上為何要埋鐵牛呢?說來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相傳,古時汾河里出現(xiàn)了一個水怪,每到半夜子時,便探頭出來噴出一股污濁水氣和黑霧,罩滿天空,遮住星斗月亮,然后爬到岸上,繞著城墻來回轉動,尋覓人畜。所到之處,樹木摧折,溝豁皆平,莊稼都被糟蹋得七零八落,那時,人們晚上都不敢出來,一到黃昏,家家戶戶都關鎖門戶,致使城里城外被攪得雞犬不寧。官府見此,派譴緝捕吏帶官兵出城捕怪,卻無濟于事。無奈,只得四處張榜,廣招勇士,懸賞捉怪。
城內有一位為人仗義,見多識廣的張別古,他與性情耿直,頗有膽略的兒子張豪,見府衙官榜后,二人趁深夜窺探,確認是一只甲魚怪作祟,張別古聽老人說過,水怪最怕見到耕牛和聽耕牛吼叫,于是,父子二人如此這般地商量了一番,便揭榜進衙。知府大喜,連忙升堂,根據(jù)張氏父子二人預定的計劃,立即派出人役,幫助他們設陷井,備白灰,堆柴火,選犍牛。當半夜水怪出來時,隱藏在一旁的那頭犍牛,忽然瞪圓眼睛,“哞”地叫了起來,這一叫引得其它牛也都“哞哞”的叫個不停。水怪聽見牛吼,恐懼的扭頭就走。眾人役出來攔截,把白灰向水怪撒去,棍棒齊下,而水怪憑著厚實的鱗甲,卻絲毫無傷,反而噴出一股濁水和黑霧,使人們難
第三篇:地名的調查報告
題目:公主墳
內容來源:查資料
報告內容:
北京的老地名非常難聽,單是叫做墳的地名就有很多。
在很久以前,北京城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喜歡把自己家控制的地方叫作某家墳,以表示自己家財勢大。如:白家墳或李家墳等。由于缺乏治理,北京城也有很多亂墳崗。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北京的亂墳崗得到了治理。毛澤東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帶頭簽名實行火葬,原有墳地被消滅殆盡,只留下一些地名,如公主墳、八王墳、英家墳等,記述著這段歷史。
我們現(xiàn)在只聞公主墳其名,真正的墳早就夷為平地,修了路或蓋了樓。其實,有些以墳為名的地名,在墳地被清理平整之后,地名也漸漸被人遺忘,并且被新的地名所取代了。比如原來阜成門外有個孔王墳??淄踅锌子械?,是明末的參將。清軍入關后,孔有德在山東率軍降清,被封為恭順王,后來隨多爾袞入北京,改封定南王,入漢軍正紅旗籍。以后隨清軍攻取廣西,鎮(zhèn)守桂林。后被明朝遺臣李定國攻陷桂林城,孔有德自縊身亡。順治皇上感其忠烈,為他在京城修了一座挺大的墓地。
說是墳地,其實孔有德的尸體已被李定國焚毀,順治皇上只是把他的遺冠玉佩放在了棺材里。因為墓地的規(guī)模很大,當時這一片的居民取地名叫孔王墳。公主墳就在這座墳的西北。如今,孔王墳這個地名已很少有人知道。但公主墳的地名卻留了下來。公主墳原來是孔王墳的西花園,這里葬的公主是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子械略诠鹆直焕疃▏鼑鷷r,孔四貞逃出桂林回到北京,順治皇上的.母后憫其幼孤,認作女兒,養(yǎng)育在宮中,后來,孔四貞被封為和碩公主,嫁給了大臣延齡。順治十年,皇上因孔有德沒兒子,特封孔四貞繼承他爸爸的爵位為定南王,管理廣西軍務,康熙年間,吳三桂在云南稱帝,延齡叛清相投,四貞不從,并率兵討伐。后來,吳三桂被滅,延齡也死了,皇上覺得四貞孀居孤單,把她召回北京,孔四貞死時97歲,可謂高壽。也許是因為孔四貞的生平事跡比她爸爸在民間流傳久遠,所以公主墳早就平了,地名卻仍保留至今。
《還珠格格》的故事就是根據(jù)孔四貞的傳聞逸事演繹而成的。因為這個電視連續(xù)劇的熱播,公主墳的名氣也大了起來。
第四篇:調查報告作文
在當今的社會,有很多的商店買為了提高客流量,就把正確的成語改成有錯別字的招牌。
就比如服裝店:“無衣無靠”,牙科醫(yī)院:“牙口無炎”,食品店:“食全食每”,電影院:“觸幕驚心”等等。而且還有人用潦草的字寫讓人哭笑不得。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而我們卻濫用它們來提高店里的名譽,這如果讓外國的賓客們看到了豈不是笑料百出??!有可能還會被外國的賓客們鄙視、嘲笑,以后讓我們民族的外國華僑在外國怎么抬起頭來?!
所以為了我們更好的未來請好好對待漢字,做完作業(yè)要及時檢查錯別字不能讓它成為你完美的作業(yè)里的一個大缺陷,也不能因為麻煩而簡寫,讓我們的未來世界變得更加完美、毫無缺陷……
如果你堅持要寫錯別字我也沒辦法,等你長大了你就知道漢字有多么偉大、多么至高無上,是漢字給了我們文化是漢字給了我們今天的結果!
今后,愿大家和我一起去改變這個充滿錯字的時代,迎接新的時代的到來!
第五篇:地名調查報告作文
成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發(fā)現(xiàn)的金沙遺址將成都的歷史追溯到4000多年前。
早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就沿著岷江流域從川西北高原逐漸遷徙到成都平原。他們在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蜀文化”。三四千年前,相當于夏代初期,成都平原形成了高度發(fā)達的三星堆文明,是古蜀文化發(fā)展的高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頭。西周時期,一些游牧部落開始從成都平原周圍的高阜山遷移到平原水坑。周末,蜀王明凱九世從郫縣遷徙到成都,“成都一年成市,成都兩年成市”。成都的楊子姍土臺、12號橋的“甘蘭式”宅址、商業(yè)街船棺遺址、金沙遺址,證明古蜀人的活動中心在成都。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多達216個,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遺址享譽海內外。歡迎來成都觀光。
第六篇:調查報告作文
調查人:馬忠利
調查時間:20xx-6-05
調查地點:寧夏銀川賀蘭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和法律的現(xiàn)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是社會法律現(xiàn)實的組成因素。它包括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xiàn)象的本質及作用的理論觀點,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態(tài)度,對現(xiàn)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評價和解釋,也包括人們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認識、愿望和情緒等。樹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正確守法與執(zhí)法的思想保證。普法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強公民的社會主義法律意識。自八五年以來我國普法宣傳已經(jīng)深入基層,法律開始走進并更近的影響農(nóng)民的生活,在中國不斷與世界擴大交流的今天,農(nóng)民的法律意識狀態(tài)如何呢?他們的權利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民主意識狀況如何呢?對此,我在20xx年6月對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寶山鎮(zhèn)、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種法律問題進行社會調查。
一、對農(nóng)村居民法律意識的調查
1.調查農(nóng)村居民法律意識現(xiàn)狀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農(nóng)村居民法律意識現(xiàn)狀的社會調查,了解現(xiàn)今我國農(nóng)村居民的法律意識狀況,通過了解進而加強和增進農(nóng)村居民的法律意識,掃除法盲。通過普法工作的全面展開和深入進行,使得法律知識在普及,農(nóng)村居民的法律意識在提高,進而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法律保持正確的態(tài)度,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調查地和調查對象的選擇
調查對象是寶山鎮(zhèn)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調查的的人群中無文盲人員,文化程度在小學到大專之間,年齡在18歲到60歲之間。因此他們都具備理解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3.調查程序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因為被調查對象人數(shù)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問卷調查為主,訪問調查為輔的調查方法。
二、社會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面向農(nóng)民發(fā)放的。在內容上主要分為七部分,分別是:法律知識及獲得途徑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對法律功能的認識部分;對法律實施的評價部分;對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糾紛解決途徑部分;對村委會的認識和評價部分。為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映被調查者的思想和觀點,我們在設計問卷時充分考慮到被調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參差不齊,盡量做到文字的淺顯易懂,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因為采用了當場收回式,所以80份問卷全部收回。
2.訪談的基本情況
有些問題的設計旨在確定被調查農(nóng)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識水平及他們獲得這些知識的途徑,從而得出國家進行普法宣傳所起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強農(nóng)民法律意識的方法。通過對比不同文化程度的農(nóng)民的測試結果,來觀察知識水平是否對于農(nóng)民接受法律意識有促進作用。有幾個題的設計就從不同的角度來測試農(nóng)民的法律理念。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階層的居民較之從前的法律意識有一定的提高,但總體來講還是比較落后的,尤其表現(xiàn)為教育程度的差異導致法律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
3.公民的法律意識現(xiàn)狀現(xiàn)及成因分析。
由于法律意識具有復雜、多樣的內涵和外延,要想準確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及其特征,是比較困難的。這里只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總體特征,作一些大致評估與分析。
(1)傳統(tǒng)觀念與現(xiàn)代意識交織
我國是一個傳統(tǒng)法律意識極濃的國家。在傳統(tǒng)的法律意識里,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權利意識很淡薄,人們普遍有一種恥訟、賤訟觀念。中國幾千年封建意識以及建國后極“左”思想的影響,使公民的法律意識還存在著與時代精神相沖突的若干傳統(tǒng)觀念相交織的狀況,特別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現(xiàn)代化與法律意識滯后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為:相當一部分公民仍習慣于按傳統(tǒng)觀念參于社會生活,評判他人與社會、解決糾紛及維護自身權益、甚至給“權大于法”以相當程度的認可,視法為維護道德的武器,致力于“無訟”來維護社會的安定,特別是封建統(tǒng)治者“言出法隨”的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存在,給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種畸形的法律觀念,“領導人講的話就是法”。這表明,法律權威的削弱和法律觀念的動搖成為法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2)積極態(tài)度與消極態(tài)度并存
由于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在我國居于統(tǒng)治地位,因此,我國公民對現(xiàn)行法律的態(tài)度總體上還是積極的。在對現(xiàn)行法律的要求上,他們通過生活實踐和普法教育的開展,逐步明確社會主義法律的性質、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現(xiàn)行法律評價上,盡管多數(shù)人的評價是感性的',但他們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價值,而且也能夠應用相關法律去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上述積極態(tài)度相反,由于非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我國公民又對現(xiàn)行法律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消極態(tài)度,表現(xiàn)在他們對相當一部分法律規(guī)范和司法機關持不信任態(tài)度,寧愿依賴政策或某些行政職能部門,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現(xiàn)行法律調整對象的被動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動去了解、咨詢法律,從而用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法律賦予給他們的檢舉、控告權利,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態(tài)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燒身,更有甚者,即使與自己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違法之舉,他們也不去檢舉、控告,有的采取“私了”辦法解決,求得“消除”后顧之憂,,從這方面講,普法工作還任重道遠。
(3)法律權利意識弱于法律實用意識。
建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權利意識才剛剛蘇醒。首先人們對權利的認識上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人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自己應享有的各種權利,越來越多的人們主動參加了普法宣傳教育,關注廣播、電視、報刊的法制節(jié)目,主動接受法律方面的宣傳教育。其次,人們對權利的主張要求日益強烈,權利的主張范圍在不斷擴大。近年來訴諸于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越來越多,這表明人們已習慣于尋求法律援助的救濟方式。近年來,關于人格權、身份權、繼承權、知識產(chǎn)權
等案件的數(shù)量增長也表明了權利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但是,我國公民的法律權利意識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憲法意識弱于部門法意識、民法和經(jīng)濟法意識弱于刑法意識、程序法意識弱于實體法意識等。
三、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問題的具體策略
1.堅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顧15年的鄉(xiāng)村普法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普法是在國家自上而下的推動下運行的,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引導型模式,即國家組織人員、資金開展普法,調動農(nóng)民的學法積極性,引導農(nóng)民逐漸習慣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生產(chǎn)生活。這其中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播媒介傳播法律信息,主要是以案說法、新聞調查、解釋新法等形式,縮短農(nóng)村與外界的時空與心理距離,潛移默化地促使農(nóng)民變革思維和行為方式,最終使法制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2.法律意識淡薄引起的反思
通過調查顯示被調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識雖然整體看來有一定的提高,但個別看來還是十分淡薄的,這就表明有關部門普法的工作做的還有不足之處,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常識,因此,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教育方法,進一步加強普法力度,進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識得的到加強,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真正把農(nóng)村這一塊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