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第一篇:小學語文老師聽課評語和建議
前段時間,有幸聽了潘麗芳老師在小巨校區(qū)與水云校區(qū)聯(lián)誼活動中上的《花鐘》一課,讓我收獲頗多。下面我就此課談談我粗淺的看法。
《花鐘》是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文字生動,語言優(yōu)美。潘老師講的很美,正如文中所說的鮮花朵朵,芬芳迷人。作者筆下流露出的文意,就像生動活潑的孩子們,千姿百態(tài)。潘老師的講課將文章的特點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我收獲良多,學以致用。
一、識字環(huán)節(jié)非常扎實有效
潘老師將生字新詞利用多媒體分組出示,學習時,利用多種形式突破詞語難點,例如學習“暮色”時,讓學生聯(lián)系生字所在的句子進行理解;又如學習“欣然怒放”這個詞語時,潘老師利用多媒體先出示花兒開放和含苞待放的對比圖,再讓出示煙花圖,這樣孩子很快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潘老師簡短的言語,形象的理解,就將識字的方法傳授給了學生,非常扎實透徹。
二、品讀環(huán)節(jié)非常清晰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體會作者第二小節(jié)的語言。首先,潘老師先讓孩子們找出難讀和難懂的一小節(jié),讓孩子們先讀通順。學生說自己喜歡的句子做表情更是妙趣橫生、生動活潑,接著出示兩句語言不同的話:一句是沒有修飾的普通句子,一句是課文原句,讓孩子們進行句式比較,初步體會文本的美麗之處;然后,讓孩子們找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這是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在老師這樣適時的點撥中,讓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比如,在講到萬壽菊的欣然怒放時,對孩子們說,熱情一點兒;生讀不出感覺時,老師又加上一些動作,促進孩子們的理解水平。在講“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時,老師說,笑得再甜一點兒,找學生做出笑臉的表情,孩子們個個都露出了可愛的笑臉。簡簡單單的一個小動作表情,讓孩子們原有的理解的水平,更加進了一大步。孩子們讀課文不清楚時,老師及時制止,讓他試著再讀一遍。逐句學習完第二小節(jié)時,讓孩子們齊讀課文,此時,生并沒有讀出剛開始的感覺,而且語速過快。老師馬上喊停,提醒孩子們像剛才那樣讀課文才會更動聽,于是,效果就出來了。往往,我們也正是忽略了這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課文中要細加琢磨,特別值得我深思和學習。
三、評價語豐富
潘老師整堂課的語言,都顯得緊湊,尤其是老師的評價語,及時的給孩子們鼓勵,讓孩子們感覺到了興趣。孩子讀書讀的不夠好,但是能讀下來,老師便說:“真不錯,能讀通順了”。讀好了的學生,老師會說:“非常了不起,讀得很感情?!苯o了孩子們鼓勵,上課也更積極了。在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老師都不忘說一句:“還有誰想起來試試呢?”更是激發(fā)了更多孩子的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另外,對于本堂課,有兩個地方我覺得值得大家探討:
1.在課中寫“醒”字,是否是把生字出示在田字格里是否更好,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還是尤為重要的,所以我認為以田字格的形式出現(xiàn),然后再讓學生觀察動手寫更好一些。
2.在教學“左右”時,讓學生明白了是大致,大約的意思之后,老師是否在這時稍作點撥,讓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第二篇:小學語文評課稿
聽了坐看云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鑒的地方很多?!毒奕说幕▓@》一課可以分三大塊:
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
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
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于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nèi)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么?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后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么,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xiàn)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后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么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里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里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后的幸福論壇很好,聯(lián)系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第三篇:小學語文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參加了遠程培訓后,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想法,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fā)興趣、設計懸念……引發(fā)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注重課內(nèi)外結合。
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
四、培養(yǎng)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
要培養(yǎng)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過于強調(diào)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xiàn)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fā)現(xiàn),這些內(nèi)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五、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行動中去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并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么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么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系,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在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并從教材中引發(fā)到現(xiàn)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于教材,不敢突破。還由于學生在現(xiàn)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xiàn)出來。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jù)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fā)現(xiàn)、選取典范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于母語中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了然于胸,還要自己準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fā)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