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丑石教案(優(yōu)秀范文五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丑石教案(優(yōu)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丑石教學設計
丑石教學設計
丑石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句子含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和主題。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線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題,激勵學生學習進取心,培養(yǎng)學生孜孜不倦的恒心,從而樹立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教法學法:探究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
三、教學重點: 1、把握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和線索;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這首歌中說:美麗的石頭能唱一首美麗動聽的歌,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習賈平凹的一篇題目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這世間萬物中一塊普通的、丑陋的石頭,又會向我們講述怎樣一個故事,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自學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教師相機輔導。
(三)賞析作品
(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老師展示以下問題)
1、一塊普通的石頭,在作者筆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
2、丑石是在什么情況下重新受人矚目和“仰望”,重獲燦爛的呢?
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學生讀完后,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明確問題。)
A、那塊石頭完全丑到極點,無用到極處:伯父蓋房壘山墻,它極不規(guī)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伯父壓鋪臺階,沒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質太細,也沒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沒用,還笨重,無用之極。
B、“終有一日,村子里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塊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痹瓉硭恰半E石”,是幾萬年前從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C、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和對比的修辭方法,通過對一塊丑石的藝術刻畫,表達了作者在歷經(jīng)“四人幫”時期到改革初期后,積極推崇不以貌取人、以形識物的進步思想。本文采用象征手法,表現(xiàn)了蕓蕓眾生像默默無聞的丑石一樣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誤解的生存狀態(tài)的偉大。4、理解文句:
1)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p>
(2)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3)為什么“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四)探究活動
活動:如何判定世間萬物的美與丑?(學生可能會說“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確不假。事實上,最丑陋或最美麗的東西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丑與美的東西只存在于人們的主觀意識里。一個事物你之所以認為它最丑陋或最美麗,是因為它對你有很深的印記,而其他人則可能認為它很平凡。所以最丑陋或最美麗的東西只是你個人的認識。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在客觀世界里尋找視覺上的美與丑了。(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麗的瞬間是永恒的,最美麗的畫面是難忘的,最美麗的風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卻最具意義(正如賈平凹老師筆下的丑石)。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人世間的一塊“丑石”。請把握文章主旨,展開合理想像,請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變命運”為話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應該讓學生獨立發(fā)言,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每個人都想急切地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成功。然而急切間卻又忽略了等待,想徑直跨向目標而顯得浮燥不安,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沮喪中又要再去等待,到來的或許是又一個失敗,接二連三地折騰,還沒有沉淪的,將會等到一個你期望的東西,只是時間遠近而已;在單調過程里等待著,沒了激情,忘記還要接著努力、接著等待。我們不能忘記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塑造自我,在塑造自我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從而擁有成功。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進一步感悟文章主題。 2、完成設計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1、探究:如何判定世間萬物的美與丑? 2、拓展:假如我是丑石,我將……
八、作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
(一)根據(jù)上下文,給下列詞語注音 1、鏨2、掮3、鑿4、隕
(二)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現(xiàn)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們,現(xiàn)在改變了對它的偏見。B、人們發(fā)現(xiàn)丑石并高度重視它的態(tài)度。C、丑石不宜挪動,不同于一般的石頭。D、人們像先祖那樣對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三)第(5)段中“人都罵它是丑石,”是因為丑石______。(不超過35個字)
(四)對第(6)段中天文學家“眼光立即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語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明天文學家要再仔細、專心地研究一下這塊石頭。
B、表明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時的驚喜。C、表明天文學家以丑石為美,對丑石的欣賞。D、表明天文學家對這塊隕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認可而感到悲哀。
(五)本文的線索同下列哪篇課文的線索有相似之處:
A、《挖薺菜》B、《荔枝蜜》C、《小橘燈》D、《社戲》
丑石教學設計(二)
教學要點:
1、加深對散文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閱讀、鑒賞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抑揚先抑的手法。
3、領會文章的意蘊,獲得思想上的啟發(fā),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們能給其一個明確的界定嗎?是的,不能。因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對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讓我們借助賈平凹的一篇散文,來曾強我們對美丑的進一步認識。
二、作者介紹:原名賈平娃,1952年出生,陜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杜D月?正月》獲中國作協(xié)第3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fā)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
三、朗讀課文,同學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聽到的感受。
四、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問題。(見附錄)
第二課時
一、導入:昨天我們初步熟悉了這篇課文,今天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其中的內容。 二、分析:
1、迅速瀏覽一下課文。思考文章先寫了丑石什么,()又寫了丑石什么?(各用一個字來概括)
理解:先寫了丑,又寫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寫到:“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作者“遺憾”它什么,為什么“遺憾“呢?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從三個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臥在那里(從顏色上說很暗,不著人喜歡);B、牛似的模樣(從形狀上說其蠢笨);C、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多礙地面(說其沒來歷,沒人關心,還礙地面)。起到了總起的作用。
3、外在條件不好,就要從內在去彌補,那么丑石彌補了嗎?從哪些方面看出來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無用:壘不成山墻;壓不成臺階;鑿磨太細。
理解:用比較的方式證明丑石的無庸,就連花都嫌棄它,只有雜草眷顧它,而孩子們也不喜歡它 4、總之,不僅外表不好看,還這么地沒有用處,這是不是就證明了丑是真的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呢?對,不是。終于被一個科學家慧眼識珠,發(fā)現(xiàn)了它的潛能,速讀第六段,思考你怎樣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敝械摹袄薄??
理解:眼光是無形的東西,拉直將無形化為有形,生動、形象,作用是寫出了科學家那種意外的驚喜和全神貫注的神情被刻畫的活靈活現(xiàn)。體現(xiàn)了丑石的不同凡響和科學家的慧眼識珠。
6、“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的將它運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說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價值體現(xiàn)。說明人們對這塊丑石是非常愛護、珍惜的,與我們對丑石的態(tài)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7、“這使我們很驚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內容?
理解: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jīng)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結合上下文看)8、作者對丑石的感情也有一個大的變化,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法?
——這叫做“先抑后揚”。(作者本意是要贊揚“丑石”,但他并不急著贊揚,而是首先極寫丑石的“丑”,寫它無一用處,人們是如何的討厭它,然后筆鋒一轉,說它原是一塊非同凡響的隕石,進而盛贊它的美妙和偉大之處。那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提問了幾個學生的看法,經(jīng)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強烈的效果。)
9、分析了文章的思路與寫法特點后,請學生思考并討論:
討論: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總結歸納:
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寫作者對生活哲理體驗的散文。作者通過對一塊“丑石”的描述,從人們對“丑石”認識的變化,生發(fā)出許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會上的此類現(xiàn)象,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認識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應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第二篇:小石潭記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疏通文義,積累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理解作者以景寄情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將小石潭景色描寫和作者情感相結合,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理解作者貶居生活中的情感狀態(tài)。
教學重點:
1.識記字詞,背誦課文。
2.理解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作者心情由樂轉悲的變化過程、深層次原因,寫作此文的目的。
教學關鍵:作者的身世經(jīng)歷有助于對文章主旨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讀講議練的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具: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三課時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柳宗元曾經(jīng)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踏著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足跡,游覽小石潭,賞美景,品柳宗元在無情的山水間寄寓著怎樣情感?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 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糾正讀音。
參差 寂寥 搖綴 隸 愴
四、再讀課文,點評。男女比賽讀。
五、 分組學習,疏通文意。 并進行歸納。
1、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 一詞多義
以: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樂:心樂之(形容詞 高興)
似與游者相樂 (動詞 取樂)
3、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 (西 ,名詞作狀語,向西) 2皆若空游(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3斗折蛇行(斗,蛇,名詞作狀語,想像北斗七星那樣,像蛇爬行那樣)
4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那樣)
4、判斷。“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 ②皆若空游無所依。( )
③似與游者相樂。( ) ④天涯若比鄰。( )
六、課堂練習
1.讀,背。
2.翻譯課文。
七、課后作業(yè):
1.讀,背。
2.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一、 齊讀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 精讀課文,鞏固。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快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一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底石頭,成為不同底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潭中底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找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水底,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作者這樣描寫潭上景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薄八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p>
5、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請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
――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6、“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哪句話相呼應?
――這句話與上文中的“水尤清?!嗪魬?。
三、 賞讀課文。把握主題,學習寫法。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叭瑛Q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扒鄻浯渎?,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坝安际稀苯栌≡谑系聂~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捌嗌窈恰辈槐M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chu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疤段髂隙氛凵咝?,明滅可見?!庇眯蜗蟮谋扔?,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及“chu爾遠逝”表現(xiàn)了魚兒的生動活潑。 ②小溪。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4、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chu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文中的“樂”與“凄”
作者觀魚時見到魚兒自由活潑,自己的心情也歡愉起來。魚與人之間情趣相通。作者一時忘記了憂愁,表現(xiàn)出了縱情山水的樂趣。但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當他環(huán)顧四周,靜寂無人的凄冷之情勾起了久封內心的痛苦。為國為民卻被貶。身處荒野,心中的憤恨油然而生。于是,憂傷悲涼代替了短暫的歡愉。
6、文中的“景”與“情”
點撥: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描繪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靜寂突出景物的凄清,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的失意憤滿之情
7、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xiàn)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四、學生自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
五、課后作業(yè):
1、課后習題
2、寫熟悉的某處景物,二三百字。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學習效果:
《小石潭記》同步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篁( ) 冽( ) 坻( ) 綴( )
翕( ) 愴( ) 邃( ) 蹋 )
2.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如鳴佩環(huán)( )
②為坻,為嶼,為遙 )( )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④影布石上,倘徊歡 )
⑤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 )( )
⑥隸而從者( )( )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③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從課文中找出作者表達自己感情的句子。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搖G嗍鞔瀆陜繅∽海尾釓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歡m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其岸勢犬牙差互( )
斗折蛇行( )
其境過清( )
6.初見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寫了潭邊的哪些實景?
7.寫游魚一節(jié),極為細膩傳神,游魚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態(tài)?“似與游者相樂”展示了怎樣的境界?
8.游覽到最后,作者怡樂的心情起了變化,是什么心情?我們怎樣理解?
(二)
山中與裴秀才書
王 維
近臘月下,夜登華子岡,輞水①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②者,攜手賦詩,步仄逕③,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④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⑤,麥隴朝g⑥。斯之不遠,儻⑦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注:①輞水:車輪狀的湖水。②曩:從前。③仄逕:狹窄的小路。④(tiáo):一種條狀的魚。⑤皋:水邊的高地。⑥g(u):雉雞叫。⑦儻:同“倘”,假使,如果。
9.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近臘月下( )
②當待春中( )
③白鷗矯翼( )
④從我游乎( )
10.翻譯下列句子。
①寒山遠火,明滅林外。
②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③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11.通過與《小石潭記》的對比閱讀,請簡析王維夜游華子岡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12.以“____________記”為題寫一篇寫景散文,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一、1.huán liè chí zhuì xī chuàn suì yǐ
2.①使動用法,使……鳴響 ②動詞,成為,變成 水中高地 ③表約數(shù),來 ④……的樣子 ⑤使……凄;使……寒;深 ⑥作為隨從 跟從
3.①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②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望”的方向,向西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那樣,像蛇那樣。③名詞作狀語,像犬牙那樣。
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二、(一)5.互相交錯 曲折 凄清,冷冷清清
6.“心樂之”,心里很高興。清澈的潭水、崢嶸的潭石、青翠交結的潭樹。
7.自由自在,活潑天真。物我同一,樂而忘我,樂而忘形的境界。
8.愁苦心情。蕭森的景色,觸發(fā)了作者內心的隱痛,以致終“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由暫時的解脫而跌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
(二)9.①農歷十二月 ②春天里
③強壯的羽翼
④跟隨
10.①寒冷的山間那遠處的火光,在山林外忽現(xiàn)忽隱。②村落里傳來夜間舂米的聲音,與稀疏的鐘聲相間。③不是你這樣天資聰穎而又清閑的人,哪能用這樣并不急的事情相邀呢,可是這里有無窮的趣味啊。
11.作者游華子岡雖然在深冬寒夜,卻給我們描繪了眾多的景物:湖水、明月、遠山,林木、燈火、村落,還有吠聲、舂米聲和寺鐘聲。這些景物動靜相映,音響和諧,極具活力。這才引起作者對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這才想到再邀朋友重游此地。因此我們可以推斷王維當時是充滿激情而富于朝氣的。
三、12.提示:要融入個人真實情感。
課后作業(yè):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幽靜凄寒小石潭
整體賞析法:石、水、清、動與靜、景與情、樂與凄
思路:發(fā)現(xiàn)小石潭(移步換景)→潭中景物(特寫鏡頭)→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氣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景物:潭水:清流見底 游魚:動靜結合
溪身:曲折蜿蜒 岸勢:參差不齊
氣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發(fā)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苦的情感
第三篇:小石潭記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游記的有關知識。
2、理解本課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特點。
3、體會作者用詞精煉,描寫生動、具體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難點、重點分析]
1、這篇游記是作者被貶謫到永州時寫的,通過對小石潭的景物描寫,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唐順宗時,代表中小地主階級利益的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執(zhí)政,他們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永貞革新”。當時柳宗元33歲,任禮部員外郎,也積極參與了這一革新運動。但是在保守勢力的瘋狂反撲下,順宗退位。憲宗即位后,對革新派進行了殘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繼遭到殘殺和貶謫。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這時,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區(qū),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小石潭記》正是通過精細、生動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自己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
2、《小石潭記》的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小石潭記》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佳作。它的精妙之處,首先在于它的結構。
全文共分五段,其內容如下:
第一段:敘寫尋潭的過程,概寫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寫潭水與游魚。
第三段:寫潭溪與岸勢。
第四段:寫潭上人的感受。
第五段:記同游者。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文章有一先一后的兩條貫串動作線在流動,一條是游蹤,一條是視線。
寫尋潭,以游蹤為序。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著如佩環(huán)碰撞那樣清脆悅耳的聲音,這不禁引起作者的極大興趣。于是,砍掉一些竹子,開出一條道路,穿過一大片竹林,一個美妙的天地便展現(xiàn)在眼下:潭。
寫觀潭,以視線為序。尋到“心樂之”的小石潭,令人不由地急忙打開那猶如攝影機一般的眼睛,貪婪地攝下石潭的全景,唯恐漏下一星半點:清洌的潭水,全石的潭底,近岸“為坻、為嶼、為堪、為巖”的底石,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妙的所在呀!尤其攫人之心的,是那清洌的潭水。這又使人不由地把散漫的目光收攏回來,投到那連游魚的影子都能看得真切的一泓迷人的潭水??墒牵端畯暮味鴣砟?視線不由地又一次轉移,拉到很遠,很遠,去尋那源泉。于是“斗折蛇行”的小溪,“犬牙差互”的岸勢,四面“環(huán)合”的竹樹……便一收入眼底,令人嗟嘆“不可知其源”;“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3、本文是如何逼真、生動、傳神地描寫小石潭及周圍景物的?
試以第二段描寫潭中的游魚為例。在這里,作者不是單純地寫游魚,而是既寫魚,又寫水,最后還落筆于“其境過清”的意境。
你看,魚兒在水中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依憑一樣:陽光照射下來,深深透進水底,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三言兩語,在寫魚中,就寫出了水的澄澈和天色的晴和。如果不是日麗,不是風和,不是水清,游魚能“影布石上”,能給人“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感覺嗎?
我們再來看看寫魚。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又飛快地竄向遠處,來來去去,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嬉戲一樣。這里有靜景,也有動景,不僅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魚的姿態(tài),而且以動襯靜,惟妙惟肖地創(chuàng)造了“寂寥無人”的境界。魚兒能這樣往來自若,豈不正說明魚兒從未受過人的驚擾,此地的環(huán)境之清嗎?而段末一句“似與游者相樂”則用擬人的手法,把人與魚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寄寓著作者的詩情。
在這里,無論是以魚寫水,還是以魚寫靜,用的都是側面烘托的寫法。這種寫法用得好,往往能夠收到正面描寫所難以達到的境界。
4、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本文的重點無疑是寫景,但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難以排遣的憂郁。篇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凄苦心情,是作者身世遭際的自然流露,凄心與“清”景融為一體,情景相生,確屬難能可貴。
[教學過程設計]
一、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簡介。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原題是《至小丘西》。
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縣境內,當時是一個荒僻的地區(qū)。但著名的九嶷山聳峙在它的南面,衡山余脈盤繞在它的北面,五嶺山脈中的越城嶺和都龐嶺綿亙在它的南面,澄碧的湘江和瀟水橫穿州境并在境內匯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縱橫,風景非常雄奇美麗。柳宗元到這以后,經(jīng)常上高山,入深林,探尋幽深的溪谷流泉和怪奇的山石。大自然的雄奇景象,開闊了他的胸懷,陶冶了他的性情,使他那因政治上的不幸際遇而帶來的愁緒得到了寬解;同時,也使他獲得了更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從而寫下了包括《小石潭記》在內的,許多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山水游記,為中國文學史正式奠定了游記文學的基礎。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語言清麗,手法巧妙,善于抓住不同山水的特點刻意描摹,個性突出,栩栩如生。更值得稱道的是,在精妙的景物描寫中,往往蘊藏著深厚的思想感情,透露著強烈的傾向性,情景相生,意趣無窮?!缎∈队洝肥菤v代傳誦的優(yōu)秀篇什之一。
二、正音、正形。
1、正音:
篁(huáng)坻(chí)參差(cēncī)嶼(yǔ)(kān)綴(zhuì)(yí)翕(xǐ)愴(chuàng)邃(suì)龔(gōng)
2、正形:
洌(三點水)愴(右旁非“侖”)坻(右旁非“氏”)蔓(非)
三、疏通文意,點撥難句。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西”,方位詞作狀語,譯時要補出省略了的介詞“向”,講作向西?!安健?,古時是量地單位,一步合當時六尺?!妒酚?秦始皇本紀》:“輿六尺,六尺為步?!币⒁獾氖?,古時舉足兩次為一步,今天舉足一次為一步。也就是說,古時的一步,等于今天的兩步;今天的一步,等于古時的半步,又叫做“跬”?!盾髯?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边@里的“跬”就是古時的半步,今天的一步?!鞍俣健?,作行的賓語?!绑颉?,讀huáng,《說文》:“竹田也”,叢生的竹子;“篁竹”,竹林?!叭瑛Q佩環(huán)”有兩種分析法,一種是作補語,摹擬水聲;一種是作分句,主語“聲”承前省略。“佩”同“佩”;“佩環(huán)”,古人系在腰帶上的玉制裝飾品,行則有聲?!傍Q”是使動用法,意思是發(fā)出響聲。“樂”,古讀yào,動詞,喜愛?!爸敝复@個地方,但不是小石潭,因為小石潭是在伐竹取道之后才見到的。
全句的意思是:從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心里很喜歡這個地方。2、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全石以為底”,就是“以全石為底”,意思是拿整塊石頭作為底。“以”和它所介的詞語組成介詞結構,在句中一般是作狀語和補語?!耙浴彼榈脑~語,為了強調它,有時可以提到“以”字的前面,如成語“夜以繼日”、“一言以蔽之”中還保留著這種句法?!熬硎滓猿觥敝小熬硎住本褪蔷砥鹗祝簿褪鞘拙砥?。漢語中有一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方向很難說是從主語到賓語,例如“他流淚了”,是淚自己流下來,還是被人流下,就說不清。這類動詞,詞義不變,主語和賓語可以互調,而動詞并不轉為被動?!熬硎住?,既是“卷起石底”,也是“石底卷起”,意思一樣。“以”相當于“而”,可以不譯出,連接兩個動詞。
“為”是一個意義很廣泛的`動詞,有“做”、“當做”、“成為”、“是”等意義,隨上下文而定。“為坻”,成為坻?!佰妗弊x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皫Z”,小島?!翱啊?,讀kān,指,山?。“褤u保蓋捅凇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石潭拿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⒀腋髦植煌男巫礎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這是個并列關系的復句?!翱伞北臼悄茉竸釉~,用在數(shù)詞前面,詞義由可能引申為約計,屬副詞;“可百許頭”,大約一百來頭?!霸S”用在數(shù)字后面,也是表示約計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光景”、“左右”等;“百許頭”,百把頭的光景。“可……許”復用,約計的意思更明顯。
“空”是名詞,作“游”的狀語,意思是在空中。“空游”就是無所依,“空游無所依”是聯(lián)合結構的復雜謂語,前后互相補充。猶如“裹足不前”,把腳裹住,就是停止不前?!八馈笔撬纸Y構,在句中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名詞,實際上是“所依之物”的省略?!盁o所依”,沒有可以依托的東西?!叭簟庇迷趧釉~前是副詞,好像、仿佛的意思?!敖匀艨沼螣o所依”,好像在天空中游,沒有什么依托的東西,意思是,好像并不在水中,并沒有水似的。這是形容潭水的清澈見底。“空”只是“游”的狀語,“若”作狀語,修飾“空游無所依”,“皆”作狀語,修飾“空游無所依”。
這句的意思是:潭中的魚大約一百來頭,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依托的東西。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西南望”的“西南”是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趨向,“潭”是“西南”的定語,“而”連接前后兩部分,而前一部分實際上省略了一個介詞“向”。“斗折蛇行”的“斗”和“蛇”是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山溪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岸氛邸焙汀吧叨贰?,結構并列,意思相同。名詞作狀語,既保有名詞本身的意義,還要從它作狀語的用法上,加上有關的詞來理解,如這里的“斗”和“蛇”是表示比喻的,所以它的前面隱含了一個“像”。
“明滅可見”的前面隱含了一個“其”字。站在高處看,曲曲折折的泉流,有的地方看得見,有的地方看不見,看得見的為“明”,看不見的為“滅”;因為泉水彎彎曲曲,所以一段明,一段滅,明而又滅,滅而又明,其明滅隱顯皆可見。
這句的意思是:向小潭的西南望去,只見那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四、難點重點討論。
討論問題見前文“難點、重點分析”部分。
第四篇:丑石教學設計
《丑石》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性散文。文中的“丑石”讓人悟出了關于人的豐富的價值觀念:美與丑,有用與無用,下面是關于丑石教學設計的內容,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人們的態(tài)度轉變中體會丑石之美,提高對美與丑的認識。
2、了解先抑后揚的寫法,體會從不同側面寫丑石之丑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從人們對丑石的態(tài)度轉變中體會丑石之美。
教學過程:
一、主題導入,揭示目標
1、上課前,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或物是美的?今天我們學習“美與丑”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齊讀課題《丑石》,丑石是美的還是丑的呢?
2、揭示目標,一生朗讀
二、自主讀識,感知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
讀詞正音:細膩 槐樹 繁衍 無可奈何 翹望 隕石 壘墻
嫌棄 庇覆 生銹 黑斑 可恥
生字辨形:你怎么識記這幾個字形?
膩 銹 斑
3、在課文中,“我”對丑石的認識和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請你默讀課文,從文中劃出表示我的態(tài)度的詞語和句子。(師巡視,了解,讓先找到的學生黑板上板書)
討厭、咒罵、嫌棄,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驚奇
感到自己的可恥、丑石的偉大 ——敬佩它
三、合作讀議,認識丑石之丑
丑石到底有多丑,讓我們都討厭、咒罵它,嫌棄它呢?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5自然段,劃出描寫丑石“丑”的詞句,讀一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用什么方法描寫丑石的“丑”。
2、同桌、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1)外形丑——直接描寫;人們的評論側面描寫“丑”。
(2)礙地面
(3)無用處——和漢白玉、大青石進行對比;用處太小反襯無用。
師總結:人們覺得它外形丑、礙地面,又沒有用處,所以罵它,討厭它,說它丑得不能再丑了。人們的這種態(tài)度和看法用課文中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丑到極處,這是人們世俗的看法。
四、合作讀議,認識丑石之美
但是后來“我”不再用世俗的眼光看它了,反而敬佩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1、請同學們默讀6—15自然段,思考:“我”為什么會敬佩丑石?
劃出相關詞句,做簡單批注。
2、全班交流:
(1)丑石是隕石——有大來歷(6、7自然段)
(2)有很高的價值——有大用處(6、7自然段)
(3)默默忍受著誤解——有偉大的精神(第7、15自然段)
點撥:當“我”知道丑石是塊隕石時是多么驚奇?。∮谑窍胂罅怂纳衿娼?jīng)歷,覺得它太偉大了,你能把這種感受讀給大家聽嗎?
指名讀,齊讀。
點撥:老師在讀第1自然段和3自然段時,也感受到丑石默默忍受誤解的精神,請大家認認真真讀一讀這兩段話,你會關注到哪個句子。
出示:
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
它靜靜地臥在那里,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
師引導:課文兩處描寫丑石就這樣默默地低著頭,像牛一樣曲著背,靜靜地臥在那里。
師生接讀:
奶奶抱怨它礙地面,它。
伯父嫌它沒用,它。
石匠不采用它,它。
孩子們咒罵它,它。
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它。
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它。
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得丑石了。它。
就這樣,這塊和普通頑石不同的隕石,在人們的誤解里,在污土里,在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
五、讀寫運用,升華認識
1、師引導:此刻,你眼中的丑石還丑嗎?
點撥:它有大來歷、大用處,有偉大的精神,用文中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美到極處。
師引導:丑石美到極處,“我”對它由衷地敬佩,但是作者表達感情卻非常委婉、平實,來,讓我們大家一起讀一下最后一段。
作者想要贊美丑石的美,可是前半部分卻一直寫它的丑,這種寫法叫:先抑后揚。
2、奶奶、伯父等人用世俗的眼觀看它丑到極處,而用科學家的眼光看它卻發(fā)現(xiàn)它美到極處。這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預設:
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評判事物的美和丑。
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美,透過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質。
前幾天剛剛讀過伯樂相馬的故事,和這篇文章很相似。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提高審美能力。
3、請同學們把自己學了課文以后的想法和感受寫在“我的視角”里,可以是寫法方面的,也可以是內容方面的。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剛上完時我的心情是愉悅、輕松的,因為我感覺目標基本達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比較濃厚,參與度較高,特別是對美的認識超出了我的預想,有的學生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庇械膶W生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辈徽撌侵R面還是對問題的認識都讓我和聽課的老師感到欣喜。
和同事進行評課議課過程中,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這節(jié)課的亮點和不足之處,讓我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首先,這節(jié)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圍繞中心議題“我對丑石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讀書學習,體會丑石丑到極處和美到極處,感受作者對丑石的贊美之情。明白了人們從世俗的眼光看待丑石,它丑陋不堪,沒有用處,還礙地面??墒钱斎藗儚目茖W家的眼光看丑石,才發(fā)現(xiàn)它來歷不凡,有大用處,有默默忍受誤解的大精神。所以,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事物,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其次,在品讀文字過程中學習寫法,了無痕跡。在品讀丑石之丑的語句中,學生體會到作者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丑石的無用,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丑石的丑陋。在感悟到丑石美到極處之后,老師總結:這種先寫丑石之丑,后贊揚丑石之美的寫法叫“先抑后揚”。學生對文章中的寫法感悟透徹,水到渠成,然后,也是這節(jié)課最突出一點,在體會丑石之美的時候,不是單單從6至13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而是能結合1至5自然段中的關鍵句“丑石靜靜地臥在那里”,運用師生接讀的方法回顧前文,不論是遭到奶奶的嫌棄、眾人的咒罵,丑石都“靜靜地臥在那里”,它真是一塊不屈于誤解,默默忍受寂寞的偉大的石頭?。∽寣W生和所有人都對丑石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所以,學生才有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感嘆,才有了“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的認識。
這節(jié)課值得發(fā)揚和堅持的地方有一些,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最突出的是學生讀書還不夠充分。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朗朗讀書的課堂。學生在默讀、朗讀,個人讀、齊讀等形式中品味語言,漸漸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這節(jié)課,我雖然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讀中感悟丑石的美。但是,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學習語文做得很不夠,可以說,只重視了文章的思想內容,而忽略了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我擔心課堂容量大,在40分鐘內完不成教學目標。第7自然段,“我”得知丑石是一塊隕石,感到非常驚奇,進而想象它的神奇經(jīng)歷。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學生匯報感受,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點評,然后再朗讀,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體會丑石的不平凡。但是,教學中學生讀得并不充足,我卻匆匆進行下個環(huán)節(jié)了,暴露出我對朗讀不夠重視的問題。另外,奶奶和科學家的對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從而理解重點句子“丑石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其實,怎么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句子,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就躲避了這個問題。
我們的教學水平在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改進中才能得到提高,我非常感謝學校給我這次公開課的機會,感謝同事的真誠建議,愿我在教學方面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